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劃火柴

第一次劃火柴

兒時,老家庭院中那間煙熏火燎的灶房是充滿溫暖和誘惑的地方。尤其是寒冷的冬天裡,我常常跟著抱柴禾的母親走進灶房,偎在母親懷裡或倚在灶前的柴禾堆旁,看母親燒火做飯。

在灶臺前壁的左側,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小洞,是專門盛放火柴的,母親坐在灶前的木墩上,抓一把麥秸放進灶膛裡作引柴,從小洞裡取出火柴盒,抽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的側面上"哧"地一劃,火柴頭上燃起小小火苗,湊到灶膛裡的麥秸上,軟軟的麥秸一下子就變成了紅紅的火苗,母親一邊慢慢地往灶膛裡續著玉米秸啦,棉花柴啦,或小樹枝之類的乾柴,一邊拉著風箱,灶膛裡的火苗越來越旺,熊熊燃燒著,映紅了母親的臉,也烘烤著溫暖著小小的我。

那時的我大約四五歲吧,不知為什麼,我對用火柴點燃柴禾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多次想自己劃火柴點燃麥秸,可母親再三告誡我說:小孩子是千萬不能玩火柴的,引起火災可不得了,等長大些才行。我一向乖順聽話,儘管看著火柴盒手心癢癢的,但也輕易不敢動那火柴,可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具有強大的誘惑力,當時那個小小的我覺得,親手劃火柴點燃麥秸是多麼神奇美妙的事啊!

那一日,春光融融,五歲的我和三歲的妹妹正在大門前玩耍,忽聽見不遠處傳來兩聲親切的呼喚,一抬頭,家在十多里外的姥爺姥娘竟然大駕光臨了,我和妹妹歡呼雀躍著接過姥娘手中的糖果,一同進了家門。母親自然也是異常歡喜,小院裡頓時飄起了歡聲笑語。

姥爺姥娘是特講禮數的人,每次來了,必然要帶些禮品去爺爺奶奶家坐一會兒的。母親忙著張羅中午的飯菜,要我和妹妹領著姥爺姥娘去一路之隔的奶奶家裡玩會兒。我和妹妹活蹦亂跳地前面開路,姥爺姥娘跟在後面笑著說我們又長高了。

第一次劃火柴

跑進奶奶家的院子裡,只見奶奶正從靠西牆的麥秸垛上薅了一抱麥秸準備去做飯呢,一看到姥爺姥娘來了,奶奶慌忙放下那一抱麥秸,趕緊笑迎上來,把姥爺姥娘引進堂屋,好一番熱鬧地寒喧與問候。

親家母見面,自然是說不完的親熱過年話,誰也顧不上理會我們小孩子了,我和妹妹吃著糖果在院子裡蹦躂著玩。西牆邊那一堆堆柴禾垛是我們小孩子經常爬著玩或捉迷藏的地方,常年堆放著麥秸垛,玉米秸,樹枝子,棉花柴之類的各種用來燒火做飯的乾柴,奶奶剛才扔下的那一抱白亮鬆軟的麥秸忽然吸引了我,我手心癢癢地想起了一直不敢玩弄的火柴,心裡興奮地騰起了用火柴點燃這堆麥秸的強烈念頭,我也想在妹妹面前驕傲地證明我長大了我會劃火柴了。

我興奮地跑進奶奶家灶房裡找到了火柴,來到麥秸垛旁問妹妹,你敢劃火柴嗎?妹妹怯怯地搖頭。我自信滿滿地說,我劃給你看。我學著母親劃火柴的樣子,小手顫抖著劃出了第一根火柴!竟然真地劃出了小火苗!我又興奮又害怕地把火苗湊向了那鬆軟的麥秸,這乾透了的麥秸一點就著,火苗由小漸大,瞬間便騰起一團火焰,快速地蔓延到麥秸垛上,引燃了旁邊的各類乾柴劈哩叭啦地燃燒成一片……

我剛才的興奮瞬間變成了恐懼,我從未見過這麼大一片火,我嚇傻了!

還是妹妹機靈!她驚恐地喊道:快去跟奶奶說吧!

我一下子反應過來,突然明白了這就是母親常嚇我說的火災吧,我意識到自己闖大禍了!嚇得我立馬把火柴扔給妹妹,讓她去告訴奶奶,我本能地撒丫子就往大門外跑!

我驚恐地跑到衚衕盡頭,穿過馬路,又跑進一個衚衕,再跑出去就是田野了,我拼命地跑到田野上的一個乾涸的排水溝裡蹲下身子藏了起來!

