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鹽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曹正林 攝)

如何定義鹽源這座城?

這座在歷史上曾以“南方絲綢之路”而興盛、“鹽鐵之利”而繁榮的城,今日因為滿城香甜的蘋果、獨具魅力的瀘沽湖、日新月異的新城新貌、脫貧攻堅的奮力拼搏,讓大家對這座城有了新的定位。

時代奮進,鹽源的“步伐“一直向前。幸福鹽源、產業鹽源、暢通鹽源、美麗鹽源、法治鹽源,“五個鹽源”建設的不斷推進,讓我們看到了鹽源發展的無限可能。

2018年鹽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0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34億元,實現農業產業增加值23.9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2.24億元,完成服務業增加值23.84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4元……各種數據的躍升都在訴說著鹽源時代進步的軌跡。

從時代的前進步伐之中,鹽源這座城的“新”與“興”,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瀘沽湖女神灣

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錦屏水電站(樊華 攝)

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雅礱江天塹變通途(李萬秀 攝)

滿城盡是蘋果香 蘋果成為鹽源人的“致富果”

鹽源:突出“新”與“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

鹽源蘋果

“種蘋果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今年58歲的王德升是藏族人,住在涼山州鹽源縣梅雨鎮蝦粑溝村。他家有15畝地的蘋果果園,每年種植蘋果的收入有2萬多元。在政府的幫助下,家裡蓋上了5間平房,大兒子也買了貨車,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

現在的“幸福”得來不易,他還記得之前一家人住在蓋租鄉三家村的日子:車路不通、水電不通,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5000元,生活捉襟見肘。

如今,王德升每天早上8點都會帶著農具到自家的蘋果園,施肥、剪枝,摘果,一天時間,要花6~7個小時在蘋果上面,但他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心裡踏實,他說:“有了蘋果,生活就有了盼頭!”

脫貧致富,改變的開始,就是——蘋果。

走進位於鹽源縣幹海鄉鹽河村的彝家優品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對剛從果園摘下的新鮮蘋果進行選果,準備裝箱、打包,這些蘋果當天就能坐上郵政快遞的取貨車,運往全國各地,從下單到收貨只需要2~4天。

合作社負責人餘玉華在電腦前忙碌著,每隔幾分鐘就會接到新訂單通知,打單機一張接一張印出新的物流單子……在鹽源蘋果收穫的季節,這裡每天要打包3000多箱蘋果發往全國各地。

“去年銷售額400餘萬元,今年蘋果價格不錯,銷售額有望突破600萬元。”餘玉華笑著說,他有信心,今年鹽源蘋果電商銷售還將再創新高。

隨著電商銷售勢頭的一片大好,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電商大軍,鹽源縣電子商務產業不斷髮展壯大。據統計,鹽源縣電商交易額從2015年的9800萬元驟增至2018年的10億元;自2015年以來,累計提供就業416萬人次,其中建卡貧困人口就業153萬人次,直接幫助74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打破傳統,“電商+蘋果”產業發展,致富的源頭,也是——蘋果。

鹽源平均海拔2300米~2600米,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這裡離城市很遠,離陽光很近,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鹽源蘋果優良的品質。

紅潤脆爽、帶著糖心的鹽源蘋果成為了涼山特色農產品中的一張閃亮“名片”。近年來,鹽源縣不斷做全做優做強蘋果產業及其延伸產業鏈,多舉措促進鹽源蘋果提質增效,持續擦亮“鹽源蘋果”的金字招牌。

截至目前,鹽源縣蘋果種植規模已達41.3萬畝,預計今年將實現產量10億斤、產值22億元,“西南地區最大蘋果生產基地”的地位無人撼動。

“把鹽源蘋果推出深山、推向全國,不斷增強‘離太陽很近、離城市很遠’的鹽源蘋果影響力和知名度,為當地群眾脫貧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在9月23日舉行的鹽源縣第三屆蘋果節開幕式上,鹽源縣委書記鄧天友說,鹽源縣計劃通過5年的蘋果產業化項目實施和扶持發展,蘋果種植總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產量達100萬噸,貯藏能力達10萬噸以上,年綜合產值突破40億元,爭取將鹽源蘋果納入中國蘋果體系建設強縣之列,建成國內規模最大、品質最優、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現代高原蘋果產業基地強縣。

滿城蘋果香,鹽源蘋果的明天值得期待。

人間值得瀘沽湖 從“高原明珠”到“文旅體”融合發展勝地

瀘沽湖被稱為“高原明珠”,位於川滇兩省交界處,其湖水清澈蔚藍,面積達50餘平方千米。作為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母系社會的最後一塊活化石”的美譽,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古老摩梭文化,形成了別具魅力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秋日的瀘沽湖,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模樣:遊客如織的走婚橋,黃綠漸染的草海,落日迷人的女神灣……抬頭,天是沁人心脾的藍;舉目,四處皆是動人的秋意。

