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殘酷的“九子奪嫡”之爭,為何最後勝出的會是雍正?

李順Leesun


康熙有二十多個兒子,就是普通人家兒子多都會面臨互動爭財產。何況帝王家。最有竟爭力的只有九位,所以很多人講九子奪嫡。也並不是九子都要奪嫡,其實這九子也分成幾派。1皇長子2皇太子3三皇子4四皇子、十三皇子(以四皇子為主)5八、九、十皇子、十四皇子(前期以八皇子為主,後期以十四皇子為主) 個人認為雍正奪嫡成功的原因

皇太子被廢:

在滿月時就冊封為太子,這在清朝是僅有一次公開冊立太子。其母仁孝皇后難產而死,也許是康熙把對皇后的愛轉到太子身上。初期太子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隻要康熙一天未死,太子未繼位。其他皇子就有機會了。何況太子兩度被廢,已排除在外。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被廢(大阿哥做了不少工作)太子第一被廢時,奪嫡之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康熙才復皇太子位,也許是給其一個機會。康熙五十年後,康熙再次廢了太子。之後有人提議新立太子和讓舊太子復位。康熙均不同意,說明對其徹底失望。理論上除了舊太子之外,所以皇子都會有機會。在康熙五十年以前諸皇子把所有槍口都對準太子。(雍正躲在背後)

竟爭對手的減少或者說幾乎沒有真正的竟爭對手

大阿哥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康熙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這算是徹底否決了大阿哥當太子。三阿哥常年修書,雖有心但無力。又沒有什麼派系。康熙交給他的任務大多是修書之類的。派系都是一些學者,翻不起浪。 八阿哥在太子第一被廢前後到處活動,讓人推舉自己為太子。康熙帝怒斥八阿哥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康熙五十三年發生了斃鷹事件。有可能是意外,但很大可能是其他人下的手。康熙詔諸皇子講八阿哥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然後康熙說出了更絕情的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五十四年康熙諭胤禩“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其實八阿哥已經無望奪嫡了,所以八爺黨推十四阿哥奪嫡。



九阿哥在康熙年間的爵位不過是貝子貝勒,連郡王都混不到。而他一直想把八阿哥十四阿哥推上太子之位。在八阿哥因第一次廢太子囚禁時,九、十四一起為八阿哥仗言。八阿哥被鎖拿發審時,九、十四兩人居然也帶著鎖銬隨行。以示共患之意,還帶著毒藥願同死。太過於講義氣,對八、十四阿哥非常好。一直為兩人能當太子而奔走結黨。前期推八,後期推十四。十阿哥也是力推八阿哥為太子的。 十三阿哥在第一次太子被廢中捲了進去,並幽禁一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三人並列,說明十三做的事應不亞於皇長子。一年後放了出,也許是康熙以前太喜歡這個兒子。重新給個機會硃批上說胤祥絕非勤學忠孝之人,如不嚴加約束,必當生事。一個非勤學忠孝之人,豈能為皇太子。所以十三阿哥也是被排除在外。但其對於雍正則是絕對的忠心。十三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他只會幫雍正。 所以說雍正的所有對手都倒下了,康熙五十三年後。雍正只剩下一個對手十四阿哥。

諸阿哥鋒芒畢露與雍正的韜光養晦 :

大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都是在奪嫡之爭中,過於表現和急切。並暗中勾結連黨。雍正肯定也有,但雍正多在暗地裡。至少在康熙眼裡雍正比他們要好的多。 在太子前後兩次被廢,雍正在明面上沒有什麼動作。讓康熙覺得雍正並沒有參與其中。又未讓手下推舉自己為太子,這讓康熙更加信任雍正。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支持太子復立。太子復位後,雍正封為親王。康熙在世時只封了三四位皇子為親王,八以後的沒封。第一次廢太子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康熙不得已才復立太子。在這方面雍正贏得康熙的好感。 雍正在跟太子交好的同時也跟八阿哥等交好。讓人以為他是老好人,誰都不會特別在意他和特別的去對付他。雍正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皇子維持和氣。在康熙面前表現:孝父、尊兄、愛弟。表面上雍正並沒有參與奪嫡之爭,這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四爺黨,人數不多,讓人看不出有黨:

