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限售股解禁跟我們到底有啥關係???

本文核心看點:

1 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猛獸”

2 解禁對股價衝擊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減持

3 首發限售股及定增股的解禁對股價衝擊較大

4 減持壓力還需關注個股基本面

01

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猛獸”

最近有不少投資者對小君說,兩週前天風證券及長城證券因百億級解禁而帶來的恐慌式下跌,讓他們對“限售股解禁”是“心驚膽戰”、“聞風喪膽”。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 天風證券與長城證券遭遇恐慌式下跌(10.14-10.23)

但事實上,“限售股解禁”本身與股價下跌並非強關聯。

據小君統計,今年年初至今,限售股解禁市值超過百億元的上市公司總共有53家。以解禁當天表現來看,股價上漲的公司佔比達一半以上;若以解禁前三日表現來看,上漲股票有18只,佔比為33.96%;若以解禁後三日表現來看,上漲股票有28只,比例達到52.83%;假如以解禁至今表現來看,那上漲股票的數量就更多了,比例達到58.49%,其中不少個股甚至出現股價短期下跌後強勢反轉的情況。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 限售股解禁並非“洪水猛獸”(2019年初以來)

因此,小君提醒大家,限售股解禁對於股價的影響“因股而異”,在遇到持倉股有大額解禁時,無需驚慌失措,需要具體股票具體分析。

02

限售股解禁對股價衝擊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減持

經過小君對過往5年內的解禁股進行分析後發現,從限售股解禁到股價受到衝擊,其中主要傳導因素其實是減持。往往伴隨著大規模解禁的限售股解禁,才會帶來股價的大幅度下跌。

從下圖可見,近5年來,市場限售股解禁金額的上升通常伴隨著減持金額的增加,解禁高峰與減持金額的高峰存在著一定的正相關關係,解禁高峰月的兩個月內通常會出現減持規模的高峰。2019年2-4月解禁規模從2628億至3967億的上升,伴隨著2019年2至5月減持規模從107億元持續攀升至240億元。正是如此,才給了大家“限售股解禁”都是“洪水猛獸”的錯覺。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 解禁高峰與減持金額高峰存在一定正相關關係(2015年以來)

但從下圖我們能發現,大規模的限售股解禁並不一定意味著大規模的減持潮。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 大規模限售股解禁並不全對應大規模減持(2016年以來)

因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限售股解禁對股價的後續影響,主要取決於原限售股持有人在解禁後的行為,故應該根據持有人的不同性質及限售股解禁的類型來判斷其在解禁時間窗口內是否有強烈的拋售意願。


不同類型的限售股解禁,原持有人的拋售意願大有不同。

03

首發限售股及定增限售股解禁對股價影響較大

從解禁的種類上來說,限售股解禁可以根據性質及鎖定期的不同分為以下4種:

1)股權分置改革限售股解禁。這是因股權分置改革對股改前的限售股再次允許流通而產生的限售股解禁,即大小非解禁;

2)首發限售股解禁。股改後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原始股需要1-3年的鎖定期後才能流通;

3)定向增發配售股解禁。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的一種再融資方式,定增對象認購的股票需持有一年的限售期且定增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場價的90%;

4)其他限售股解禁,比如配股原股東限售股等。

其中首發解禁及增發解禁後,持有人的減持動力較強,對股價影響相對更大。首發限售股的鎖定期為3年,且其成本較低,一旦流通,持有人更有意願拋售其股票;而定向增發作為上市公司較常使用的再融資途徑,為了吸引投資者,定增價格往往定在股價的低位。定增對象在一年鎖定期結束,股票解禁後往往會選擇在股價的高位快速拋出股票變現,且與首發限售股相比,增發限售股的限售期更短,定增對象的盈利需求更加直接,解禁後其減持動力更加強烈,可能會股價產生更大的影響。

若單獨觀察首發、增發規模佔比與減持規模的變化,我們能夠發現,首發、增發解禁規模佔比大的月份減持金額增加更明顯。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 首發、增發解禁規模與減持規模對比(2016年以來)

簡單總結一下,解禁不是洪水猛獸,帶來恐慌式下跌的解禁,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減持,而不同種類的限售股,原股東的減持意願是不同的,其中,首發、增發股的減持意願最強。因此,投資者在面對解禁潮時,要注意辨別。


04

減持壓力還需關注個股基本面

但是,如果要分析一隻個股在解禁事件後的減持壓力,小君建議大家再關注一下當時的市場表現、個股的基本面,再結合解禁數量佔流通股本的比重、解禁時間窗口內的市場表現、個股收益率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這些信息,都可以在君弘APP的【限售解禁】功能中找到。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全民智投:解禁潮來臨怎麼辦?

功能操作指引:君弘APP頂部搜索欄搜索“限售解禁”

這部分的內容,下期也會為大家詳細解讀。

大家有任何關於限售解禁的疑問,也可以在留言區告訴小君,下期就為大家解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中涉及截圖僅為功能舉例,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