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造升級 建設服務設施 吉安市多舉措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吉安新聞網訊(記者羅青)農村基本養老服務中農村特困失能人員護理能力不足、空巢留守老年人養老服務設施落後……成為我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市多舉措聚焦整治,力爭到今年11月底,每個縣(市、區)都實施農村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25%;2020年底,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50%;2021年底,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5%。

開展農村特困供養機構改造升級。按照《民政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意見》精神,今年起,針對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的設施條件、設施配備和安全管理,實施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

推進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各縣(市、區)出臺農村特困失能老年人縣級集中照護政策,大力推進縣級福利院(集中照護機構)護理能力改造提升,到今年11月底,每個縣(市、區)建成特困失能集中照護床位50張以上,對農村特困失能人員實施集中照料護理;到2020年底,每個縣(市、區)建成特困失能集中照護床位100張以上。

落實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基本生活和護理經費。對城鄉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統一按城市集中供養標準執行。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20%標準,落實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護理經費。

完善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建設運營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全面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推行“黨建+養老服務”模式,並納入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村黨組織書記“雙述雙評”內容。整合現有資源,在建制村、較大自然村配建具備助餐等功能的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到今年11月底,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25%;2020年底,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50%;2021年底,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75%。

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推進,定期調度情況。各縣(市、區)建立由黨委、政府領導掛點督辦,民政部門牽頭履職,黨委組織部、發改、財政、衛健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推動機制,將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融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過程。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定期彙總分析工作進展情況,市民政局定期調度通報,並作為2019年度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考評重要參考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