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後人中了狀元,乾隆故意問他的祖宗是誰,他是怎麼說的?

用戶65203725535


秦檜陷害忠良,以莫須有的罪名坑害了民族英雄岳飛,是堪稱遺臭萬年的存在,千百年來一直遭人唾棄!

可想而知,作為秦檜的後人,自然而然地揹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中長大!雖說,祖輩的罪過不應有後人承擔,但隱形的枷鎖束縛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後人!




本文的主人公秦大士,就是這樣的一個無辜的人!本來時過境遷,時間都跨過了好幾個朝代,祖輩的過錯早應風消雲散。然而,秦大士就在自己人生的最重要時刻,差點被自己坑人的老祖宗害了一把!


秦大士從小聰明伶俐,10歲就會作詩,是個小天才。23歲中了舉人,待38歲時方才進京趕考,憑實力直接闖到了最後一關:殿試,由乾隆親自考核!

在殿試前乾隆早已看過眾考生的試卷,對秦大士的學識、見解很是欣賞,也得知了他的身世背景!

然而,當殿試開始後,乾隆明知故問,直接給秦大士出了個難題!乾隆很直白地詢問秦大士:“你和秦檜是什麼關係?”



秦大士再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此時此刻也是懵了,他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直接承是秦檜的後人,會不會直接出局?否認的話,就犯了欺君之罪,如何是好?

可是並沒有太多時間讓秦大士思考,他沉思片刻,最後想到了一個絕妙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他,我是我!”

秦大士一句話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又間接地讚美了乾隆!乾隆一直自詡十全老人、天下明君,明顯不是昏君趙構能夠相比的。那麼趙構手下的秦檜是奸臣,乾隆手下的秦大士就是忠臣、國之棟樑!乾隆聽後大樂,直接欽點秦大士為狀元。秦大士也就成為了清朝的第43位狀元!




寫到此處,可能會有人疑問:史料記載秦檜未有後代傳世,為何會有秦大士是秦檜後人的說法呢?聽我道來!

秦大士的墓誌銘有這樣一句話:“先世有貳守江南之太平者,因家當塗。”

而據《乾隆太平府志》中記載:“宋高宗紹興年間,秦梓曾知當塗。”

我們可以看到,秦大士的先祖就是秦梓!而秦梓是秦檜的兄長,所以說,稱秦大士為秦檜的後人也不為錯!

另補充:本文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官》卷六《清人逸事》,真實性有待考究!


瀚海說史


清乾隆年間,秦檜後人,秦澗泉。在他38歲時,遇太后萬壽恩科,得中狀元。


乾隆殿問:據說你是秦檜後人?澗泉聽話聽音,己知乾隆皇帝,對自己是秦檜後人的出身,有看法、不滿意。靈機一動,不亢不卑答曰:一朝天子一朝人,宋高宗昏瞶,所以用奸臣;而皇上乃盛世明君,用人必唯忠賢。乾隆聽後轉嗔為喜。並重用了秦澗泉,澗泉不負聖恩,其後在仕途中清正廉潔,愛民律己,頗有建樹,摘秦澗泉平生佳句如下,亦可管中窺豹,略知他的修為品德於一二。

南京燕子磯石壁題:”漁火只疑星倒出,鐘聲欲共水爭流“。顯露出才氣橫溢。

西湖檜墓遊:”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僅兩句將己之抱負情懷,為人處世和盤捧出;

七絕:

金粉飄零野草新,

女嬙日日枕寒津。

傷心慢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後一句表明他不忘初心。堅守始終如一的愛國愛民、廉潔清正的操守。

後人為了紀念他,將秦淮河畔的一小巷命名為狀元巷。


老蛇正宗


由於生前策劃“莫須有”的罪名致使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冤死獄中,與宋高宗趙構等人一起力主議和致使南宋錯失良機,終南宋一朝難以阻止起大規模的北伐,秦檜的惡行讓他的名字成為“賣國賊”的代名詞。

