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作為合同制員工的你看到編制員工工資,你心裡有過放棄的念頭嗎?

垚垚和森森的媽咪


告訴你一句肺腑之言:你跟有編制的人比工資待遇是毫無意義的,你本來就不是按照一套體系標準招進來的人,跟他們不具有可比性。這樣比下去,只有是自己給自己填堵。你只有跟同樣合同制的人相比,才有借鑑意義。

另外,工資並不是放棄一個工作的決定性因素。對職場新人來說,不是;對有一定經驗的職場人來說更不是。一個工作好還是不好,不只是看薪水,還要綜合考量多種因素。

如果問我什麼原因推動我去堅持做這份工作的話,那就是:首先,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其次, 個人得到成長。

如果有什麼理由支持我去放棄一份工作的話,那就是:工作90%以上偏於程序化。因為很多事務性工作,以辦理各種流程和手續為主,沒有專業壁壘,不但隨時可能被別人替代,而且隨時被機器所替代。

進入這個環境的前提是要建好自己的護城河。當你隨時被別人取代時,你在這個單位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是很低的,你可能隨時被裁掉;當你的工作可以隨時被機器取代時,你極有可能遭遇系統整體升級帶來政策性裁員。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你的前途都令人憂慮,既沒有成長,也看不到未來。

擇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講求一種付出與回報之間的平衡藝術,要麼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要麼是成長與穩定的平衡,要麼是投資與收益之間的平衡。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看人情匹配度,你選擇了事業單位合同制,就意味著你不是工作狂的類型

選擇在事業單位上班,意味著兼顧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是影響你決策的首要因素。

在你的價值觀裡,工作與個人生活平衡很重要,甚至說,私生活的空間更重要。

在事業單位裡的合同制,做的大都是公共服務性質的公職工作,工作再忙,日子也會過得波瀾不驚,不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如果是因為找不到高薪工作而暫時的權宜之計,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想要過這種有自己私人空間的平衡,那這份工作做起來,必然幸福指數很低。

其次,看人境匹配度,這份工作對你自身來說有沒有獲得提升

眾所周知,在事業單位身份的社會化與收入的非市場化,是在合同制員工的難言之痛。可怕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不管工作節奏緊張與否,工作技能的提升都是體制內的節奏——緩慢、停滯甚至是退化。

在付出和收穫之間有一個平衡點,就是能力。選擇一份沒有能力提升,沒有價值感和收穫感的工作,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這個提升不是與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較。

那種在某些可以一眼望到頭的體制內崗位上工作十年,不如在體制外工作一年所掌握的技能多,也是編外員工離職率高不可迴避的因素。

看一份工作的好壞,工作內容本身是核心,工作環境是助推器。為什麼有很多人願意去大單位實習,哪怕不帶薪都去?因為他看重的是,大單位的品牌背書為求職帶來的長尾效應。

我們都知道做訪談欄目的央視名嘴王志,很多年一直被稱作在央視打黑工的合同制。但是他堅持了很多年,因為他深知這份工作切切實實地鍛鍊和提升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穩健的颱風。這種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訓練的鏡頭前工作,最大好處是藉助於平臺樹立個人品牌IP,平臺越大,影響力越大,這就形成了他個人的社會資本。性價比這麼高的提升機會,什麼身份已經很不重要了,有沒有編制都值得做。離開這個平臺,他也一樣能夠風生水起!與此同時,央視也很依賴於主持人獲得更多收視率,跟現在的粉絲流量差不多是一個概念。

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僱員與僱主之間彼此需要、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環。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持續高速地輸出你的價值,你在一個單位才能待得更長久。俗語說:“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第三,看人職匹配度,這份工作給你帶來多少資本回報

這裡的資本主要包括流動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它們各自代表的含義如下:

流動資本:主要是指現金收入。事業單位的工資,沒有太多想象空間。它的收入結構一般都比較清晰,包括工資、獎金等收入和五險一金福利。既然奔著這樣單位來,早就該做好心理準備。

