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歷經15任國家元首,都是誰,有何功績?

一覽眾河小


導讀:北洋政府指的是清朝皇帝退位以後,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政府。注意此時也是以民國紀年,但是屬於民國前期。從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正式形成,到1928年少帥張學良宣佈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結束。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軍閥混戰,總統換的跟走馬燈差不多換了15位國家元首。下面我們來回顧那段歷史,重現這15位元首的功績。

15位北洋政府總統

北洋政府時期隨著世界大戰的結束,列強對我國的控制相對放鬆。所以資本經濟迅速發展,紡織、紗織、麵粉等行業發展迅速。同時言論自由的政策極大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出現了一大批類似蔡元培、魯迅、胡適等文學大家。

也許有人說國家元首也未必是指總統啊,北洋政府不是也有總理呢嘛?因為北洋政府是總統行使職權,且總理的數量遠遠大於15位。這十五位總統按照先後順序為:袁世凱、黎元洪、代理總統馮國璋、徐世昌、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維鈞、張作霖。北洋執政一袁世凱開始,以張作霖被炸死結束總計16年。

這段歷史時期,總統首腦更換的如此頻繁主要是因為軍閥混戰的原因,所以很多人有名無實。主要的有實權的首腦還是幾個軍閥派系輪流坐莊。所以我們選擇我們選擇奉系軍閥的張作霖、直係軍閥的馮國璋、皖系軍閥的段祺瑞再加上袁世凱作為本文詳細介紹的對象。

袁世凱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創建者,是他竊取了革命成果逼迫清帝退位。作為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一生充滿著爭議。功績和缺點同樣突出,所以在前期是譽滿天下在逆潮流稱帝后又謗滿天下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袁世凱鋒芒畢露是在年甲午戰爭前的朝鮮內亂時的良好表現。1882年朝鮮內亂袁世凱率軍隨吳長慶入朝平亂,在平定叛亂後留在朝鮮訓練軍隊。在1884年朝鮮甲申政變中果斷出擊,挫敗了日本染指朝鮮的圖謀。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袁世凱都在朝鮮經營防止沙俄和日本對朝鮮的滲透。

由於甲午戰爭清軍慘敗的狀況引發朝廷譁然,所以授權素來知兵的袁世凱在天津利用西方操典訓練新軍。總共六鎮,這就是北洋軍的由來。在這批新式陸軍中就有後來的馮國璋、段祺瑞、曹錕等北洋的風雲人物。

袁世凱的主要功績是訓練和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新式陸軍;對工業、農業、商業三者並重發展,對中國的工業化有很大貢獻;在辛亥革命後,以政治手腕逼迫清帝退位。從而和平的實現了大清王朝向中華民國的過度,保證了領土繼承的完整性。

缺點是:賣國二十一條;逆潮流而動稱洪憲皇帝。


馮國璋

直係軍閥頭領,北洋三傑之一。年輕時期曾經在淮軍中服役,甲午戰爭後曾作為清朝駐日公使隨員到日本學習。回國後加入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袁世凱擔任北洋大臣後,馮國璋被清朝政府委派去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後籌辦同時督辦北洋各武備學堂。因此北洋軍閥不少軍官都是他的門生、故舊,這些都為他組建北洋中的直係軍閥打下了基礎。在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馮國璋被清廷任命為禁衛軍統領。馮國璋在這個位置上為協助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起到了重大作用。

馮國璋的主要功績有: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贊成共和;反對張勳復辟,反對溥儀恢復帝制;

段祺瑞

皖系軍閥首領,北楊三傑之一。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經作為優秀人才去德國學習軍事。在袁世凱編練新軍的時候加入北洋新軍,從此開啟自己的從軍從政之路。在袁世凱死後曾經為了獲取政權和黎元洪、馮國璋等發生多次府院之爭。雖然作為軍閥,但是在下野後依然保持著民族氣節。日本人企圖讓他出面組建偽政府,隱居在天津的段祺瑞堅辭不受。

段祺瑞的主要功績有:贊成共和,發對帝制。由於段祺瑞的留學生涯,所以非常贊同民主共和。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作為清廷的將領先後多次通電請求清廷實行共和。在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的時候都堅決發對,甚至是出兵討伐(張勳復辟);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植下宣佈獨立,段祺瑞在沙俄爆發十月革命無暇顧及外蒙之機派心腹徐樹錚出兵收復外蒙古。也算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件。


張作霖

張作霖雖然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執政,但是嚴格上來說並不是北洋的人。他的奉系是獨自在關外發展,在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才靠上去獲得了政治資源。

張作霖也參加過甲午戰爭,回國後在老丈人趙佔元的資助下成立保險隊(其實也是土匪)。雖然張作霖沒念過書,但是機警過人。在一幫兄弟的支持下逐漸發展起來,後來接受了清廷的招安負責剿匪。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張作霖被封為27師中將師長。在黎元洪時期當上奉天省長,進而成為東三省巡閱使。這就成了真正的東北王。

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默默在東北發展經濟、創辦學校發展自己的勢力。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獲得勝利,奉系出關佔領河北、山東、江蘇、上海勢力達到鼎盛。張作霖也因此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執政,海陸空大元帥。

張作霖的功績:雖然張作霖作為舊軍閥鎮壓進步人士,窮兵黷武發動戰爭;但是他始終沒有意願出賣國家利益。也沒有和日本簽署賣國條約,最後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在剿滅蒙匪和發展東北經濟上也有一定的貢獻。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北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他們在政治格局中佔有主導地位的中央政府,時間段是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共有15屆總統,同時設有總理。

這15個國家元首分別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何功績?

15任國家元首: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惟鈞、張作霖;

不過由於人數較多,後面的一些國家元首並無實際性質的權力,所以這裡著重講講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張作霖五人。

袁世凱

北洋軍閥最著名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出生在河南省襄城縣的一個大官世家,袁世凱早年科舉失敗後,放棄寫作,參軍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

1892年,朝鮮爆發內亂,袁世凱參軍平息混亂,在訪問朝鮮期間,袁世凱展現了高超的外交和軍事能力,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1895年,他被任命為天津“新式陸軍”的教官,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基礎上,袁培養了自己的軍隊,並在未來組建了北洋軍閥團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國內外形式的逼迫下,清朝被迫重新任用袁世凱為內閣大臣,主持軍事事務,袁世凱以其高超的政治才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實行共和主義。1912年3月,袁世凱成功地推行了共和主義,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

不久,他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君主制,建立中華帝國,改變元朝洪憲。

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佈廢除帝制,恢復中華民國。

1916年6月6日,他因病去世,享年57歲。

主要功績:創建新式軍隊,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首創中國國內警察制度、設立春節;督修鐵路、辦工廠、大力發展實業;廢除科舉制度,推廣免費國民學校;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

黎元洪

早年,黎元洪曾在海軍服役,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被打敗,之後在漂流的大海中獲救。

隨後投靠張之洞,他被派去監督新軍,並多次前往日本學習軍事。

1911年,辛亥革命起義期間,黎元洪被任命為湖北軍政總督,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於,被選為副總統。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接任總統。

1917年,與段祺瑞發生爭執,張勳以調解的名義來到北京,然後張勳復辟,接著黎元洪的職位被馮國璋取代,自己前往天津經商,1928年病逝。

主要功績:推動革命成功,宣佈恢復約法。

馮國璋

第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章被任命江淮宣撫使兼北洋軍第二軍軍長,前去南方鎮壓。

1913年9月2日攻佔南京,同年12月16日,馮國章出任江蘇都督,後被提升為陸軍上將,並授予宣武上將。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國家元首,馮國章當選為副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逃到外國使館,馮國章擔任代理大總統,討伐張勳,張勳戰敗後,馮國章將總統的權力依法歸還給黎元洪。