但是不可否認,由於秦檜當年位高權重,他的家族顯赫了數十年,並且其後人也是人才輩出。比如他的長孫秦壎在年僅十六歲的時候就考中了探花(這個好像不值一提,畢竟當時阿諛奉承秦檜的人可不在少數),而秦壎的兒子秦鉅則真正可以說是滿門忠烈了——宋寧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國再次大舉南侵,淮南告急。知州李誠之準備以死殉國了(吾以書生再任邊壘,行年七十,抑又何求,獨欠一死爾。當與同僚戮力以守,不濟則以死繼之),朝廷受到戰報之後便開始商議派軍支援,趙放建議說:“秦鉅文武兼備,報國心切,可當大任”,群臣大部分表示反對,一個“秦繆醜”的子孫怎麼能率領大宋的部隊出兵作戰呢。趙放認為,不能以秦鉅的出身來評判他的能力,最終宋寧宗同意秦鉅出戰。秦鉅到達蘄州之時,金軍已經派兩路大軍共計十餘萬人攻克了黃州,並全力攻打淮南。

秦鉅向武昌、安慶求援,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最終蘄州稱被金軍攻破。秦鉅與李誠之與金軍展開巷戰,但最終無力迴天(鉅與誠之各以自隨之兵巷戰,死傷略盡),李誠之自刎殉國,全家隨之自殺。秦鉅名部下劉迪將蘄州城中所有物資焚燬,並他對部下說:“我為國死,汝輩可自求生。”隨後他與兒子秦浚、秦瀈一起自焚殉國。

到了清朝,秦檜的後人中又出現了一個大人物,他就是著名書法家秦大士。但是他的身份據說是到了殿試的時候才被發現——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籍貫之時便懷疑他的身份了,於是故意當眾問他與秦檜有什麼關係,是不是他的後人。此時的秦大士陷入兩難的境地——承認自己是秦檜後人可能不但得不到考取狀元的資格,甚至可能終身都失去參加科考的機會;但是不承認的話又會犯了欺君之罪,這可是殺頭的罪名!最終他聰明地回答了七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秦大士雖然沒有正面回答問題,但是這馬屁拍得乾隆太舒服了,於是乾隆欽點他為狀元。

後來,秦大士到西湖遊玩,在嶽鄂王廟前看到了自己先祖秦檜夫婦的跪像,提筆寫下了一行流傳至今的對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在墳前愧姓秦!”雖然是秦檜的後人,但是秦大士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贏得了當時以及後世的讚賞,他在清朝名重一時,詩、書、畫並稱三絕。

所以,正如古人所說“英雄不問出處”,秦檜的孫子秦鉅滿門忠烈,後人又考中狀元併成為著名文人,我們應該對他們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而秦檜本人則因為賣國通敵則永久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都是賣國賊的代名詞。


國史通論


秦檜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飛。據說其書法了得,但這難掩自身汙垢,所以不值一提。他自己聲名狼藉也就罷了,還把秦姓後人給連累慘了。現在有一些人在為秦檜洗白,但這不能動搖主流觀點。


乾隆朝有位叫秦大士的人,在恩科中高中狀元,本來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就因為和秦檜有關係,被乾隆當場問起是否是秦檜後人?要不是這秦大士聰慧,腦子轉得快,別說丟了剛中的狀元,有可能連命都搭上。

秦大士據考證是秦檜哥哥秦梓的後人,也有人認為他就是秦檜的後人,在此不做討論,反正是他和秦檜有這麼一層關係。


秦大士自幼好學,10歲就能作文寫詩,23歲中舉人,38歲在恩科中一舉奪魁,成為清朝第43位狀元。按理說此後會前途無量,但當乾隆帝問起他是否是秦檜後人時,當時把他也驚了一身冷汗。

