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雷軍與“飛豬”馬雲,為什麼後者更成功?

小北財經導讀:英雄亂世,諸侯相爭,殺伐四起,三國鼎立。1993~2019這26年的互聯網征程,從歷史維度來看,也是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個大變劃時代,我們見識過不擇手段的大佬,技術至上的騙子,逢人就噴的鍵盤俠,不求名利的段子手……

但看到更多的仍然是那些精明的收割者“大亨”,他們不是技術的創造者,也不是新模式的引領者,但憑藉勃勃野心和上下其手,最終取得了勝利。

英雄枯骨,大亨上位,可能這才是任何大變革時代的本質。我們有幸目睹並見證了這段崢嶸歲月,從印刷時代過渡到數字文明。也許100年後,人類仍然會感慨1993~2019那段開創新歷史的“信息革命”。也許1000年後,取代人類的機器史官,用0和1感慨“互聯網諸子”創造了偉大文明。但作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從97年接觸互聯網到現在整整22年,仍然這裡寫下:中國互聯網史就是一部原罪史。

所以當馬雲與6萬員工合唱《追夢赤子心》時,情緒點燃之時可以共同感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江湖再見,後會有期。可這恢宏而繁華的告別晚會背後,踏過了多少英雄白骨,哪裡僅僅只是“赤子之心”這麼簡單,馬雲眼眶裡那滴沒有留下的淚,隱藏著一個灰色世界。這個灰色的世界,就是互聯網。

“勞模”雷軍與“飛豬”馬雲,為什麼後者更成功?

如果人的成就是由努力決定的,那雷軍在很多年前,就應該獲得最大的成功。

雷軍的努力程度,不僅遠超常人,也超過絕大多數企業家,包括那些最成功的企業家,如馬雲、馬化騰。

但是,他從大學畢業起,努力了十幾年,卻只換來一次次的失敗。最後勉強把金山公司帶上市,市值卻連很多後起之輩的零頭都比不上。

直到後來,他才幡然醒悟——耕錯了地頭,再努力也是白搭。

於是,在辭去金山CEO職位、過了兩年多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以後,他做起了小米,踏上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這才有了爆炸式的成長。小米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他也第一次真正成為中國企業界的大佬。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雲。

“勞模”雷軍與“飛豬”馬雲,為什麼後者更成功?

馬雲成立阿里巴巴,一開始就踩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興起的風口上,所以雖然他不像雷軍那麼拼命,但是阿里巴巴的發展,比雷軍在醒悟之前的金山公司要好得多。

現在,馬雲的阿里巴巴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小米的16倍,金山的144倍。

雷軍和馬雲,都是成功人士,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其中,雷軍最突出的是勤奮,馬雲最突出的是眼光。

這一個區別,決定了兩人成功程度的高低。

雷軍和馬雲過往經歷的對比,全部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1

在中國IT企業家裡面,雷軍屬於爺爺輩的人物。

這不是說他年齡大,而是說他行業輩分高。早在1992年,他就已經加入了知名的計算機公司——金山,並於1998年成為公司CEO。

在雷軍名滿天下之時,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還沒有創立,馬雲還被人認為是搞傳銷的騙子,馬化騰還是一家通訊公司的小主管,李彥宏還在美國伺弄他的瓜果蔬菜。

如果說行業的競爭是一個牌局,那麼雷軍無疑有著一手極好的牌。他不僅佔住了先機,而且具有超高的智商和技術。

雷軍的智商屬於頂尖水平。他的高考成績比清華北大錄取分還高(那年學校有17人考上了清華北大,雷軍是第10名);在大學,他兩年就修完了四年的學分,拿遍了所有能拿的獎學金;他的《彙編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成績為滿分,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成立以來,該課程僅有的兩位滿分學生之一(另一位滿分同學是誰,我一直都沒有查到,如有知道的朋友,請在留言區告知)。

雷軍的技術,也堪稱萬里挑一。他寫的程序像詩一樣優美,到現在網上還流傳著一些他早期寫的程序片段,被程序員們頂禮膜拜;大二時,他參與編寫的書籍,成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教材;他編寫的“黃玫瑰小組”和“免疫90”軟件風靡一時;22歲時出版的編程書,成為當時程序員人手一冊的紅寶書。

畢業前,21歲的雷軍,在國內程序員界就已經鼎鼎大名了,所以當時的“中國程序員第一人”求伯君,第一次見面就相中了他,將他攬入了金山。

這麼好的時機,這麼強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勤奮兩個字,能爆發出多強的威力?

