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他跑得很快,全馬PB240。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他長得很帥,在跑圈擁有很多迷妹。

他的跑姿很飄逸,動作舒展、有力。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10年前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從沒想過這項運動將會伴他一生。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3年前,他跟著田玉橋教練訓練,從一個連續一個月沒有一次完成訓練課的菜鳥,逐漸蛻變成了一位高手。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他叫戴朝光,大家都稱他“小光”,六星跑者。今天就來說說他的跑步故事。

1、馬拉松初體驗,痛苦中堅持完賽

時光回到10年前,2009年,還在讀大學的小光和同學去軍事博物館參觀。當時北京馬拉松在軍博設了一個展臺,小光看到後莫名有一些衝動。他心裡想自己平時也經常運動,打球、踢球,偶爾也跑跑步,有運動基礎跑一個全馬問題應該不大。於是就報名參加了。

然而,人生第一場馬拉松就給他上了一課。出發後,由於很興奮,速度很快,但是沒多久就體力不支,最終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完賽,時間是5小時38分,一個完全菜鳥級別的成績。

第一次馬拉松之旅,留給小光更多的是痛苦的記憶。“原來馬拉松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成的。”馬拉松初體驗在苦澀中結束,小光心裡想大概以後不會跑馬拉松了吧。

但是馬拉松的魔力一直吸引著他。在參加工作後兩年,他又報名了2012年的北馬。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一次的跑馬體驗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績也跑進了5個小時以內。

此後3年的北馬,小光每年都報名,2014年因為霧霾嚴重沒跑之外,其他兩年的北馬比賽都參加了,成績也在穩步前進。2015年北馬跑了4小時出頭。

那幾年跑馬拉松,小光對自己的成績並沒有什麼要求,平時訓練都很隨意。“那時候的跑量是用季度來算的,一個季度也就相當於現在1個月的跑量,而且是很隨意的跑步,想跑的時候就去跑。”他回憶道。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2、當你有了目標,便會努力去實現

2015年北馬之後,小光跟隨公司的跑步團體,一起去新西蘭參加皇后鎮馬拉松,一位公司元老級人物的一舉動對他觸動特別大。

那位公司元老級人物,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馬拉松,跑步距離最多不超過10公里。但是他卻完成了70%賽道都是山路的皇后鎮馬拉松。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小光從這位元老級人物身上悟出一個道理:只要一個人有目標,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完成。於是他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儘管當時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但是沒多久,他便將目標瞄準了波士頓馬拉松資格(BQ)。

從新西蘭回來後,小光就提高了自己的訓練量,月跑量逐漸增加到200公里左右。跑量增加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

2016年2月底的一個週末,他獨自一人在奧森刷了一個全馬的距離,跑進了4小時。5月份的天津(武清)馬拉松,小光首次跑進330。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後來,他去奧森訓練,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田玉橋教練,就像一匹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從這以後,小光不僅成績上實現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與田教練的關係也不單單是師傅與徒弟,更像是忘年之交的老友。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工作上,師徒二人總是知無不言。

然而剛進隊的第一個月,小光基本上每次訓練都完成不了,因為強度已經遠超過他能承受的範圍。

“其實心裡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因為我在隊裡年齡算是年輕的,但是跑起來根本看不到那些老將們的尾燈。”

田教練於是開導他說,“跑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彆著急。平時訓練別人跑8公里,你能跟5、6公里就可以了。然後一點點增加距離,增加配速。”

經過一個夏天的訓練,小光進步非常明顯。2016年柏林馬拉松直接跑出了3小時01分的成績,達到BQ。

“比賽當天的天氣非常適合出成績,天氣陰,沒有下雨,沒有風,氣溫涼爽。根據訓練的數據反饋,比賽能跑到3小時05分左右。最後能跑3小時01分48秒的成績,算是超水平發揮。”他說。

賽前,田教練反覆叮囑小光前面一定要壓著速度,但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六大滿貫的比賽,站在起跑線上,小光興奮感難以抑制。“結果前面還是跑快了,最後幾公里跑到抽筋,好在順利完賽。”