因為這根本不是回答是與否的問題。你要是回答是,那就承認你是奸臣之後,那不是自毀前程嗎?要回答否,又是欺君之罪,會殺頭的。


而且這裡面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秦檜是宋朝的奸臣,那反過來說就是金朝的朋友。大清和金朝都是女真族建立,同根同源,大清最初也稱後金。秦檜在眾人眼裡是奸臣,那在乾隆眼裡會怎麼看呢?所以回答是與否都會掉進坑裡。

這秦大士也是腦子轉得快,他樂意成思,只說了7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意思是什麼樣的帝王用什麼樣的人,那宋朝皇帝是昏君,乾隆要是因此治了他的罪,那不也成昏君呢?這個回答滴水不漏,讓乾隆挑不出毛病。


這個坎算是過去了。秦大士也去做他的官兒了。他官至侍讀學士,雖然只是個從四品的官,但這個職位稀缺呀,只有5個名額,而且其中兩人必須是滿人,反正也還算不錯了。再說這個秦大士好像也無心鑽營官場,他只做了10年官後,便辭職回金陵了。

這個故事出自《清朝野史大觀》,在正史中查詢不到,所以真假值得商榷。

圖:來源網絡


唯戀無名


乾隆年間中了狀元的“秦檜後人”的秦大士,在殿試的時候被乾隆皇帝故意為難,

“聽說你的祖先是秦檜?真有此事?”



秦大士懵了,沒想到過了幾百年,這事兒又被拿出來說,這提前也沒想到哇!又不能欺君,可怎麼辦!猶豫再三,這秦大士還是大方承認了。



秦大士巧妙為自己解圍

這秦大士沒那瓷器活怎敢攬這金剛鑽,秦大士自幼就聰慧過人,十歲左右就能寫詞賦詩,出了名的才子。既然決定要大方承認,也不能就大大咧咧說出來,這說辭還是好好斟酌了一番。只見這秦大士定定地站在大殿中央,絲毫不怯場,鏗鏘有力的說出了七個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短短七個字讓本來都用戲謔眼神盯著他等看笑話的人都不禁收起了笑容,大家都沒想到他敢這麼說,更加有興趣了,都沉默著等他說下去。

秦大士絲毫不被影響,繼續說道:

“皇上,如今不同了,宋高祖是昏君,用的是奸臣,而您是當朝明君,自然用的是忠臣,臣是秦檜的後人不假,但是臣與他不同,臣是來為皇上效力的。”

這短短的幾句話,讓乾隆對秦大士刮目相看,拍手叫好,並當場欽點其為狀元。秦大士的這個回答非常的巧妙,既大方承認沒有欺君,又向皇帝表明了忠心,同時還將乾隆誇了一番,乾隆自然龍顏大悅。


其實這秦大士倒也不是秦檜的直系後人,可以說是同族,秦大士對祖上有秦檜這樣的奸臣還是很愧疚的,有一次,在秦檜的跪像面前,被人起鬨讓其作對的時候,他寫了一副對聯: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對秦。”

其實眾人邀他作對也是想諷刺他,但他又一次憑自己的聰慧而巧妙化解了。

中國古代對自己的先祖都是很敬重的,而先祖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就比如說這秦檜對秦大士的影響吧,其主要的影響就是他經常遭人質疑。人們都認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秦大士的祖先是秦檜,人們就對他側目而視,甚至是對其出身進行諷刺。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意識觀念,人們的潛意識裡總愛去關注他人不好的一面。


秦大士倒是表裡如一,其為人處世完全與秦檜不沾邊,他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做事一絲不苟,因此也獲得了盛名。從秦大士方面來說他應該也是在意的,可能也正是因為他是秦檜的後人,為了不被人說閒話,所以才隨時隨地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生都崇尚道德,保全自己的名聲。也是在告訴世人,奸臣秦檜已經不存於世了,大家不應該以偏概全,抹黑了其所有的後人。

秦大士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秦檜的後人絕非都是奸佞,秦檜是秦檜,他秦大士與其不是一類人。


小姐姐講史


古往今來,賣國賊應該是每個朝代都有,但後人往往第一個想起來的人就是秦檜。同時也就會想到杭州嶽王廟內岳飛墓前的跪著的秦檜夫婦雕像。

(秦檜夫妻跪像)

