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佬戴國芳東山再起

鋼鐵冶金 今天

鋼鐵大佬戴國芳出獄後在距離其武進老家370餘公里外鹽城市的黃海邊上,他重新創辦了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鎳鐵合金生產基地。

鋼鐵大佬戴國芳東山再起

圖1/3

戴國芳,這個極具符號意味的人物,是十餘年來轉型中國的獨特註腳。

他曾因謀求生活出路而痴情鋼鐵行業,白手起家從一無所有做到了2003年公司年銷售收入25億元、入選當年中國400富人榜第376位,家族和人生夢想如絢爛煙花綻放。

走上人生巔峰的戴國芳,用自己的身家性命為其鋼鐵狂想擲下賭注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通過違規違法審批,戴國芳的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在長江邊上非法徵用數千畝良田,建造年產840萬噸鋼材的“鋼鐵巨無霸”,號稱“三年超寶鋼、五年趕浦項”。其後中央派出國家發改委、監察部、國土部等九部委嚴加查處,是為轟動一時、舉國震驚的“鐵本事件”。苦心經營多年的鋼鐵王國轟然坍塌,戴國芳身陷囹圄數年。

2008年11月,恢復自由的戴國芳回到老家,經過兩年時間的反省、積累和歷練,他又一次挺進自己熟悉而喜愛的鋼鐵行業。

2010年8月,在距離其武進老家370餘公里外鹽城市的黃海邊上,他重新創辦了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鎳鐵合金生產基地。

戴國芳投資百億在鹽城建廠,重新殺入鋼鐵行業。

重獲自由的戴國芳,“在鹽城廠裡忙碌,常年不回家”

2009年4月17日,經過“馬拉松式”式的審判,歷經5年之久的鐵本案終有定論,時年45歲的戴國芳因“虛開用於抵扣稅款發票罪”,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從2004年4月19日至宣判日,戴國芳被拘剛好五年整,因此他在獲罪的同時,獲得了自由身。

戴國芳在2008年10月已被取保候審離開看守所。

戴國芳的老家位於常州武進區湟裡鎮瀆南村。村民們稱,出獄後的戴國芳一直封閉自己,“人待在家裡,不願意見任何人”,親戚朋友和鄰居們很少有人能夠看到他,他努力在自省和反思中來告別鐵本所留下的烙印和傷害。

兩塊資產的處置隨著戴國芳的重獲自由而成為當務之急。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第一塊資產是武進區原東安鎮的鐵本老廠。戴國芳被刑拘後,2004年8月,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當地人劉建剛被任命為鐵本總經理,後因劉在兩年前剛成立一家名為鑫瑞特鋼的公司,一人身兼兩職,飽受爭議,便於2005年8月改由鑫瑞特鋼租賃鐵本公司進行生產,年租金10萬元。

當地村民稱,鐵本老廠資產近20億元,年產量150萬噸,10年前正值國內鋼廠效益大好之際,每年10萬租金無異於白送。而精明的劉建剛藉此巨大利好迅速壯大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後,又開始涉足當地效益顯著的夏溪花木市場經營,成為億萬富豪。

另一處是鐵本江邊項目工地的資產。2008、2009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數次來到這塊“一望無際”的江邊工地,那時3座已經建成的巨大鍊鋼高爐在風吹雨淋下已斑駁不堪,5個高聳的煙囪一字兒排開,只有到處瘋長的蒿草陪伴著它們。

時隔數年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再次來到這片江邊工地,路邊一人多高的蒿草瘋長如舊,但原來高聳的建築消失不見,全然不像是一個建築工地的場景,顛簸崎嶇的土路兩邊堆滿了各種化工殘渣和建築垃圾,外來包地的農民在原來的項目工地上耕作,大片田地被開墾出來種上莊稼,零星地邊被種上各種小青菜,一條黑色的柏油馬路新修出來,將原來巨大的地塊分成東西各半。

2009年7月22日,鐵本破產清算組成立,鐵本老廠資產被評估為11.1億元,江邊項目資產評估為2.77億元。此後經過多次流拍,兩塊資產終於易主。常州金松特鋼以7.108億元價格取得鐵本老廠資產,鐵本江邊資產則被以1.994億元價格轉給廢舊品回收企業常州嘉江物資有限公司,至此,鐵本相關資產全部處理完畢。

近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來到鐵本老廠所在地,這裡現為“東方潤安集團”,正值下班時間,廠區門口人流如織、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戴國芳原來依託發家的作坊工廠已然廢棄,現在留給弟弟戴永芳盛放工具。整體三層、局部四層的樓房年久失修、瓷磚脫落、破敗不堪,門前拴著兩隻黑色的大藏獒來回走動。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敲開戴家大門,未見到戴國芳本人,其父和繼母在家。據家人說,“戴國芳在鹽城廠裡忙碌,常年不回家”。他的老父親已經80多歲,佝僂著背,不願多說一句話。鄰居說其家人對媒體很是敏感。