社會資本:就是你基於工作產生的社交圈子,能否為你帶來增值效應的有效人脈。如果不能,那麼你就要審視一下,是不是沒有進入核心圈?崗位職能決定了你的位置。一個職場人的權重跟工作性質強相關,不是你與高層或關鍵人物距離近就等於進入了核心圈,一定要看你在單位處在第幾號位置。

舉個例子,大樓門衛天天給領導開門,送報刊雜誌,但是卻永遠在圈外,他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碰觸不到工作核心,還有的是基層行政人員,可能每次會議都準備材料,但是在會議上沒有發言權,更沒有簽字的地方……這是很多合同制員工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有效的社會資本可以帶來工作外的合作機會,也就是創收機會,增加你的流動資本。

文化資本:就是你在這個機構裡有沒有業務培訓或教育提升機會。你所在機構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對你的人格和價值觀塑造產生了重要影響,你的精神氣質在這個環境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提升。

精神氣質雖然不能直接帶來流動資本的提升,但是它對家人的影響卻是無形的,尤其是孩子。穩定的工作節奏,有助於修煉自己的平和心態,促進親子陪伴,這也是很多人即使收入少也選擇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原因。

迅速在現有崗位上獲得專長,不可替代,讓現在的工作為僱主帶來效益的指數型增長。

第四,看你的人格特質,是否符合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

事業單位裡的人事與企業人力資源是兩個概念。企業人力資源是一門科學,正規的大企業HR,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系統性,偏向於法治管理;事業單位裡的人事做的工作更偏向於程序化,不注重員工能力的提升,沒有員工激勵制度,比較主觀,更偏向人治。

決定你在事業單位能待多久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工作本身問題,也可能是人際關係問題。甚至人際關係的權重更高,因為在一個穩定的體制裡,每個人的工作都比較螺絲釘,這就決定了每個人的能力不會差別太大,沒有誰具有不可替代性。

有人這樣比喻:“體制內是狗,體制外是狼。”這個比喻一點都不誇張,如果再加上一句話,就是:體制內生存,不僅是狗,要夾著尾巴做人;還是牛,勤勤懇懇,吃苦耐勞。

另外,你還要看看自己的性格特質,是否能夠適應這樣容易讓大腦產生惰性的工作環境。當你適應了這種環境,跟體制內的人一樣按部就班地過的時候,就懶得思考自己的能力有沒有提升,就容易忘記自己的身份。而僱主的大腦是清醒的,一旦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如人意,你的飯碗會被砸碎。

在事業單位吃的是大鍋飯,收入一刀切。只有編制內和合同制的區別,工作強度和工作量的工作,在薪酬結構上幾乎不作區分。

有編制的人可以溫水煮青蛙,沒有成長也不怕,至少可以煮到退休。沒有編制的人煮不起,因為單位在決定僱傭合同制時,就採取了隨時淘汰制。

給你的忠告

正在糾結工作待遇的你,不妨把當前的這份工作放在整個工作生涯來做一個評估,問一下自己:如果有30年工齡,你在這個崗位上做3年,專業能力和可遷移技能是否會隨著工工齡的增長而獲得提升?薪水有多大增長空間?有多大提升空間,你的價值產出就有多大。

如果你預見到了十年沒有明顯的增長,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產生了職業倦怠了該怎麼辦?厭職時有沒有其它備選方案?你是否具備離開這個體制的生存技能?

職業在自己的一生中佔據了很大比重,職業發展是否順利,在很大程度上看你是否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路。

要知道,人生苦短,走彎路的的代價很大。“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是詩人的抒情,感慨一下就行了:對於成年人來說,現實更骨感!我們要面對這樣一個赤裸裸的現實:時間是不可逆的,你在這個時間裡選擇了它,可能就要失去其它機會。

還是那句話: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所以,請務必儘早認清現實,不要只看手裡那張工資條,權衡利弊,少一點人生遺憾。你說呢?

我是@格陵蘭原住民,美國CCE認證生涯規劃師,十餘年頭部職場工作經驗,以上回答也是基於我自己在事業單位工作經歷的反思,真心希望你能得到啟示,歡迎關注我,與我交流!

