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中小學的學生人數在逐年下降,農村的學校該怎麼辦?

惠風暖雨


近幾年,農村中小學的學生人數在逐年下降,就拿我們全鎮唯一的中學來說,十多年前,學生有1000多人,現在只有400多人,看情況發展的話,還會逐年下降,那小學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這兒的一個小學有好幾個學校都是十多個人,兩三個段,今年還有一個班只有一個學生的。這種情況在我們很多農村學校來說,現在已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前幾天我的一個外縣的同學發了一個圖片,他的班裡面也只有三個學生。這種情況有點像以前的私塾了,不過,以前私塾的學生可能也比現在的學生多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我想跟現在的家庭孩子比較少有關,再一個很多農村的孩子從小學都被送到縣城裡去上學了,所以城裡面的學校人滿為患,一個班有八九十人,甚至一百多人。這令農村的老師很是尷尬,是我們教的不好嗎?師資水平不高嗎?其實不盡然。因為很多的農村學校老師隨著縣城學生的增多而調到了城裡,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但學校不是那個學校了,校長也不是那個校長啊!我們學校有一些老師調到了縣城裡,就成為了那個學校的被公認的優秀老師,這老師在農村怎麼就沒有表現出那麼高的教學水平呢?

先說學生吧,現在的很多家長逐漸意識到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他們的眼裡,縣城中學的師資水平和學校的管理水平都勝於農村中學,所以他們寧願花幾倍在農村上學的費用,甚至在縣城裡買房或者租房陪孩子上學,我們縣城的一些公立學校按規定不接收農村的孩子,有的通過託關係孩子去上學了,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一些公立小學或者中學沒有吃住的地方,而且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所以一些本校的老師就想到了一賺錢的方法,他們招收一些學生,每學期收一些錢,自己或者與其他人合作來管理這些學生的吃住問題,還有一些校外人士也招收學生,然後與校內領導或老師合作,把學生安排進班,然後找住的地方並安排專人做飯,解決他們的食宿問題。這樣解決了很多農村家長無法解決的困難,這幾年,這樣的機構便多了起來,以致於縣城的學生越來越多,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

再來說說學校的管理,現在農村學生上學基本不花錢,中午還有免費午餐,但是他們卻寧願多花錢跑到縣城的公立或者私立學校去上學。我想除了我上面說的上述理由外,還有一個學校的管理問題,我認為主要的問題還是校長的管理水平,有一些校長沒有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整天忙於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再者學校也缺乏相應的競爭機制和有效的獎懲制度,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慢慢的很多老師的教學激情被消磨殆盡,有些老師就像熬日子一樣,熬到退休,這就是為什麼在農村,有些業績平平的老師調到縣城以後,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教學熱情,工作積極努力上進,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有較好的獎懲機制呀。個別農村學校和以前吃大鍋飯一樣,誰的積極性會調動起來啊?

我們鎮小學也有兩個特例,一個是A校,校長年輕有為,並且在管理上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對老師寬嚴相濟,非常人性化。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非常高,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高度稱讚。現在這所小學有四百人,並且三四五六段的學生吃住在校,週一上學週五回家,每學期收八百元錢。雖然收錢了但不多,離家還近,很多農村的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正發愁,要麼是小孩在家寫作業不會輔導,要麼就是小孩在家根本就不寫作業,玩手機看電視,爺爺奶奶也管不了,因此很多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來。

另外一個是B校,以前這是一個村民怨聲載道的學校,以至於前任校長被村民們趕走了,然後鎮中心校就派了一個校長,當時這個學校只要九人,此校長上任之後,憑自己的威信回來了一些學生,他嚴格治校,溫柔待生,冬天自己掏錢在教室裡裝上煤爐,燒好熱水供學生取暖喝水。星期六免費為學生補課,暑假裡又免費為學生辦補習班,這期間還有很多暖人的故事發生。經過兩年,現在這個學校由過去的九人發展到如今的二百人。還有記者專門報道過這個傳奇故事呢!

這兩個只是特例,其它的小學已岌岌可危,面臨辦不下去的情況。所以我認為農村中小學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進行一些改革,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一些中小學可能消失或者被合併,那麼一些農村孩子該上哪兒求學呢?那麼多農村教師又該何去何從呢?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小雨41930


有人說農村中小學的學生人數在逐年下降,農村的學校該怎麼辦?

