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國產腔鏡機器人完成首例前列腺切除術

上週五(2019年11月1日),上海製造的圖邁Toumai腔鏡手術機器人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完成了對一名65歲癌症患者的前列腺切除術,簡稱“RALRP”。圖邁由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這是首例由國產腔鏡機器人完成的RALRP手術。

該患者入院診斷為早期前列腺癌,手術由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泌尿外科孫穎浩院士帶領的治療團隊完成。由於手術需要在男性盆腔深處進行,周圍重要臟器較多,神經血管分佈複雜,如果用傳統手術方法不僅切口大,出血多,對周邊臟器損傷也大。因此治療團隊經過術前討論,決定使用國產圖邁腔鏡機器人作為輔助,手術歷時約1.5小時,非常順利。

打破壟斷!國產腔鏡機器人完成首例前列腺切除術

參與手術指導的孫穎浩院士對這臺國產機器人的性能高度讚賞。他說:“不管從圖像的效果,立體的感覺,以及操作臂的靈巧的程度等方方面面,我覺得都非常滿意。”圖邁機器人的研發耗時5年,無論機器人本體、3D電子腹腔鏡鏡頭、還是機器人關節模組、機器人控制算法等等,都實現了機器人自主創新。

前列腺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世界範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在我國的很多一線城市,前列腺癌已成為泌尿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

生物醫學工程和機器人工程助理教授張海崇說:“五分之一的男性將在一生中被診斷為前列腺癌,並且其複發率非常高。”

北京某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說:“在傳統的手術方法開放手術中,可能出血會非常多(幾千毫升),然後患者有很大的生命危險,圍手術期的死亡率非常的高。但現在由於微創技術的開展,尤其腹腔鏡技術的開展,使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的手術風險有一個大幅的下降。”

打破壟斷!國產腔鏡機器人完成首例前列腺切除術

目前,國內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已逐步取代開放式手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的目標是通過將剖腹手術本來進行的手術轉換為微創手術,幫助外科醫生改善患者護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手術的所有優點,包括較少的術後疼痛,較小且可能更美觀的切口,縮短住院時間。機器人手術系統也是一項新的微創技術,具有放大的高清晰度三維立體視野和靈活的器械操作系統等優勢。自2000年開展首例機器人輔助的前列腺癌根治術以來,美國超過85%前列腺癌根治術由機器人輔助完成。

但是中國一直採用的是進口的機器人!

中國已經進口了大約100個這樣的機器人系統,已經幫助完成了超過11.5萬個操作。機器人輔助手術數量最多的前八家醫院都在中國。但是,購買和維護進口機器人都很昂貴。每年購買一臺需要花費2500萬元,另外維護費用還需要120萬元,單臺手術耗材費用約2.59萬元,且需患者自行承擔。東方醫院泌尿科外科主任教授溫曉飛說:“實現國產化以後,這個手術價格會比國外同類產品大概降低1/3左右”。我國對這款儀器有強大的臨床需求和巨大的應用前景。

國內第一臺機器人輔助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在2016年在六院進行,該機器人MAKOplasty也是進口的。

與進口同類產品相比,圖邁腔鏡機器人具有器械壽命更長、3D電子腹腔鏡鏡頭更高清輕巧、手術操作臂更靈敏智能的三大特點,在保證手術全程安全進行的同時,優化了術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了設備維護與耗材使用成本。

打破壟斷!國產腔鏡機器人完成首例前列腺切除術

機器人在手術中的應用並不是新鮮事,早在1985年,就有一臺叫做 Puma 560 的工業機器人參與了外科手術,開啟了機器人輔助醫療的時代。而就在小編編輯這篇文章之時,中新網上海新聞記者於今日獲悉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耳科團隊率先完成手術機器人輔助人工耳蝸植入術,主刀醫生吳皓教授指出:“現代及未來人工耳蝸手術的核心內容是微創化、精準化,機器人輔助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正是這兩項內容完美結合的最佳體現,這次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使該團隊在人工耳蝸植入微創領域進入國際領先行列。”其實,早在2017年3月,全球首例由機器人主刀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已在國外順利完成。本次腔鏡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成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國產。

圖邁腔鏡機器人作為中國首個完成高難度泌尿外科手術的腔鏡機器人,標誌著國產腔鏡機器人可完成類似的高難度複雜手術,是打破外國壟斷的一個里程碑。另外,10月17日,該產品已正式進入了國家藥監局 “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微創首席技術官兼微創機器人董事長羅七一博士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的獲證上市,在普及臨床國際前沿技術、推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將使國家的醫療支出和患者的經濟負擔大為減輕。作為高端創新醫療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微創也將不斷拓寬醫療機器人業務領域,在機器人輔助微創傷治療領域為中國甚至全球的患者和醫生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外科手術機器人是一種集諸多學科為一體的新型醫療器械,以達芬奇為代表的微創手術機器人融合諸多新興學科,實現了外科手術微創化、智能化和數字化。截止2010年,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已是在全世界廣泛應用,手術種類涵蓋泌尿科、婦產科、心臟外科、胸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耳鼻喉科等學科。但是在新型技術得到大量應用的同時,我們也不禁思考其伴隨的風險,科技創新快速向前的同時,不能忘記加強風險管理。比如,在進行精細手術的過程中,忽然斷電,或者死機;機器和人協同合作的培訓難度、時間長度、巨大的維修成本等等,這些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