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潛規則:很多人,毀在自己的想象裡

成人世界潛規則:很多人,毀在自己的想象裡

01

當我告訴死黨貓博士時,我想去美國一個腦認知科學當訪問學者時。

貓博士的下巴都要驚掉了!

我告訴了他,那邊的訪學要求?

他連問了我五個奪命連環問:

(1)雅思7分、你怎麼考得過?兄弟,認清現實,你已經三十歲了啊,只有一年時間了啊!

(2)你剛結婚,你難道不準備生孩子嗎?老婆怎麼辦?

(3)學校會不會為你保留公職?回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4)特朗普現在限制留學生,再加上噴子說你是漢奸,你如何應對?

(5)你去那幹什麼啊,單純學知識?你傻了吧!你不拿個博士學位回來,國內高校誰認可你?

聽完我笑了,死黨果然是為了我好啊,想的這麼仔細!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很多人之所以在30歲左右喪失鬥志,就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佔據了他的大腦。

但這些恐懼,實際上都是被大腦放大的。

你要明白,這些所謂的擔憂。有的其實不存在,有的其實無所謂,絕大多數都是極小概率出現。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

上了年紀後才發現,我以前擔心的各種麻煩,大多數都沒發生過!

貓博士曾經要和我一起搞微課,結果他做到一半就放棄了!

原因是:單位的人不會認可,可能賺不到錢,講錯話會名譽崩塌,萬一會被學生罵!

實際上,我做下來的結果。就是擔心的事,要麼根本沒發生,要麼確實有但不影響,要麼風險是可以規避的。

但貓博士卻很難理解“做微課”到底有什麼好處?

天啊,好處多了去了,他直接幫我脫離了泥潭。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問題:當你想做一個事情時,大腦能偵測到你當前行為的風險,並放大你對恐懼的想象。然而,這個功能卻不能反向偵測下做這個事的好處!

馬上就是考研季了,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放棄考研嗎?

北京大學每年大概20%到40%的人棄考。

成人世界潛規則:很多人,毀在自己的想象裡

當然,這裡面還沒統計考完一兩科就當逃兵的人。

以我的經驗,這類人大概佔整個考場的10%。

我沒有任何責怪這些同學的意思,我太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放棄了!

他們就好像在一個漆黑無比的隧道了衝刺。

他們每天蹲的圖書館,每週刷一套題,每個月過一篇專業課。

但從來沒有一個進度條告訴他們,他們距離終點還有多遠?

有時候做一套模擬題感覺自己達標了,但下週再做,又發現自己錯了很多!

專業課的書看得越多,就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越多。

漸漸地,他們的意志就被烏雲籠罩,信心就被摧毀了!

我敢說,進入考場的人雖然沒有當逃兵,他們中80%也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自我懷疑與自我強迫的對立中。

所以,大多數不明白一件事,對於“努力”這件事來說,最寶貴的資源不是時間,而是壓力管理和注意力。

中國家長有一點很蠢,那就是放學就逼孩子做作業。這不僅極大增加孩子的壓力,讓他的時間大量荒廢。

家長還嫌注意力的時間不夠多,要給孩子的頭上套上注意力偵測環。完全不知道人真正最寶貴的注意力時間只有三小時,而且壓力過高時,會失效。

這種“焦慮式”教育,只會早早摧毀孩子的成長能力。

注意力分配的事,我們下節課談,這節課重點講下壓力管理。

當代青年之所以難以取得成就,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學習方法,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堅持學習”的方法。

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壓力過大,那他不僅會有一系列的生理病症。

還會導致他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連續完成任務,害怕面對挑戰。

這種過高的焦慮還會導致錯誤記憶,影響原本考試的水平。

當你陷入“壓力過大”的情景時,很多人會告訴你要“雲淡風輕”、“看淡點”、“戒掉情緒”。

但實際上你根本做不到,原因是這些理論是錯把“境界”當解決方案去用,當然是做不到的。

要達到“雲淡風輕”的境界,你要做的是思考,更準確點來說,是和自我對話。

哪怕任務繁重,你最重要的也不是“思考如何學習”,而是“學習如何思考”。

壓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成人世界潛規則:很多人,毀在自己的想象裡


02

其實,你之所以堅持不下來,不是因為你懶或者是意志不堅定。

而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議員並不同意你努力。

你的大腦皮層這個總統,說服不了整個大腦議會為你提供支持,它發出的命令自然是朝令夕改的。

這時,你再打雞血強化大腦皮層的力量也沒用,總統一休息,你的整個身體就“三天熱度”了。

真正聰明的人,要懂得說服潛意識議員。

這些潛意識“懶惰”議員是故意害你的嗎?

不是,你得明白,他們有自己的主張,這些主張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避免自身毀滅,而遺留在潛意識裡的。

下面我列舉幾個,被我發現在自己內心裡,佔據很強力量的。

(1)議員“超負荷避免”

貓博士的:雅思7分、你怎麼考得過?兄弟,認清現實,你已經三十歲了啊,只有一年時間了啊!