格陵蘭原住民


說個真實例子:

我女友畢業時,就進了一個事業單位,由於學歷的原因,做了2年依舊還是合同制員工。而且經過了解,當時已經明確了,不管她做多久,依然還是合同制員工。

有一個是本科學歷的大學畢業生,由於學歷符合,馬上就成為了編制員工,這讓我女朋友心理很不平衡。

當然,不平衡還有平時的福利發放。尤其是年終獎,合同制的員工壓根無法和編制員工比。

當時,編制員工每個人幾萬塊年終獎,我女友直接委屈的有點想哭了...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堅持下去呢?後來,過完年後,她就離開了那家事業單位了。

辭職後,她又面試進了一家事業單位,現在她已經是編制員工。雖然需要三班倒上班,比之前的工作累一些嗎,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欣慰,畢竟是編制員工,其他人可以享受的福利,她可以享受到,不像以前有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從我女友的案例,說明什麼?

1、當你仍然年輕時,如果沒機會轉正,為什麼要抱著一份自己看著都沒希望的工作呢?

跳出來,說不定會更好。如果你不跳出來,我是擔心你隨著年紀的增長,你的焦慮感越大,甚至會越來越後悔。

2、不要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當時也是因為我鼓勵我女友,她才有勇氣跳出去。現在看來,選擇還是正確的。很多人抱著自己不滿意的工作不放,感覺是怕找不到比現在好的工作。其實這是多慮了,怎麼可能呢?

3、多出去接觸更多信息、朋友。

很多機會是聊天中發現的。不要封閉自己。主動去擴大人脈圈。

4、當機會渺茫時,要懂得算,不要投入太多沉默成本。及時止損是我們年輕人都需要培養的一項優秀本領。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啟發。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我畢業出來,第一份工作就是事業單位的合同制員工,工作兩年後我放棄了。

1,跟在編員工的工資、福利相比,相差實在太遠了。比我遲進單位的有正式編制的同事,他們做的工作跟我們幾個合同制員工參不多,但他們的工資比我們高,福利比我們多。不過,他們是985學校畢業的,一進來就是有正式編制的。我們幾個合同制員工,的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我們幾個的工資福就是參不多的。當時看不到什麼希望,做了兩年我就放棄了。

2,從事業單位出來,找到其他工作的工資翻倍。年紀輕輕時,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嘗試不同的工作。當時的工資實在太低,離開事業單位後,我很快找到下一份工作。工資是之前的兩倍,工作時間和工作量跟之前是一樣的。後來我不斷進修學習,不斷嘗試不同的工作。曾跟過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國和日本的老闆工作,覺得工作經歷挺豐富多彩。

3,但過了這麼多年,有時會想想,若當時留下來會是怎樣呢?曾經在街上遇到過當年的一樣是合同制工的同事,他說他一直在原來的單位工作到現在,併成為了正式編制的員工。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詳談,不知道他在原來的單位,現在的待遇是如何?但有時也會想,若是自己當時留下來,會是怎麼呢?估計做公務員的工作,應該不錯的。


金魚每天進步一點點


我本人是有編制的,我的同事有幾個是合同工,年底了獎金沒有,福利沒有。幾個人都沒幹幾年就辭職了。但也有幾個人堅持幹下去,為什麼呢?幹十年就可以簽訂個長期勞動合同,就可以一直幹下去,也算是穩定了吧。能進體制內,就算是合同工,也比去私企乾的舒心一點吧。


馥馥之雲


當年我在事業單位工作時,跟我的同事探討過同樣的問題。只不過當時我是那個編制員工,我的同事是那個合同制員工。我同事非但沒有一點放棄的念頭,反而還在努力提升自己,她希望將來有機會成為有編制的員工,儘管這個希望非常渺茫。

不得不承認,合同制的員工幹著跟編制員工同樣的工作,但是薪酬真的相差很多。

當初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這家事業單位。部門裡有個比我大上八九歲的姐姐,我跟另外幾個一起進單位的同事,都叫她王姐。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我當時也不算有編制,因為那個時候剛好事業單位已經開始改革,取消編制。我只是比較幸運,跟單位簽約,是單位的正式員工,雖然不算有編制,但是仍然跟其他有正式編制的人享受一樣待遇一樣福利,而且是貨真價實的“只要不犯什麼大錯,在這幹一輩子都可以”。

