經濟下行壓力大,宜昌草根也把兼職做

“你找兼職沒?”、“能賺到錢嗎?”……臨近年底,正值職場跳槽前打探的高峰期,如今找一份兼職,也成為了不少上班族的選擇。

經濟下行壓力大,宜昌草根也把兼職做

這幾天,在宜昌城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向雨比往常忙了許多,“下班後,要抽時間去進貨、發貨。”剛成家的向雨最近開了家專賣生活用品的網店,“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作8小時之外,還得賺點外快才行。”

張成在一家企業已工作4年,從去年開始接兼職,到上個月,他已經換掉4份兼職了。

張成說,他大專畢業後進入企業在辦公室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乾的活很簡單,但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為增加收入,他嘗試過多種兼職,在教育培訓機構當過兼職老師,週末做過銷售,還開了一間網店。

記者瞭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宜昌有不少企業提供兼職崗位,求職的人不少。部分網絡招聘平臺也開放了專門的兼職入口,兼職已漸漸走上人才市場的檯面。

為啥兼職?主要原因是增加收入

為什麼有不少人願意去嘗試兼職呢?

採訪中,兼職做微商的楊女士介紹,公司已經2年沒漲工資了,收入壓力的增大,讓她走上了兼職這條路。

在某文化傳媒公司從事廣告設計的侯倩說,做設計工作之前,她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完全是靠自學,現在公司的業務越來越好,感覺自己掌握的設計水平已無法適應公司發展需要了,因此希望通過兼職來提升自己的設計水平,“明年春節過後,我計劃到武漢脫產學習2個月,提高自己的能力。”

近半受訪者表示,做兼職的原因是因為經濟壓力大,不得不兼職掙些外快,增加收入是做兼職的最大原因。此外,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不少人做兼職的動力。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兼職者做的都是家教、會計、銷售和市場推廣等,還有一部分從事文字和數據輸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8小時外”創業。

老闆聲音:不贊成員工做兼職

採訪中,一家公司的老闆認為,員工即使是利用業餘時間兼職,也會對工作分心,不會認真工作,“比如開網店的,上班時會考慮進貨、發貨等,哪裡還有心工作?”

另一家公司的老闆說,雖然對員工兼職持相對寬容的態度,睜隻眼閉隻眼不計較,但從內心來說,對這部分員工還是有看法的,“有些人明明認真工作月收入能到6000元,但由於兼職分了心,每個月只拿到3000元左右,同時兼職工作也沒做好,兩邊都影響了。”“做了這一行,我才知道這一行的不易。”兼職做微商的楊女士說,因為是做微商,難免要向身邊的人推介,一來二去,上司知道了,把她叫到辦公室瞭解情況,“他告訴我,今年各個部門都在縮減業務和人員,讓我好自為之,別在節骨眼上節外生枝。”

一家公司的老闆提醒,如果你是上班族,兼職時還是低調些,長期兼職,可能變成晉升或加薪的減分項,甚至在裁員時更容易上名單,從企業角度看,既然還拿著工資,就必須遵守規則。

專家觀點: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採訪中,也有受訪人提出疑問,兼職究竟合不合法?

三峽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王瓊海表示,兼職有不少好處,如兼職可以提高勞動者收入,也可以增加人脈關係和客戶資源,對用人單位來說,因為兼職是靈活就業,彈性用人制度可以規避一定成本和風險。但兼職也有不少弊端,如在全日制工作的狀態下,勞動者應該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服從用人單位的支配和調度,不會有太多的自由選擇權,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勞動者應當有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力。

夷陵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倩認為,法律上所說的兼職,是指在同一個時間段內,一個勞動者同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人單位工作。但目前隨著就業的方式日趨多樣化,用工制度也走向多樣化,給勞動者的兼職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能否兼職,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兼職須知:三個風險注意防範

“兼職市場需求日益擴大,但從事兼職也需要警惕風險。”趙倩說,目前法律對兼職的規定不太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兼職有可能會被作為民事關係來對待。這樣一來,勞動者在從事兼職工作時,其工作時間、薪酬待遇、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方面,可能就無法得到勞動法的保護。如果勞動者在兼職中出現因工負傷,也無法按照勞動法的規定享受相關工傷待遇。

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勞動者同時和其他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而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影響,或者是第一用人單位提出兼職質疑而拒不改正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和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趙倩表示,兼職工作可能會一定程度影響到第一職業,因此,勞動者可能面臨被第一僱主解僱的風險。

此外,如果在同行業中兼職的話,勞動者有可能利用第一職業的商業機密進行兼職,如果被發現,有可能被第一職業僱主追究違約責任,嚴重的,可能涉嫌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面臨被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需要在機關以外兼職的,要經過有關機關批准,並且不得領取任何兼職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