我們鄉鎮是全市人口最少的鄉鎮,只有6個村1萬多人口。但是30年前我們鄉鎮中心小學的學生有700多人,中心校所在村下面還有四個教學點,每個教學點30多學生。

另外,其他五個行政村都有完全小學,1到6年級共有一百至兩百多學生。每個行政村下的自然村,都有1-3年級的複式教學點。 學生最多的時候,全鄉共有1500多小學生。

後來,學生數越來越少,先是各村的教學點撤了,接著村校的五六年級孩子併到中心校當寄宿生,然後是四年級。2004年開始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又把三年級也併到了中心校。

現在,五個行政村只剩下三個學校了,另外兩個因為學生數少於15人,被撤點並校了。這三個學校的一二年級合起來也就是十六七個學生。

而中心校,包含全鄉的3到6年級學生,也不過才400人左右。現在的學生總數還不到人數最多時的三分之一。

為什麼會減少這麼多呢?

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原來每家至少三四個孩子變成了一兩個孩子,適齡兒童大幅度減少。

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一些家長把孩子帶到打工所在地去讀書了。

三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畢竟地方越大教育資源越豐富,師資也越好。於是村裡的學生爭取送到鎮裡上學,鎮裡的學生想辦法到市裡上學…

這樣處於最底層的農村小學,學生自然越來越少了。 農村的學校該怎麼辦?

1、二胎生育政策已放開,有望過幾年後學生數會有所增長。

2、家長把孩子帶到打工地上學是好事,可以減少留守兒童,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3、國家要增強農村學校的資源投入,但非盲目投入。因為我們的好幾個農村學校,嶄新的寬敞的校舍蓋好沒兩年,就被撤併廢棄或浪費了。

我去過只有6個學生卻有8間教室、5間獨立沖水式衛生間的學校。類似這種資源浪費非常普遍。

國家應該儘量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讓好教師能安心留在農村工作,也吸引新教師到農村來,這樣才能讓更多家長放心把孩子留在農村小學上學。


肖瀟傻灑2018


農村中、小學生逐年下降

我們蘇北好多農村學校合併了,學生流失比較嚴重,出現師多學少的情況。


鄉村小規模學校與周邊城鎮學校相比,師資隊伍較為薄弱,教學能力比不上城鎮的學校。因此而導致學生流失,學生流失成為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首要問題。


瞭解了許多學校之後,我們發現,有很多學校,都是經歷了繁榮之後才走向的衰落。有一所學校,學生人數從2006年的586人逐年下降;到2015年,學校就僅剩145名學生;而到今年,學校內只有82個學生是在讀狀態。學校的教師人數都要比學生人數只少13個。

從規模完備的高中漸漸萎縮成了一箇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諸多教師面臨著“無生可教”的危機,甚至是失業的風險。學生流失的原因倒不是因為父母不注重教育,而是重視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帶到大城市去尋找更好的教育資源。



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學生逐漸減少。


農民二姐進城


都跑去做城裡人了,農村的生源自然是少了。我們無法否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家都從農村出去掙錢打工,而他們日子過好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自然也就跑到城裡面去買房子安家落戶了。

在我山區農村的老家,在20年前每個村子都有一所小學,學校裡面的生源也是爆滿,每個年級都有好幾個班,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在農村種田種地,就算偶爾出去打工,農忙的季節也還會回家的,主業還是在田地上。但那時候的生活真的很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都開始變得活躍,都知道要改變命運就必須走出去。於是很多的家庭就開始出去打工掙錢,時間再往後推移,很多的家庭就開始農村搬遷出去,就算條件差一點的也會把家安在縣城。如此一來,最近十年農村學生是越來越少,學校也都逐漸的關閉和合並。

其實對於這個現象,我們也沒有必要過於大驚小怪,因為問題的根本不是在於學生沒學上,只不過是學生換了一個更好的環境去上學。其實這些問題解決起來很簡單,對於生源嚴重不足的學校就直接採取關閉或者合併的方式。

當然我們也看到另外一種現象,雖然生源不多,但是每個年級都還有十幾個人,對於這種現象,我覺得當地應該集中優勢的教育資源來進行精品化辦學。如果當地有足夠財力的話,就直接每個年級配一個班,但是教師必須配備到位,一樣都不能少。畢竟農村的學校是越來越少,我相信農村有更多的資源來投入到這個小班上。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校車或者寄宿制來解決。哪怕生源再少,每個鄉鎮有一所中小學,那肯定是還是可以的,現在所有的中學小學全部進行合併,改成9年的完全義務教育,一套領導班子。然後配備校車,每天早上按時從各個村出發,在一個小時之內將所有的學生送到學校。