秦檜相信不用多說都知道,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正史上記載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導致岳飛被“莫須有”罪名秘密殺害。所以秦檜遺臭萬年,每個人一提起他,估計內心深處都會有一股怒火,陷害忠良,豬狗不如。這裡不經就想問句,秦檜的後人該如何自處?試想下,或許當時如果說自己的祖上是秦檜的話,估計當時真的沒有容身之所。因為古人都很相信一句話,上樑不正下樑歪、有其父必有其子。

所以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有個人中了進士。而中進士條件也是非常苛刻的,有的甚至要追根溯源。這個進士叫秦大士,號澗泉。從小秦大士就是一位愛學習的孩子,在他38歲的時候進京趕考,中了進士。當乾隆看到他的出生地跟秦檜是一個地方時,下意識就問了句,祖上是不是秦檜。這秦大士一聽,心裡拔涼。如果說祖上不是秦檜,那到時候皇帝一查到底,就是欺君,嚴重的要誅九族的。可是萬一說了,可能這個烏紗帽要丟了。所以他只能頂著頭皮說是秦檜。

當乾隆問他如何自處時,當然這個時候也體現了進士的素質,他說了七個字“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對比非常滿意,也暗自稱讚他的回答。

仔細想想是有深意的,那個朝代帝王不一樣,臣子不一樣。乾隆盛世年代,不是北宋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秦檜是秦檜,秦大士是秦大士。相對於把問題又拋給乾隆了,乾隆並沒有生氣反而覺得很開心,於是就封他做了狀元。後來秦大士在一次回杭州探親時,在岳飛墓前,面對先祖秦檜的跪像,他說:“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也表明了他的態度。他承認自己的祖先是秦檜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跟腳。正所謂子不嫌家貧一樣。同時秦大士能實事求是,尊重客觀歷史事實,不為祖先遮醜飾惡,表明在秦檜後人中也是有正直的人!


說到秦檜的後人我就不得不提起島國人,二戰的血債累累卻依舊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一種不尊重歷史,我行我素,傷害世界人民的心的行為,令人氣憤。相比於日本,德國總理在猶太人面前懺悔,就是一種能自省的民族。相信日本右翼分子終究會付出代價。

當然作為現代中國人,我們也要向前看,不能僅僅活在憤怒中,因為我們還有生活的目標去追求:做一個對祖國有用人的!同時對於秦檜的後人,多點包容吧。


歷史每日說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說起秦檜,大家都知道,大奸臣這個標籤是秦檜頭上最大的標籤了,被後人罵了一千多年,直到現在岳飛墓前還有他們兩口子的跪像。

作為秦檜的後人,也難免會有人才入朝為官,他們面對旁人的閒言碎語,也是頂著挺大壓力的,秦檜後人中有一位叫秦大士的,乾隆年間的狀元,話說當時在乾隆打算硃批他為狀元時看到秦姓,以及他的祖籍所在地,問他是不是秦檜後人?

這秦大士也是個聰明伶俐情商高的,回答了七個字,不僅救了自己,還仕途一帆風順,扶搖直上。這七個字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也自然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啥樣的君主用啥樣的臣子,秦檜當時的君主是昏君宋高宗,而乾隆當然認為自己是明君,那秦大士自然就是忠臣。

就這樣,他成為了乾隆年間的第四十三位狀元。還有一個歷史典故,說的是秦大士到西湖岳飛墓前遊玩,看到先人秦檜的跪像,有感而發了一句詩詞:"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說明他是從心底為自己的先人所為感到羞愧,不過還好,秦大士為官期間倒是為人正直清廉,為百姓做了不少貢獻,也算是沒讓乾隆和百姓失望了。

其實,所謂的奸臣,很多都是替皇上背黑鍋而已,秦檜也是有些有冤說不出,皇上想殺岳飛,總能找到藉口和合適的人去做。皇上不想殺,難道秦檜就能搬倒一個大將?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這個他就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狀元,官至侍讀學士的秦大士。