這就是經典“超負荷避免”的主張。

但實際上,我在學習英語中,一直避免“超負荷”。

我極其擅長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比如我可以在坐校車、地鐵、飛機上學習,三十歲工作的人,其實比在校生有優勢。因為“帕金森效應”導致我們空閒時間過多時,我們多半會把事情安排到最後一刻做。工作的人,由於任務多。我利用任務間隔的時間的學習,其實效率是大大提高的。

我還擅長“同時學習”,比如現在我特別喜歡去查閱外文資料,一方面寫文有了新素材,一方面鍛鍊了英文閱讀。我甚至去外國某網站回答情緒管理的問題,已經獲贊四百多了,順便當鍛鍊寫作了!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於是我避免了超負荷!

(2)議員“害怕辜負別人”

貓博士擔憂之:你剛結婚,你難道不準備生孩子嗎?老婆怎麼辦?

當我把我的進修計劃告訴老婆時,老婆同意了,老婆說希望我保持終身學習的動力。

老婆有句話我很感動:趁我還來得及時,最後努力一次。不然,以後真的精力要放在家庭時,我沒有實現理想,我會怨恨,這樣的話對孩子和家庭是不好的。

我突然發現:真正的親密關係,是相互在乎的。“不辜負別人”其實可以成為動力,而不是阻力。

我一定儘快搞定研究,不辜負老婆對我的付出。

(3)議員“害怕改變”

比如:學校會不會為你保留公職?回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有句話我很喜歡叫:我們經得起至死方休的流年,熬不過平凡瑣碎的一生。

“改變”確實會失去安定感,但改變也會讓你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

我不是去支教過兩年了嘛,我深深知道,“改變環境”恰恰是跳出當前困境最好的方法。

所以,不保留就算了。

工作嘛,慢慢找唄!我一直科普心理學和寫書,也不是不行啊!

(4)議員“害怕陷入矛盾”

比如:特朗普現在限制留學生,再加上噴子說你是漢奸,你如何應對?

“害怕陷入矛盾”是我發現的,典型“白擔心”系列。

類似的還有“槍打出頭鳥”。

出頭鳥也許可以躲子彈,子彈也許根本夠不到出頭鳥呢?

一輩子縮在窩裡,真的好嗎?

我估計,我是否能取得科研成就,關鍵人物不在特朗普,而在於我本人的努力。

至於噴子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我前幾天批評郭XX,後臺100多條詛咒,能吃了我嗎?

成人世界潛規則:很多人,毀在自己的想象裡

03

最後一個要重點講。

(5)議員“對於不確定的恐懼”

比如:你去那幹什麼啊,單純學知識?你傻了吧!你不拿個博士學位回來,國內高校誰認可你?

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思維誤區,那就是:

做一個事,如果不是100%有結果,那我多半不做!

1994年,Freeston等人提出了“無法容忍不確定的程度”(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簡稱IU)的概念,它被認為影響著“不確定”和“擔心/焦慮”之間的相互關係,被用來衡量我們對不確定的容忍度——即我們會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和尋找可預測性,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會如何反應。

這裡教大家一個心理認知技術—分級作業任務。

即,你只需要聚焦你能做到的事情,然後去挑戰任務。

比如我第一年考博,初試成績第三,但是導師要了另外的人。

我也苦惱過,我覺得我的科研能力,遠比那個死讀書的第一名強啊!

我突然發現“死讀書”不該被貶低,我也去湊下這個條件。

第二年,我初試第一,導師還是要了另外的人。

我特別清楚地記得,面試時,我說了我是百萬暢銷書作家,承擔過省級課題,發表過核刊。

導師當時臉上輕蔑的眼神告訴了我,我的這些成就,不重要。

後來我知道,導師錄了一個關係戶,本校初試倒數,科研稀爛。

我特別想罵“近親繁殖”,但理性點,罵沒用,既然關係這麼有用,我也去努力下。

第三年,我通過做研究,認識了博導T,博導T欣賞我的能力,說只要我能考第一,他一定錄用我。

這不小菜一點嘛!

結果,我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為什麼?因為神奇的“陰陽招生簡章”。

我報名時,看見我本人的情況是符合報考條件的。

但考試只有一個月時,我資格審查不合格,原因是我的職稱證上不是“思想政治教育”。

打電話投訴,某副院長傲慢地說,這是上面規定的,有本事我去曝光去舉報。

好,我只說一點,如果真是上面規定的。你半年前就寫在招生簡章裡啊,我被你這麼一弄,我半年複習泡湯不說,我還報不了其他人的。

說實話,這個事我就沒法控制了。

博導T同情我,努力爭取無果後,介紹了博導F給我認識。

第四年,博導F為了申請了名額,提前想辦法規避了這類事。

我要不要感嘆自己命運多舛呢?其實不用,我回過頭來審視自己,在這四年裡,我補齊了“成績”“成果”“人脈”“謹慎”。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可能也是這個道理吧!

那我去美國還有啥怕的,再來一次我也不怕。

這便是劍聖絕技“無手”:我只要自身的生命不被消滅,給我足夠時間,我能完成任何有挑戰的事!

“我除了是個修行者,我什麼人都不是。我除了我手中的劍,我一無所有。”

玩過遊戲“只狼”“仁王”“黑暗之魂”的同學應該很懂。

高手之所以厲害,不是因為他從來不焦慮,因為他能夠在焦慮中說服焦慮,從而輕裝上陣。

-----------

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