首個大滿貫比賽就達到了BQ,小光將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整個夏天的科學訓練。

“整個夏天的訓練非常系統,包括速度訓練,節奏跑,混氧跑。每週至少三練,週二,週四和週日。其他時間,會進行50分鐘左右的有氧跑,接著進行一些小負荷的力量訓練。”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第一次夏訓,小光的周跑量在70公里左右,月跑量280左右。“田教練這個時候要求我們計算每週的跑量,而不是月跑量,這樣會更精確,也能體會每週的訓練變化。”他說。

雖然在柏林刷新了個人PB,但是小光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就是持續2-3個月的傷病。

“當時受傷的部位是跟腱和髂脛束。每天2-3次用泡沫軸放鬆髂脛束。訓練沒有任何強度,都是慢跑,速度訓練、力量訓練全部停掉。”

“柏林之後正好是冬訓的階段,而冬訓由於基本上都是有氧跑,也利於傷病的恢復。到了2017年春天,傷病基本上就恢復了。”

這次傷病讓小光明白一個道理:對待傷病,真的不能著急。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學會了如何在保護自己身體不受傷的情況下訓練。

2016年冬天到2017年春天,小光的月跑量逐漸增加300-400公里。到現在一直都是維持在這個月跑量。

從2017年到現在,持續多年的科學訓練讓小光一路刷新自己的PB。

2017年哈爾濱馬拉松,首次跑進3小時;

2017年芝加哥馬拉松,首次跑進2小時50分;

2017年紐約馬拉松,2小時47分;

2018年柏林馬拉松,2小時40分06秒,目前的PB。

2019年倫敦馬拉松,2小時40分21秒。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3、妻子默默在背後支持,小光是最幸福的跑者

今年跑完倫敦,小光也實現了自己完成六大滿貫的夢想。而他最想感謝的人,除了田教練之外,就是日夜陪伴自己的妻子。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衝過倫敦馬拉松的終點,小光還沒來得及品嚐完成六大滿貫的喜悅,就揣著獎牌在人群中尋找妻子的身影。很快,他就看到了妻子的身影,飛奔過去,緊緊擁抱她。

“非常感謝妻子,因為她一直在終點等著我。除了東京她沒有陪我去之外,其他大滿貫比賽都在終點等我。有她在終點等我,我感到很安心。”在接受馬拉松助手採訪時,小光總是忍不住要表達對妻子的感謝。

戴朝光和妻子是在2015年認識的。因為妻子在德國工作,雖然經常來國內出差,但是兩人的見面機會還是很少。為了能夠多見見她,戴朝光就報名了2016年的柏林馬拉松。從這以後,他便開啟了六大滿貫之旅。

“妻子幫我分擔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照顧孩子的任務大部分都是她來做,平時做飯也是她,她合理調配我的飲食和營養搭配。我能夠一點點進步,有一半功勞要歸她。”有妻子在背後無私的奉獻與照顧,小光無疑是最幸福的跑者。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4、2018波士頓馬拉松,最慘痛的失利

在很多人看來,完成六大滿貫只要有充足的金錢就能做到,但是這背後的艱辛又有多少人瞭解。小光完成六大滿貫這一路也相當不容易,無數次刻苦訓練,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月跑量300-400公里,沒有對馬拉松的熱愛,真的很難堅持下來。

而他首次參加夢寐以求的波士頓,卻以退賽而告終。這場比賽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甚至將自己關在家一個月不出門。

回想起當時退賽的一幕,小光仍很感慨:“出發後是一個5公里的下坡,不由自主地就提高了速度,但是身體並沒有感覺很吃力。然而一過半程,體力就感覺有些不支。身體反應已經變慢,都感覺不到冷了。到了30多公里,一個上坡,速度降低,導致心率降低,然後體溫也跟著降低。到了坡頂,體溫已經下降很厲害,人已經動不了,後來被急救人員抬到了帳篷。”

2018年的波士頓馬拉松遭遇惡劣天氣,退賽的跑者很多,但小光久久不能原諒自己。後來,他總結了自己退賽的原因:“大部分原因是自己準備工作做得不足,沒有想到會是那樣一個天氣。風雨雪交加,可以說是參加比賽以來遇到過的最惡劣天氣。雖然也有前輩提醒過,4月份的波士頓,天氣很多變。但當天沒有準備手套等防寒的裝備,穿著短褲,背心,空頂帽就站在了起點。”