1918年8月13日,馮國章辭去國家副總統職務,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同年12月2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60歲。

主要功績:取消獨立,保護戰地人民;取消帝制,懲辦帝制罪魁;

徐世昌

出生於河南,直隸天津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同盟兄弟,並得到袁世凱的資助,前往北方參加考試。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徐世昌只是袁世凱的幕僚,之後才開始被提升。

1905年,袁世凱創建警察,他推薦徐世昌為京師巡警部尚書。

1907年,東北被改為行省,徐世昌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開放商業港口、借國債、修復鐵路等,並在東北地區推行了新的政策,以抵抗日本和俄羅斯對東北的控制。

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載廢黜,徐世昌主動請退,被調到郵傳部尚書。

1911年5月,清廷成立皇家內閣,徐世昌成為漢族僅有的四位內閣成員之一。

1918年10 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徐世昌被迫辭去總統職務,退出政壇,住在天津租界。

徐世昌晚年拒絕日本的脅迫和誘惑,維護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1939年6月6日,他在天津病逝,享年85歲。

主要功績:最先提出較完整的近代軍事理論;整頓東三省的財政;創建巡警制度。

張作霖

袁世凱就任總統後,1912年張作霖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后,任命他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袁世凱去世之後,張作霖又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很快控制了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就任北洋軍政陸海軍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他還組建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統治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列車在皇姑屯附近被日軍事先安置的炸彈炸燬,張作霖咽喉被鐵片割破,搶救無效,當日去世,享年53歲。

主要功績:開發東北、守護國土。


貓眼觀史


北洋政府存在於1912年到1928年,的確經歷了15人國家元首,可是真正的實權人物,卻只有四個: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

聽我給你講講北洋政府15名元首和他們背後的男人。

1,孫中山——背後沒人,所以只是臨時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共和制度。而我們的著名遠距離革命家孫中山一個多月後才知道這一消息,當時正在咖啡館當侍應生。孫中山接著用一個月時間籌款,想要解決新生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財政問題,接二連三的碰壁後,只好回國厚著臉皮說“我沒有帶錢回來,但我帶回來了共和思想!”

問題是,孫中山的共和思想,立憲派也都有,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即便如此,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臨時大總統水分太大,因為當時參加選舉的人,只有南方各省的代表十幾人,這明顯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嘛!比皇族內閣好不到哪去!

2,袁世凱——背後是20萬北洋軍隊,一坐就是四年多!

袁世凱被南京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的時間是2月15日,當時孫中山辭去總統僅2日,清帝溥儀退位僅3天。國家權力可以以這種方式私相授受,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實在是不敢恭維。袁世凱和孫中山合力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是真的,取而代之的更加腐敗無能的北洋政府也是真的。

袁世凱當總統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因為革命黨給民國制定的制度是總統統而不治,總理一切負責。不過,這一切隨著宋教仁別殺就結束了,隨後,孫中山做了革命黨的獨裁者,袁世凱做了北洋軍的獨裁者。誰也別笑話誰!

北洋軍同意袁世凱搞獨裁,並不意味著他們同意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當皇帝,一屁股就坐在了火山口。

3,黎元洪——背後沒人,居然當了兩次總統,分別給段祺瑞和曹錕當傀儡。

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毀掉了孫中山,洪憲帝制毀掉了袁世凱,民國初年三分天下的黎元洪成了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黎元洪的勢力,是被張振武案弄掉的。黎元洪請殺張振武,這是借刀殺人之計。袁世凱殺了張振武,帽子丟給黎元洪,黎元洪就這樣身敗名裂,被解除了湖北新軍的權力。

1916年,黎元洪以副總統繼任為總統,實權在皖系軍閥首領、總理段祺瑞那裡,兩人發生府院之爭。張勳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開始了復辟,段祺瑞黃雀在後三造共和。段祺瑞讓對頭馮國璋當了代總統。

1922年,黎元洪當上總統,已經早就沒有和別人爭鬥的心了。

4,馮國璋——背後有直係軍閥,卻被總統職位限制了。

不管是袁世凱當權還是段祺瑞當權,馮國璋始終都是最大的在野黨。馮國璋是直係軍閥首領,地盤在兩江地區,相當於兩江總督。擔任副總統期間,馮國璋害怕重蹈黎元洪覆轍不去北京就任,段祺瑞讓他當代總統,終於沒法推辭了。

馮國璋在代總統任上,做過最有趣的事,便是把故宮裡面的珍惜魚類撈出來賣了,所以被叫做“賣魚總統”。

5,徐世昌——背後是段祺瑞和曹錕,任職時間長達4年!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的第二號人物,袁世凱當直隸總督,他當東三省總督,滿清皇族內閣都有他。袁世凱當皇帝時,給他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封為“嵩山四友”,捧得高高的,足見其地位之高。徐世昌怒罵,這是永不敘用的意思!

1920年,執政四年的段祺瑞,在直皖戰爭中失敗,實權轉移到曹錕和吳佩孚手上。徐世昌以虛位總統成了直皖戰爭的調停者,著實有趣。

6,周自齊——曹錕的傀儡,暫時保管總統位置而已。

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這個周自齊,屬於梁士怡的舊交通系,梁士怡和他都是留學生,最擅長的就是撈錢,尤其是梁士怡,在袁世凱時期有“二總統”稱號。周自齊後來當了漢奸。

7,曹錕——背後是吳佩孚和馮玉祥的直係軍閥,一個倒戈要了親命。

曹錕這個人很複雜,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天生的政治家,不喜歡的人罵他“三傻子”。曹錕在經歷了周自齊、黎元洪兩個傀儡後,終於忍不住賄選當了總統。

曹錕賄選當總統,被孫中山罵成“豬仔總統”。據說曹錕在要求各省各市攤派“賄選”費用,每個議員都賺大發了,曹錕最後還有很大結餘。唯一受害的是老百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戰爭前線的馮玉祥忽然回軍北京,囚禁了曹錕,“中國最強”的吳佩孚也只好跑回洛陽老巢。

8,黃郛——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後臺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在位20多天。

黃郛是同盟會老會員,曾與陳其美和蔣介石義結金蘭。在北洋政府的內閣高官中,黃相對親蘇、親南方。馮玉祥的政變,他也有所參與。

9,胡惟德——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在位20多天。

10,段祺瑞——亂局中的長期平衡,張作霖的傀儡。

相比馮玉祥、張作霖這些小字輩,段祺瑞明顯高一級。可是段祺瑞自從直皖戰爭失敗,就成了沒牙的老虎,只能學徐世昌給人當傀儡。

段祺瑞不聰明,張作霖掌握下的北洋政府,是一個是非之地,因為廣東革命政府越做越大,這裡早晚要完蛋。果不其然,1926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僅僅一年,日軍幫著奉軍打馮玉祥,順手牽羊打進了大沽口。3月18日,5000學生請願反擊日軍,段祺瑞悍然命令軍警開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一八慘案!