黨爭為歷代帝王所忌諱,特別是一黨獨大的情況。 四爺黨不像八爺結黨弄的人盡皆知,特別是康熙一清二楚。在奪嫡中康熙處理了一批八爺黨的人。太子黨、大阿哥黨都處理了一些人。而四爺黨的人數不多,但實用有用。四爺黨有那些人:1張英張廷玉父子,兩人都入值南書房。官位雖然不是很高,但常常跟隨康熙身邊,並參與軍政。南書房是康熙年間的權力中心。不是一般人都能入值南書房的: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張廷玉在雍正時任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死後配享太廟。。所以雍正能清楚的知道康熙的一些想法。張家父子自然偏向於幫雍正。



2隆科多,佟國維的兒子,佟國維推八阿哥為太子,兩處壓寶。任步軍統領,掌握著京師的部分警衛武裝。康熙非常信任,讓他監視諸皇子和王公大臣。所以雍正能通過隆科多而得知諸皇子和大臣的事。隆科多和康熙是表兄弟,又是姐夫和小舅子關係。雍正是由康熙的皇后佟佳氏撫養大的。佟佳氏就是隆科多的姐姐,佟國維的女兒。佟國維的妹妹是康熙的生母孝章皇后。隆科多的妹妹愨惠皇貴妃,撫育過乾隆。在清朝隆科多是唯一讓皇帝公開稱舅舅的。(佟佳氏是漢八旗) 年羹堯,李衛等人只是家臣家奴而已。年羹堯任陝甘總督是牽制八爺黨在地方的一棋子。面鄔思道在雍正繼位前並未活躍在政治上,是雍正繼位後田文鏡請了他做師爺。有很多人講鄔思道是二月河虛構的。清人的春冰室野乘記錄:世傳其幕客鄔某事,頗奇特,因撮記之。鄔某者,紹興人,習法家言,人稱之為鄔先生。文鏡之開府河東也,羅而致之幕下。 就算是虛構也不是二月河虛構的。


雍正的政治才能和尊釋教道學 :

雍正經常巡江浙,對治理黃河、淮河工程進行驗收。多次隨從巡幸、外出代辦政務,足跡遍於中國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間風俗,宗教信仰,歷史問題,對於民事非常瞭解。特別留意康熙帝處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鍛鍊了處理某些政事的能力,獲得了從政的一些經驗。八阿哥賢的稱號是八爺黨吹的,只有康熙的認可一句勝過群臣百句。表面上雍正把心思都放在治國之上,表現的無爭儲之心。而八阿哥卻到處活動。雍正表現孝順忠誠,吃齋唸佛,富貴閒人,康熙從未懷疑過他有爭位的企圖。 康熙知道諸皇子矛盾重重,誰繼位都會打壓過去的對手。雍正表現的尊釋教道學,又信佛。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像唐太宗不選像自己的魏王,反而選晉王李治。就是怕魏王繼位會對兄弟下手。而李治比較仁慈,他繼位皇子都能保存。帝王最忌諱的就是兄弟相殘。大阿哥、太子、八九十十四阿哥等在這方面讓康熙非常不滿。

十四阿哥好為將 :

十四阿哥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但重情義只是對八九十阿哥。心直口快,政治才能平庸。軍事上是個天才,康熙非常欣賞。康熙後期的矛盾在內部而不是外部。需要的是一位能治理內政改革的帝王而不是統軍打仗的帝王。雍正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為的政治方針,而八爺黨多以仁義收買人心並不得罪人。三國時曹操曾問長子想法,長子曹彰講好為將,曹操大笑。特別是太子被廢,八爺黨到處活動。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任大將軍王,八阿哥知道自己無望,於是八九十支持扶持十四阿哥奪嫡。十四阿哥也是動了心思在八爺黨的幫助下四處活動。八爺黨的這些動作康熙是知道的,也引起了康熙的不滿。而十四跟八爺黨過於親密,這是康熙所不喜歡。