儘管遭遇了最慘痛的失利,但也不是沒有收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任何一場馬拉松,都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做好充足的準備。賽前的訓練很重要,但是比賽當天身體的調整也很重要。還有就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越放鬆越能跑出好成績。”他說道。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日本跑者川內優輝出人意料的獲得了冠軍,很多跑者被他圈粉,小光也成為了他的粉絲,視他為偶像。

“其實跑馬拉松快的人很多,他也不是最快的,但是他很強大。有一個詞能夠很完美的切合他: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種人會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做好準備,去迎接各種挑戰。”談及為什麼會將川內優輝作為偶像時,他說道。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5、成績的提高源於持續不斷地科學訓練

從2016年開始,小光的成績一路突飛猛進,很多人認為他天賦好,所以能跑這麼快。小光則不這麼認為。

“大眾選手通過系統訓練,達到240不是遙不可及的事,真是需要天賦的時候,是在230以內了。到了230再往上爬,沒有天賦真的很難做到。”

那他是怎麼一步步提高成績的呢?

小光表示,“跑步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一點一點努力,逐漸積累的運動項目,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地方。速度的提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有計劃,有規律的科學訓練,才是速度提升的最大保證。只有持續的訓練,才能讓身體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荷。”

“比如速度訓練,剛開始跑這個配速需要跑到力竭,或者堅持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如2、3個月的時候,你就會感覺這個配速跑起來沒那麼吃力,甚至有些輕鬆。”

“2016年我的節奏跑配速在4分20-25秒之間,從來沒有在訓練的時候跑出比賽時的配速。2017年的節奏跑配速大概在4分10秒,稍微提高了一些。2018年,節奏跑的配速就提高到3分55秒到4分之間。現在的節奏跑配速在3分40-45秒之間。

每年提高10秒,4年後,就是一個驚人的提升。”小光說道。

當然,有田教練的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為有教練指導,他會根據我的訓練數據以及身體感受,給我進行反饋,然後適時調整訓練計劃。比如上一週訓練強度太大,身體出現疲勞,那麼這一週強度就要減少一些。”

“即便是每週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訓練計劃,但是也需要根據身體情況及時變動。因為在你制定訓練計劃的時候,身體可以滿足強度要求,但是你訓練的時候,哪怕心裡上有一點的波動,都有可能影響訓練強度以及效果。尤其是身體對訓練產生抗拒的時候,還堅持大強度訓練,特別容易受傷。”

儘管平時田教練對小光的訓練要求很嚴,訓練強度也很大,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受傷。

“他其實對我的成績沒什麼要求,他更看重的是跑團所有的人是以一種健康的狀態在訓練,享受跑步這項運動,然後逐漸突破自己。”小光認為,這是有教練指導的最大好處。

他用10年時間全馬從538跑到240:持續科學訓練,完成驚人蛻變

6、整天跑步圖什麼?一步步突破自己的誘惑真的很大

堅持跑步10年,小光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並不是身體更健康,而是學會了什麼叫堅持。

“身體素質要比以前強很多,心肺功能大大提升,之前愛生病,現在基本不生病。這其實都是次要的,主要還是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尤其是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也很大,跑步是釋放壓力的一個窗口。心態上也有了一些變化,比如之前很難堅持下來完成的一件事,現在很少有半途而廢的情況發生。”他說道。

整天跑步圖了什麼?既耗費時間,又耗費金錢。經常有人在朋友圈給小光這樣留言。

小光說,“我覺得這是自己的一種選擇,對自我的一種挑戰。既然選擇將跑步作為自己的一個業餘愛好,而我又喜歡跑步,積極向上,相對簡單的運動,所以就應該堅持下去。”

“跑步可以給自己帶來滿足感,看到自己一點點進步,這種一步步接近自己的上限的誘惑真的非常大,讓你不得不堅持跑下去。”

小光表示,未來打算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上,以及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這項運動。“因為堅持跑步這麼多年,跟家人,朋友,教練的支持密不可分。”而他馬拉松的目標則是跑進2小時40分,希望這位帥小夥能順利實現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