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晉朝是歷史上存在感最弱的王朝,也是讓人在歷史上最不願意提及的朝代,甚至被認為是漢人的恥辱。

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司馬懿:司馬家族,大大滴壞呦

晉朝是司馬家族在士族的支持下篡奪曹魏政權而建立的,曹魏的締造者曹操辛苦了一輩子打下來的江山卻被司馬家族坐享其成,這無疑讓後世之人覺得司馬家族就是不勞而獲,後來滅了蜀、吳,打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多少讓人心有不甘,畢竟熱血男兒,誰不愛三國的歷史,三國裡的豪情壯志對我們的影響太深遠,後世之人幾乎都為三國的割據政權被晉統一而感到惋惜,所以對晉朝的建立本身就存在反感!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作為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早期是勤於政務的,但後來統一天下後就顯露出了本性,開始了荒淫無度的生活,為了選天下最美的女子進宮,甚至下詔天下禁娶!這個禁令實在是亙古之未有,最後竟然選了近萬名女子入宮供其淫樂,而且司馬炎從此開始荒廢朝政。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白痴皇帝司馬衷

司馬炎為了堅持嫡長子繼承製,甚至不顧兒子是智障的事實,堅持將司馬衷視為自己的繼承人,這就是西晉白痴皇帝的由來,靠一個智障治理天下帶來的災難必然是毀滅性的。由於白痴皇帝的無能,西晉發生了八王之亂,也引發了五胡亂華事件,使漢族遭受到毀滅性的屠殺,漢文化被破壞嚴重,根據《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煌”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展開。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西晉的滅亡也導致了東晉被胡人割據半壁江山,司馬家族幾代人都被胡人掘了墳墓。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五胡亂華局勢圖

到了東晉時期,皇帝已經沒有了任何實權,東晉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士族的天下,只不過他們表面上還是維持著司馬氏統治的局面,司馬氏作為傀儡皇帝,任權臣宰割,並且毫無威望,後世之人對於東晉自然也沒有任何好感,因為皇帝不能發號施令,失去的江山又不能收復,只能夠偏安一隅,這隻會令人覺得這個朝代十分的軟弱無能,毫無血性!甚至還不如後世的南宋,南宋雖然也是給人軟弱無能的感覺,但南宋皇帝起碼還是掌管著部分實權,擁有威望,這是東晉皇帝所不能比的。

兩晉(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共一百五十五年,晉朝就如同歐洲中世紀的慢慢長夜,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是中國人最沒有好感的時代。然而有一點無可否認,中華上下五千年,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晉朝書法何以天下第一?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書聖王羲之

晉朝是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顛峰期,藝術成就極高,這是因為晉朝人離漢魏不遠,有大量流傳下來的墨跡可供他們臨摹學習,師承上又是家族親友間相傳,如韋誕將書法傳授給衛覬,衛覬傳給衛恆和衛夫人,衛恆和衛夫人傳給書聖王羲之的父親王曠,王曠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傳給王獻之,王獻之則傳給了羊欣……他們都是口傳手授,平時耳濡目染,轉益多師又勤於用功,自然也就容易有所成就,加上幾種書體到了晉代都已相當成熟,他們又都是精通這幾種書體的名家高手,因而也容易融會貫通而自成一體。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小聖王獻之

再有晉代的人“丰神疏逸,姿致蕭朗,崇尚清談,專心藝事,視名利如煙雲,以自然為法則,不激不勵,風規自遠”。所以說,晉代的書法韻勝度高,這也是“風會所驅,勢有必然”。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蘭亭序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崇尚二王書法,他叫王子都要學習二王書法,每帖 都要臨寫五百遍,他自己也非常酷愛王羲之的《蘭亭序》,讓趙模、馮承素等書法家臨摹,然後作為獎賞,頒賜給權貴朝臣。還為王羲之作傳,自古書家得帝王作傳,享此殊榮的僅此一人,一時士大夫都來宗法王右軍。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武則天

虞世南本是親承智永禪師的傳授,深得智永的筆法,智永又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因此,虞世南也是王羲之 的嫡系書派,太宗也曾向他學習書法。就連出自北派書風的歐陽詢、褚遂良,為了迎合太宗的意趣,也不能不旁習右軍。弘福寺的和尚懷仁,受命遍搜王羲之的行書 字跡,集成了《聖教序》。就是到了武后時,她也曾向王方慶索求右軍遺蹟。由此可見,初唐崇尚王羲之的風氣,是多麼的盛行。

後世書法首推二王,乾隆居然獨愛三王?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乾隆:沒錯,就是朕了

說到對晉朝書法的痴迷,除了唐太宗李世民死也要把王羲之的《蘭亭序》帶走,乾隆皇帝也不遑多讓,他不僅是蓋章狂、留言狂,還專門為晉朝三位書法大家的作品專門陳列,名曰三希堂!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乾隆:三希堂,朕的最愛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最愛!“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為何親自題名為“三希堂”呢?

眾所周知的一個原因就是,乾隆集齊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此三帖是乾隆所有宮廷珍藏中的稀世珍品: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為唐人摹本,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尺牘紙本,高七寸一分,廣四寸六分,是王羲之四十歲之後的作品,也是王羲之傳世代表作之一。當時只是手札便條而已,因帖內有“快雪時晴”幾字而得名。此帖用筆灑脫,字體舒朗,動中有穩,是王體行書中的精品,被後人稱有“龍跳山門,虎臥風閣”之勢。此帖原是康熙年間,國子監祭酒馮源濟的家傳之寶,由馮源濟將它進獻給康熙皇帝,後來傳到了乾隆皇帝手裡。

乾隆在位的六十多年間,對這幅墨寶的熱情始終不減,經常在三希堂臨摹和玩味,反覆為之題跋,一生竟對此帖做過七十三次題跋。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東晉書法家王珣《伯遠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屬典型的晉代行書。其內容為敘事之辭,該帖的命名出自於貼內的首句的“伯遠”二字,《伯遠帖》的用筆靈舞飛動,為上乘的行草作品。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中秋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獻之的《中秋帖》無款,傳為王獻之書,亦有人懷疑是宋代米芾的臨本。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書法受其父影響,且又有創新,他將王體行書的筆法進一步加以昇華和提煉。此帖已接近草書,王獻之的用筆如行雲流水,連帶互映關係,將字體處理得完美至極。

此帖為其五十歲後之作,屬便箋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們尊稱為“書聖”,而王獻之則被稱為“小聖”。

除晉朝書法嫡系相傳,後世帝王奉為至寶外,晉朝書法第一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蔡倫造紙術在晉朝廣泛普及到民間,書寫成為普遍需求。晉人對書法的發展還體現在不斷追求提高書法技藝,不是把書法僅作為交往工具,眾多的士大夫交往間,相互以書法為競爭內容,也促進了不斷提高整體書法水平。

中國人對晉朝沒有好感,為什麼晉朝書法天下第一?

晉朝文人就是這麼崇尚自然、熱愛自由

晉朝書法藝術有長久的影響力也體現在其書法表現了晉朝自由浪漫的社會風尚,晉人崇尚自然、自由的思想氣質也流露在晉朝的書法作品中,這對古代士大夫具有很強吸引力。晉朝書法就不僅具有藝術性,更有思想性和文化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