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控股股東超六成溢價宣佈私有化後,華地國際控股(01700)股價覆盤飆升50%,正式加入港股私有化大浪潮。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華地國際控股於10月28日停牌並公告表示將有收購及合併的重大消息即將公佈,11月1日晚間,公司發佈公告稱,獲主席兼控股股東陳建強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每股作價2.3元,較停牌時收報1.41元溢價約63.12%,計劃總金額約為12.13億港元,要約人將通過貸款融資撥付私有化所需資金。

受此消息影響,公司11月4日大幅跳漲52.48%開盤,盤中股價一直穩定在50%漲幅附近,最終收盤定格在49.65%,當天成交量、成交額達1533萬股、3258萬港元,較前一交易日放大21倍之多。與其他私有化企業退市原因類似的是,華地國際控股同樣是無法很好享受到港股上市地位融資屬性。


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退市之後將專注經營變革

華地國際控股認為上市地位帶來的收益有限,不如退市之後專注企業經營變革。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華地國際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其實自2010年10月聯交所上市以來,公司一直沒有再用港股上市平臺做進一步的股本資金籌集活動。而且公司股份流通量長時間處於較低的水平,自2019年6月19日開始計算的近90個交易日,公司日均交易量僅為83.8萬股,按6月19日已發行股份計算的話只佔0.04%。

在股價方面,公司自2010年10月上市後僅維持了幾個月的上行態勢,於2011年7月打出公司歷史峰值的101億港元市值後便一路下滑,至2016年公司低谷時期市值不到15億港元,跌幅超過80%。股價截止2019年公司獲得私有化要約時雖有部分回升,但停牌當日市值也僅為27.8億港元,對應動態市盈率5倍多,市淨率還不到0.5倍。


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公司表示為了要在零售行業獲得重新定位,可能需重新評估其戰略並實施必要的變革,此過程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對於公司目前估值、活躍度均較低,籌資效果並不好的上市地位而言,華地國際私有化之後不僅讓公司經營靈活可控性提升,同時還能省下上市公司運營的大量成本,從而專心自己的經營變革。

而且從公司目前資料來看,公司經營確實有在慢慢好轉,且有擴張的動力。

經營改善趨勢已在數據中體現

輕、重資產同步推進,華地國際控股並沒有停下擴張腳步。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華地國際控股是泛長三角經營百貨和超市業務的零售企業,旗下擁有“八佰伴”和“華地百貨”兩個百貨品牌,以及“大統華”超市品牌。截至2018年底,公司網點佈局跨江蘇、安徽、浙江三省的無錫、鎮江、南通、馬鞍山、長興、揚州、嘉興、安慶、蕪湖等二十二個城市,擁有九十家連鎖門店,建築面積近173萬餘平方米。其中包含建築面積112萬平米的20間百貨及購物中心,14.3萬平米的3間管理店建築面積,以及46.1萬平米麵積的70間超市。

2019年上半年,公司仍在門店拓展方面花了不少精力。其中百貨業務新籤嘉興平湖、江蘇鹽城、江蘇江陰三個項目,新增商業面積30萬平方米,超市方面則新開了8家門店。並對溧陽、丹陽、江陰3間百貨店進行了調改,以及完成金壇城中店及丹陽城中店2間超市老店的重裝調改。

業績正在持續改善時期,公司未來增長仍有不錯的潛力。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實體百貨和超市業務此前是受到過電商很大的衝擊,華地國際的利潤數據也是連年下滑,不過2016年之後,管理層啟動事業合夥人制度,對多家商場進行升級改造、擴大強體驗業態佔比,超市增加生鮮和冷鏈供應等措施出現效果,公司利潤開始出現連續增長,其中百貨業務近期的利潤增長表現越來越強勢。


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作為公司利潤主要貢獻者,百貨業務正在加速成長。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公司2019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為23.92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百貨業務貢獻11.06億元,同比增長10.5%;超市業務貢獻12.86億元,同比下滑6.2%。但是股東應占淨利潤同比增長11.2%至2.67億元,如拆分業務利潤來看,利潤率較高的百貨業務貢獻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8.5%至4.74億元,佔比高達90.1%;超市業務經營利潤則下滑14.8%至5200萬元。


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公司百貨業務收入2018年就實現同比增長5.3%至86億元,利潤率也從7.6%提高至8.7%,同店銷售變化指標在2017年,2018年和2019上半年分別是0.4%,3.8%和5.1%,呈加速增長態勢。而超市業務由於對部分虧損店計提減值準備,並且新店在業務發展初期所發生的費用較高加上零售業經營環境競爭加劇,所以錄得較大幅下滑,後續隨著減值計提及新店成熟,超市業務會有一定好轉。

目前公司經營改善具備較強的基礎,公司也有動力將精力放在自身經營上,而且公司自年初或許就已經在策劃了。

私有化難度也在逐步減小

連續回購加註銷股份,控股股東股權佔比進一步提升。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公司2019年上半年進行了4次股份回購,合計6355.2萬股,涉及資金1.04億港元,回購股份正在逐步註銷。因此控股股東陳建強的持股比例從年初的71.23%升至目前的73.22%。此外,公司另一大股東International Value Advisers自2018年末開始經歷了3次減持,目前持股比例降至5.99%,一定程度降低了控股股東私有化的難度。

綜上所述,無論是基於公司自身變革發展潛力及動力,還是股權變動的方面而言,公司確實具備較強的私有化決心。


私有化浪潮不止 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宣佈“離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