1926年4月9日,馮玉祥國民軍鹿鍾麟所部保衛國務院,段祺瑞逃跑。一個星期後奉軍捲土重來,張作霖再次做主了,同時,直奉形成聯合。

11,顏惠慶——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2,杜鍚圭——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3,顧維鈞——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4,張作霖——1927年6月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

張作霖實現直奉聯合組織安國君政府,距離段祺瑞下臺,也不過一年上下。張作霖當的“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其實就是當時的國家元首。剛剛一年後,北京即將被國民黨二次北伐攻克,張作霖逃回瀋陽,在火車上被日本間諜炸死。

仔細盤點北洋政府16年15個總統沒什麼意義。其實北洋政府的權力,就是在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四個人手中,四年一屆,到期換人。這期間,連比較有影響力的傀儡也沒幾個。

幾乎是魔咒,北洋這個大染坊,誰進去都會被染的烏七八黑的,誰當上總統誰就快完蛋了。

也許,中央權力就是地方軍閥最大的毒藥吧!


歷史知事


北洋政府年間一共產生了15位國家元首,其變更頻率之高遠遠超越天朝歷史紀錄,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字---亂。

北洋政府歷代國家元首

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3年6月7日-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袁世凱。(1915年12月12日稱帝,改元洪憲,國號中華帝國,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凱雖因稱帝而廣受詬病,但是他在清末民初之際還是有很多功績的。他在清末時期堅決支持李鴻章的洋務運動,與守舊貴族分庭抗禮。在甲午戰敗之後堅持招募訓練新軍,又遭到守舊派激烈抵制。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他便大力推進新政,操練新軍,建立學校,創辦工業,提倡女學,並且大力提倡廢除科舉,同時也籌劃了中國第一條自主建設鐵路----京張鐵路。



《辛丑條約》簽訂後,天津不允許中國軍隊駐紮,袁世凱便組織起中國第一隻警察部隊與列強在津周旋。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暗自操縱部下段祺瑞等,舉起“不願流血內戰”的大旗,入京逼宮,脅迫清帝退位,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結束。

袁世凱的主要功績一來在於推動了我國近代化的進程,以一己之力在滿貴重重的傾聽提倡新政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袁世凱不僅這麼做了,而且還做出了很多成果,比如現在山東大學的前身就是在清末新政時袁世凱創辦的山東大學堂。


二來就是協助推翻滿清。或許有人會說滿清是孫文推翻的,袁世凱只是一個投機分子,話雖不錯,但是你們想想,要是袁世凱不投機而轉向清廷,新生的武昌起義軍對戰老牌北洋軍,勝算能有幾成?滿清的倒臺,孫文先生功不可沒,袁世凱致命一擊,兩人若缺其一,進程終將便緩甚至夭折!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4日:進步黨黨魁黎元洪。(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作為一個辛亥革命中被強推上革命軍湖北都督的陸軍統領,袁世凱在任是出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袁死後出任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他自始至終都不是袁世凱的對手,袁在時,他只是一顆被袁取用的棋子,毫無實權還得唯命是從。破壞臨時約法、恢復帝制、解散國會他都有參與。待袁死後,他雖繼任總統,但實權卻在內閣總理段祺瑞手中牢牢掌握,“府院之爭”由此展開,但最後黎元洪還是被排擠出走,辭去總統職務。

1917年7月14日-1918年10月10日:直係軍閥馮國璋代理總統。馮國璋作為北洋三傑之一,勤奮刻苦,袁世凱曾派他南下鎮壓武昌起義、“二次革命”,作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它他最大的功績就在於袁世凱稱帝是他曾極力反對,並聯合五大將軍通電逼迫袁退位。馮國璋通電辭去總統位後,於12月28日病逝。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皖系軍閥徐世昌。徐世昌是袁世凱最重要的謀士,從小站練兵之時就跟隨袁世凱。他同樣是在袁世凱稱帝之後默然離開,通電要求袁世凱恢復共和政體。10月10日當選總統後,他便主持南北調停,召開和談會議,次年6月辭職,隱居天津,每日以書畫為樂。


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周自齊。1922年6月2日,履行大總統職能,但在11日黎元洪總統復任後便退出政界,流水總統之一。

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覆任。

<strong>

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高凌霨。黎元洪二度辭職後,他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大總統職權。抗戰時期成為漢奸,投靠日本。

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直係軍閥曹錕。曹錕是當時直係軍閥統領,重金收買議員之後當選為總統,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曹琨曾拒絕日本請求出面主持建立新政府。

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4日,黃郛。黃郛為同盟會成員,並與蔣介石私交甚厚,1924年11月2日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他曾經參與過上海光復運動、“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北伐戰爭等。

臨時政府時期

<strong>

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皖系軍閥段祺瑞。“北洋之虎”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也是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征討對象。段祺瑞以日本為靠山,積聚實力,最終在1924年到1926年這一段時間執政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他一共出任過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同事還是保定軍校的總辦。九一八事變後,他也曾嚴詞拒絕出任傀儡政府首腦,於1936年11月12日病逝於上海。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7日,胡惟德。1926年4月9日,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發動政變,強力驅逐段祺瑞下臺。段祺瑞宣佈辭職下野,並任命胡惟德兼署國務總理並攝行臨時執政職權。此刻是胡惟德政治生涯的頂峰。此前的他一直奔波於外交領域做著幕後英雄,並且參加過“巴黎和會”。此時他已高齡,所以決定只是代理總統而不任職,維持局面。

中華民國大總統

<strong>

1926年5月13日-1926年6月22日,顏惠慶。他是1919年出席巴黎和會代表團顧問,1926年出任國務總理並攝行總統職務,後辭去總統之位。1949年2月反對蔣介石極力繼續內戰,並且主持上海的臨時救濟委員會以及中蘇友好協會籌備等工作,同年參加中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他仍舊出任華東軍政委副主席等職務。

1926年6月22日-1926年10月1日,直係軍閥杜錫珪。

杜錫珪是民國總統裡面唯一一個靠海軍起家的總統。他畢業於江南水師學堂,後來親自率領海軍艦隊鎮壓武昌起義。種種形勢逼迫之下,他在九江率領艦隊投靠革命軍。1925年,他出任海軍總長。1926年,曾代理國務總理並攝行大總統職。於1933年11月在上海病逝。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7日,顧維鈞。顧維鈞是民國總統之中最年輕的總統,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有名的外交家。1915年出任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在出席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時,堅定的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權益,1926年10月1日代行總統職務,1927年6月17日離任。1945年6月,他參加了《聯合國憲章》起草工作,並且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1956到1967年,他相繼出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等職務,1985年逝世,享年98歲。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strong>

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奉系軍閥張作霖。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進入北京出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中華民國最高統帥。他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腐蝕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同樣是土匪出生,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比起“西北王”馬步芳那強的可不止一點半點。首先他先通過日本人讓自己制霸東三省,而後又在與日本人的交往中油性十足,先是“大洋換命”,又是“寸土不讓”,最後使得日本人對張作霖大失所望。的確,對於張作霖來說,沒有什麼事他會怕。


“二十萬奉軍打不過二萬小鬼子?誰怕誰?明天開戰!”

張作霖成為日本在華利益擴展最大的障礙。在日本野心的慫恿之下,他們終於下手。張作霖於1928年6月4日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在瀋陽逝世。其子張學良成為少帥。三年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全境淪陷。時至今日,你仍舊可以在東北聽到這樣的閒談:“大帥寸土不讓,少帥一槍不放!”

