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生活中,當我們形容一個人沒有才能,碌碌無為的時候,常常會脫口而出一句話——你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真有阿斗這個人,而且來頭還不小,是劉備和甘夫人的孩子,蜀漢政權的第二位皇帝。按說,出生如此高貴的一個人,怎麼到了現在就成了赤裸裸的貶義詞了呢?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劉禪劇照

實際上原因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蜀漢政權在劉禪這裡斷送,被俘後面對司馬昭的詢問,他居然說被囚的日子很舒服,不想再回蜀地了。這就讓人不能忍了,你好歹是一國之君,雖然淪為階下囚,但卻連一點骨氣都沒有了。那麼,劉禪真的像歷史上所說的那樣,碌碌無為嗎?依筆者之見,那可不見得,不信的話大家來看看。

我們先來說第一點,劉禪最讓後人所詬病的就是他庸碌無為。縱觀史書,也確實是這樣,難道庸碌無為真的是劉禪自己的錯嗎?那可不一定。我們大部分人提劉禪的時候,腦海裡總會有一個人的名字比他先出來——諸葛亮。千年之後的我們,都覺得被劉禪尊稱為“相父”的諸葛亮的光環把劉禪壓制得死死的,那更何況是歷史當初呢?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劉禪劇照

劉禪17歲當上皇帝,誰能保證血氣方剛的他,繼位之初一點也沒有想過要將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發揚父親所創的基業呢?但是一上位,劉禪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作為丞相的諸葛亮,將朝政大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雖然沒有篡位之心,但是隻給劉禪很小的權力,去管理一些瑣碎的事情。

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是說諸葛亮圖謀不軌,只是他的事無鉅細,完全沒有給劉禪一點發揮的空間。一位皇帝該做、可以做哪些事情,諸葛亮一點兒也沒有教給劉禪。劉禪每天被丞相當成孩子一樣細心呵護,捨不得受一點風吹雨打,作為一朵溫室裡的花朵,劉禪怎麼能夠學會處理軍國大事呢?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諸葛亮與劉禪劇照

到頭來許多人反而怪劉禪自己碌碌無為,筆者覺得劉禪其實挺冤枉。自劉禪繼位開始,就沒有掌過實權,亡國之後反而都過來怨恨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劉禪還是一位很有大局意識的皇帝。自他父親劉備死後,他知道蜀漢政權到了飄搖不定的時代,所以完全放手讓諸葛亮去掌管事務。

作為一位皇帝,劉禪自己的面子也不要了,寧可自己背上庸碌無為的罵名,也要為諸葛亮提供權力,給他最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間。面對丞相擁有凌駕於自己之上的權力,他不僅沒有生出嫉妒之心,反而是一忍再忍。試問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代皇帝,能夠容忍自己大權旁落而無動於衷呢?但是,劉禪就做到了。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諸葛亮與劉禪劇照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劉禪的父親劉備。劉備毫無疑問比他兒子強多了,在歷史上更是赫赫有名,尤其是他禮賢下士的美名,更是傳了一代又一代,可是他卻不是一位好父親。劉備將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籠絡人心上面,連劉禪都可以被利用。

長坂坡中,趙雲冒死救小阿斗,劉備接過孩子後,不僅沒有安撫襁褓中的阿斗,反而是將他重重摔在地上,說是由於阿斗的原因,才連累趙雲差點喪命,結果趙雲感激涕零,更加為劉備賣命。可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劉備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劉備與趙雲劇照

劉禪還是一個小孩子,他什麼也不懂,這樣責怪他,跟惺惺作態有什麼分別呢?作為父親,劉備將全副心思都撲在了事業上,對兒子的教導少之又少。最大的教導或許就是在白帝城託孤時的“勿以善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是一個出色的帝王,卻不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反觀劉禪,就這樣一路平淡的長大,好不容易登上皇位,自己又沒有親政的機會。從千古名篇《出師表》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二,諸葛亮連自己出徵之後的事情都細心地給安排好了。我們不否認這是諸葛亮的忠心,是對蜀漢的鞠躬盡瘁。可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那得是對劉禪的能力多不放心,才寫了這麼細緻的奏章。

真的扶不起?劉禪人生的失敗,歸根結底是他兩個“父親”的錯

劉禪與諸葛亮劇照

劉禪從17歲繼位,直到40歲那年才開始打理國事,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已經當慣了甩手掌櫃的他,又如何去理政呢?我們常常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細想之下,又有誰真正地去扶過他呢?那些武將文臣給予他的都是現成的方案,根本不需要動腦子就可以實施,我們又怎能苛求他在蜀漢人才殆盡的時候,去獨挑大樑呢?

所以說,筆者認為劉禪並不是歷史上的那麼庸碌無為,至少他大度,有全局觀念,為蜀漢政權的延續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