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通俗音樂改編成民族管絃樂?

怎樣把通俗音樂改編成民族管絃樂?

©東方IC

文 |楊春林

民族樂隊,又稱為民族管絃樂隊,是在借鑑西方交響樂團的基礎上建立的民族交響樂團,這種制式演奏曲目的風格通常被定位在高雅音樂的範疇。音樂之“雅”“俗”並非今人區分,中國古代就有“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說,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把音樂分為“高雅音樂”與“通俗音樂”。

高雅音樂猶如宏大的建築,有著複雜的結構。除了橫向的旋律、節奏以外,還有不斷變化的調性與調式,以及各種複雜的節拍。縱向方面則有和聲、復調,配器更講究各種技術手段。通俗音樂則猶如小小亭臺、彎彎拱橋,旋律簡潔、節奏統一、調式調性相對不太變化,專注於表達一個基本的音樂情緒。

由於通俗音樂易聽易懂易記,所以在大眾中容易普及。在很多特殊情況下由於特殊的需要,會涉及到把通俗歌曲與音樂改編成為民族管絃樂來演奏。筆者就此談些心得以供大家參考。

1

首先考慮調性選擇

調性的選擇與演唱的分類有一定關係。

美聲與民族唱法的男高音與女高音以及通俗唱法的男聲,通常情況下最好的音域是d1到a2,而通俗唱法的女聲,其演唱的最好音域是a到d2,比如鄧麗君的歌曲音域幾乎都是在這個音區附近。

如果遇到通俗女聲的歌曲改編,會出現能否完全遵從用原來的調性來改編的問題。遵從原來調性配器,可能出現兩個問題,第一是某些樂器不適合,第二是音樂的緊張度受影響。

從民族管弦樂團的樂器音域以及性能來說,a到d2的音域大部分樂器都是可以完成的,唯梆笛與二胡不適合。如果要完成這個音域,則梆笛與二胡都需要高八度演奏,梆笛高八度演奏尚可,二胡的高八度則不是其最好的音區,演奏起來聲音會變“賊”。但是二胡偏偏是民族管弦樂團中最為重要的樂器,最富於歌唱性,在演奏歌唱性音樂中沒有二胡的參與,或者說音樂的音域不適合二胡對於民族管弦樂團的演奏都是硬傷。並且,在民族器樂作品中,二胡對於音樂調性的制約作用最大。

比如用交響樂改編的民樂合奏《春節序曲》,由原來的C調改為D調,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二胡。因為中間那段快板,用C調演奏,對於全部管樂以及全部彈撥樂器甚至高胡中胡都是沒有問題的,惟一對於二胡不合適。因為二胡沒有這個快板旋律的最低音——D調裡面首調的“do”,而把調性改為D調,二胡的演奏就不存在問題了。

C調的交響樂版

D調的民樂版

《瑤族舞曲》民樂版是從交響樂版改編而來。其原來的調性是三個降號的c小調轉到C大調。如果使用c小調和C大調,對於高胡和幾乎所有的樂器都沒有困難,唯獨對於二胡演奏有困難,所以改編者最後選擇了改為由d小調轉到D大調。

管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是bE大調轉到C大調,這對於高胡和幾乎所有的樂器也都沒有困難,但還是為了二胡,寧願把中部沒有升降號的C調改為五個升號,也要在開始的快板選擇最適合二胡的D大調。儘管對於二胡以外的其他所有樂器來說,bE大調的演奏都並不是很困難。

所以,作為民族管絃樂的創編者,你可以不考慮其他樂器的音域,但是你必須考慮二胡的音域。你可以不考慮其他樂器的調性,但是你必須考慮二胡的調性。同時,如果絕對遵從原調,很多樂器發音不在最好音區,會整體影響樂隊的聲音效果。基於這些理由,我們將把所有歌曲的最低音設定為二胡的最低音來作為把通俗歌曲改編成為民族管絃樂的基本原則。

