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書譜》謂:“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說明書法創作是講究天人之分、通古今之變的,將學識、修養、情感、智慧融於創作,其作品才能內涵深刻、引人入勝。觀陳振濂書法,正合《書譜》所言。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陳振濂是當代真正能做到將學術、創作和教育融為一體的書法名家,更是跨多學科的文化學者。在學術上,他著作等身,書學之外,廣涉美學、史學、詩學等多個領域,碩果累累,從20世紀80年代起即有“陳振濂旋風”之譽。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陳振濂作為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文革”後的第一批(也可謂書法界的第一批)研究生,得到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等大師的親炙,在藝術上有著開闊的視野和極高的起點。故在創作上,他是一位全面型的書家。

但我認為,最能體現才情的,還是他的行草書。他的行草書,不論是大幅長條,還是尺牘小幀,都揮灑自如,有著瀟灑的文人雅韻。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他的作品,首先體現的是他的才情,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的書法都是在相當從容、自適的狀態下創作的,其線條酣暢流美,如游龍戲水,用筆的靈動順暢、筆勢的瀟灑飛揚,將剛柔虛實、枯溼輕重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氣勢。

從結字來看,他以米芾的風姿為基,融合諸家,放鬆字法結構,讓字勢隨筆意跌宕波動,錯落起伏,產生輕鬆舒展而又縱橫不羈的形態,灑脫中顯露風雅。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這種體現才情的線條和氣韻,源於他所特有的靈感、風雅和表現情結,決非只知照古人或時人描摹或缺乏內在文化素養之人所能企及,這正是其書作線條飛揚動人的緣由。

在他的作品中,書卷氣所帶來的內涵豐富。“書卷氣”是書法作品中透露出高雅清逸的雅韻,是書家通過讀書參悟、流露在書法中的意理和情境。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書法之所以能夠流傳幹年而不衰,因其與書家的學識修養密切相關。蘇東坡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和李瑞清的“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的觀點,也是陳振濂書法的最佳註腳。

然而,高層次的作品,往往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體,陳振濂在這方面也是積極的倡導者。

從他行書作品的內容來看,也令人耳目新,其中有短論、詩詞、小品文,很耐讀,讓人不唯觀其書,而且賞其文,可讓人得到超於形式的享受。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再則,他的書法作品在自然流露中又凸顯他的創作意識。從其書法形式看,他似乎每件作品都經過認真的構思,書寫時似乎皆成竹在胸,故而章法布白很有特色,墨色輕重的分佈,行距、字距之間的空白構成,似乎都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這也可以從他的書法內容上得到證實:“筆法之美,流暢第一,蓋篆隸所無之。飛動快適,全賴草書得其韻耳。又以草主靈動,故未可用粗糙紙為之。予試夾江、富陽諸紙作草,皆勝於徽宣,亦因此也,今之書者,少悟工具材料,作用巨大,未可忽之。否則南轅北轍,相去河漢,惜哉。”此言可證明他創作時對工具材料都進行了比試,何況布白!

書協副主席陳振濂的行草書:難得的書卷氣

當然,書法更是書家人格力量的展示,陳振濂在繁忙的教務之餘,又擔任許多社會和書壇的重要職務,但他一直將書法藝術、書法研究和書法創作視作生命,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始終保持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精神,總是在忙碌中學習、研究、創作,養成一種從容的心態。也正因為有這種心態和情操,使他能“取會風騷之意”而進入“本乎天地之心”的境界。(葉鵬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