恰好,雷軍就是勤奮的代名詞。

在大學時,他第一天就開始上晚自習;因為看到有同學不午休,他也毅然戒掉了午休的習慣;當大多數同學都享受著自由的大學生活,打撲克、看電影的時候,雷軍在自習室埋頭苦學;當別人沉浸在武漢大學美麗的校園裡卿卿我我的時候,雷軍在圖書館遨遊書海。

大學畢業後,他在本職工作之外,又接了很多兼職的活,以至於每天的時間,必須細分到半個小時來做計劃。如果哪半個小時沒有工作,雷軍就會有強烈的負罪感,覺得自己虛度了光陰。

加入金山後,雷軍更是把自己的命都撲到了工作上,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每週工作六天,十幾年如一日。

他信奉的理念是,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並且要努力到無能為力,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這給雷軍掙下了一個“中關村勞模”的光榮稱號。

不僅雷軍本人這樣拼命,他招來的團隊,也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不怕苦不怕累。

按理說,有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應該有不亞於任何人的收穫吧?

但是,現實卻把雷軍打得鼻青臉腫。

雷軍在校期間創辦的“三色”公司,做了六個月就散夥倒閉;加入金山後壓上全部心血做了三年的軟件“盤古”,慘遭失敗,差點把公司搞破產;擔任CEO之後想把金山做上市,奮鬥了8年,衝擊了5次IPO,才勉強成功,而金山的市值,與成立短短几年的百度、阿里、騰訊相比,連零頭都比不上。

我們常說,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終有回報。

雷軍的經歷,卻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這句話是錯的。

2

有太多太多勵志的雞湯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

例如,一個很出名的雞湯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人問籃球巨星科比為什麼那麼牛?科比回答,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

這個故事很有畫面感、很動人、很勵志。但是可惜,它太有誤導性了。

我姑姑和姑父曾經開過幾年早餐店,他們每天早上4點就要去開工,凌晨4點的城市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但是這並沒有幫助他們獲得任何成功,僅僅是維持一個基本的生活而已。

而要說起凌晨四點的城市,看得最多的,莫過於環衛工人,但他們很成功嗎?

並沒有。他們只能用這份辛苦換一個溫飽。

科比的成功,是無數因素的綜合,例如他天生的身體條件、他的運動能力、他的智商、他對打籃球還是上大學的抉擇等等。

勤奮是眾多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因素。用學術語言說,勤奮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所以,如果我們聽了科比的話,感動得流出了眼淚,然後每天凌晨4點起來打籃球,那也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他的高度。

3

雷軍當時的誤區就在這裡。

他過於相信勤奮能改變一切、勤奮能創造一切。

直到撞得頭破血流,他才明白,鹽鹼地裡種不出好莊稼。

金山上市後,雷軍不顧知遇之恩的求伯君再三挽留,也不顧金山投資人張旋龍第一次對他大發雷霆,鐵了心要離開。

因為他實在是太累了。

這種累,不是超強工作帶來的身體的累,而是即使再努力,也看不到一個好結果的絕望的心累。

我們再看看馬雲。

馬雲高考3次,才考了一個專科成績,與雷軍以超越清華的分數上武漢大學相比,天差地遠;

馬雲學的是英語專業,對計算機一竅不通,而雷軍是大師級的程序員;

馬雲管理公司,日子過得瀟灑至極,還有閒心去龍井喝茶、西湖論劍、打打太極、拍拍電影,而雷軍一直過得苦不堪言,恨不得把自己累死在工作上。

最後的結果卻是:馬雲1999年才創立的阿里巴巴,做成了中國最厲害的互聯網公司,他自己也成為中國首富。而奮鬥了19年才上市的金山,上市時只是一個價值6億美元的小公司,CEO雷軍也累得筋疲力盡,只能回家當起了“退休老幹部”。

從投入產出比而言,馬雲比雷軍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馬雲成功的因素當然也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順應了互聯網發展和電子商務興起的大勢。

所以他比雷軍更輕鬆,卻比雷軍更成功。兩人的差別就好像坐電梯和爬樓梯上100層樓一樣。

4

雷軍辭職後,過了兩年多睡到自然醒的日子,順便把他的錢投給一些朋友開公司,自己佔股10%-20%,當個甩手董事長——結果,他就這樣躺在家裡睡大覺,完全不管公司業務,這些公司反而蓬勃發展。他投資並擔任董事長的好幾家公司,都比他拼死拼活做的金山,發展得還要好。

雷軍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踩對風口,再努力也是白搭。

在蟄伏的最後歲月,40歲生日那天,雷軍和金山舊部及一些好友吃飯。

整個飯局的基調就是雷軍對過去的總結。他認為,自己在金山的歲月,就像是推著石頭上山,不光自己累,還容易被山上滾落的石頭砸到。為什麼不能先上山,再踢著石頭下去呢?