康熙年紀大了,如有立十四阿哥之意應早召回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病重,完全是來得及召回的。當時康熙還讓雍正代替自己去祭天。清史稿: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聖祖在申昜春園不豫,命代祀圜丘。而圜丘祭天在清代是大祀,當由天子親祭。康熙派雍正代祭正是表明要傳位於他。清史稿:凡祭三等:圜丘、方澤、祈穀、太廟、社稷為大祀。祭服圜丘、祈穀、雩祀,先一日,帝御齋宮,龍袍袞服。康熙五十七年後至康熙六十一年這五年中十四阿哥一直在外征戰,很有可能是讓十四阿哥遠離奪嫡之爭。但十四阿哥經常跟八爺黨密謀書信往來。有人講雍正是把康熙的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這是不對的。1古代用的是繁體字。2清朝的召書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就是漢字能改,滿蒙文如何改? 雍正繼位後進行一系列改革,把康熙年間留下的弊端大多加改正。還不如講雍正偽造遺詔,這還更說的通。雍正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在位十三年留下的硃批過千萬字。康熙駕崩時國庫只有八百萬兩,雍正駕崩時有六千萬兩。乾隆這敗家子駕崩時只留一千多萬兩給嘉慶。


小鴻哥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其中活到成年的有二十四個,在這24個人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之爭,史稱“九子奪嫡”,在這場事件中,四皇子胤禛勝出,順利的奪得皇位,年號“雍正”他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

在這九子奪帝的事件中,是9個人,又分為好幾派,胤禛的支持者不多,只有老十三胤祥,他雖然支持者不多,但是最後卻是他勝出,雍正身上到底有什麼閃光點?能夠一舉拿下皇位。我想這源於康熙老爺子的傳位詔書有些關係,康熙的臨終前寫了一份傳位詔書,然後沒有人把這份權威的書藏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拿出來。



在這份詔書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著:傳位於四皇子,胤禛,大家都以為老十四和老八是老四強勁的競爭對手,但是到底鹿死誰手,誰心裡也沒底,況且老四和老十四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親兄弟,但是最後卻是老四勝出,讓人感覺有些意外,而這一切,均在老四的掌握之中,人家就是奔著皇位去的,既然是這樣的話,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俗話說軍人不打無準備之仗,老四胤禛也是,他為了皇位,在這背後做了很多的努力,他甚至打出了一張親情牌,那就是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曆,康熙皇帝很喜歡這個孫子,覺得他聰明伶俐,有意要把他培養成接班人,也一直看好他,但是如果弘曆繼承皇位的話,那他繼承得繼承誰的呢?肯定不能越級啊,要不然會發生像朱元璋家一樣的悲劇。

所以康熙皇帝早就想好了,必須傳位給四皇子,才能保證皇位傳給弘曆,弘曆接他爸爸的班,也是名正言順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康熙老爺子在寫傳位詔書的時候,才會寫上:船位於四皇子胤禛,所以說,胤禛在九子奪嫡中勝出,是因為有人給他推波助瀾,再加上他自己的聰慧,這才能夠成功。


佳寧姐姐說歷史


雍正在激烈的皇位競爭中一直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角色,最後卻能異軍突起,出奇制勝,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況下就像是一匹黑馬橫空殺出,最後登上皇位,君臨天下,確實讓人很驚訝!雍正的母親是滿洲正黃旗一位護軍參領的女兒,並以秀女的身份入宮,而且一直不受康熙皇帝待見,所以庶出的雍正身份並不高貴,在他出生以前他的二哥胤礽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大清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皇太子胤礽被廢了,由此拉開了九子奪嫡的序幕。那雍正為何是笑道最後的人呢?