但是王姐就沒那麼幸運了,比我早進了單位五六年,但是合同制,勞動派遣的。她第一次跟我們說起的時候,我們還很驚訝,因為完全看不出來她與其他正式員工有什麼不同。後來慢慢觀察,總算髮現一些蛛絲馬跡,除了王姐告訴我們的她的工資一個月只有兩千多塊錢之外,她也確實是部門裡工作最積極,也最會來事兒的員工。

可能我們其他人都有十足的安全感吧,單位工作氛圍不錯,就算偶爾犯點小錯,領導都很寬容,連句重話都不會說。因為沒什麼懲罰措施,不可能扣工資,也不可能開除。我們甚至偶爾請個一天半天的假,都不會扣錢。所以我們對領導雖然尊敬,卻不會卑躬屈膝。但是王姐不同。

她當時是大專學歷,想找份像樣的工作有點困難,在當時那個重學歷的社會,不是本科生,有時候連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而且單位工作氛圍好,福利也不錯,雖然王姐工資低,但是部門挺照顧她,當時我們逢年過節發的米麵肉油什麼的,都有她一份,她從心底不想離開這裡。

所以我們會看到她會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看書學習,為了考專升本,“起碼拿到本科學歷了,留下的機會更大”。

【總結】工資是工作所得回報中的一大部分,有的人非常看重,有的人沒那麼看重。有些人更在乎工作環境是否友好,有些人更在乎有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有些人也會擔心換了份工作,雖然工資可能高一點,會不會其他條件就差了。無論如何抉擇,都是綜合考慮過的結果,分析利弊得失,得出最終的結論。有些念頭肯定會有,一輩子幸福的夫妻二人,也可能產生過無數次想要掐死對方的念頭。重要的是堅持了自己真正想要堅持的東西。

關注@職場綠皮書,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為這個回答有幫助的,請點贊、轉發、評論。

職場綠皮書


在正式入編之前,我先在學校做臨時工,其他不清楚,工資對比如下,臨時工我300,正式工1500。後來考上大學生村官,應該算是合同工,招聘待遇說工資待遇相等的,據我觀察工資應該是差不多的,只是福利不一樣,我們在社區,福利由社區負擔。

臨時工就不說,當時剛剛畢業,正處於很傻很天真的年齡,去工作的時候,感覺別人能給自己一份工作就已經非常好了,至於其他,真的沒敢多想,是參加工作熟悉了以後,才發現其中貓膩,但是好在我統共也就做了一年,馬馬虎虎混過去了。合同工做的時間稍微長那麼一點,大概做了有五六年的時候。


做合同工,有沒有特別不爽的時候,有的,有沒有放棄的念頭,沒有。

先說不爽,作為合同工,我們享受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但是沒有編制。相比其他合同工來說,我們的待遇還是稍微高那麼一點的,據我瞭解,我們單位現在好多臨時工,工資大概可能是正式工工資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參加某些項目,可能另有補貼。

同工不同酬,自然是大大的不爽,尤其是我們村官,真是有點尬,我們是由組織部負擔工資,然後分配到各個辦事處,再然後呢,辦事處把你安排到社區工作,簡單來說,需要伺候的老爺很多,但是真正親人木有,安排工作的時候,哪裡都能想起你,發福利說待遇的時候,哪裡都沒有你的份。

領導不是你的親領導,同事不是你的親同事。理由同上,幹活的時候,哪裡都能指揮你,說待遇的時候哪裡都輪不上你。你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有一種強大的臨時性,雁過拔毛,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你跟誰也講不著,你也拒絕不了誰。

前進無望,一個沒有身份的臨時工,好比小三的孩子,沒有身份,就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時間久了,多少讓人感覺有點喪,有點像西西弗斯的那個傳說,每天辛辛苦苦連軸轉,但是每天都在原地踏步。


為什麼一直沒有放棄呢?

