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明明已經佔據了荊南四郡,為何還要借荊州?

EvaLongoria


赤壁戰後,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利用周瑜和曹仁在江陵激戰而無暇南顧的機會,引兵佔領了荊南四郡。由曹操任命的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和零陵太守劉度全部投降劉備。這個階段,荊州從南到北分佈著三家的勢力,劉備佔有荊州長江南岸的長沙、零陵、桂陽和武陵四郡,孫權則控制了中部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和南郡部分地區則被曹操佔據。

如果單純從地圖上來看,劉備佔領的地盤是最大的,所以很多朋友都有題主一樣的疑問,那就是劉備明明佔據荊南四郡,為何他還要“借荊州”呢?這是因為劉備雖然地盤較大,但是卻並沒有北向的出口,長江沿線及其重要的據點都在孫權的控制之下,劉備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劉備不得不親自去京口會見孫權,提出“借地”的請求。當時東吳作為劉備的盟友,向東的發展自然只能被放棄了。於是,劉備的發展方向只剩下西和北,而“借地”就是為了改變這種被困於荊南的態勢。劉備的“借荊州”其實分成了兩個階段,先是借“南岸地”。接著劉備親赴京口求“都督荊州”,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最終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一、劉備得到“南岸地”,獲得了第一個長江的出口


胡三省曾經對“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做出過解釋,“荊江之南岸,則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地也。”胡三省認為所謂的“南岸地”就是指的荊南四郡,然而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 這種解釋是明顯錯誤的。


《三國志·先主傳》: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三國志·諸葛亮傳》:


“曹公敗於赤壁,先主遂收江南,使亮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從這些史料來看,荊南四郡是劉備親自征戰所得,並且也處於劉備的實際控制之下。清代學者王懋竑對胡三省的說法就曾經予以過駁斥,“四郡乃備所自取,非瑜所分。”盧弼也持有和王懋竑相同的看法,認為所謂“南岸地”指的就是南郡在長江南岸的部分區域,“指油口立營之地,非謂江南四郡也”。


這一點我們從《讀史方輿紀要》裡的說法,也可以得到印證,“時備為左將軍,人稱為左公,故曰公安”。由於東吳“借給”劉備南岸地,所以劉備得以在油口建立據點,隨後開始營建城池,並全力經營。


二、劉備“所借之地”對其意義重大


《資治通鑑》:


“劉表故吏士多歸劉備,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


其實,所謂的“不足以容其眾”顯然是一個藉口。劉備得到了油口以後,雖然地盤並不大,但是對於劉備的意義卻很大。油口就是油水從武陵入長江的出口,劉備在這裡建立起據點,並意味深長地將其改名為公安。公安這塊地方對於劉備招徠以前劉表的舊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這也是劉備第一個面向長江的出口。

然而,劉備對此卻並不滿足。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那樣,因為夷陵、江陵、巴丘、陸口、沙羨這些長江沿線的重要戰略據點依然被孫權所掌控,因此劉備的進一步發展依然受到很大制約。所以在擁有了“南岸地”以後,他進一步要求得到當時在東吳控制之下的南郡。孫權在魯肅的力勸之下,同意了劉備的這個請求。當然,孫權也有自己的考慮,把南郡讓給劉備,其實也就形成了劉備直接面對曹操的局面。

而劉備得到了南郡,對他後來的發展可謂意義非凡。隸屬南郡的江陵是兩湖盆地的中心點,而夷陵則扼控著三峽通道,眾所周知三峽通道正是荊州和益州之間的重要紐帶。後來孫權想要進攻益州,也因為劉備佔據著這些重要據點,不敢輕舉妄動而最後也只能作罷。劉備最終則通過三峽通道進入益州,建立起了基業。再後來的關羽北攻襄陽和樊城,也正是立足於江陵和公安。


結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雖然劉備在赤壁戰後奪取了地方廣大的荊南四郡,但是他想要進一步向北和向西發展,則必須獲得在長江的出口,佔據這一線沿江的戰略據點,這也就是劉備要“借荊州”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鍋故國神遊


劉備借荊州這件事已經是廣為流傳了,大家都認為劉備是個背信棄義的人,其實真正瞭解過歷史的人會發現所謂劉備借荊州並不是那麼回事。


赤壁之戰後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逃回北方,而荊州就成了曹孫劉三家的戰後戰場。此時荊州七郡被三家瓜分。曹操佔領荊州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而劉備奪得了一部分南郡和其他荊州四郡。