這種農村生源減少的情況,其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還是會有不少的生源能夠在農村穩定下來,可以通過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和給予政策傾斜來解決優質師資問題,所以大家不用太悲觀。

你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美蛙英語


這個問題我感觸頗深,因為我自己小時候上學的學校,現在已經還別的小學合併了,那時候我上小學的時候可是一個學校都有五六百人啊,我認為造成這樣的局面有很多原因,1是因為前二十多年的時候,嬰兒的出生率是很高的,兄弟姐妹三個的很多很多,現在的比從前少多了,2就是現在很多城市的學校為了爭奪學員,不停的去招收自己片區以外的學員,本來城市的學校就有優勢,這樣下來,農村很多有條件的,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優勢,都跑城市去上學了3就是有的孩子,自己的父母在外面務工,孩子在鄉下沒有人照顧,隨父母工作的地方去讀書了,等等很多方面的原因,

其實這也都是城鎮化發展的表現,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整合一下學員比較少的學校,集中優勢資源,為這些留下來的學員提高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樣的話,相信咱們鄉下的師資資源一定可以雄厚起來,!!!


探尋天下奇事


評職稱靠買賣,評的是金錢權力和美色。職稱潮來襲,參評教師處於“半工作半放假”狀態!你們學校也是這樣的局面嗎?

一年一度的職稱大潮來襲,又開始評職稱了。你看,滿校園裡都是評職稱的影子,急得要上火,跑得快如風,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評職稱的秋天。於是乎課不上了,作業不批了,考試不考了,學生不管了,身在學校心在職稱。人在學校吧,但又不進入課堂,整天埋頭造材料,是標準的半工作半放假狀態,也可以說是全放假狀態,但是別擔心,工資一毛錢都不會少。至於傳說中的口號“一切為了孩子”,還是讓它永遠待在牆上吧。

整個職稱評審時間前前後後大約需要兩三個月,在此期間,老師是沒有心思上課的。教師評職稱大約需要過兩關,一是材料關,二是人事關。每個老師在評職稱的時候,都有厚厚的一大摞材料,可以說其中90%都是假材料,除了證書之類以外,其他的全部是抄襲,或者是請別人代為整理。例如教研組的材料,這時候評職稱的老師要請本教研組所有的老師幫忙抄寫聽評課記錄、教研組活動記錄、校際公開課材料等等,這些材料平時是沒有的,都是閉門造車現場弄出來,估計每一個評職稱的都是如此吧。可笑的是評審組還裝模作樣去看,瞎子都能看出來那是假的,何況一些所謂的專家評審成員呢?

教師評職稱需要過的第2關是人事關,這一關至關重要,每一個成功評職稱的都有比較硬的人士關係,否則你連名額都爭不到。一旦爭到名額,還要打通評審組關係,要託人搞定評審組成員,即使再爛的材料也能過關。所以成功評上職稱必須要有過硬的人事關係和公關能力,否則只能眼睜睜羨慕別人了。你看那些最先評上高級職稱的,反倒不是教學能力有多強的老師,而是人事關係特別硬的人士,人家不低頭拉車,只抬頭看路,這就是名利雙收呀!

評職稱得利的是老師,遭殃的是學生,教師評職稱並非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就是為了多拿金子而已。我們看到一些老師為了評職稱,可以說準備了好幾年,只要有教學和論文比賽活動就參加,為的是能拿到幾個優秀證書,教師把心思放在這些地方,還能有多少精力去教學生呢?

教師與其職稱是否相匹配,應該看他的師德修養如何,教學能力如何,學生綜合素質如何,這些才是主要因素,但可笑的是,僅憑一些所謂的真實材料就把職稱拱手送出,真是相當的滑稽!

所以說,教師職稱不是“評”出來的,而是“造”出來的。您贊同這個觀點嗎?如果贊同就點贊轉發吧!


今天空氣流通暢


農村中小學的學生人數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農村教育資源太差

一方面基礎設施差。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簡直沒法比,在農村學校的教室裡,基本沒有現代化設施,沒有電腦、沒有投影儀、沒有空調。

另一方面師資力量弱。因為教學生活環境太艱苦,所以留不住青年優秀老師,雖然農村老師有補助,但不足以讓老師留在農村安心教課,一般結了婚的老師都想天天回家陪孩子;沒結婚的,因農村社交面受限,連對象都找不到。所以,優秀老師都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關係調入到縣城裡面的學校或者是縣城周邊的學校。沒了青年教師,學校也就沒了活力,農村家長看到的是死氣沉沉的學校,對農村學校也就失去了信心,將孩子轉到縣城學校也就理所當然。

二、農民家長教育意識的轉變

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家長們也都有一定的收入,而且現在的農村適齡學生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他們自己接受過一定的教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更知道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平臺。他們深知“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所以,他們會選擇將孩子送入到教育資源更好的地方就讀。這就造成能把孩子送城市的,絕對不在農村,能去一線城市的,絕對不會在二線城市的局面!