(歡迎評論、轉發、點贊,您的支持便是最大鼓勵~)

<strong><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武佑觻得鮮饒舌


在清朝,出現最早的是南洋通商大臣,但最厲害卻是北洋通商大臣。因為首任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是北洋政府的老祖宗。李鴻章曾在孫中山的提議下對大伯裡璽天德(大總統)心動,八國聯軍侵華時,李鴻章更是被東南自保的督撫們暗中推舉為大伯裡璽天德。後來,因為慈禧太后令“談判專家”李鴻章談判讓李鴻章的總統夢破滅。但到第四任北洋大臣袁世凱時,將清廷玩弄於鼓掌,實現了李鴻章所沒實現的總統夢。

袁世凱所建立的中華民國被稱呼北洋政府,其存在時間為1912年3月10日到1928年6月3日。福垊特別想說的是,北洋一哥共計15任14位,其中國家元首5位,政府首腦8位,大元帥1位。

第一任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袁世凱。

【簡歷】

袁世凱【1859.9.16-1916.6.6】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鄉袁寨村人。福垊認為袁世凱是曹操一樣的人物,不過卻是失敗的曹操。袁世凱對付日本、對付朝鮮甚至對付自己的恩師李鴻章他都有一套。甲午戰敗後,袁世凱為了討好榮祿,讓李鴻章辭職,被李鴻章罵了個狗血噴頭。到了後期,袁世凱對付清廷更有一套。最終清廷遜位,袁世凱做了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2.3.10-1913.10.9),而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1912.1.1-1912.2.13)。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當選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建元洪憲。為此袁世凱眾叛親離,不得不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退位,仍稱大總統,成為了83天的皇帝。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積憂成疾去世。

【功績】

第一、以和平的方式廢除帝制、創立民國。

第二、修訂清帝遜位詔,維持國家領土完整。

第三、駐守朝鮮、小站練兵、維修鐵路、統一金融。袁大頭在蔣介石時代都還在用。

第四、他投資斯瓦爾巴群島,在1925年給我們帶來巨大好處,下面再談。

第二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第六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1864.10.19-1928.6.3】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彭店鄉黎河村黎家河人。袁世凱去世第二天,即1916年6月7日,副總統黎元洪終於去掉“副”字了。馮鞏的曾祖父馮國璋當選位副總統。自然而言黎元洪實行的是總統制,袁世凱的嫡系段祺瑞要求實行內閣制,於是形成了府院之爭。黎元洪免掉了段祺瑞,段祺瑞此時扮演了何進的角色,派徐樹錚邀張勳帶兵來助陣,而張勳扮演了董卓的角色,於是溥儀在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復辟了,黎元洪只能退位了。到了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覆位。黎元洪雖然在南洋武漢發跡,但他最早是北洋水師李鴻章的兵。

【功績】

其功績有三點:第一武昌首義,第二維護共和,第三派兵入西伯利亞。

第三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代總統馮國璋。

馮國璋(1859.1.7-1919.12.28)今天的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西詩經鄉西詩經村人。清廷復辟,黎元洪躲到了日本公使館。段祺瑞一方面組建討逆軍,一方面給馮國璋發電報——四哥快來。副總統馮國璋這個"副"字於7月6日變成了"代"字。打敗張勳後,馮國璋於7月14日宣稱將總統之位奉還給黎元洪,黎元洪堅辭不受。儘管馮國璋跟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手下,但他倆一個皖系,一個直系,鬧得還是府院之爭。對於南方,代總統主張和平統一,總理主張武力統一。直系的代總統還是鬥不過皖系的總理段祺瑞,更何況段祺瑞還拉攏奉系的張作霖呢?1918年總統大選,馮國璋、段祺瑞就和多爾袞、豪格一樣爭得不分勝負,那麼誰成了北洋的順治了呢?

【功績】他創建十多所軍校,寫出第一部現代軍事操典書。正如他在代行大總統時所說:他是清朝時不支持革命,民國時不支持帝制。

第四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1855.10.20-1939.6.5)河南省衛輝府府城曹營街寓所人。徐世昌曾是袁世凱的智囊,為人聰慧睿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他對清廷、對張勳、對段祺瑞、對馮國璋、對黎元洪等都非常友好。徐世昌與1918年10月10日,當選總統後,走得還是馮國璋的和平統一之路。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張作霖、段祺瑞聯合孫中山向直系曹錕、吳佩孚發起戰爭,意外的是直系贏了。徐世昌因為五四運動,1922年6月2日,引咎辭職被迫下野。

【功績】開發東北、謀求外蒙、拒絕巴黎和會簽約。

第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周自齊(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他支持袁世凱復闢,但又建立清華學堂(清華大學)。

第七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高凌霨(wei任期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 ),他是曹錕的嫡系,後來投靠了日本,成為了大漢奸。

第八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曹錕

曹錕(1862.12.12-1923.10.10-1924.11.2-1938.5.17)天津大沽人。曹錕他靠軍事勢力逼退了徐世昌,迎立了黎元洪,後來又把黎元洪當傀儡。最後,直接走向前臺,還是通過賄選的形式,他是歷史著名的賄選總統。他成為總統後,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傀儡,操控他的人就是吳佩孚。

【功績】將“地方自治”寫入憲法。

第九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總理攝行大總統黃郛(fu任期1924.11.2-1924.11.23)

第十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臨時執政段祺瑞(任期1924.11.24-1926.4.20)

【功績】第一、三造共和;第二、1925年段執政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至今我國國民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條件下,仍可自由前去該島旅遊和考察。

第十一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胡惟德(任期1926.4.20-1926.5.13)

第十二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顏惠慶(任期1926.5.13-1926.6.22)

第十三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杜錫珪(任期1926.6.22-1926.10.1)

第十四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顧維鈞(任期1926.10.1-1927.6.16)

第十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任期1927.6.18-1928.6.3)

因為題主提到的是國家元首,故而政府首腦福垊就不在詳細說明了。


福垊


應該說,辛亥革命是個早產兒,是一個並不成熟的革命,是鍋夾生飯,但他的意義是重大的,他推翻 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了腐朽的滿清統治。在1912年建立起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但歷時15年的北洋政府歷經15任國家元首。可以說,北洋政府是極其腐朽和衰敗的,於國於家都無寸尺之功,那這15任國家元首都是誰呢?

孫中山,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時年46歲。任期只有一個多月,卻影響深遠。但不得不提出了的是,孫中山當首任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一生三次當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不得不說是個遺憾)。孫中山是偉大革命先行者,他喚起了革命的號角。但他的一生卻是蹉跎的一生,沒有任何一個集團和實力派依附和聽命於他,無兵無將,也沒有任何功績於中華民國,他的權力也確實被北洋軍閥“竊取”但這是實力使然,是必然的選擇。1925年去世,時年59歲。

袁世凱,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凱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年55歲。必須要指出的是,袁世凱當總統都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內,國際社會才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合法政府。也應當指出的是,是孫中山和袁世凱共同地推翻了滿清統治,而且是以和平 方式,這是袁世凱的最大功績,但他恢復帝制,開歷史倒車,只做了83天“皇帝夢”就在內外交困中宣佈撤消帝制,是他一生最大敗筆不久在1916年病逝。,時年57歲。