這裡,大自然恩賜的美景依然,“時代“的氣息卻已經融入在這裡的每塊土地,古樸和現代相結合的民宿民居,獨具特色的觀光棧道,展現民俗風情的瀘沽湖摩梭博物館……今日的瀘沽湖,這顆“高原明珠”被不斷打磨,已然成為了鹽源縣旅遊的一張名片,成為了鹽源縣“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勝地。

10月20日,2019·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在鹽源縣瀘沽湖鎮鳴槍開賽,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餘名選手從瀘沽湖情人灘出發,途經瀘源涯、裡格半島、草海、走婚橋景點及沿線摩梭自然古村落,繞湖一週。

這場精彩的賽事,讓瀘沽湖再次吸引了世人關注的目光。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作為涼山州“兩湖兩賽”的組成部分之一,經過三年培育成長,現在已發展成為四川重要的文化旅遊品牌,並獲得“最美賽道”的讚譽。

以大賽為契機,以賽促文、以賽促旅,瀘沽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據相關數據統計,自首屆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舉辦以來,鹽源瀘沽湖的遊客量逐年增加,今年1至9月遊客量已超過65萬人次,同比增長17.1%;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鹽源瀘沽湖遊客總量同比增長31%。

“通過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讓更多人認識瀘沽湖,瞭解瀘沽湖,愛上瀘沽湖。”鄧天友說,瀘沽湖是鹽源縣旅遊發展的一個“樣本”,旅遊是鹽源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的IP,通過賽事開發和品牌塑造,實現“文旅體”融合發展,從而推動鹽源縣全域旅遊經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今年,鹽源縣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全域旅遊“3311”重點項目,加快把鹽源打造成香格里拉農文旅生態示範走廊重要節點。

同時,持續開展摩梭家園建設暨摩梭文化保護工程,加快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力爭瀘沽湖旅遊景區5A創建成功,加快推進柏靈湖蘋果莊園、公母山景區建設,逐步推開雅礱江流域旅遊開發。著力加快新型城鎮建設,積極推進瀘沽湖特色小鎮、金河特色小鎮、前所愛情小鎮、潤鹽古鎮等項目。

開放的鹽源縣敞開了懷抱,“明天”的鹽源越來越好。

不墜青雲之志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今年,我們要圍繞脫貧摘帽目標任務,攻堅克難、奮力進取,對標補短、全力衝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這座城的“新”與“興”,與脫貧攻堅這場戰役血脈相連。

2014年,鹽源縣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這一年,鹽源縣確定貧困村122個,其中,極度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15062戶68970人,貧困發生率19.1%,是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如何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落實精準要求、下足繡花功夫,用好用活用足各項政策支持,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建機制、促保障,舉全縣之力、匯各方之智,全力以赴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鄧天友說,脫貧攻堅慢不得,脫貧攻堅等不得、脫貧攻堅輸不起。

為此,鹽源縣聚焦精準紮實全力攻堅,鮮明確立精準工作導向,始終把“精準”作為最根本的前提貫穿於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切實鎖定扶貧對象扶真貧、真扶貧,確保不落一村一寨、不漏一戶一人。

聚焦建房修路全力攻堅,堅持住房安全、道路暢通、基礎配套多管齊下,把以安全住房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最堅實的支撐全力推進,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確保貧困群眾住有安居、生活方便,讓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實現質的飛躍。

聚焦產業就業全力攻堅,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著力當前抓脫貧、著眼長遠抓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1+X”生態產業,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動三產深度融合,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長遠致富。

聚焦民生福祉全力攻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強化教育保障,強化醫療保障,強化兜底保障,不斷提升保障水平、消除扶貧盲區。

聚焦移風易俗全力攻堅,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消除“精神貧困”,教育引導群眾主動移風易俗,摒棄陳規陋習,培育新風正氣,激發自力更生、勤勞致富、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

聚焦機制保障全力攻堅,堅定不移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健全機制,層層加壓,引導各級工作力量和各種幫扶資源向脫貧攻堅聚焦,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提供堅實保障。

截至目前,鹽源縣“兩不愁三保障”“一低七有”“一超六有”等指標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縣累計實現122個貧困村退出、15006戶68787人脫貧,剩餘貧困人口53戶21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6%。

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場酣暢淋漓的脫貧攻堅戰,讓我們看到了鹽源從內而外的改變。

鹽源脫貧攻堅的“春天”,如約而至。

(周厚屺 盧苗苗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胡智 陳國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