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武榮故郡文化淵遠,西溪流水蘊蓄古今。在這個詩哲流芳的千年文化古郡裡,有一朵吸引世人目光的教育奇葩,那就是福建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南安一中。今年,這座曾歷滄桑、人才輩出的育人殿堂將迎來她的八十華誕。

悠悠西溪水,流淌著半個多世紀的深長眷戀;巍巍南山巔,迤邐著半個多世紀的悠遠情懷。南安一中八十華誕將至,讓我們一同翻動這部由前輩後學共同譜寫的沉甸甸的歷史,一同分享半個多世紀興學育才的輝煌。

八秩南一育才路 砥礪前行拓輝煌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葳蕤南山俯瞰,迢遞長階託舉。詩哲流芳的武榮沃土上,巍然聳立著閩南名校——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八十年風雨砥礪成就了蜚聲遠近的著名學府,八十年流光溢彩展示了執著奮進的光輝歷程。

從五柱村到大新山再到秋公嶺,創辦於1939年的南安一中幾易其址,不斷裂變壯大,校名也經歷幾度更迭。從1955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中學,到成為省一級達標中學、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再到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櫛風沐雨,絃歌不輟。如今,學校正朝著建設全國一流、百年名校的目標大步向前,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以睿民興國為己任 發軔民族危難之際

1939年,在民族危難之際,時任南安縣長的顏德桂等一批有識之士,高擎“睿民興國”“興廢繼絕”大旗,借地蓮塘小學,創辦“南安縣立初級中學”,從此拉開了南安一中輝煌辦學歷程的序幕。

“山野煙塵城市光,作我讀書堂”,一批批仁人志士、地下黨員、青年才俊聚集在這裡,身先士卒,閎發求真。他們是學校的開拓者、建設者,更是學校精神雲梯的奠基者。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上世紀50年代東西廂、學生宿舍、教學樓


1941年學校遷入大新山下五柱村。青山環抱,山野煙塵;書聲琅琅,迎送晨昏。1948年學校增辦高中,校名改為“南安縣立中學”,一所完中校已然形成。

1949年8月21日,南安縣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1950年秋改名為“南安中學”。學校和共和國母親一樣,百廢待興。一排教室、一座禮堂,幾間宿舍連著廚房,幾百張簡陋的桌椅,數百本圖書,就是學校的全部。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上世紀70年代教工宿舍


1952年6月,縣政府撥款,學校在大新山上建起第一座新教室。次年12月,省教育廳將校名定為“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1955年,學校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中學。1969年3月,易名“南安工農第一中學”,學校開門辦學,先後開設“五七大學”中學師資專業班、農機班、機電班、獸醫班、農教班等,學農、學工、學軍熱潮大興。1970年2月,易名“南安縣城關學校”,1973年2月,恢復校名為“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學校歷經磨難,曲折前行。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乘改革東風 育桃李萬千

改革開放,締造輝煌。南安一中這艘煌煌巨輪在時代雄風中揚帆遠航。1977年以來,先後擔任校長的楊文漢、李德茂、楊宏毅等人,以強烈的使命感砥礪前行,各領風騷,續創輝煌。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上世紀50年代學生體育活動


1977年8月,楊文漢接任學校書記、校長,積極排除干擾,招返骨幹教師,學校逐步走上覆興發展的正常軌道;1981年10月,李德茂接任校長,嚴肅校紀,整頓校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986年5月,楊宏毅任校長,提升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中考成績穩居南安之冠,高考成績連年居泉州市前三名,高中畢業會考成績位居全省前列。

1997年,學校晉升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1999年由完全中學改為高級中學。教育水平的跨越,辦學層次的提升,南安一中開始了新時期的騰飛。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在此基礎上,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綠色學校”“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福建省文明學校標兵”“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校”“走向新世紀的特色學校”。學校辦學水平穩居泉州市前茅、福建省前列。

學校為社會培育了各類優秀人才,校友馳名海內外,蜚聲祖國大江南北。政壇載譽有嘉聲,科研探索建奇勳,浮身商海勤公益,遠洋勘探卓見識,語架橋樑美名傳,懸壺濟世垂懿範,文苑涵詠多著述,翰墨丹青繪精神……南安一中學子為國家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作出了卓越貢獻。

聚僑親鄉賢大愛 譜南安教育新篇

僑親不忘桑梓業,丹心一片系故園。在一中的辦學歷程中,僑親鄉賢一路同行。據首任校長呂仲駒於紀念創校六週年時所撰文章《六年來之回顧》記載,學校創辦之始即受到陳存屐、黃開泰等僑親鄉賢諸多幫助。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首任校長呂仲駒

陳存屐、黃開泰、陳迥遼、洪宛然等僑親珠玉在前,改革開放後,楊再取、王國明、許善教、楊建立、楊振榮、黃印賴、黃荷福、洪恭蘭、黃仲鹹、蔡火聯、黃正泉、謝振酬、楊明照、黃仲伍、蔡永年、侯昌財等群賢畢至,慷慨解囊,捐建校舍,捐贈設備,為教職工發放福利津貼,獎教獎學助困。他們相繼助力學校發展,讓學校成為桑梓耀輝、書庭溢彩、翰墨飄香的盛地。

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他們的善舉,推動了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激勵鞭策一中人積極進取、奮力拼搏。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以人為本持續發展 邁向全國一流名校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王聲雲、陳國璋兩任校長的帶領下,南安一中傳承薪火,再創辦學新輝煌。

2003年,南安一中被評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2009年,江北校區動工,2011年正式啟用,學校復辦初中,原溪美中學、原霞溪中學撤併,學生併入江北校區就讀;2012年,東方學校停辦,大部分學生歸入江北校區初中部。

2017年,在南安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學校在石井芯谷園區設立“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奎霞分校”。至此,學校擁有兩區一分校,佔地面積415畝,教職工400多人,教學班109個,學生5300多人。2017年,學校獲評省首批“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2018年獲評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在建設全國一流、百年名校的歷史征程中,南安一中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80年興學育才,南安一中近10年培育清華北大學子90多人

南安一中邀請名家進校園,實現課程、及師資的多元化。


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宗旨和“以人為本,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學校注重開拓“源頭活水”,積極打造高品質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52人,其中高級教師97人,正高級教師4人,特級教師6人,省學科帶頭人7人,省骨幹教師6人。學校積極創新“人才+”模式,外引內育,面向全國招聘選拔優秀教師,通過新老幫帶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學校辦學水平一直穩居泉州市前茅、福建省前列。高考成績年年穩居泉州市前列、福建省前20名,2009年至2019年就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子有90多位,中考成績取得長足進步,綜合評價名次位居南安市前列;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學科奧賽成績尤為突出,獲省一人數居全省前列、全國百強。2008年傅永平同學參加第4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以實驗分、理論分和總分三項世界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摘取金牌,實現了泉州市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際獎牌零的突破。

身披歷史榮光,依舊步履鏗鏘。如今,建設全國一流百年名校的宏願已經許下,五大戰略(服務型戰略、持續性戰略、品牌性戰略、拓展型戰略、國際性戰略)的宏圖已經展開,歷久彌新的南安一中正如迎風奮翅的雄鷹,氣吞長空,破天遠翔。

南安一中八十華誕將至

你有什麼祝福要送給母校的嗎

南一學子都在哪座城市讀書工作呢

快來評論區留言

點亮南一學子城市分佈圖

我先來:

我在福建南安,我與母校共成長

祈我一中,永鑄輝煌!

THE END
記者:林超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