黎元洪,一生兩次出任民國副總統,兩度出任總統,在北洋政府可謂獨一個。在1916年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但無實權,因府院之爭下野,但在1922年梅開二度再度成為總統,但黎元洪當總統均無實權,是各個利益集團妥協的產物。一生無功於民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正式他在武昌起義中的“出山“和首義確保了辛亥革命的成功。這是他最大的功績,黎元洪擔任總統時候分別是52歲和57歲。下野以後以經商為業,1925年在天津病逝。時年61歲。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曾代理大總統一年有餘,在北洋所有的總統裡,最沒有影響的就是馮國璋了,他既沒有當過副總統,也沒有當過正式總統,只不是代理總統而言,連黎元洪還不如。他在南京的副總統不過是“自封“在張勳復辟失敗之後,於1918年8月1日進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但由於實權掌控在段祺瑞之手,二人齷齪不斷,馮國璋爭權失敗,於1919年下野,不過一I年多。但由於沒有實權,也談不上任何功績可言,應該說自袁世凱死後,當時北洋政府已經是政令不不暢了,難有作為了,公元1919馮國璋病逝,時年60歲。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期間擔任民國大總統,但實權掌握在段祺瑞手上。依舊是個傀儡總統,作為袁世凱最信任重要的幕僚。徐世昌可謂文武兼資,但可惜一生才華未得施展。任內最大的功績就是拒絕字在巴黎和會簽字。1918在馮國璋被驅逐以後,被安福系推舉為總統,時年63歲,任內另一個功績就是收復外蒙。在民國15任總統中,他是任期最長一個長達5年,做為一個“文人“不得不說徐世昌能力出色。後在直奉大戰中受曹錕脅迫而下臺。1939年去世。時年84歲。晚年的徐世昌拒絕了日本人拉攏,保持了晚節。

周自齊,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他是滿清培養的第一批留學生,曾任滿清駐美國大使。外交能能力出色。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10月10日期間,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大總統。後來當了大漢奸,是民國15人總統中唯一的一個漢奸。著實該死。

曹錕,第三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也是第一個賄選總統,也是所有正式總統裡最無能的一個,在1923年就任總統,時年61歲,在其任內。在其任內頒佈了民國憲法。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由於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迫於1924年0下野。值得一提是,曹錕不當漢奸,數次拒絕了日本的威逼利誘。值得稱讚,1938年去世,時年76歲,被國民政府追授為一級上將。

黃郛,1924年11月2日—11月24日期間,以代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20余天。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5月13日期間,以外交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20余天。

段祺瑞,北洋三傑之一;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期間,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是名義上的元首。在袁世凱的北洋三傑裡最傑出的就是段祺瑞了。在1916到1920年期間,他不是總統。是國務總理,但掌控國家實權,但由於反對聲音太大,但卻沒有成為總統,當各個方面都成熟以後,在59歲的時候當選為國家執政,相當於總統。一生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絕對是北洋政府的實權派人物,一生拒絕日本人拉攏,保持晚節,值得讚賞。最大的功績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公元1936年去世,時年71歲。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6月22日期間,任國務總理並署任大總統職務。顏惠慶是15任北洋政府總統中唯一一個親眼見過新中國成立的人,1950年去世。時年73歲,當他1949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以後,就十分感慨道,我今天總算知道國民黨為何答打不過共產黨了。

杜鍚圭。1926年6月22日—10月1日期間,任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顧維鈞,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期間,以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時年未滿40歲。是近代以來舉世公認的中國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顧維鈞,半個是李鴻章)這個袁世凱發現並培養的外交家於1985年去世,時年97歲,是所有北洋總統裡最後一個去世的。也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最後一任北洋政府總統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了。在1927年張作霖就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時年52歲。但僅僅一年以後,敗於北伐軍。就就此下野,也標誌著北洋政府成為歷史。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1928年被炸身亡,時年53歲。

在北洋15任總統中,當總統最年輕的是顧維鈞。任期最長的是徐世昌5年。最早去世的是馮國璋,最晚去世是顧維鈞。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辛亥革命後,中國進入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是清末時的北洋軍閥集團所主導的民國前期政權,從1912年2月到1928年6月,共歷時16年。北洋政府總共產生了14位15任國家元首。其中7位沒有軍閥背景,除袁世凱外的6位都是軍閥出身,直系有4位,皖系、奉系各有1位。

北洋政府14位國家元首是:袁世凱、黎元洪(兩任)、馮國璋(直系)、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直系)、曹錕(直系)、黃郛、段祺瑞(皖系)、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直系)、顧維鈞、張作霖(奉系)。

第一位:袁世凱(1859年9月-1916年6月)

袁世凱,北洋軍閥領袖。1912年2月,袁世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1916年6月病逝,總統任職兩年八個月。

主要功績:推動中國近代化改革,組建新軍,創建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逼迫清政府放棄封建統治,使晚清政權和平移交;修建京張鐵路,發展實業經濟,三年間開設工廠四千家;大力興學,倡導學生留洋;保持了清政府移交給民國政府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和延續。

第二、六位:黎元洪(1864年10月-1928年6月)

黎元洪並非北洋軍閥系統,兩次擔任總統,第二任是從1916年6月到1917年7月,第六任是從1922年6月到1923年6月。黎元洪的威望很高,兩任總統,三任副總統。黎元洪與直系有利益關係,而與皖系處於鬥爭狀態,可以說是死敵。

主要功績:黎元洪出任首義都督,為推翻清廷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功勳;開創了民國軍政分開的先河;率先實行的省長制、提出的廢督裁兵等治國主張;明確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啟用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勳復辟。

第三位:馮國璋(1859年1月-1919年12月)

馮國璋是直係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黎元洪辭職後,1917年7月到1918年8月,馮國璋為代理總統。

主要功績:馮國璋是清末民初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的人物,在我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他先後創辦了北洋陸軍師範學堂和南京陸軍講武學堂等十多所軍事學校,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其共和思想還是值得稱讚。

第四位: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

徐世昌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在1918年10月到1922年6月,擔任民國總統。1922年6月通電辭職,後在天津租界研習書畫,其國學功底深厚,被人們稱為“文治總統”。

主要功績:任職期間就幹了一件事,就是謀求南北和解,但都收效甚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徐世昌出任總統時,居然還要去請示溥儀。

第五位:周自齊(1869年11月-1923年10月)

周自齊在1922年6月2日到1922年6月11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十一天時間。之後,黎元洪付出任總統。周自齊在任時,沒有時間做出功績。他其它的功績有創辦清華學堂等。

第七位:高凌霨(1868年-1940年)

高凌霨在1923年6月14日到1923年10月10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四個月時間。著名的漢奸,投靠日軍,沒有什麼可說的。

第八位:曹錕(1862年12年-1938年5月)

曹錕,直係軍閥首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3年10月到1924年11月,任職民國總統。曹錕的總統是在趕走黎元洪後,通過賄賂的方式當上總統。值得稱道的是,在抗戰期間,曹錕拒絕了日軍組建新政府的要求。

主要功績:不給日本人辦事,保持晚節。在職期間授意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能基本上堅持了民族立場,維護國家主權

第九位:黃郛(1880年-1936年)

黃郛在1924年11月2日到1924年11月2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一天時間。參與過護國戰爭、北伐戰爭等事件,後與汪精衛在華北推行對日軍妥協的外交方針,後被迫辭職。

第十位:段祺瑞(1865年-1936年)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號稱“北洋之虎”。1924年11月到1926年4月,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在1916年至1920年間,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同樣是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組織傀儡政權的要求。

執政期間沒有什麼建樹,製造了八一三慘案。

第十一位:胡惟德(1863年-1933年)

胡惟德在1926年4月20日到1926年5月1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三天時間。胡惟德是民國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在職期間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第十二位:顏惠慶(1877年4月-1950年5月)

顏惠慶在1926年5月13日到1926年6月22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十九天時間。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反對內戰。

第十三位:杜錫珪(1874年-1933年)