不甘心,一隻腳已經踏進門裡了,再退出去,沉沒成本太高。在一個單位做得久,你對它有很多不滿,也有很多抱怨,但是也沒有勇氣揮揮手說再見,因為在此之前,你已經投入了太多的成本了,就這麼撤,意難平。

目標沒有變,畢業的時候,我很認真的衡量過自己各方面的職業能力,自我感覺最適合我的還是行政事業單位。它的收入相對穩定,對我來說有保底,就有了安全感。只有建立起這樣的一種安全感,我才敢於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弄個斜槓,做個生意什麼的。如果沒有這份,我會始終感覺到恐懼和不安,難以安心做其他事。如果想要考試上岸,留在事業單位是最好的選擇,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多一點。

每個人的目標不同,選擇也不同。如果你不追求那份安定感,可以揮揮手直接離開,如果你渴望那份安全感,又完全沒有機會入編,不妨小步試錯一下,嘗試一下其他方面,增加收入,提高能力。有感受不一定會改變,唯有成長才能讓你改變。


白水90944696


肯定有放棄的念頭。

我曾經參加事業單位考試,但是成績沒入圍,就當了類似公益崗的合同制員工,工作了兩年半,真的是體會到了合同制員工和正式在編員工的天差地別,曾經很多次想要放棄,可都堅持了下來。因為我並不是一輩子都要當合同制員工,在工作的同時,積極備考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雖然不打算一輩子當合同制員工,可是仍然非常的不爽,數次想放棄。

在事業單位中,合同制員工和正式編制員工簡直天壤之別。從工資福利待遇到工作內容,從領導的差別對待到社會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說工資待遇

我當時所在的單位,是三線城市都算不上的一個市下面的鄉鎮,雖然現在看來正式在編人員工資也不高,可是在當地經濟水平來說,處於溫飽線以上了,再加上我們那裡對“鐵飯碗”非常的推崇,所以即使工資不高,仍然受人尊敬的。

可是合同制員工的工資,連正式在編人員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如果靠工資,真的是連家都養不起!我只是想找個地方臨時過渡,能安心的複習繼續考試,可是某些人在鎮上幹了一輩子的合同制員工,更有甚者甚至合同都沒簽,直到現在我仍然難以理解。

再說待遇方面,八項規定以來,我們這幾乎所有的單位,過年過節都不再發任何福利待遇了,基本一視同仁。可是聽老同事說,以前發福利的時候,基本沒有合同制員工的份,即使有,也非常少。當然,那些在鎮上幾乎幹了一輩子的老資歷,是和正式在編人員發的一樣的。

其次說下工作內容

為什麼單位要招合同制員工?因為單位忙!

那為什麼不招正式在編人員?那是因為每年事業單位只招聘一次,如果趕不上,那就只能等下一次。而且編制這塊,是很複雜的,並不是說單位缺人就能立馬招聘。首先要看單位有沒有空編,沒有空編是不行的;即使單位有了空編,也要看全縣的情況,並不是有了空編就能招的。

所以說,是因為單位太忙才招聘合同制員工。基本合同制員工到了單位,主要就是幹活的。而且有時候分配到了某個科室,不僅僅要幹該科室的活,其他科室的活也要兼顧。單位有什麼重大活動、臨時的工作都會抽調這些人。

再說下領導的態度

一般而言,事業單位裡的領導還都是比較不錯的,平常並不會特別的差別對待。但是那是在活幹的好的前提下。合同制員工,並不像正式在編人員那麼有保障,有被辭退的風險,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最後說下社會地位

正式在編人員,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在我們這小縣城是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的,老師也是不差的。因為縣城經濟發展水平不行,留在縣城,除了考公務員、事業編、老師外,沒有其他的大型企業可以上班,只有一些零星的小型企業,甚至大部分保險都不會交,工作毫無保障,說被開除就被開除。所以我們這那麼推崇正式在編人員,也是有情可原的。

當然,別人的身份、別人現在的一切,也是他們努力考試得到的,只能羨慕,而不能嫉妒。如果暫時沒有其他的出路的話,那麼就只能先默默忍受,努力提高自己,爭取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努力學習,早日上岸

就比如我,還有和我同一年度籤合同的同事。我們本身就是打算先找個落腳之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學習,爭取早日上岸。

學習一樣手藝,自主創業

只要不眼高手低,放下身段,即使去學校門口賣個夾餅,掙的也比合同制員工的多。我見過很多人,自己從網上學習了炸油條、做夾餅等手藝,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也能掙不少錢。