三、國家政策計劃生育

像70、80年代的農村,每家孩子多的五六個,最少也是三個,那個年代的父母,白天忙於下地幹農活兒,晚上熬夜給一家老小十幾口子人縫補衣服,根本沒有精力去輔導孩子功課,巴不得讓孩子趕快長大,好替家裡分擔。那時候,只要能認識兩個字就行,那麼在村兒裡就近上學是第一選擇。為了大家上學方便,所以在每個村都有一個小學校

而現在的家庭,孩子最多也就2個,個個都是掌上明珠,而家長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各種收入也越來越高,所以,把小孩送到城市去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對於已具備條件的農村人,已是順理成章了!

結語:如果想讓農村學校一直辦下去,就得改變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各種教育投資、老師補貼、職稱評定等等,都要向農村學校傾斜,讓農村老師能看到希望,能安心授課。

你如果覺得還行,請關注、點贊、留言探討,謝謝!


善學


農村中小學的學生數量正在逐年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農民選擇到城市購房定居,孩子也就隨著父母到城市上學,久而久之農村的學生數量就開始慢慢減少,使得農村中小學的生源數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其實,除了農民帶著孩子離開導致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外,還因為農村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環境相對較差,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從整體上來講,目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與城市相比差距比較大,而且在近期也很難趕上城市學校的教育水平。


面對農村中小學學生數量在逐年下降的現實,國家教育部門也制定了不少措施,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實現鄉村教育振興。一方面,提高農村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增加農村教師隊伍職稱數量,增加他們在培訓、住房等方面的優惠待遇,以此來吸引廣大優秀教師投身於農村教育事業,增強農村師資力量,同時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改善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育硬件實力。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根據實際對農村學校進行撤點並校,整合農村教師隊伍、教育資源等,避免資源浪費,形成強大的農村教育資源實力。撤點並校是目前面對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的重要舉措,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村中小學都進行了整合,農村中小學的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綜合來講,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是當前農村教育面臨的最大困難,原本現在孩子的數量就少,因為種種因素使得農村中小學生紛紛出走,農村學校若想恢復往日的喧囂的確挺難。面對如此的困境,只能見招拆招,增強農村師資力量,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教育資源共享,實行就近入學政策等,吸引更多的農村學生重新回到農村上學。


東愛雨小公


著眼於大局來看問題:

首先,目前國家城鎮化還遠遠沒有完成,所以,農村孩子進一步減少是目前的長期趨勢;

其次,隨著以農民農村農業為主的三農科技進一步開發,未來會解放大量勞動力,這時候,農村人口會進一步減少,造成的後果也是農村學校編制壓縮,撤銷(如果事業編制不變);

再次,農村人口收入進一步增長的大局下(甚至可以不需要這樣的前提),農村大量新生兒,因為孩子父母窮自己不窮孩子教育的思想下,大量農村孩子必將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入城市學校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接下來,我們反過來考慮一下城市的情況,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全國新生兒沒有出現負增長的前提下,每年大量孩子入學上學成了難題,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下,提高待遇,提供平臺,崗位,各地學校搶人大戰即將上演(其實高校之間,高端人才爭奪早就開始了),這進一步的變化直接導致農村學校人才流失,生源流失,那麼撤銷縮編就成了必然。

但是,你說農村學校該怎麼辦?我想你問的應該是農村教師應該何去何從吧,我的意見很簡單,儘量提高自身素質,現有體制沒辦法快速提升職稱的情況下,積累經驗,等待新改革政策進一步落地,為自己後來在改制過程中增加籌碼,儘量是你選擇別人,而不是把主動權移交給別人。


啦啦啦啦陶太郎


在一些農村小學確實出現了生源較少的現象,有的村小學生十人左右甚至更少,年級不全的現象也很多。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有的是看到村小學校學生少還不如送到城鎮去讀書,認為城鎮環境好教學好。還有的是撤併到幾十裡的中心校還要花車費,飯費不如送到城裡了費用差不多和第一種情況類似。三是隨父母進城導致的。

這樣的學校應該撤併整合資源,否則一個班幾個學生也要取暖,也要備課上課等,是一種物質資源和師資的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