杜錫珪在1926年6月22日到1926年10月1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個月時間。北伐開始後,歸附南方國民革命軍。

第十四位:顧維鈞(1888年1月-1985年11月)

顧維鈞在1926年10月1日到1927年6月16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八個多月時間。主要功績是在巴黎和會上,為維護國際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第十五位:張作霖(1875年3月-1928年6月)

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在1927年6月到1928年6月間,張作霖以陸海軍大元帥身份行使總統權力。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戰事不利,張作霖返回東北。返回途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成重傷,後不治身亡。


野史也是史


從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民國成立開始,到1927年4前18日,以蔣介石為核心的南京政府成立為止。期間15年來都是由北洋政府執政,共歷15位國家元首(總統)。

他們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黃郛、胡惟德、段祺瑞、顏惠慶、杜鍚圭、顧惟鈞、張作霖。

值得一提的是,孫中山最初任民國政府的臨時大總統,他主要功績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並身體力行推翻清朝的統治。

在大清滅亡前夕,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提出只要袁世凱支持革命,他情願讓出總統之位。袁世凱為了早日當上大總統,對清政府施壓,溥儀退位,民國成立,老袁最終得償所願。


▲袁世凱

第一任:袁世凱(任期: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

主要功績:袁世凱當政4年期間,功績和劣跡並存。袁世凱在訓練軍隊上有豐富的經驗,曾為清政府訓練新軍。

在任期間,他推進了中國軍隊現代化進程。創辦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實行了警察制度,令中國軍、警分離,這是很大的功績。

袁世凱在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1912年4月22日,袁在發佈的大總統令中,明確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均屬於中國內政。當時英國為了侵佔西藏,以“麥克馬洪線”製造中國和印度領土爭端。(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試圖陰謀分裂西藏,英方代表以欺騙手段讓中方在條約上簽字,被袁世凱一口回絕。

另外,當時外蒙古在沙俄支持下,一直試圖獨立。袁世凱對外蒙施壓,外蒙於1915年6月7日取消獨立。

袁世凱一直主張優待清帝退位,這對保障清政府擁有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移交給民國政府十分有利,直接保障了主權和領土的延續性。(假如清政府以國家利益換取洋人的支持,後果不堪設想)


▲黎元洪

第二任:黎元洪(任期: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

袁世凱死前寫下遺囑,百年後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黎元洪當政只有一年左右,由於他沒有軍隊在後面撐腰,他這個大總統形同虛設。黎元洪外號“黎菩薩”,他對待南北衝突採取的是“和平統一”,而握有兵權的內閣總理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這就形成了“府院之爭。黎元洪開始與以段祺瑞為首的總理內閣死磕,黎元洪不得不解散了國會。

1917年7日1日,張勳率乘“府院之爭”之機,率辮子軍北上進京擁戴溥儀復辟,黎元洪遭到軟禁。

後段祺瑞帶兵趕跑了張勳,黎元洪得救,段祺瑞因“再造共和”而名噪天下,黎元洪無法和段祺瑞抗衡,於是辭去了總統職務回了天津。

由於黎元洪沒有軍權,他當政期間沒有什麼功績可言,發展實業是他唯一的亮點,他與華僑創辦的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遠洋航線,填補了中國遠洋運輸的一項空白。


▲馮國璋

第三任:馮國璋(任期:1917年7月12日~1918年是8月13日)

黎元洪辭職後,作為副總統的馮國璋任代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馮國璋和段祺瑞明和暗不和,段祺瑞看不起馮國璋,說他有“錢癖”。

馮國璋確實很愛錢,據說他把明、清時期養在中南海、頤和園等處的觀賞魚打撈出售,人們爭相購買“總統魚”。十萬銀兩入了他自己腰包了。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世珍是龍,段祺瑞是虎,馮國璋是狗”(王龍、段虎、馮狗)

馮國璋當政期間,極力推動和外國通商,這和他對金錢崇拜有關,他曾規定馮氏的家譜起名順序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也是實現他夙願的一種期盼。

據說笑星馮鞏是他的後代,馮鞏這輩本來用“禁”字,由於“禁”字不雅,孫輩們違反了祖制,繞開了“禁”字,馮鞏的兒子叫馮開誠,重孫輩又回到了“開”字。


▲徐世昌

第四任:徐世昌(任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馮國璋被段祺瑞逼迫辭職,徐世昌被國會選為大總統。徐世昌上任後,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徐樹錚以武力逼迫外蒙無條件撤銷自治,外蒙最終直接受中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徐世昌曾極力支持袁世凱實行巡警制度,對安定國內,防止外患做出了貢獻。

第五(其實是第二任的延續)黎元洪:(任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

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了徐世昌,徐世昌於6月3日辭去大總統職位。之前黎元洪當政期間解散的國會議員提出讓黎元洪覆位,史稱“法統重光”。故此黎元洪再次出任大總統職務。


▲曹錕

第五任:曹錕(任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曹錕外號曹三傻子,他逼走黎元洪,用金錢賄選當上了第五任民國大總統。上任之初,成功解決了山東發生的“臨城劫車案”。土匪孫美瑤劫持列車上的洋人為人質,最後孫美瑤被詔安,洋人人質被安全解救。避免了國際危機。

曹錕當上總統後,立即進行了立憲,完成了多年懸而未決的《中華民國憲法》,推進了法律的完善。在外交上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是建立中蘇正常外交關係的開創者。

縱觀民國前期這15年來,真正就這六屆總統,實則5人。從曹錕以後都是攝行總統的職權,或者是軍閥手中的棋子。

比如周自齊1922年6月2日,當選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的職務,當黎元洪第二次任大總統位後退出,只代行了11天的大總統。

高凌霨:1923年10月12日~1924年1月10日。曾代理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務。


▲張作霖

黃郛:蔣介石的盟兄弟,歷任外交部長,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代理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務。

段祺瑞: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的大總統,短期瑞任臨時政府執政(總統)。時間在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

張作霖: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實則就是大總統。

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易幟,蔣介石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隨後南京政府成立。


秉燭讀春秋


1912年到1927年這段時間,中國由名義上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即北京政府統治。這15年間,總統競換了15個人,那麼這15個人都是誰,他們又有什麼功績呢?

從袁世凱開始,中華民國大總統依次是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維鈞、張作霖(其中黎元洪兩任)

雖然看上去很多,但是實際上能夠說得上有功績的只有後來身敗名裂的首位大總統袁世凱,以及外交官出身的顧維鈞,張作霖則能勉強算得上是“有功績”。

袁世凱維護國家土地主權

1911年8月,沙皇俄國在內閣特別會議上通過了援助外蒙古獨立的方針,這一政策旨在瓦解掉中國北方抵禦俄國南下入侵的一道屏障,以蒙古為基地蠶食中國內地。

12月沙俄策動外蒙古王公宣佈“獨立”。

1912年8月,袁世凱上臺不久便通電哲布尊丹巴,勸說他取消獨立,在無力對抗俄國的情況下,袁世凱採取了拖延政策。由於中國實力不如俄國,最終無法保全外蒙古,但袁世凱依舊保持了中國在外蒙古的宗主權,與俄國的協議中,俄國也承認了外蒙古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庫倫活佛也取消了獨立。

辛亥革命後,依託大吉嶺基地對西藏施加影響的英國希望將西藏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從而分割擊破中國的西部防線,將觸手伸進中國內地。