雍正是一個非常善於審時度勢的任,作為一個政治家或是野心家,他的高人一籌就在於他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更知道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自己應該幹什麼。皇太子被廢以後其他皇子激烈爭奪皇位,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在奪嫡之戰中先後隕落,這為雍正提供了前車之鑑,在波詭雲譎的奪嫡鬥爭中雍正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韜光養晦,深藏不露,表面上雍正把自己和皇位之爭切割開來,以此證明自己對皇位沒有任何興趣,免去康熙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他明白康熙對自己手中緊握的皇權看的很重,對皇子覬覦皇位的做法很是反感,為此他不得不偽裝自己。

在雍正奪嫡之中一個叫戴鐸的任可謂是功不可沒,戴鐸這個人知識淵博,善於計謀,雍正發現他之後對他培養並加以重用。在康熙皇帝第二次廢黜皇太子胤礽的次年,戴鐸就給雍正寫了一封密信,為雍正奪得皇位進行周密謀劃,戴鐸告訴雍正在康熙面前不展示自己的才華不好,但不能過分展示,在眾多皇子之中爭強好勝一定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所以他向雍正提出了奪嫡的十六字方針:“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他忠告雍正“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雍正對戴鐸提出的忠告十分重視,並按部就班的貫徹執行。

雍正登上皇位最為關鍵的就是後臺比較硬,這個人就是隆科多。雍正的母親是包衣人後代本來他是沒什麼後臺的,但是因為雍正的母親身份卑微,雍正出生後以後就被皇后佟佳氏抱走並撫養長大,佟佳氏一直視雍正為己出,而隆科多就是佟佳氏的弟弟,雍正的舅舅。佟佳氏本是東北的富商,富可敵國,努爾哈赤起兵都要向他們借錢,清朝建立以後佟家成為皇親世族,名望與地位無人可比。康熙晚年隆科多憑藉家族名望身居要職,掌管京城衛戍大權,康熙去世以後為了能讓雍正順利登上皇位,隆科多率領軍隊關閉九門六天,命令諸王不得命令不允許踏進京師一步,就這樣雍正順利控制住了局面並穩穩當當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雍正能夠登上皇位隆科多可謂是居功至偉,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居功至偉的人最後卻被抄家並圈禁致死。<strong>


微風書房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成為了最後的贏家,憑的是什麼?最關鍵的是八個字——韜光養晦、作壁上觀。


如果大家到故宮參觀,會看到一幅名畫《卞莊刺虎》,為什麼說它是名畫呢?因為它出自我們今天的男主角——雍正之手。

這幅畫講的是,有兩隻老虎在吃一頭牛,卞莊見了想去殺老虎,卻被童僕攔住了,童僕勸說他:“兩隻老虎分食一頭牛,一定會爭鬥起來,你大可以等它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動手嘛!”卞莊覺得有理,便耐心等著。果不其然,兩隻老虎一死一傷,他只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兩頭老虎。

這幅《卞莊刺虎》可不就是雍正在“九子奪嫡”中的真實寫照,在太子派與反太子派轟轟烈烈的廝殺對抗之中,他卻抽身而出,做起了自己的“天下第一閒人”。

“九子奪嫡”奪的是什麼?自然是皇太子胤礽的儲位,與之相對抗而形成的反太子派,顯得更加人多勢眾。在這個凝結而成的利益集團中,以庶長子老大胤褆為先鋒、以好人緣的老八胤禩為靈魂、以相當有錢的老九胤禟為經濟支柱,沒什麼太大用處但出身高貴的老十胤䄉是他們堅定的擁護者,後期因為利益關係老十四胤禵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在這兩個集團的數次交鋒中,哪一方都沒有討到便宜,甚至可以用兩敗俱傷來形容。

反太子派

  • 皇長子胤褆

老大胤褆做的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廢太子後,迫不及待地和老爹康熙說要替他殺了廢太子胤礽,氣得康熙直接在朝堂宣諭,“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後來又被揭發鎮魘廢太子(行巫蠱之術),被康熙幽禁至死,徹底消失在了政治舞臺。

