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北京街頭共跑著1.2萬輛無障礙公交車,佔所有公共電汽車總數的52.2%。

其中,公交車內無障礙踏板大部分不能使用,或司乘人員不會用。

在調查涉及的123條公交線路中,普遍缺少輪椅空間和輪椅固定裝置,易造成輪椅乘客安全事故。

除西城區、石景山區外,其他區公交站坡道設置率普遍低於30%。

就北京公交無障礙出行1700餘份調查問卷顯示,殘疾人對地面公交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服務滿意率均不足五成。

踏板踩腳下 輪椅乘客抬

今年59歲的韓先生家住地鐵2號線和平門站附近。他的老伴兒付女士形容兩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家裡蹲”。

兩年前的一次意外中,韓先生失去了雙腿,自此活動全靠輪椅。聽說公交車上裝了無障礙設施,有供輪椅上下的踏板,夫婦倆都很想試一下。

8月25日,記者跟隨韓先生體驗了一番。當天正逢週日,公交站臺上並無其他乘客等車。幾分鐘後,一輛車頭右下方貼著無障礙標識的14路公交車進站,停在公交站牌下。

付女士急忙將輪椅推到貼有無障礙標識的中門前,門打開,一名身穿保安制服、胸前掛工作證的男子站在車門內的黃色踏板上,雙手垂在身體兩側,眼睛盯著輪椅上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耐煩,也有些不知所措。“這輛公交是無障礙的嗎?我們怎麼上?車臺這麼高,輪椅推不上去啊。”付女士看著高高的車臺,無奈向該名保安求助。

“啊?”該名保安表示也沒辦法。後來,還是一名身穿綠上衣的年輕人下車,幫付女士抬起輪椅向車內送,該名保安才伸出手,同另一名乘客一起將輪椅接上車。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公交車服務人員不知有踏板,乘客幫忙抬輪椅。

隨後,公交車關門前行,停放在輪椅專區的電動輪椅也跟著左右晃動,韓先生騰出右手緊緊抓住公交車窗前的扶手。見記者忙著找固定輪椅的擋板、安全帶等裝置,付女士趕緊低聲說,“不用找繩子,不用固定。能上車已經很好了,別麻煩人家了。”

同韓先生經歷相似,乘輪椅出門的黃女士經常往返於石景山楊莊小區與金頂街三區,因此常乘527路公交車。但今年8月始,黃女士發現部分527路公交車內原本供輪椅停放的區域,新裝了4把座椅。“上車之後,司乘人員也沒提醒。輪椅沒地方停靠,只能挨著後門。但公交車靠站停車開門時,輪椅很容易被擠下去。”黃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次,她的輪椅與一輛嬰兒車都堵在過道內,其他乘客下車很不方便。從此以後,黃女士每次出行都儘量避開該趟公交車。

記者注意到,無障礙公交車上除了普遍缺少輪椅空間,用來固定輪椅的安全帶也有的打結,有的斷成兩截,甚至根本就沒有裝設安全帶。

改錐隨身帶 輪椅出站難

記者日前乘坐一輛有明顯輪椅標識的專67路車,向一名乘務員詢問無障礙踏板如何使用,該名乘務員卻反問記者:“無障礙踏板是什麼?”他說,那塊區域從來沒打開過。“要是有乘客離不開輪椅,怎麼上公交車呢?”記者問道。該名乘務員說:“一直以來都靠抬。”

此外,記者發現,雖然無障礙公交車都配有無障礙踏板,但其中大部分無法使用。記者在一輛345路公交車上看到,無障礙踏板的翻蓋裡已積滿汙垢,乘務員說他們也不確定能不能使用。還有乘客向記者反映,很多無障礙踏板的翻板已經鏽壞,無法使用。“有時出門我會帶著扳手,讓乘務員幫忙撬開。”常坐輪椅出行的王女士說。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公交車上無障礙踏板生鏽難打開。

家住天壇東側的李先生常到東城區殘聯參加活動,出行經驗豐富。“我們都隨身帶一把大改錐,即便公交司機、保安知道踏板等無障礙設施在哪兒,但是如果踏板鏽住了,很難掀開,就得用改錐撬開。”

今年60歲的李先生因患小兒麻痺症,年輕時開殘摩,上了年紀就改開電動輪椅出門。讓他最煩心的是位於家門口的法華寺公交站,站臺兩側都沒有坡道,“下了公交車,輪椅就被困在站臺上,下不來。”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法華寺公交站臺沒有坡道,輪椅無法進出。