西藏達賴屬下的親英勢力組建了一支軍隊,在英國的支持下驅逐了西藏境內的清軍,準備策劃西藏脫離中國。

1912年7月開始,四川都督接受袁世凱政府的命令,與雲南都督蔡鍔一起率軍收復川邊地區,並且準備進軍拉薩,驅逐西藏親英武裝力量。

從6月開始,英國駐華公使與袁世凱政府進行了幾次磋商,試圖強迫中國在西藏地區撤出軍隊,逼迫中國承認西藏成為英國勢力範圍的既成事實。袁世凱迫於壓力,不敢再命令川軍進拉薩。

1913年6月,中國與英國以及西藏代表就西藏問題舉行談判,談判中,英方代表麥克馬洪要求將西藏分為內藏、外藏,要求外藏自治,民國中央政府不得干涉內政,對於這一對中國主權嚴重踐踏的行為,袁世凱致電前線代表,要求拒絕簽字,最終中國沒有在這一出賣祖國利益的文件上簽字,逼迫英國只能私下以西藏親英代表的《西姆拉條約》為藉口單方面劃分麥克馬洪線。


顧維鈞拒絕“不平等”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塵埃落定,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一方代表的顧維鈞出席凡爾賽和會,希望能夠讓中國收回山東主權,卻不料英法等國無視中國作為戰勝國應當享有的正當權利,將德意志帝國在山東的權利交給了日本。

對於這一無理的要求,顧維鈞與外交官們據理力爭。

顧維鈞在和會上發表了一段著名的講話,作為孔子誕生地的山東,之於中國人的意義猶如耶路撒冷之於基督徒,中國人民絕對不會放棄山東。雖然最終迫於壓力,山東的權益依舊被日本滲透,但是顧維鈞與外交官們拒絕簽字的行為,向世界和中國表示了中國有能力,也有資格不向列強屈服。

1926年上半年,中國與比利時之間的條約即將到期,北洋政府照會比利時外交官,聲明北洋政府將會與比利時簽訂一個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礎上的新條約。比利時方面自然無意締結一個平等互惠的條約,顧維鈞堅持中國不能等待比利時的拖延,應當立即中止中國與比利時之間的合約。

雖然當時因為時局動盪,兩國談判斷斷續續,但是北洋政府依舊單方面終止了到期的不平等條約。在此基礎上,1931年,比利時將天津比利時租界正式交還給了中國政府。

張作霖堅決拒絕國家分裂

而最後一位北洋總統張作霖,他長期受到日本人的資助,讓日本人的勢力得以完全掌控了東北奉系勢力的方方面面,並且將築路、開礦、修學院、開公司等權益出賣給了日本。但張作霖堅持拒絕日本提出的奉系應當駐守關內,宣佈東北獨立建國的建議,堅決不讓日本分裂東北的計劃成真。

甚至在張作霖已經被北伐軍逼到不得不撤回關內,也依然拒絕了日本人提出的東北獨立建國計劃,終於使得長期資助他的日本人不能容忍,自己動手發動了皇姑屯事變,炸死了張作霖。放棄了經濟控制,準備直接以武力手段入侵中國。

張作霖維護了東北與國內的統一與一致,在這一點上,他的功績是不容抹去的。

升級稿

春朝青牛


從1912年3月袁世凱擔任總統開始,一直到1928年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國家實現形式上的統一止,北洋政府一共歷經15任國家元首,其中黎元洪擔任兩任。這段時期可以說是清朝滅亡後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大總統之位之所以如此頻繁易手,與其背後的勢力爭奪密不可分,而作為元首的大總統,大部分時期只是傀儡罷了。我們以時間為序,一起回顧一下那段混亂的歲月。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被清政府重新啟用,他一面從軍事上對革命黨控制區施壓,另一方面卻派人與南京臨時政府展開接觸。而當時南京臨時政府內部也是派系林立,孫中山雖然當選臨時大總統,但由於沒有根基和兵權,因而並無實權。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並不是北洋時期

在清廷、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的相互妥協之下,三方最終達成和解,溥儀宣佈退位,南京臨時政府則出臺《清室優待條件》保障其基本利益,而袁世凱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從而成為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國家元首,中華大地開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第一任: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

袁世凱上臺後,立即對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進行改組。南京臨時政府內派系最大的,其實是當時滿清時期的立憲派,而這支力量也成為了袁世凱手中除軍隊之外的最大籌碼,因此在1912年至1913年上半年,民國政府內形成了以中國同盟會為主體改組的中國國民黨和以前清立憲派舊官僚為支柱的進步黨兩大政治勢力的對峙。直到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佈《中華民國約法》,實行總統制,才開始大權獨攬。

△袁世凱

從1915年開始,袁世凱便開始籌備恢復帝制,並於同年12月12日實施,並改1916年為洪憲元年,建立“中華帝國”,廢除民國紀元。但此舉卻遭到了全國上下的一直反對,各地紛紛掀起倒袁運動,護國戰爭爆發。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2個多月後,袁世凱病逝。

第二任:黎元洪,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

袁世凱死後,中華大地開始進入軍閥割據時期,而北洋內部也分裂為了直系和皖系兩大派系,而東北的奉系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崛起。

民國五年(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在袁世凱死後的第二天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不過他雖然有大總統之職,卻沒有大總統之權。北洋政府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皖系軍閥段祺瑞手中。

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後,各方便要求其恢復曾經的選舉法、憲法等,重新組建國會,但段祺瑞卻為了獨攬大權,卻堅持不肯恢復舊約法和舊國會。此後,黎元洪與段祺瑞達成和解,黎元洪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負責組建內閣,但段祺瑞卻根本不將黎元洪放在眼裡,繼續推行自己的軍閥作風。而隨著雙方在對德參戰等問題上的矛盾,最終引發了府院之爭。

黎元洪一氣之下免去了段祺瑞的職務,段祺瑞則憤然離開北京,開始策劃武裝倒黎。而一直在策劃復辟的張勳,則趁機北上,並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進入北京,重新擁立溥儀恢復帝制,黎元洪被迫逃入日本公使館躲避。7月3日,段祺瑞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率軍討伐張勳,張勳復辟逐宣告失敗,段祺瑞則趁機返回北京,而黎元洪則被迫下野,並於8月28日到達天津。

第三任:馮國璋,1917年7月12日至1918年10月10日

馮國璋在黎元洪任大總統之時,於民國五年(1916年)10月被選為副總統,並於次月在南京宣佈就職,此後一直在南方活動。直到民國六年(1917年)2月才前往北京,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但因段祺瑞目中無人,調解失敗後又再度返回南京。

在張勳復辟失敗之後,黎元洪堅決辭職,此後馮國璋和段祺瑞在進行一系列的交鋒和妥協之後,馮國璋於是赴京就任代大總統。然而,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深,不久之後便爆發了新的府院之爭,且比黎元洪和段祺瑞之爭還要劇烈。

而在對待南方護法軍的問題上,段祺瑞主張堅決對抗,馮國璋則主張“和平混一”。這期間,雙方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鬥爭都極為激烈,然而隨著段祺瑞武力統一的失敗,馮國璋看上去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但是段祺瑞卻並不甘心失敗,他指使親信王揖唐為首的“安福俱樂部”收買政客,操縱國會選舉,把馮趕下臺去。安福系乘馮國璋繼黎元洪總統任期已滿,按照事前段祺瑞的部署選舉徐世昌為新總統,馮國璋只得把總統的“寶座”讓了出來。不久,馮國璋離京回到故里河間。

第四任: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民國七年(1918年)8月,經過選舉,徐世昌得以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上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謀求南北和解,結束內戰。