首先秦大士並非是秦檜的後人,而是秦檜兄長秦梓的後人。秦梓不同於奸相秦檜,他是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進士,授太學學錄,升樞密院編修,任崇政殿說書,為官清正,勤政愛民,高宗時期,秦梓因不願與弟弟秦檜同流合汙,故辭官歸隱。



再者在正史中,並無乾隆詢問秦大士祖宗是誰的記載,而是來自於民間的傳說。

《清朝野史大觀》載:“秦殿撰大士在朝時,一日(皇)上偶問曰:‘汝家果秦檜後乎?’秦(大士)無他言,但對曰:‘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是某一日,乾隆看到秦大士突然問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是不是秦檜的後人”,此時秦大士並沒有直接回答乾隆的問題,而是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一句話回的是非常巧妙。



秦大士並未直接回答乾隆那個是不是秦檜後人的問題,而是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就是宋高宗是昏君,所以才出了秦檜這樣的奸臣,但現如今乾隆卻是明君,所以絕對不會再出現如同秦檜這般的奸臣啦!可以說秦大士這馬屁拍的是秒,讓乾隆是開心不已。

當然從正史來看,乾隆是不是明君不知道,但秦大士卻算的上是位好官。據史載秦大士考取狀元后,就一直在京翰林院為官,為官期間大多都是在擔任鄉試主考官,或是會試的同考官,擔任考官期間,他不受賄賂,不講人情,一心為社稷選拔人才,卷卷盡閱,盡職盡責,讓朝廷得人才頗豐。



同時秦大士也並非是個貪戀權位之人,他不留戀官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48歲的他就早早借口母喪歸隱田園,此後就不再為官,即使同僚勸他,他也不願意再出仕。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並非是個貪官,試想哪有貪官不留戀權位的呢?

此外,說點題外話,個人覺得秦大士在有些事情做的讓人很是看不透。話說有一天,秦大士和一幫文人墨客前往杭州遊西湖。遊湖的間隙他們來到岳飛墓前,在這裡他們看到秦檜夫婦被反綁著雙手,朝著嶽王墳下跪。這時,一位朋友就故意拉著秦大士讓他題對聯,此時的秦大士見推辭不過,沉吟片刻就提筆寫道:“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說實話這裡我很不理解,你秦大士又不是秦檜的後人,你的祖先秦梓又不是奸臣,而是一個好官,再者秦家又不是沒有為國為民的忠臣,秦檜的後人秦鉅就是啊!在金國入侵大宋時,與郡守李誠之率眾英勇抗敵,誓死不降,後眼見大勢已去,秦鉅依然不降,而是在說出“我為國死,汝輩可自求生”後掣衣就焚壯烈殉國,你說他不是忠臣嗎?所以秦大士居然寫出“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句話,說真的我很是不理解,說實在姓秦沒啥不對的,秦有奸臣,但同樣也有忠臣,愧姓秦未免有些太過了。


澳古說歷史


我們都知道秦檜是南宋出名的奸臣,他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最終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民族英雄岳飛,在歷史上遺臭萬年,到如今他的石像還跪在杭州嶽王廟內的岳飛墓前,受古今萬人唾罵。


而對於他的後代,人們卻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他曾中狀元,殿前被帝王刁難卻憑藉機智巧妙化解的後代。

這位後人名叫秦澗泉,也稱秦大士,此人頗有才智,曾中清朝乾隆年間狀元,是清朝第34位狀元,關於他的殿試,流傳著一個小故事,原來乾隆帝看榜單的時候就留意到他的姓氏了,加之其籍貫正好是南京秦淮,便覺得有些巧合,尋思此姓氏莫不是與前朝奸佞秦檜有何聯繫?