9月28日21時許,沿崇文門外大街南行進入天壇路不久,記者便來到法華寺公交站。記者看到該站臺是6路、41路、35路、34路、36路和60路等多條公交線路的停靠站。站臺設在天壇路西側輔路上,比輔路地面高出一個臺階,站臺與地面之間,沒有坡道連接。

別看就一個臺階,這卻成了李先生的“心病”。他每次和朋友們去東城區殘聯參加活動,在法華寺公交站一下車,就面臨這個馬路牙子的挑戰,“只能等著熱心人來幫著抬。”李先生說,輪椅重,得湊夠兩個人才抬得動,看大家都匆忙趕路,自己也不好意思請人幫忙。

李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自己也不怎麼出門,感覺用不著,對無障礙設施不關注,就在家裡悶著。這幾年,殘聯組織了很多關愛活動,鼓勵殘障人士走出家門,“政府鼓勵我們走出家門,豐富生活,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行’,這個難題解決了,我們出門就沒問題了。”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公交站臺都沒有設置坡道,給乘坐輪椅出行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帶來不便。“尤其是長安街沿線往來石景山的線路,像地鐵八寶山公交站臺等都設有欄杆,沒有坡道,欄杆口很小,而且公交車停車的時候大都不會對著欄杆口,輪椅根本沒辦法上去。我知道欄杆是為安全考慮,但是讓我們出行很不方便。”殘障人士黃女士說。

報站器常啞聲 車臺高難上下

家住朝陽區勁松中街小區的秦師傅今年74歲,兩眼視力0.02,只能模模糊糊感覺到光亮。他向記者反映,不少公交車上的報站器不報站,給視力殘障人士帶來不小的麻煩。

秦師傅說,公交車上的報站器就是視力殘障人士的“眼睛”。“有的公交車不開報站器。我家小區大門北側的勁松中街站是公交41路、54路、674路的停靠站,每次在站臺等車,都得向身邊乘客打聽開來的是幾路車。”他說,即便是上了車,也得一遍遍問身邊乘客“到哪一站了”,很容易坐過站。秦師傅和熟悉的盲人朋友們一起統計,有三成公交車都不開報站器。

另外,記者瞭解到,之所以有公交車不報站,除了沒開報站器,也有不少語音報站系統已經損壞,或是公交車就沒裝語音報站系統。比如,以“房”字開頭的房31路、房13路、房28路等公交車就沒裝語音報站系統。

秦師傅反映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公交車車臺過高,“我個子高,上下車尚且夠嗆,更別說個子較矮的盲人了。”“得拔著身子使勁兒向上找,一不小心腿還給磕了。”秦師傅說。

人物對話:

北京公交社會監督員張振民

硬件統一標準 軟件加強服務

就地面公交無障礙環境及設施的相關情況,記者採訪了北京公交社會監督員張振民,他認為,無障礙環境、設施及服務亟待全面提升,關鍵要抓兩點:一是在硬件方面統一標準,二是在軟件方面開展培訓,提升服務水平。

記者:目前北京地面公交的無障礙環境整體情況如何?

張振民:相關統計顯示,北京公交集團有約10萬名員工,常規線路800餘條,2萬餘輛公交車,其中無障礙車輛1.2萬餘輛。北京公交集團有9個客運分公司,我抽取第四客運分公司轄下的公交車,走完了23個車隊,對公交車上的無障礙標誌、踏板、電子屏、語音報站系統以及車上輪椅停靠區域、固定設施等無障礙設施進行檢查,發現除雙層公交車及一些小型且比較舊的車型外,一些新車型基本配置有無障礙設施,這一比例能過半。

記者:無障礙設施配建及利用情況怎樣?

