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作為現階段大慶市唯一一項

省級重點民生工程

大慶市“菜籃子”工程

大慶農批城

11月5日正式掀起“紅蓋頭”

位於大慶光明產業園區龍鳳外環東路與大廣高速交會處的“大慶農批城”,從2016年取得省級重點項目立項批覆,就引起了各方關注,其可能對區域經濟、行業市場和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引發了無限遐想,其創導的智慧“新農批”理念和“為農為民”的經營思想,讓更多人對它的未來滿懷憧憬。


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這是一個智慧的“菜市場”。其智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交易、採集數據信息化。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所有交易都有數據可查,都有記錄可依;

二是市場信息透明化。項目投入使用後,整個市場的信息都是透明公開的,農戶可以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調節自己菜品的價格,再也不用擔心會被中間商賺差價;

三是食品安全追溯監管可視化。市場建立了准入制及產品可追溯系統,將做到及時、有效地管控源頭。

據項目總負責人鄭立國介紹,項目的市場定位就是“保障大慶城市供應,打造區域中轉,遠期輻射黑龍江西北部及蒙東地區”,建成一箇中緯度地區的標杆市場。因此,項目設立了兩個交易大廳,專門服務大慶本地農戶。

以農批城為依託,以我省大量特色農產品如肇源小米,五常大米,大同提子,黑龍江木耳、山野菜等為基礎,逐步形成全國性集散交易中心,成為北糧南調、北菜南運、西菜東輸、南果北進的優秀平臺。

通過電商孵化中心與大數據中心、供應鏈中心相結合,促進大慶市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推動“訂單式”農業發展,結合大慶市“品牌化”“走出去”農業戰略,助力大慶農業產業升級。

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這是一個可以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菜市場。據悉,“大慶農批城”除了實行嚴格的入場管理設有食品安全可追溯中心外,還形成了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守住了食品安全的“最後一公里”。

隨著“大慶農批城”的正式投入使用,困擾大慶多年的大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升級課題將得到破解,龍江西部地區農副產品的上行將打開新的通道,溝通南北連橫西東的農產品流通格局將實現真正的雙向流通,真正意義上實現中國東北城市中心樞紐——大慶市農副產品流通格局的提檔升級。

11月5日,是大慶農批城試運營的第一天。

凌晨1點鐘,大慶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來到農批城做了一次現場採訪。

01

記者對部分商戶做了隨機採訪。

一位經營水果攤位的趙先生說,他幹這行已經很多年。

之所以來到農批城,一方面是農批城給入駐的商戶,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


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另一方面是位於龍鳳外環東路與大廣高速交匯處,交通非常便利。

一位來自青岡縣的青菜商跟記者說,他們的進貨量大,所以對市場的環境跟交通特別在意。

在農批城進貨,感覺非常方便。

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02

首日交易數據很“亮眼”

早上8點鐘,記者再次來到農批城。

據大慶農批城運營總監劉彥忠介紹,從凌晨12點到早上8點鐘,商戶進駐貨量5000餘噸,農批城交易量突破1000噸,交易額突破350萬元。

從數據上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開門紅”

智慧“菜市場”—大慶農批城正式投入運營,首日實現開門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