雷軍感嘆道:凡事要順勢而為,不能逆勢而動。

這些話最後總結起來就是雷軍著名的“風口上的豬”理論。這句話不是雷軍首創,卻是因為他才廣為人知——颱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

從最勤勉的勞模,到最懶惰的豬。這種變化,真是天翻地覆。用文學語言來描述,我們可以這樣說:

“勞模”雷軍已經死去,“飛豬”雷軍誕生了。

2010年,雷軍發了一條微博,他說:“過去的三年每天都在反思。一日夢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奮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他總結道:“三年長考,五點體會:(1)人慾即天理,更現實的人生觀;(2)順勢而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顛覆創新,用真正的互聯網精神重新思考;(4)廣結善緣,中國是人情社會;(5)專注,少就是多。”

這五條體會,1和4說的是要順應人心;2和3說的是要順應大勢;5說的是要順應自己的能力。一言以蔽之,

凡事都要順勢而為,不要總想著逆天而行。

雷軍在現實中摸爬滾打多年才領悟到的道理,馬雲早就在實踐了。當雷軍還在累死累活當勞模時,馬雲就已經乘著颱風,飛上了雲端。

一個是當牛做馬,一個是御風而行,試問當時的雷軍,怎麼可能追得上馬雲呢?

雷軍說:“(我的覺醒)雖然晚了,但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他成立了兩家新的公司,一家叫“小米”,主要做手機;一家叫“順為”,主要做投資。

這兩個名字意味深長。

在早先,雷軍加入金山做的第一個項目,名曰“盤古”,這是開天闢地的遠古大神;他成立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名曰“卓越”,洋溢著要做人上人的氣息——曾經的雷軍,就是這樣充滿著“人定勝天”的氣概。

而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創業(雷軍多次說到,小米是他最後一次創業),起的名字卻是“小米”——一種柔弱的、微小的,要靠著風調雨順、土壤肥沃才能生長起來的草本植物。他的風險投資公司,乾脆就叫“順為”——順勢而為。

小米踩中了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興起的風口,相繼成為世界商業史上最快做到10億美元營收、100億美元營收、450億美元估值和進入世界500強的創業公司。

2018年,小米在香港上市。以前金山奮鬥8年、衝擊5次才勉強走完的IPO之路,這一次小米僅用了兩個月就走完了。

而雷軍,也以600億人民幣財富,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名。

從“勞模”到“飛豬”,雷軍進化了二十年。他終於慢慢接近了馬雲。

5

世界首富、投資之神巴菲特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滾雪球,要成功,就必須找到夠溼的雪和夠長的坡。

這個道理,馬雲一開始就明白,而雷軍一直到40歲才明白。

而很多人,可能到現在也沒想明白。

他們一直堅信,努力可以改變人生。

我想問問,白髮蒼蒼還在辛勤耕田的農民伯伯不努力嗎?小小年紀就進入富士康的青年不努力嗎?洗腳城裡按摩按得指骨都已經變型的足療小妹不努力嗎?

這努力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我沒有絲毫貶低這些勞動人民的意思。我只是為他們而惋惜。

這樣程度的努力,本來應該獲得更多的回報、得到更大的成功、贏取更多的財富,才配得上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所承受的苦楚。

但他們沒有得到。他們付出了百分的努力,只得到了一分的回報。

你的人生,有沒有這樣令人惋惜的情況呢?

努力,只有和正確的選擇相搭配,才能帶來成功。不然,再努力都是白費力氣。

不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只能感動自己,而無法感動命運。

如果雷軍不是調整了方向,他即使再努力百倍,也不會有小米的成功。而誰又能斷定,醒悟過來的雷軍,未來不會比馬雲創造更大的成就呢?

所以,請在每一次努力之前,先問問自己:我要創的事業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事業嗎?我要選的公司是有前途的公司嗎?我要學的技能是未來社會需要的技能嗎?

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多花點時間想想你要去的方向吧。

努力並不能帶來成功,只有走對了路,人生才有希望。

作者:何加鹽,一個研究牛人的牛人。已經寫完了BAT三部曲和TMD三部曲,都是15000字以上的長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