張振民:據我瞭解,公交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公交站臺沒坡道,有的站臺太高;有的公交車臺較高,殘障人士上下車不方便;有的公交車進站臺停靠,無障礙踏板、輪椅與坡道不配套等等。這些問題都顯示出公交無障礙設施還沒有執行統一標準。

在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與維護上,問題還比較大。比如有的踏板生鏽,一旦有輪椅上車,公交車服務人員有的不瞭解踏板,有的因踏板生鏽打不開。另外,電子屏損壞、亂碼,語音報站系統啞聲等問題也比較常見。這些為殘障人士出行帶來不便。

記者: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張振民:北京正在推行地面公交無障礙行動。我認為一方面應該抓硬件,就無障礙標誌、踏板、站臺坡道、電子屏及語音報站裝置等進行建設和完善。這是一個系統、聯動的社會工程,需要公交、道路、市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另一方面,對目前已有的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應對司乘人員加強培訓,一方面提高他們對殘障人士的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堅持和發揚北京公交為民服務的好傳統。

記者點評:

千萬不要鏽住了服務

一級臺階,一道溝坎,一行文字,一句報站……這對於正常人而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出行日常,對於肢體、視力或是聽力殘障人士而言,都可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一次安全、不那麼麻煩他人的出行,是埋在不少殘障人士心中的夢想。要實現這個夢想,排除這些障礙,讓殘障人士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一個不可或缺的“坡道”,就是“服務”。

連續多日體驗殘障人士的公交出行,除了發現一些無障礙設施硬件的不足,令記者更感擔憂的,還是公交車上司乘、保安等服務人員對無障礙設施不瞭解的茫然,以及對急需幫助對象的漠視。而這些,給正在嘗試走出家門的殘障人士帶來的,是更大的阻礙。

一方面是殘障人士對走出家門、融入世界的熱望,一方面是不願給他人帶來麻煩的心理,此外還要面對一些服務人員的不耐煩和嫌麻煩。“我們也不知道,幫殘障人士上下車,是不是司乘人員的責任或是義務?如果是,那為何讓他們幫一下那麼難?如果不是義務,人家想幫就幫,不想幫就不幫,殘障人士出行又哪兒來保障?”一位殘障人士家屬曾這樣質疑。記者瞭解到,北京公交集團在其《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指出,企業在地面公交出行中秉承“以人為本 乘客至上”的核心價值,其企業精神是“一心為乘客 責任勇擔當”。如此看來,作為乘客中最需要幫助的一個群體,公交服務人員有責任、有義務向其伸出援手。

今年9月25日,李素麗獲我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作為一名北京公交售票員,她被譽為“盲人的眼睛”,李素麗公交服務精神也隨著“李素麗服務熱線”弘揚光大。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溫情,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記者認為,這種服務精神的光輝,應更多照耀需要幫助的殘障人士。

正如北京公交社會監督員張振民所言,“踏板可以生鏽,但北京公交的服務精神不能生鏽。北京公交的‘李素麗精神’需要弘揚,公交的一些好規矩不能丟。”

面對搭乘公交的殘障人士,亟須公交服務人員能熱情、主動地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安全搭乘公交車,給殘障人士真正走出家門提供一個“坡道”。記者呼籲,公交部門應加強對司乘人員使用無障礙設施的培訓並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真正令殘障人士感覺到,“只要給個坡,我哪兒都能去。”

北京公交無障礙出行調查

無障礙設施及服務滿意率僅五成

以兩條線路為樣本,有關機構在2018年發佈了北京殘疾人出行現狀調查。所收回的1700餘份問卷顯示,肢體、視覺、聽覺殘障人士分別約佔51%、23%、16%,他們對公交無障礙設施及服務的滿意率僅五成。

其中,58%的調查對象認為公交車輛、公交站點以及公交站點周邊環境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不足,45%的調查對象認為地面公交無障礙設施管理不到位。在推進公交無障礙系統化建設方面,他們建議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加大信息無障礙建設,強化無障礙設施管理力度,加大宣傳提高人文關懷等。

車輛問題:

56% 上下車困難

53% 無障礙標誌不足

49% 信息缺失

48% 缺乏輪椅停靠區

站點問題:

55% 無障礙設施不足,車輛與站點銜接不暢

49% 候車空間不足,站點與周邊環境無障礙銜接不暢。

站點周邊環境問題:

60% 無障礙設施銜接不暢,缺乏系統性

48% 無障礙設施建設不標準,管理不到位

52% 無障礙標誌不足。

溫馨提示

公交無障礙標識:

公交車擋風玻璃右下側

在公交車中門外側,設有按鈕,可通知司乘人員搭車需求。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無障礙踏板:

公交車右側中門內,黃色,有輪椅標誌。分翻轉式、抽拉式等。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輪椅區域:

輪椅進入門內,地面黃色,車廂及兩側裝有扶手,設有安全帶固定輪椅。

獨家調查丨坐輪椅乘公交得自帶改錐?這也太難了

攝影:張淑玲

監製:童曙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