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特色!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學生參加2016年首屆絲路花兒藝術節演出活動

特色!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節日的盛裝

特色!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崛起的樂都縣城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對於青海省海東市這個多民族城市來說,民族團結就是海東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海東市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多元文化共融,各族人民在這片熱土上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早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自2013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工作以來,海東市各級黨委、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大省”戰略部署,精心謀劃,突出重點、強化舉措,綜合施策、整體推進,凝心聚力畫好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開啟了海東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的新徵程。

注重創新突出海東特色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民族團結進步,須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海東市積極探索創新,著眼小康社會建設的宏偉目標,牢牢把握“兩個共同”工作主題,以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以宣傳貫徹民族政策法規為主線,以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關鍵,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協調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摸索出了符合海東實際的創建模式。

經過深入調研,反覆醞釀,一份份出臺的文件,編制出了海東市創建工作科學、全面、精細的藍本,建立健全了組織協調、宣傳教育、全民共建、成績考核、經費保障、工作監督、矛盾調處和激勵推進八項運作機制;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一把手”負責制、黨政齊抓共管、創建辦組織協調、各部門聯動發力、全社會共同行動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海東市樂都區壽樂鎮壽樂社區創建“民族之家”“民族工作站”,為少數民族群眾在就業、勞動技能培訓等方面做好服務;平安區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每年開展一次“送溫暖、辦實事、心連心、一家親”為主題的創建活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確定“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曲,譜寫門戶建設新篇章”的創建實踐載體;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以“533”(五個經常、三個聯繫、三個服務)工作模式打造“服務示範社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利用紅軍小學紅色資源,大力開展“我是紅色接班人”活動;化隆回族自治縣在教育系統開展中小學生與家長“同做共答民族團結進步作業”“小手拉大手”活動……

促進發展全力改善民生

發展,有目共睹;進步,振奮人心。

近年來,海東市創建工作的物質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全市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十大行動計劃”為引領,以產業提質增效、增收為重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科技興農、質量強農、綠色提農,大力發展新主體、新產業、新業態,構建高原特色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努力推動農牧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高原現代特色農牧業不斷走向新天地,迎來了一個又一個豐收季。

經濟建設捷報頻傳。近7年來,海東市在重大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建設、節能減排、保障房等重點領域共實施項目1000餘項,總投資1500億元以上;一批工業、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與基地相繼建成,成為牽引經濟發展的龍頭;城鄉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循化至隆務峽高速、民小、川大一級等6條國省幹線公路已建成或籌建,蘭新高鐵及海東西、樂都、民和等站場配套設施建成投運;湟水北幹一期乾渠全線貫通,文祖口、西溝水庫和積石峽、公伯峽、李家峽水庫灌溉工程全面實施,解決了7.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樂都區新城建設全面鋪開,平安區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城市結構和麵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互助縣以綠色產業園和特色旅遊業引領綠色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城市框架不斷拉開,特色現代農業在全省的地位穩步提升;循化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全市前列,穆斯林產業園發展納入省級佈局,民營資本投資熱情高漲……

以民生大改善增進民族大團結。一個個響亮的口號,逐步變成一件件落地有聲的惠民實事。

海東市堅持公共財政繼續向困難群體、基礎薄弱行業、民生薄弱領域傾斜,設立海東市扶持發展拉麵經濟專項資金,扶持拉麵經濟擴面發展、提檔升級,省外新增拉麵館1000多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和醫保基金風險防控走在全省前列,就業、居住等條件明顯改善;化隆縣群科鎮、循化縣街子鎮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提速;平安寺院建設維護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累計投入1.42億元,改善了寺院安全飲水、老舊電力線路改造、通寺道路等基礎設施;構建大調解體系,加強治安防控機制建設,推進“平安細胞”創建,打造基層平安典型,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

如今在海東,城市、鄉村、街巷、廣場……處處洋溢著溫暖的陽光,和諧幸福的笑意綻放在一張張臉龐……

樹立典型發揮標杆作用

一個典型,就是一個樹起的標杆;一個典型,就是一面引領的旗幟。

在創建工作中,海東從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深入挖掘、培養、樹立和宣傳先進典型,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活動中,一個個拓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不斷湧現,在他們身上凝聚著團結的力量,散發著和諧的光芒。他們中有各民族普通工人、農民、幹部,也有私營企業主和宗教界人士。他們身體力行,勇於爭先,善於創新,把民族團結進步的理念和思路熔鑄進本職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

樹典型,創亮點。近年來,海東市全力抓好示範點“七個一”工程,即每縣(區)確定一個示範鄉鎮、一個示範村、一個示範學校、一個示範寺院、一個示範企業、一個示範機關和一個示範社區。全市已建成的47個市級示範點和160個縣級示範點已經成為示範和帶動本行業、本領域民族團結進步的突出典型。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紅光清真寺先後被命名為省、市級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基地;互助縣民族中學、樂都區下營藏族鄉和馬乙四夫、嘉儀·洛桑公卻三排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稱號;互助縣丹麻鎮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稱號……

還有心繫百姓的回族農民“法官”冶振英、情暖孤殘兒童的保育員馬小英、守護一方平安的好民警多傑太、樂於助人的農民工韓維林、愛國愛教愛民的阿訇馬千文……一隻只“領頭雁”展翅高飛,奏響民族團結進步最強音。

典型示範引領,海東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