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金礦石的種類繁多,其內部多嵌布其他金屬礦物雜質。如果一種金礦

採用細磨在常規條件下也很難順利浸出金,則該種金礦稱為難浸出金礦,一般其浸出尾渣中Au品位>0.5g/t。

這類礦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化合結合,不能與氰化液接觸,因而很難被浸出。那麼金礦氰化浸出率低都有哪些原因呢?相應的解決辦法有哪些呢?

1、金礦中伴有大量的黃鐵礦、磁黃鐵礦、白鐵礦等

該類礦物為消耗氧、鹼和氰化物的伴生礦,它們在氰化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分解,產生硫酸、硫酸亞鐵、鹼式硫酸鐵、硫代硫酸鐵等,分解後的物質都與氰化物或鹼反應,致使大量的氧化物、氰化物和鹼在金溶解前先被溶解,進而妨礙金浸出。

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解決辦法

對於該類問題,目前常採用預先充氣鹼浸的方法,即礦漿氰化浸出之前,在鹼性介質下充氧氣,同時攪拌,讓這些礦物有足夠的氧化、水解時間,讓其轉變成氰化物不溶解的氫氧化鐵,然後再添加氰化物浸出,有效溶解金。

2、金礦中含有碳或石墨等礦物

有些金礦石會存在具有活性的有機碳或石墨等,由於礦石中所含的碳具有相當的活性,在浸出過程中會出現“碳質劫金”的現象,它們會將已溶解的金吸附上來,然後再次沉澱下來,從而降低了金的浸出率。

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解決辦法

對於這類礦石可根據其含碳量的高低,採用物理選礦和化學選礦兩種方法。

物理選礦法:當碳含量較高時,可加油後將其浮選分離;當碳含量較低時,可通過利用碳礦物表面的疏水性,在浸出前加入適量的有機質(如煤油或煤焦油),將碳質礦物提前“鈍化”,使其在表面生成能抑制其對溶金吸附的薄膜,減弱其吸金能力,消除碳對浸金的影響。

化學選礦法:可在50~60℃下鹼性介質中用次氯酸鈉在攪拌條件下使之氧化;或者採用焙燒法將碳氧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氣體逸出,然後氰化浸出金。

3、金礦中含有銅、鋅等耗氰礦物

部分金礦石中伴有銅、鋅礦物,如孔雀石、藍銅礦、輝銅礦、閃鋅礦(特別是氧化的閃鋅礦)等,這些礦物在氰化物溶液中都有較高的溶解度,它們在金氰化浸出的同時,會與金“競爭”氰化物和氧,從而妨礙了金的溶解,降低氰化效率。

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解決辦法

對於這類情況需根據金礦石中銅鋅含量的多少,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金礦中可溶銅、鋅含量較少時,可在增加的氰化物消耗量未造成經濟損失時,增加氧化物的用量,但需注意,在較低溫度和較低氰化物濃度下操作,因為同類礦物的溶解速度會隨著溫度和氰化物濃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生產過程中,需採用分段(槽)加藥的方法保證每槽都有較適宜的氰化物濃度,以達到控制雜質礦物的溶解速度。注意,在保證金回收的同時,儘量降低氰化物的消耗。

金礦中銅、鋅礦物含量較多時(>0.3%),如果增加的氰化物耗量過高,但未造成經濟損失,可採用浮選法,先選出部分合格的銅鋅精礦,然後浮選尾礦再進行氰化提金。

4、金礦中含有砷黃鐵礦、毒砂等礦物

部分金礦石中伴有毒砂、砷黃鐵礦等礦物,這些礦物與金礦物多呈包裹狀態,在氰化浸出時,氰化液很難與金礦物接觸,故金的浸出率往往較低。

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解決方法

在達到一定的單體解離度的條件下,對於含砷含量低的金礦石,多采取水溶液氧化法、水溶液氯化法、細菌氧化法等。對於含砷高金品位高的金礦石或金精礦多采用焙燒法處理,焙燒過程有氧化焙燒和固化焙燒。目的是使包裹的金充分暴露,從而提高氰化浸出率。

5、金礦與銅礦共同回收

當精粉為金銅精粉時,為了能充分利用礦產資源,且在有必要進行綜合回收的前提下,可考慮採用不同的浸出方法做聯合處理。

金礦氰化浸出效果差?你會解決麼?

若銅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可採用先酸浸銅再氰化浸出金的工藝流程,如先用稀硫酸浸出銅,得到的硫酸銅溶液用萃取或鐵置換法獲得電解銅或海綿銅,而得到的銅浸渣因為銅含量較低,從而可獲得較高的金的浸出率。

除了伴有以上的消耗氧、鹼和氰化物的伴生礦,含銻、硒等雜質礦物和脈石包裹等微細粒等也會影響金的浸出。為了能有效提高含金礦氰化浸出率,建議先對金礦石進行選礦試驗,根據礦石性質,具體分析影響因素,確定適宜的選礦方案,達到提高金浸出率的選礦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