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瑜伽教學行業現象:瑜伽老師好像並不重視教學能力,而是更追求技術,比如脊柱側彎,老師可能為此學了很多相關課程,但還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解決!為什麼呢?

其實這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缺乏教學能力的學習。

你在教學中一定能發現:會員在課堂中很難去專注。

這時老師需利用多重情境幫助學員專注,如:聽覺、視覺、思考、想象、參與、互動等,學習過程中,乏味和有效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課程是枯燥的,就不可能有效。”

瑜伽課堂對老師教學能力的要求看似沒有學校那麼高,老師講,會員練,只要老師能把動作說清楚,就能開始教學。

但是上一節自己講的舒服,學員練得舒服的瑜伽課,好像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如果再想要課堂變得飽滿,能把聽覺、視覺、思考、想象、參與、互動等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便會顯得尤為的吃力。

01

如何理解教學能力

《瑜伽經》中說八支分法是想要達到三摩地狀態的八個步驟,讓自己更加有覺知。如果想讓自己更加有覺知,可以通過這八個法門來實現,這八個法門就是“制戒、內製、體式、呼吸控制、制感、專注、冥想、三摩地”。

相對於八支分法而言,教學能力也就是教學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法,就找到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瑜伽老師的法門,如何上好一節瑜伽課的法門。

八支分法有八個法門,那教學法有幾個法門呢

我們把瑜伽教學法的法門稱之為九大口令與十三大能力!

九大口令包括:

“主動口令、方向口令、連接口令、

集體口令、部分口令、個人口令、

矯正口令、溝通口令、被動口令。”

十三大能力包括:

“教室佈局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觀察能力、示範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排課能力、溝通能力、

保養能力、聲音傳遞能力、能量傳遞能力、

演繹能力、職業規劃能力。”

口令方面瑜伽老師要做的就是對這九大口令瞭解、記憶、組合和應用;而十三大能力在瑜伽課堂中則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02

教學方法之口令篇

教學口令是為引導學生自然、順暢的完成體式,形成真正有效的瑜伽習練。在課堂上,如果老師表達的內容不夠清晰、直接、準確,容易會讓學生出現對體式理解上的障礙。不精準的口令描述,會讓會員接受一種錯誤的認知,嚴重的話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作為瑜伽老師,發出精準的口令是非常重要的,不精準的口令描述會直接影響你的課程氛圍、節奏、效果,更可怕的是讓學生在接受一種錯誤的認知。不精準的口令描述,會讓會員接受一種錯誤的認知,嚴重的話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瑜伽教學口令準則


1 不要只講要達到什麼體位,要做什麼動作,而不講怎麼做。

2 糾正錯誤是首要的,不要沒完沒了地解釋或講解。如果學生沒有改正,不要繼續發出指令。

3 發出一個指令然後停下來,給學生留出時間吸收反應。

4 不要隨意發出指令,因為你的聲調本身也在傳達指令。

5 強調某個動作時,口令要清晰、明確,要讓大家知道這個動作是否做到位或者做錯了。

6 重複指令,更替語言的組織形式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7 確保在發出下一條指令之前,大多數學生已經吸收了前一條指令,要詢問學生是否明白指令或者演示。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口令要通俗易懂

作為瑜伽老師,教學口令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對學生講解他們能感知的東西,也就是說要讓學生能明白你在說什麼。

以下犬式為例: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 從加強前屈伸展式進入,雙掌貼地;
  • 雙腿分別邁向後,手腳之間的距離約為91~122釐米;
  • 雙手分開與肩同寬;
  • 雙腳分別與同側手掌在同一直線;
  • 張開手掌,分開十指,均衡地下壓雙手;
  • 呼氣,伸展手臂,保持肘部伸直,向髖部方向延展脊柱;
  • 保持雙腿伸直,伸展膝關節後側,提起大腿向上並向後推,提起髖部創建出空間,使軀幹能夠去向大腿方向靠近;
  • 拉伸小腿肌肉,腳跟落地。

這些口令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但老師如果直接這樣對學生傳達,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解。