當然,在我們這地方,小本生意,也只能做這些吃苦賣力氣的活了。但是隻要不怕苦不怕累,那麼養活一家老小,絕對不成問題。


職識


如魚觀點:我認為這樣就更不應該放棄,正是因為看見了編制員工的工資,所以才更應該往那個方向去努力,現在自己就當做好好積累經驗,準備相關編制考試,有機會的時候就去爭取,這樣才是最好的。


個人感受

如魚今年才畢業,並且是在一傢俬企單位裡面,但也是很嚮往考進編制內的單位去工作,畢竟相對來說編制內的工作比較穩定,待遇也比較也會更好一些。

有部分同學甚至在畢業前期就考取了教師編制、公務員編制。有些沒有考上的同學便籤署了學校、培訓機構、事業單位、政府的合同工。

案例分享

我有個室友就一直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在校期間就考過一次,但是後期面試沒有通過,於是就簽署了團委的大學生西部志願者計劃,在家附近的一個縣城裡面從事志願者工作,志願者工作沒有薪水這一說法,只有每月的生活費補貼,並且水平不高每月僅有2000多。

雖然待遇低,與編制內的員工比起來差得可遠了。但是當志願者的好處就是能夠接觸到階層做事情,期滿2年之後,在公務員考試中能夠加分。所以室友就想著現在好好幹,積累經驗。並且一直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希望有一天能考進編制內。

另外之前我的輔導員就是本校的畢業研究生,剛開始也是兼職輔導員,就是所謂的合同工,與正式工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別,因為編制內的名額很少。最後我發現其實很多老師都是合同工,而並非編制內的員工,說明這個現象很普遍。


當今趨勢

現在很多單位編制內的名額很有限,大多時候都是的員工都是編制外的。並且現在就業的種類多樣化、就業人群普遍素質都有很大的提升,我們越來越覺得體制內的工作不再是鐵飯碗,並且名額又少,又難考,很多人都會選擇以合同工的形式來參加工作。

其實兩者最大的區別無非就是保障,體制內的工作保障更為齊全,退休金高昂,而合同工和普通企業的退休金達不到體制內的那個水平。

但是現在國家在一步步調控,逐步加大養老金對企業員工的傾斜,從某種程度來說也在降低這種不平衡的現象。


總結

如魚感悟:無論是編制內還是編制外,其實很多人都在追求一種心理平衡,而在這種不平衡的推勢下應該衍生出更多的個人鬥志,而不是消極與逃避,每個人都應該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

▶️我是@閆如魚,職場小姑娘,歡迎關注我,見證職場小白的成長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閆如魚


這個深有體會,而且工資差距還很大,個人建議還是去開拓自己的道路吧。

身在國企,我是深刻體會到了同事之間的階級差距,同工不同酬,甚至乾的少的,工資高。乾的多的工資少。

十多年的老國企員工來說說吧。跟共和國共同成長的老國企,員工數量達到10萬,同時由於歷史時間長,親戚朋友關係各種錯綜複雜。這裡面有編制內員工、合同制員工、外協員工、外聘員工、合作制員工等等五花八門。可能很小的一個小組,也就二三十人的規模發工資的機構有5-6個。

同工不同酬、階級等級很多,工資制度各種各樣。但是這組人的工作內容大致相同的。可是工資待遇、福利相差很多。特別是晉升方面,你的出身決定了你將來的發展,與你當下的能力與今後的努力沒有半點關係。

個人建議,人的青春也就短短的這幾年,多積累經驗能力,有個更好的前途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沒有給力的背景與送禮用的金錢讓你轉正的話。遲早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去尋找更廣闊的天空。不要拿著少的可憐的工資,還受制於人、處處受人冷眼。


在路上的小明


我會放棄合同制工作!因為肩膀給正式工作不一般高,別人給你說話待人有很大的區別!我寧願去私人單位!我以前有合同制的經歷有人領了單位福利炫耀說這錢怎麼花完了!我剛好從那過,我聽到了果斷的辭職!後來我也有編制!在一個單位如果不開心,在那幹嘛?還不如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