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感恩新村是黃花灘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易地搬遷工程建設的第一個移民新村。如今,走進這裡,一棟棟裝飾一新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呈現在眼前。

感恩新村於2012年正式建成,搬遷我縣南部山區群眾918戶4416人,經人口自然增減,現戶籍人口為922戶,4290人,共有土地7728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05戶3778人,貧困發生率85.56%,經動態調整後,現建檔立卡貧困戶803戶,3771人。截止2018年底,累計脫貧669戶3183人。

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村民謝青是第一批搬進安置點的貧困戶。如今他告別住了幾代人的破舊住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並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搞起了規模養殖。

感恩新村村民謝青說:“山上我也以前養羊著呢,養的規模小,現在搬到黃花灘,國家支持著我們棚也建大了,國家給我們貸款、支持,我現在養著1200只羊,我2016年也脫貧了,現在日子過得好了。”

移民區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規範了養殖場地,村莊環境整潔有序。住進新居的村民,完全改變了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處處洋溢著感恩之情。

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感恩新村村民張蘭英說:“從山上下來,自來水也吃上了,我們的娃娃上學也很近,接起也方便,自來水也吃上了,新房子也住上了,政府給我們蓋好了,廣場裡也隨便能轉轉,買東西也很近。”

由於地處深山,因病因殘致貧一直是老大難。如今,搬遷後,村裡建起衛生室,並配備了村醫,給每個貧困戶明確家庭簽約醫生,防止“小病不治成大病”“小病沒發現,大病花大錢”。村上建設了4個標準化衛生室。除此之外還建設有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公共廁所、農家書屋等。

搬遷之後,村裡努力尋找和挖掘自身優勢,不斷在發展生產、增收致富上動腦筋想辦法。採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引導貧困戶發展牛、羊、雞等特色養殖。截至目前,感恩新村現種植日光溫室356座,養殖暖棚1179座,其中羊存欄18990只,牛存欄326頭,雞存欄14082只。

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西靖鎮武裝部部長楊興春說:“感恩新村從2012年搬遷至今,通過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支持,目前全村形成了以暖棚養殖和日光溫室種植為主的主導產業,實現了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今年實現整村脫貧,今後我們鎮村幹部將帶領群眾,團結一心,大力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在感恩新村,村民們都相信,只要用雙手去努力奮鬥,就一定能脫貧奔小康。村民王建林是從古豐搬遷至感恩新村的,剛搬遷後,她對脫貧致富沒有底氣,也沒有辦法。經過這幾年努力,她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今年,她種了三座大棚的甜瓜,如今,看著長勢良好的瓜苗,她對生活越來越有了信心。

古浪縣:第一個移民新村的幸福蝶變

感恩新村村民王建林說:“我們以前就在山上住著裡,就靠打工為主,自從2012年搬下來,種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種上比山上就好些了,蹲著家裡把娃娃們能照顧上,棚也種上,比上山收入就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