故在殿試時發問:“我聽人傳言你是南宋秦檜後人,果真如此嗎?”秦澗泉聽聞此言,立時便緊張起來,自家先祖有多受後人唾罵自己是最清楚的,自身也沒少為此受人白眼,吃了好些苦頭。他深知帝王不喜秦檜,但自己也不能在殿上否認先祖,不然輕則是不孝的罵名,重則就是欺君之罪,他是萬萬擔待不起這等罪責。


秦澗泉思及此,突然靈機一動,拱手下跪,不卑不亢的說道:“吾皇萬歲,臣萬不敢有任何隱瞞,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宋高宗昏庸無能,所以濫用奸佞之臣,皇上您是當今出名的明君,自然會任用忠誠又有才能的人。”這話說得相當巧妙,既沒否認自己,也不動聲色的拍了乾隆的馬屁,乾隆被其才華折服,龍心大悅,遂欽點秦澗泉為當朝狀元。

後此話流傳開來,滿朝文武也無不讚賞秦澗泉的才識與機智。後來秦澗泉成為朝中要員,不僅曾擔任科考考官,還擔任過翰林院的講學士,由此便可看出乾隆對其的賞識和重用。

而關於他是秦檜後人,民間還有一個流傳的小故事,是說秦澗泉後來遊杭州西湖,曾親自去拜祭嶽王廟,並對跪在岳飛墓前的秦檜石像說: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羞愧之情,此話流傳出去後,更是一度傳為美名。


其實這兩個故事都是民間傳說,沒有確切由來,至於秦澗泉到底是不是秦檜後人也值得推敲。但從這則小故事可以看出不論哪個朝代,時人忠君愛國的重要性,不僅為了自己問心無愧,更也是為代代後人的名聲考慮,一個秦字寫出忠和佞兩種選擇,一個遺臭萬年,還連累身後子孫,一個傳為佳話,在民間廣為流傳。


疑今察古幾復


<strong>

秦檜,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臭名遠揚。就連百度對他的評價都亮點閃爍、大快人心:秦檜,著名奸臣。


秦檜貶斥抗金將士,屢興大獄,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岳飛被他誣陷、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迫害。至今長跪在西湖岳飛的墓前,以償罪過。

就這樣的大奸大惡之人,其後人還有忠良之輩,而題中的秦檜後人正是這位,他就是秦大士。

秦大士從小聰明上進,詩、書、畫、文可謂是樣樣精通,年紀輕輕就已名聲大噪。他的仕途之路從二十三歲中舉人,三十八歲中狀元開始。

不過他的這個狀元當的有點驚險。

在殿試的時候,乾隆皇帝很直接的當眾問他是不是秦檜的後人,秦大士當時有點蒙,不過很快做出了反應,以他的高智商、高情商回答了七個字,另皇帝、另全朝刮目相看——一朝天子一朝臣。

皇帝也是高人,自然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啥樣的君主用啥樣的臣子,秦檜當時的君主是昏君宋高宗,而乾隆當然認為自己是明君,那秦大士自然就是忠臣。

博得了乾隆皇帝賞識,龍顏大悅,欽定為清朝開國以來的第43位狀元。

是不是有點驚險,這個問題從正面無論怎麼回答,這狀元之位都極有可能不保,還可能危及小命。

秦大士為官後,一生恪盡職守、剛正不阿,所作所為沒讓皇帝和黎民百姓失望。

關於秦大士還有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他和文友到杭州西湖玩,恰巧經過岳飛墓前,看到秦檜的跪像。友人拉其題作對聯,秦大士沒有生氣沒有解釋,沉吟道"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為西湖平添佳話。

還有爭議的一點是,秦大士和秦檜的關係,他到底是不是秦檜的後人。據相關資料顯示,秦大士墓是在秦檜家族墓群裡的。

秦大士的故居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狀元府,現在已修復一新,成為“秦大士紀念館”。

秦大士在現代就是高情商、高智商、大格局之人士,又為民為國作出貢獻之楷模,歷史因有這些人而增添色彩,中華因為有這些人而強大,為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忠良,點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