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故事會(1)與大山為伴的三十個春秋

“班長,您說我們來部隊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班長,您那時候當兵,能是個啥樣子啊?為啥現在當個兵就那麼難,感覺自己毫無用處。”剛下連的小戰士有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一臺機器,無論多麼精密,只要每一個零件、每一個鉚釘都堅守在自己位置上,這臺機器就能很好的運轉。部隊也是這樣,你們都是部隊不可缺少的‘零件’,都在不可或缺的崗位上,只要你幹好本職,就是在為軍隊建設添磚加瓦。”入伍已有30個年頭的我正在跟迷茫的小戰士談心。每年新兵下連後,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慢慢講述起自己的經歷……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那是1989年的一天,我來到大山裡這片被稱之為“荒溝”的土地,分到陣管連後,望著遠處綿延的山,從農村來的我瞬間就喜歡上了這片大山。我的老班長還給我講述了很多在這山水間前輩們創業奮鬥的故事,當時的我便對自己許諾:要向大山裡的英雄學習,把陣地當成自己的家來守衛。

那時候使用的裝備都是70年代初的產品,柴油發電機歲數都和我一樣大,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對著這些設備是陣陣發懵。“既然穿上了這身軍裝,就絕不能拖部隊的後腿!”為了儘快掌握專業技能,我每天拿著教材,從最簡單的符號所表達的含義開始學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纏著身邊懂的人,不弄明白絕不撒手。為了更好地掌握要點,我申請居住在坑道內,一邊看書一邊對照設備上的每一個零件進行實裝操作,前前後後整理了40餘萬字學習筆記。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有一年,一名專家到陣地對裝備進行巡修,這對我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我連忙抓住機會把積累的問題一股腦“倒”出來,有的問題甚至問了十幾遍,問得專家都“煩”了,打趣道:“差不多得了啊,老王。”我也“較真兒”起來:“不懂就得問,只有問才能會,您說是吧專家。”經過那次寶貴的學習交流經歷,我的理論和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的機會需要自己創造和把握,心裡時刻想著進步才能抓住身邊的各種資源。某一年休假回家,途徑一個農用車修理改裝廠,我看到一臺農用車正在進行主機大修理,碰巧單缸柴油機的工作原理是我苦覓已久的難點,我便停下腳步跟師傅“切磋”一番。這一“切磋”不知不覺到了傍晚,家人都急著尋我回家吃飯,但也就在那一晚我攻克了一個難關。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有人說,我是“坑道守護神”。就拿某一年的演練來說,就在演練即將開始的緊要關頭,坑道里的一臺除溼機突然“罷工”,操作號手搗鼓了大半天也找不到原因,在場的骨幹們急得團團轉,打算登記損毀上報。“不可能,我才走了1個月,最多是壞個零件,絕不能報廢!”剛休假歸隊的我聽聞這個消息便立即趕往坑道。為了保證演練正常進行,我拿起工具對著除溼機反覆排查分析後,找到了熱敏電阻燒燬這一“病因”,隨即我找來元件給機組換了新,演練如期舉行並圓滿成功,我因此也得了一個“坑道守護神”的稱號。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有一天夜裡電閃雷鳴,陣地上大雨滂沱,我在睡夢中被雷聲驚醒,“這麼大的雨,坑道有危險!”我第一時間扛起了鐵鍬跑進坑道,帶領大家一起搶險。搶險結束後,大家累得癱坐在地上,一個同志問我“王班長,您的腳怎麼啦?”我低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撞傷的腳一直在流血,腫得像個饅頭,可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在雨水和汗水的交織中,我看著脫險的坑道,心裡卻感到格外踏實。

後來,我經歷了一次“改朝換代”。陣地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和設備安裝工作,老機組無法適應現代需求面臨“退役”,我把拆下的部件仔細擦拭、精心保養,算是給這個“同齡老戰友”舉辦了一個退役儀式。同一年,部隊又連續進行了幾次不同性質、不同級別的演習,對坑道里的官兵都是不小的考驗。那時候,我每天提前起來到各個點位瞭解設備運轉情況,到了晚上我再把設備都檢查一遍才最後休息。看著陣地成功改造,演練圓滿結束,之前吃過的苦也都化為了成功的淚。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在山裡這麼多年,有人說我是學者,有人叫我名醫,有人還稱我導師……這些稱呼,我都不敢答應。我還是喜歡他們叫我“老王”——因為我就是一個兵,大山裡最普通的一個兵。

东风悦读 | 砺剑故事会(1)与大山为伴的三十个春秋

主管 |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259期

監製:毛勳正

主編:吳 浩

郵箱:zghjjtg@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