2 嚴格保留和聲配置

很多經典的通俗歌曲與音樂,除了其旋律進行外,其和聲配置也已經對於聽眾產生了固定的聽覺審美,隨意改變和聲配置,會使得聽眾產生跑味的感覺,破壞聽眾的審美過程。

同時,在通俗歌曲與音樂的和聲運動中,古典和聲的一些禁忌是可以適當被打破的。所以在出現此情況時,也可以不用改動。

下例是通俗歌曲《橄欖樹》的前奏,運用了平行五度的和聲進行。這種情況在通俗音樂裡不但可以算作不犯規,還非常有特色。建議如果在通俗音樂中呈現此情況請不要認為此處和聲是犯規而進行改動。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橄欖樹》前奏

3 遵從原來的伴奏音型與音色特徵

通俗歌曲與音樂中的伴奏音型與節奏特徵處理特徵,也成為音樂形象的重要特徵,隨意改變這種特徵,也會影響聽眾的固定審美。對於原有的伴奏音型要儘量遵從,如果由於特殊情況需要改變樂器,也要儘量不改變伴奏音型。比如筆者改編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開始的主題用絃樂演奏,伴奏音型不能使用吉他音色,則用中胡來演奏吉他的音型。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同時選擇與原版伴奏樂器相近的民族樂器來模仿。比如用中阮模仿吉他音色,用揚琴的反竹模仿鋼片琴音色。

4 適當做出變化

在作了適當的陳述以後,最好能夠對於音樂作出一些變化,以免產生單調感。筆者在《月亮代表我的心》主題陳述完畢以後,採用了圓舞曲的節拍對音樂進行了新的處理。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5 引入新材料發展

除了變化以外,還可以引入新的音樂材料對音樂進行發展。下面的音樂,筆者引入了二胡演奏的帶有藍調音樂(布魯斯)風格的曲調對圓舞曲以後的音樂進行發展。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6 兼顧民樂演奏特點

改編通俗歌曲與音樂,保持通俗特色固然重要,同時更要兼顧到民族管絃樂的演奏特點,比如復調音樂特色。

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中,筆者運用原有的音樂素材,用絃樂重奏的復調音樂來陳述前奏。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然後緊接引入通俗因素的吉他音型: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還必須考慮到民族管絃樂寬廣的音域與宏大的氣勢與張力。為此筆者在《月亮代表我的心》中使用了嗩吶。一般人的感覺,這首歌曲屬於抒情的愛情歌曲,與嗩吶的音色感覺相去甚遠,但當音樂被推到一定高潮時,嗩吶的出現反而顯得勢在必行了,也充分彰顯了大型民族管弦樂團的威力。

7 注意聲向效果

聲音從不同的方位傳出稱為聲向。在立體聲錄音中非常講究聲向的位置。在通俗歌曲與音樂的伴奏中,聲向對於聽覺也有重要作用。在配置民族管絃樂時,也可以考慮到此因素,並採用人為的手法來體現此效果。

筆者在電影歌曲《電話訴衷情》中配器就使用了此手法。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揚琴和中阮演奏同樣的音型,甚至是同樣的高度,但是揚琴演奏一二拍,中阮演奏三四拍,由於揚琴與中阮位置的不同,在聽覺上就可以感受到同樣的音型在不同的位置出現,增加了聽覺的趣味性。

8 直接引入

為了加強通俗的效果,還可以直接引入通俗歌曲與音樂的伴奏樂器。一般來說,通俗音樂的伴奏樂器有:電吉他、電貝司、架子鼓、合成器等基礎樂器。但是在這些樂器中,其它都是通電樂器,架子鼓(排除電鼓)不是插電樂器,若引入到民族管弦樂團中也是可以的。

筆者在《一樣的月光》中就引入了架子鼓。

當然也可以在民族管弦樂團中引入全部電聲樂團。筆者在《頌菊》中使用了電吉他、電貝司、三臺合成器與架子鼓。不過這就脫離了純粹民族管弦樂團而進入到混合樂團的配置領域了。

民族管絃樂與通俗歌曲與音樂的結合也不僅僅限於情調作品,激情的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也是

結合的對象。比如《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筆者均有涉獵。在把通俗歌曲《紅旗飄飄》改編成為民族管絃樂《紅旗飄揚》時,筆者使用了多種手法,把歌曲《紅旗飄飄》《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音樂素材有機糅合,為讓民族管絃樂響起時代的心聲做了些許探索。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怎样把通俗音乐改编成民族管弦乐?

歡迎訂閱2020年《音樂週報》!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