比如“向髖部方向延展脊柱”這句話對於初學者可能有認知障礙或者身體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我們把上面下犬式的口令換成另一種方式描述: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 山式站立,呼氣,身體向前向下;
  • 手掌、雙膝向下;
  • 肩在手腕的正上方,膝蓋往髖部的後側去;
  • 手掌展開往下壓,大拇指要放鬆;
  • 轉大臂向外,伸直雙臂;
  • 蹬直雙腿,臀部向天花板方向;
  • 腳跟上提,雙腿伸直;
  • 大腿面向後,髖部上提向天花板方向;
  • 腳跟落下,脖子放鬆,頭向下沉著。

這樣的口令,對於學生來說會更好理解一些。教學口令要簡潔,直接傳達信息。在教學口令中使用專業術語(如腹股溝、髖部)時,要適當的解釋術語的意思。在教學時,你的聲音、舉止、肢體語言、講解方式、語言表達都同樣重要。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03

教學能力篇

關於示範能力

我們將瑜伽課堂進行情景再現,給大家講解示範能力。

當老師發現學員有問題時,儘快進行口令的調換,如果學員還是不明白,就要進行示範。

  • 示範時要讓學員迅速回到山式,老師找好位置然後號召學員迅速回到山式,聚攏過來,確保每個人看到 ,如果有學員不過來,這時老師應該邀請他們,而不是命令他們。

(一般挑中間的位置,和你要用墊子的那個學員溝通,說:“我可以用一下你的墊子嗎?”之後說“所有人過來一下”,把大家聚攏過來。)

  • 示範時老師用誇張的形態和語言去表達,引導學員發現問題,明確說出錯在哪裡,可使用對比法。(做大家做的錯誤體式,問:“大家看一下我做的這個體式有什麼問題沒?”引導學員發現問題)
  • 切記目標明確,不多說其他要點,因為要點過多學員就不知道老師具體要說什麼,一定要說重點。
  • 要引導學員進行互動,可以讓學員觸摸身體的發力點,觸摸之後就會更明確,同時提高學員的行動力,如果學員沒有行動,再次邀請,這時課堂就會更加豐富,接下來就迅速回到示範體式,來驗證學員是否明白,學員做到給予肯定,提高學員積極性。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每次的示範時間可能也就是兩三分鐘,但就僅僅這兩三分鐘的示範,卻會鍛鍊和運用到瑜伽課上的十三大能力和九大口令。

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門學問

  • 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學會觀察!

觀察到學員體式中的問題,要能很好的觀察到每一個學員,就要在上課之前佈置好教室(墊子的擺放,學員的安排),選擇好正確的站位,上課時才能一目瞭然,每一個體式練習時要很清晰自己的目的,明確體式中需要觀察的部位。

  • 而觀察到問題,並迅速的解決問題,就要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離不開學習能力,如果沒有好的學習能力,就會出現瑜伽行業中常見的現象:“學了很多課,但是吸收的卻很少;花了很多的錢,但是收益很少;

花了很大的精力學習,但是筋疲力盡卻很難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瑜伽老師提升教學能力篇:找到9大口令+13大能力教學法門

  • 除了學習能力之外,還要有排課能力。

要非常清晰自己排的這節課的內容,校正時如何將九大口令進行完美的配合。要能輕鬆地安排學員的位置,擺放墊子,示範的有效迅速的完成就離不開好的溝通能力。

或許你有溝通但卻沒人聽你的,有時同樣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來,效果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聲音沒有能量的傳遞,聲音和能量的傳遞能讓你很好的和學員進行鏈接。

  • 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演繹能力。

看完前面這些,你或許會感到太麻煩了,這就是因為你缺乏職業規劃能力。

職業規劃能力是指引你前進的方向和牽引你前進的動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有自我保養的能力,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有多大的成就和能力,前提是自己要更好的活著。

十三大能力和九大口令在瑜伽的課堂中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瑜伽老師為什麼要學習教學能力,是為了更好的與學員進行連接,因為瑜伽就是鏈接,如果課堂失去了連接,就會失去了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