看起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利益最大,實際上是戰後劉備和周瑜一起攻打江陵,但是因為久攻不下,所以劉備南下攻取其他四郡,以劉表之子劉琦的名義收復了荊州四郡。回過頭繼續和周瑜一起攻打江陵。劉備把張飛借給周瑜攻打江陵,又自己繞道夏水,關羽絕北道使曹軍無法救援江陵的曹仁,最後曹仁被撤,周瑜才佔領南郡。

攻下南郡時劉琦死了,劉備領荊州牧,駐紮在公安,以公安諸郡地少人稀為由督荊州,這個荊州就是南郡。周瑜死之後,魯肅極力主張將東吳佔的南郡給劉備,後來孫權同意,此時劉備就擁有了荊州五郡。其實孫權是有考慮的,東吳現在佔領的南郡屬於被曹操和劉備夾擊的局面,自己不好守,倒不如做一個順手人情借給劉備,讓劉備幫助江東抵禦北方的曹操,也給江東減輕了壓力。周瑜沒有死之前,是想通過荊州在西進奪取西川,可是現在被劉備堵著,周瑜死了也無法西進。

劉備得到荊州之後也是為了以此為根基,擴充軍隊糧食,以為攻取益州做準備,而南郡作為荊州政治經濟中心劉備是必須佔領的,也就有了借荊州一說,實際上借了半個南郡。後來劉備佔領益州之後,東吳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東吳要得是整個荊州而非南郡。劉備不答應最後雙方對峙,劉備害怕這樣下去蜀地不保,就把荊州三個郡給了東吳,其實此時東吳已經佔了大便宜。但是東吳以荊州為上游會威脅到東吳安全,最後來關羽攻打樊城時偷襲關羽後路,奪取荊州還把關羽殺了。其實是非常不人道的,說到底並不是劉備不守信而是東吳不守盟約。


三國讀史


當時劉備沒有多少兵力,而且他的大部分兵力都交給關羽去絕北道了,除此之外,張飛也進入了周瑜的帳下,他自己的地盤僅僅只有後來改名的公安,此時劉琦沒有死,根據諸葛亮的說法,劉琦手中有一萬多人,駐紮在江夏,以劉備與劉琦的關係來說,正常情況下,劉備應該駐紮在江夏才對,他之所以會駐紮在公安,要不就是他自己不願意呆在江夏,或者是劉琦不讓他呆在江夏。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表露出劉琦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不好。

而劉備能奪得荊州南部四郡,主要是因為這四郡的能力有限,是牆頭草,劉表佔據了南郡他們就歸劉表,曹操佔據了荊州他們就歸附曹操,周瑜打下了南郡,這四郡自然就歸附孫權了,而劉備不過是幫孫權跑腿的人,因此即便劉備在名義上奪得了荊州南部四郡,但這四郡在實際上還是孫權的地盤。

試想,如果四郡抵抗劉備,以劉備手中的兵力是很難順利打下來的,正因如此,這四郡真正歸附的人其實還是孫權,劉備即便在名義山掌控著四郡,但實際上並沒有話語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才會任由孫權給四郡分派官員太守,甚至連地盤都給東吳將領作為封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所謂的“借”荊州,其實也是說得過去的。


東話婷婷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兵敗赤壁之後,東吳便迅速向荊州滲透,以擴大戰果。怎料想,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這些可都是難啃的骨頭,周瑜率軍與其交戰足足有一年之久,才徹底擊退曹仁等拿下南郡。

而就趁著周瑜和曹仁交戰,劉備率軍南征四郡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之後,仗打完了,曹仁退走了。孫劉兩家也把荊州瓜分乾淨了。此時劉備佔有江南四郡以及劉琦手上的部分江夏。

不久後,劉琦病死,群下都推舉劉備擔任荊州牧,治所設在公安。

但是,劉備此時荊州牧的身份是自封的;而且作為荊州牧,劉備手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大城市,都是窮鄉僻壤。於是劉備便去找孫權商討。

商討的內容有兩個:

一是希望孫權承認劉備荊州牧的身份。

二是希望拿自己手上的江夏換孫權手上的南郡。

所以,末將以為劉備並不是找孫權“借”,而是“換”。

地盤是交換的:南郡換江夏。

身份也是相互推舉的:劉備推舉孫權為徐州牧、孫權推舉劉備為荊州牧。

這樁買賣說起來的話,孫權鉅虧,這誰都看得出來。因為是劉備用小城市換孫權的大城市,劉備用虛名換實名(劉備雖然表孫權為徐州牧,都知道徐州在曹操手上,這就是一個虛名)。

孫權雖虧,但也有他自己的考慮。只不過他考慮欠佳,在很多年後和陸遜談起此事,都後悔不已。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就借南郡一部,主要是周瑜認為赤壁之戰我出人出力,劉備沒取,我舉手之勞。現在什麼好處沒賺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