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以梅賽德斯奔馳GLE為藍本打造的新車型,而不是DTM推出的新款Pace-Car。這款ESF採用了許多先進的安全科技,其中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在未來如何保護車內乘員,以及如何與其他道路使用者進行交流等。

共計 1568 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4 分鐘

有時候,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時,比較難解決的往往是那些容易被人們忽略掉的小問題。例如,立法者規定在車輛發生故障或事故時必須要放置三角形警告標誌,無論是自動駕駛的出租車還是傳統的、有人駕駛的汽車。但是,在自動駕駛汽車中,誰能來接管這項工作呢?尤其是當車內只有乘客,根本沒有駕駛員的時候。

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梅賽德斯-奔馳想到了一個不錯的主意:在遇到了事故或正在進行施救、需要後方車輛進行避讓時,新款實驗安全車(ESF)會放出一個小型的三角牌機器人,機器人自動展開並向後方行駛,在移動到適當的位置後,作為三角形警示牌立於路邊。這個小機器人應與故障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此外,還可將車輛前方的景象投射到後窗顯示屏上,及時告知後車前方的路況,同時也減小了後車的視線盲區。

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這款名為ESF 2019的試驗安全車是基於GLE插電混動版打造而成的,其設計理念是想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加安全。因為乘客在車內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自動駕駛汽車也需要搭載新的安全配備。如果將座椅旋轉或平放,用來睡覺,那麼必須相應地調整安全氣囊的位置。因此,ESF中的許多安全氣囊都固定在座椅上,可隨著座椅的旋轉而旋轉。由於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方向盤縮回,這樣就留出了更多的空間。

因此駕駛員的安全氣囊被從方向盤改到儀表板內。除了常見的前排氣囊外,ESF 2019還為後排乘客準備了安全氣囊,因此,無論同乘人員坐在車內什麼位置,在發生撞車事故時,他們都會得到較為全面的保護。

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甚至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交流也應遵循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新規則:今天,行人通常會在踏上人行橫道之前與駕駛員進行眼神交流。以便獲知車輛是否會讓行。但是,如果行人面對的是Robotaxis,就再無這種眼神交流的可能性,因此ESF使用光信號進行探測。在車頂上的環境傳感器中裝有LED照射燈,例如,在激活Autopilot後,它們會發出青綠色的光芒。如果車輛識別出有行人,照射燈就會照在行人身上,就好像它們正在用眼睛看著行人一樣。這樣,行人就知道自己可以放心過馬路了。目前,製造商們正在研究跨品牌的顏色編碼。

自動駕駛真的安全嗎?

即使在停車的時候,ESF也會繼續監控交通情況:如果行人從車前經過,而後方剛巧也有一輛不打算減速的汽車駛近時,LED就會閃爍,提醒車輛注意避讓行人。同時,ESF也會在後窗玻璃上顯示相關的警告原因。在奔馳的十多項創新中,還有加熱安全帶也是值得一提的。乍一聽起來,這似乎只是一個略顯誇張的噱頭,實際上,其背後的原因也頗有深意:因為奔馳發現,這種令人感到溫度舒適的安全帶增加了那些不喜歡系安全帶的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帶使用率。可加熱到42度的安全帶會讓乘客在上車的時候脫下厚重的夾克,這不僅會增加乘客的舒適度,而且厚外套會讓安全帶繃得過緊,脫掉厚重外套可以更好地保護安全帶,從而延長安全帶的使用壽命。

梅賽德斯-奔馳從事車輛安全性研發已有近50年的歷史了,相信在將來,梅賽德斯-奔馳會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加優秀的自動駕駛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