  • 皇八子胤禩

老八胤禩倒是聰明,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更何況還有個豬隊友老大。一廢太子後,老八接手內務府,不僅沒有嚴懲廢太子的爪牙,反而從輕處理,做了一輩子皇帝的康熙怎麼會看不出這是在邀買人心。再說當初老大胤褆見自己無望儲位,轉而直接和康熙舉薦老八,這下兩位又都添了個結黨營私的罪名,圖謀儲位的心思也暴露無遺。

在康熙想復立廢太子時,大臣們卻一個個都推舉賢名在外的老八,這無疑是對皇帝權威的極大挑戰,康熙自然異常憤怒,他曾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此後開始數次打擊這個他曾經很喜歡的兒子,直到後來的“斃鷹事件”,老八深受打擊,一蹶不振,對於儲位的幻想也早已破滅。

  • 皇十四子胤禵

作為老四同母弟弟的胤禵,和八爺黨成員走的更近,更多的是相互利用。老大、老八相繼落馬後,八爺黨成員為了自身的利益,拉攏此時風光無限的十四阿哥,而十四也想利用群龍無首的八爺黨力量,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可天算不如老爹算,雖然十四是康熙親封的大將軍王,也一直深得聖寵,可康熙並沒有傳位給他的打算。個性爽直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喜形於色,這是作為帝王的大忌,康熙又怎麼能放心他。

太子派

老二胤礽,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代表人物。一歲一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皇太子,康熙對他近乎於溺愛。要不是貪婪越權、結黨營私、甚至於讓康熙認為他有謀反的嫌疑,也不會兩度被廢,最終不得翻身。

老話怎麼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其他皇子斗的如火如荼之時,老四胤禛卻跑到了康熙身邊做起了孝子,服侍起老爹的生活起居。在察覺康熙想復立廢太子時,又多次以“骨肉之情”為廢太子保奏。還抽空主編了一本《悅心集》,來表現自己的清心寡慾。我們再來看一看康熙對兒子們的期望,“誠孝父皇、友愛兄弟、不結黨營私”,老四胤禛完美貼合。再加上步軍統領隆科多、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加持,老四想輸都難!


噸噸歷史


歷史上,中原王朝,是以嫡長子繼承製度,來安排儲君的。故謂【立長不立賢】,而清朝則是【立賢不立長】。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皇帝一共有24個兒子,其中九個兒子參與皇位的爭奪。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𧘌、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是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大子胤𧘌被廢,三阿哥胤𧘲退出皇位爭奪。以四阿哥胤禛的四爺黨,和八阿哥為代表的八爺黨,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

四爺黨: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科隆多、張庭玉、李衛等等。



八爺黨: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阿爾松阿、阿靈阿、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馬齊、何焯、張明德、魏珠、噶達渾、勒席恆、七十、秦道然、陶賴、張廷樞、普奇、經希、色亨圖、馬爾齊哈、常明、德寧、格、汝福、欒廷芳、武正安、魯賓、五格、二德、阿爾遜、郭允進、徐元夢、巴海、魯爾金、烏爾陳、蘇爾金、庫爾陳、法海、佛保、達爾當阿、託時、查弼納、蕭永藻、高成齡、董永啤等人。

“八爺黨”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可以說處處與雍正作對,雍正繼位後,就開始對他們痛下殺手。首先說八爺,胤禩從小就受康熙喜愛,聰明能幹,通曉世故,對待朝臣總是親切隨和,人稱“八賢王”,因此朝政中大多數人都建議康熙立他為太子,但是康熙比較忌諱黨爭,也不願受人脅迫,所以沒立。


本來康熙中意的皇位繼承人是二阿哥胤𧘌,但是康熙皇帝兩廢兩立太子之後,才開始注意四阿哥胤禛康熙曾說胤禛喜怒無常,但是八爺胤禩公開的結黨營私,康熙帝遂心存芥蒂,轉而傾向於四阿哥胤禛。