第一次劃火柴

這個乾涸的排水溝裡滿是去冬枯萎的茅草,我昨天還帶著妹妹和小夥伴來這裡"拔槓子"吃。在大地甦醒萬物萌發的初春時節,去冬枯萎的茅草叢中會冒出一個個尖尖的嫩芽,我們當地俗稱它叫"槓子",輕輕地從茅草叢中把它拔出來,剝開一層層半是鵝黃半是嫩綠的皮,裡面是一縷白嫩的絮狀的東西,放嘴裡一嚼,甜嫩清香,是大自然恩賜給農村孩子的珍饈美味。這時已近中午,我肚子裡已咕咕叫了,我就蹲在這排水溝裡,撥拉著茅草叢,拔起“槓子"來。不一會兒,手裡就拔了一大把,剛才連驚嚇帶奔跑的我又累又餓了,便就勢躺在柔軟的茅草叢中,邊剝邊吃起“槓子"來。

陽春三月,正午的陽光是溫柔的,煦暖的,把草地上的我曬得暖烘烘的。畢竟才是個五歲的孩子,雖然知道闖禍了,嚇得不敢回家,但心底考慮不了那麼多事,想不到全家人慌作一團潑水救火的場面,想不到生活的拮据與艱辛,想不到這一把火燒掉了奶奶家積攢了多半年的柴禾,更想不到父母在撲滅大火之後找不到我的那種驚慌……

就那樣一個小人躺在溝底的草地上,邊剝邊吃著"槓子",吃沒了,就翻身趴在草地上再拔一些,再翻身躺下慢慢地剝著吃。仰望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曬著暖暖的陽光,吹著柔柔的微風,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幼時的很多事情都已不記得了,但那天中午躺在草地上剝吃"槓子"的情景卻像刻在腦海裡似的,很清晰。多年以後,每逢春天郊遊踏青時,我總是偏愛找一片枯萎的茅草叢拔"槓子",每拔出一個總是一份驚喜,我邊遞給女兒邊嘖嘖稱讚:這陽春三月的"槓子"可是純天然純綠色的美味,當真是吸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的寶貝,想當年,可是我一頓美美的午餐呢。當然又免不了講述一番第一次劃火柴引發的轟轟烈烈的光榮事蹟。女兒很驚訝地問我:當時你那麼小的一個人躺在田野裡睡覺,不怕有拐賣小孩的嗎?

現在想想,小時候還真沒有接受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跟著陌生人走之類的防被拐賣的教育知識,不由得感嘆那時候鄉野之間的民風是多麼淳樸啊!

第一次劃火柴

那一天中午,我躺在溝底的草地上不知酣睡了多久,被一對路過的夫婦發現了。這對善良的夫妻是從我們村南五六里外的村莊去我們村北的一個村莊走親戚的,因為是步行,所以抄近道,從田野的排水溝裡走的。當他們把我喚醒,我睜眼看到兩張陌生但和善的面孔時,我一骨碌坐起身,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他們弄清了我睡在這裡不敢回家的原因後,對我好言撫慰,要把我送回家去,並再三保證絕不會讓父母打罵我的。我也的確想家了,便乖乖地跟著他們往村裡走。

才穿過第一個衚衕,就聽到滿大街上有尋找我呼喚我的聲音,有爺爺奶奶的,有姥爺姥孃的,有父親母親和妹妹的,還有左右鄰居的。我一眼就看到了不遠處邊走邊喊著我名字找我的母親,這對夫妻趕忙領著我走過去和母親打招呼,母親看到我,一把摟住我,又哭又笑又罵,喜極而泣。

後來我才知道,我那三歲的妹妹說話畢竟還不太利索,當全家人慌作一團齊呼亂叫地把火勢撲滅後,才發現找不到我了。再三問妹妹我去哪裡了,我那受驚過度的妹妹一個勁兒地指著還有餘燼的火堆,姐啊火啊地說不明白,嚇得家人在那未燒盡的柴禾堆裡反覆扒拉,仔細檢查,以為我沒跑出那片火堆呢……唉,我有那麼傻嗎?

父母對那對熱心善良的夫妻自然是千恩萬謝,非拽著他們到家裡做客不可。那對夫妻憨厚地笑著說,下次路過我們村時一定去家裡坐會兒,他們再三叮囑父母可別再訓斥我了,別把孩子嚇傻了,父親應諾著一直把那夫妻倆送到村外。

我很羞愧地低著頭跟著母親回到了家,沒有受到想象中的訓斥和責罰,反而像個失而復得的寶貝似的受到眾親人的噓寒問暖。奶奶再心疼那半年的柴禾也沒捨得責備我一句,姥爺直衝母親使眼色,不讓母親訓斥我,姥娘更是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想幫家裡燒火做飯了。姥娘牽著我的手走進灶房,她坐在灶臺前手把手地教我點火做飯的整個過程和燒起火後的注意事項,我認認真真地記在心裡。

好像是為了將功贖罪似的,點了這把火以後,我不但學會了燒火做飯,還勤快地學會了家裡田裡的好多活計。五六歲的我,開始了一個農村孩子,幫父母燒火做飯操持家,左鄰右舍齊聲誇的光榮小當家生涯。

第一次劃火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