然而,由於南北之爭的形勢極為複雜,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僅憑一個毫無實力、只有大總統職銜的徐世昌,又如何能夠調節的了,只不過拖延了時間而已。

雖然徐世昌上臺後馮國璋和段祺瑞先後下野,但直系和皖系之間的矛盾卻一點也沒有緩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1920年7月,在雙方的矛盾激化到頂點後,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與奉系結盟,不到半個月時間,皖系便敗下陣來,段祺瑞皖系軍閥統治至此結束,直系曹錕、吳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馮國璋於1919年12月已經去世)。

直系雖然是打著反對武力統一的旗號上臺,但他們上臺之後卻又堅決的實行武力統一政策,這立即遭到了其他非直系的反對,他們紛紛以各種名義與之對抗。而直系曾經的盟友奉系,因直皖戰爭後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又出現爭議,於是此時也站在了直系的對立面。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結果奉系戰敗,直系開始獨佔中央政權。戰爭結束後,徐世昌在曹錕的一再逼宮之下,不得不離開總統府,遷居英租界,結束了自己的總統生涯,也從此結束了他從政40餘年的歷程。

第五任:周自齊,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

在1922年4月時,周自齊被還是大總統的徐世昌任命為代理內閣總理兼教育總長。而在6月3日徐世昌次子之後,周自齊代理了10天大總統職務,但也僅僅是過渡而已。

第六任: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直係軍閥在趕走徐世昌之後,在顧忌到西南軍閥、奉系和國民黨的反對,也不好直接登上總統寶座。而原國會眾議院議長吳景鐮則向吳佩孚獻上了“法統重光”之計,以黎元洪曾是被迫下臺為由,擁戴黎元洪覆職大總統,並恢復被張勳解散的國會,待其原本的任期滿了之後,再重新選舉大總統。

於是,在徐世昌辭職黨日,曹錕和吳佩孚便聯合直係軍閥,表示擁戴黎元洪重新出山繼任大總統之位。此後,川、湘、漢、東三省等地軍閥和章太炎等名流亦電請黎元洪重新出山。

黎元洪重新出山後,意圖著手解決內閣、國會和統一三大問題,但由於北京政府內部的政治鬥爭仍然暗流湧動,因直系內部保、洛兩派的鬥爭導致的國會與內閣之爭也是此起彼伏,空有大總統之位的黎元洪再度陷入政治漩渦而不能自拔。

一年來的奔走呼號,令黎元洪身心疲憊,再加上曹錕派人不斷對黎元洪進行恐嚇,黎元洪被迫逃往天津,而王承斌又奉曹錕指令在天津楊村將黎元洪扣住,直到其交出大總統印並簽署辭職書後才放行。黎元洪這次下臺後,最終無奈之下東渡日本。

第七任: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6日

黎元洪下臺之後,高凌霨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在此期間,直系內部的津、保、洛三派則在明爭暗鬥,高凌霨、曹銳、邊守靖是津派的中堅人物,曹錕是保派首腦,吳佩孚則是洛派首腦。吳佩孚主張緩進,與津派形成對立,爭執甚力,結果由保派居間調處,洛派遷就了津派。

內部問題暫時解決後,直系開始釀造賄選之事,最終成功使得曹錕當選為大總統。

第八任:曹錕,1923年10月6日至1024年11月2日

1923年10月6日,通過賄選,曹錕成功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但卻被譏為“豬仔總統、“賄選總統”。而由國會起草通過,並於10月10日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則被稱為“曹錕憲法”。曹錕就任大總統後,直系的實權轉由吳佩孚操控。

由於吳佩孚對馮玉祥的仇視和排擠,馮玉祥對曹錕和吳佩孚十分不滿,再加上曹錕賄選醜劇遭到全國一直反對,馮玉祥便謀劃著反曹、吳之事。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這終於給了馮玉祥機會。

1924年10月23日傍晚,馮玉祥宣佈倒戈,率軍撤出前線,返回北京,隨即發動北京政變,將曹錕軟禁於中南海延慶樓,北京政府的主導權逐由直系改歸奉系。

第九任:黃郛,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3日

北京政變發生後,黃郛因參與之功,得以代理內閣總理,並攝行總統職權。

不過,黃郛也僅僅是個過渡而已,段祺瑞上臺之後,權力便隨之解除。

第十任: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先是邀請孫中山北上,但之後又迫於形勢,不得不向反直系的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了以段祺瑞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則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從而成為國家元首。

民國十四年(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正式下令取消法統令,廢除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由臨時參政院替代之。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北京五千餘名群眾在天安門集會抗議,要求拒絕八國通牒。而段祺瑞的執政府竟然對人群開槍,當場打死四十七人,傷二百餘人,史稱“三一八慘案”。次日,各地輿論開始紛紛譴責這次慘案。3月20日,段祺瑞下令對死者進行撫卹,並治療傷者。迫於外界壓力,段祺瑞通過了屠殺首犯“應聽候國民處分”的決議。

民國十五年(1926年)年4月9日,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發動政變,驅逐段祺瑞。4月20日,段祺瑞被迫宣佈下野,退居天津日租界,潛心佛學,自號“正道居士”。

第十一任: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

在馮玉祥發動政變、北京政府混亂之際,外交總長鬍惟德、財政總長賀德霖、教育總長鬍仁源三人只得擔負起暫時維持政府運轉的職責,這段時期被歐美人士稱之為“三H政府”。

4月20日,段祺瑞宣佈下野,任命胡惟德兼署國務總理並攝行臨時執政職權,胡惟德由於年事已高,只同意以代理身份維持局面。

5月13日,顏惠慶在吳佩孚的支持下再度組閣,胡惟德逐辭去了一切職務。

第十二任: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0日

顏惠慶雖然在吳佩孚的支持下開始組閣,但由於奉系軍閥張作霖從中作梗,竟然導致了無閣員入閣的窘境,落下了“光桿內閣”的笑話。

6月20日,顏惠慶便被迫下臺,前往天津專心投資實業。

第十三任:杜鍚圭,1926年6月20日至1926年10月1日

顏惠慶內閣倒臺之後,杜鍚圭以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成立杜鍚圭臨時內閣,同時攝行大總統職權。不過,好無根基的杜鍚圭也只是個傀儡而已,實際掌權的乃是奉系張作霖。

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張作霖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北京政府將海軍部、陸軍部合併為軍事部,擔任海軍總長的杜錫珪因此去職,成為北京政府最後一任海軍總長。

民國十五年(1926年)7月,廣東革命政府發動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杜鍚圭感到北洋軍閥大勢已去,因而積極促使海軍加入國民革命軍。

同年10月,杜鍚圭辭去國務總理職務。

第十四任: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

杜鍚圭辭職之後,顧維鈞代理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成為臨時的國家元首。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署理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張作霖組織軍政府,顧維鈞內閣集體辭職。

第十五任:張作霖,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建了北洋軍閥時期的最後一節內閣,成為了北洋軍政權的最後一個統治者。

其在位期間雖然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但卻也下令絞殺了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士。

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對奉系發動進攻,奉系全面崩潰。同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從北京返回東北的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一個星期後,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張學良

至此,全國上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徹底宣告結束。雖然這段時期內先後誕生了十五任國家元首,但從實際控制北洋政府的角度來講,其實只有四個時期,分別是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皖系統治時期(1916-1920)、直系統治時期(1920~1924)和奉系統治時期(1924~1928),除了軍閥擔任大總統之外,其餘國家元首則大多隻是傀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