但是他並沒有像八阿哥那樣趁機結黨營私,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而是時刻表現出關心父親的身體,時常去向康熙下跪請安。 特別是晚年的康熙年老多病,時常臥病在床。胤禛此時極力的去侍奉父親,給了重視“仁、孝、忠、義”的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康熙對待胤禛的態度開始發生了180度的改變。於此同時,以八阿哥胤禩為主的八爺黨無時不刻的籠絡人心,使得康熙對八爺一黨深徹厭惡。


另一方面,胤禛故意表現出無意爭奪皇位的態度,對待其他兄弟表現出友愛的姿態。每天盡心竭力地完成康熙交代的工作。這樣的態度讓看膩了其他兒子們為皇位明爭暗鬥的康熙,瞬間感覺到了一股清流。 最終康熙在即將油盡燈枯的時候,將皇位傳給了四阿哥胤禛,並在遺詔中評價他“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從一開始的“為人輕率、喜怒無定”到最後的“人品貴重,深肖朕躬”,雍正用自己態度的改變,爭取到了康熙的認可,最終如願的繼承了大清的帝位。


子非魚


在中國古代,帝位的爭奪向來十分激烈,兄弟手足自相殘殺,是政治鬥爭的常事。而在清朝康熙時代,皇子爭奪帝位到達了新的高度,其激烈程度在中國歷史上少有。康熙序齒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四位,其中有九位都參與了奪嫡,這段血腥的政治鬥爭,被稱為“九子奪嫡”。

在奪嫡的九位皇子當中,二阿哥胤礽是康熙嫡長子,早早被立為皇太子,背景強大;八阿哥胤禩能力出眾,支持者眾多;皇十四子胤禎在軍中影響力巨大,握有軍權。皇四子胤禛在參與奪嫡的九子當中,並不起眼,他生母身份平庸,既無背景,又無人脈,康熙對他的態度也談不上多麼寵愛。可是,九子奪嫡最終的結果,卻是皇四子胤禛勝出。那麼,胤禛為何能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奪得帝位?

雍正能夠奪得帝位,依靠的其實就是四個字,韜光養晦。其實在九子奪嫡當中,有許多皇子距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但他們就是因為不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最終功敗垂成,“八爺黨”的失敗,就是例子。

在皇太子被廢以後,宮中呼聲最高的皇子,就是八阿哥胤禩。胤禩出身低微,他的母親乃是包衣出身,也沒有受到康熙的寵愛。不過胤禩很爭氣,他志向遠大,勤奮好學,身為皇子,懂得禮賢下士,待人親和。由於能力出眾,胤禩的身邊很快就聚集一群支持者,其中還包括皇九子、皇十子以及皇十四子。

胤禩有大量的政治資源,可是他不懂得韜光養晦,導致自己被康熙厭惡。在太子被廢以後,八爺黨中的許多人擁護康熙立胤禩為太子,可是他們越是支持胤禩,康熙就越是覺得胤禩結黨營私。較早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使得本該最有機會的胤禩失去了繼位的可能。

胤礽的失敗與八爺黨一樣,他同樣不懂得韜光養晦。身為嫡出的胤礽,被立為皇太子以後就洋洋得意,行事魯莽,不知輕重。在索額圖被康熙清算以後,皇太子本該與他劃清界限,但他卻多次觸犯康熙底線,總想著儘早上位,令康熙厭惡至極,直接將他廢掉。

與八爺黨和太子黨相比,皇四子胤禛就聰明的多,他深知韜光養晦的重要性,極好的隱藏了自己的野心。在康熙眾多兒子當中,胤禛處於中庸,沒有什麼缺點,也沒有什麼優點。胤禛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他藉助佛家,表明自己對於皇位沒有什麼想法,避免樹敵,同時也使得康熙對這位兒子很是滿意。