戴家的鄰居說,戴國芳在村裡口碑非常好,他樂善好施、為人誠懇善良,常為村裡鋪路修橋捐資助學,誰家有急事難事找他,從不推卻,深受村民愛戴;被刑拘後,周邊村民上萬人曾準備聯名上書,替他求情。

村民薛民嶽說,戴國芳的兒子戴笠原在常州國際學校上學,吃喝貪玩、學習不好,其父出事後,對其震動很大。戴國芳本人也在獄中常常反思,讀書太少,不懂政治,是其失敗主因,因此對子女教育異常重視,他的一男二女三個孩子非常爭氣,埋頭苦讀,越來越懂事和優秀,這是鐵本出事後戴家少有的安慰之一。

當年舉國震驚的鐵本江邊項目的工地,如今或堆滿垃圾,或成為耕地。

投資近10億美元的印尼項目,預計年底投產

江蘇東部沿海綿延上千公里的海岸線,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成為江蘇經濟的短板。2009年,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孤寂冷清的上千公里海岸線成為投資熱土。

在這樣的背景下,鹽城市響水縣沿海經濟開發區的工作人員緊扣臨港重大產業項目招大引強,與重獲自由、再次萌發創業夢想的戴國芳不期而遇、雙方一拍即合。

此時,國內鋼鐵行業已然陷入冰點,但躁動的鋼鐵夢想再一次撩動著戴國芳的心,他又一次在內心復活了夢想,欲從沉淪的人生低谷中浮起。

再次進入鋼鐵行業,戴國芳這次做的不再是以前的連鑄坯、螺紋鋼,而是一種鎳鐵合金即不鏽鋼,屬於特鋼。

2010年7月,戴國芳在響水縣沿海經濟開發區註冊成立了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總投資為100億元,一期總投資20億元,已於2011年開始投產,二期工程於2012年7月投產,目前鎳鐵合金總共有19條RKEF生產線,皆為33000KVA電爐,主要生產10%~15%的高鎳鐵合金和鎳鉻合金。

戴國芳生產的這種鎳鐵合金是不鏽鋼的主要原材料,對應其鎳鐵產能來看,可以滿足150萬噸左右300系鍊鋼的鎳鐵需求,為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戴國芳又投資了年產300萬噸不鏽鋼熱軋項目,形成了從印尼進口紅土鎳礦製取鎳鐵合金,再用鎳鐵合金生產製取不鏽鋼的完整產業鏈條。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驅車從響水縣城一路向東行駛30餘公里,在省道S326和國道G228的交叉口,一座龐大的現代化工廠赫然矗立,大門上方“江蘇德龍”四個紅色大字異常醒目。廠區工人介紹,這就是戴國芳新創建的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是其鎳鐵合金項目的二期工程,工廠大門有數名保安把守,對過往車輛和行人均做嚴格檢查。

繼續向東行駛十餘公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找到了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的一期基地,這是戴國芳初來響水創建的第一個項目,如今廠房破舊,大門緊閉。據當地領導介紹,當初創業時,50餘歲的戴國芳一切從零起步,吃住都在項目工地上,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吹著海風,吃著冷飯,吃盡苦頭”,那種幹事創業的激情、拼命三郎的吃苦勁頭,連海邊漁民都自愧不如。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到,戴國芳不僅在國內的鎳鐵合金產業做到“龍頭”位置,他還走出國門,在印尼投資建設了港口、發電站等一系列項目。

鹽城商務局的相關信息顯示,今年1月,江蘇德龍鎳業獲批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省肯達裡市投資建設年產300萬噸鎳鐵合金冶煉工業園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年產60萬噸的鎳鐵冶煉廠正在興建,總投資9.29億美元,預計在年底投產。

德龍鎳業印尼項目除了興建冶煉廠外,還將建設港口、發電站、水泥廠及不鏽鋼深加工項目,總投資高達50億美元,其一期工程已是江蘇省第二大規模的境外投資項目,也是迄今為止蘇北、蘇中最大的境外投資項目,德龍鎳業通過“走出去”對外投資辦廠,合理解決了鎳礦資源獲取問題,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自身的產能擴張瓶頸。

一位業內人士稱,戴國芳雖歷經波折仍能東山再起,緣於他為人好,人品正,對事業富有激情,執著地追求自己的鋼鐵夢想,其專業技術能力非常強,有著豐富的鋼鐵行業經驗,人脈關係也沒有被切斷。

鹽城當地政府官員稱,重新創業後,沉默寡言的戴國芳更是低調,他刻意切斷了與外界的絕大部分接觸,更是婉拒記者採訪,“他把自己隱於幕後,把已經成年的兒子推到了前臺,他的女婿也到鹽城來了,不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通過多個渠道聯繫採訪戴國芳,均被婉拒,並通過政府領導傳話稱“不願意接受採訪,也不願意被報道,希望能夠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