而且,胤禛很懂得討康熙歡心,他常常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去見康熙,使得康熙十分開心。胤禛懂得隱忍,在初期,他一直在積蓄力量,不與任何勢力發生衝突,但暗地裡卻一直在壯大自己的勢力。

在其他皇子為帝位爭的你死我活的時候,胤禛行事低調,待人謙虛,表面上不與人結黨,這使得厭惡諸位皇子的康熙,卻對胤禛刮目相看,最終將帝位傳給他。


歷史戰爭


九子奪嫡,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影視劇中常有描述,也是古代爭奪皇儲之位中,最慘烈的一次,最後勝出的居然是那個 “不顯山” “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這是為什麼呢?我就為各位看官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九子奪嫡”是有三股勢力,太子黨胤礽的勢力,四爺黨胤禛的勢力,還有人多勢眾的八爺黨。而敗得最慘的首數八爺黨,成大事不一定要人多勢眾,下面我一個一個的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

1.八爺黨:

胤的母親是包衣出身,古代講究出身是極其嚴重的,我們經常講“母憑子貴”在清朝多數是“子憑母貴”但是胤禩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因為他相信“事在人為”就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努力勤奮,在康熙眾多皇子中首先脫穎而出,胤禩這個人風度翩翩,向來禮賢下士,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完全沒有皇室子弟的那種囂張跋扈,所以他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他的團隊核心人物是 十四阿哥胤禎(是四爺的同胞弟弟)

可是就是這樣,註定他的失敗,因為胤禩團結的對象太多,什麼朝中權貴,失意皇子,尤其是拉攏了胤禔,康熙的長子。每每到關鍵時刻這位大阿哥就給八爺黨“使壞”製造了麻煩。這樣也導致了胤禩的政治野心過早的暴露,在太子第二次被廢的時候,康熙要讓眾人推舉皇子繼承太子之位,眾人便馬上推選胤禩,結果被康熙罵,說他“結黨營私”,後來雍正繼位後,八爺黨又給雍正使壞,雍正不得已就算背上“殘害兄弟”的罪名也就把八爺黨一網打盡。最終胤禩以“阿其那”這個名字死在牢中。


2.太子黨:其實太子黨最大的靠山是索爾圖,而且從他一出生開始就成為眾兄弟的打擊對象,胤礽是赫舍裡皇后的獨子,倘若他能學會韜光養晦,避免觸犯挑戰皇阿瑪皇權這一類的低級錯誤,相信他還是能夠順利繼位的。可惜他根本不懂如何恪守太子本分,總想著儘早上位,結果總是被人利用,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3.四爺黨:胤禛的成功,班底精準,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馬齊,隆科多,李衛,張廷玉,這些人都是能幹事的人,一個比一個能力強。還有就是胤禛自己本人,他懂得韜光養晦,時機不到絕不出手,隱忍,把自己的才能不顯示給所有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們所有人都比我強,我只是個閒人,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懂得如何討好皇阿瑪,就在 “九子奪嫡”最白熱化階段,康熙心力交瘁之時,他把弘曆送到康熙身邊“解悶”而康熙又很喜歡這樣小孫子,心裡面已經打算讓這個孫子做 “隔代接班人”所以胤禛的成功是必然的,他比前面兩位要高明的多。


神話靚靚


一是雍正深得聖心。

二是雍正有一個重要的謀士——鄔先生。

三是雍正韜光養晦,以不爭為爭。

四是雍正內有十三阿哥允祥、大臣隆可多,外有年羮堯為後盾。

五是清庭當時需要一位有擔當的皇帝。


滄海桑田一聲咲


一.辦事勤政,做實事,故得康熙賞識。如江南賑災和崔繳國庫欠款。

二.有政治智慧,懂得收斂鋒芒。如主動推薦八爺黨的老十四做大將軍王。

三.其子弘曆深得朕心。


三哥故事會


一個字:忍. 歷史上好多後來成事的都是這個字通透!其實雍正跟其他幾個阿哥比一點不出色,就是當時其他爭的頭破血流他不動!等大家都耗盡了他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