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把握“守正”要求譜寫“創新”篇章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 《決定》既闡明瞭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麵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標誌著我們黨對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對於堅持、鞏固、完善、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作為新時代的開路先鋒,要以此為契機,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文化養分。

厚植“動力源”,推動文化自信攀升新高度。“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過程源自於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實踐,邏輯起點來自於中華民族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發揮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闊步前行。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指導實踐,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必須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加強理論武裝,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擦亮文化底色,厚培文化沃土。

答好“必答題”,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變則通,通則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其中文化體制改革是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註重把“兩效統一”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文化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但是,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定落差,文化市場體系培育和完善還相對遲緩。必須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決文化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增進文化發展動能。必須進一步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抓住“兩個中心”建設契機加強頂層設計,紮實推進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向改革要效能,以改革促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文化相關政策法規,圍繞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立起科學完備的制度體系,加強地方文化立法,推動政府從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轉變,加快實現文化治理現代化。

高奏“民生曲”,推動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利民之事,絲髮必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民生已是其中重要一極。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文化消費井噴式增長,文化需求正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指標。相比之下,我國文化供給水平還不高,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尚有差距,可以說,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是少數幾個總供給還不能滿足總需求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們必須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高度上,對文化惠民作出系統性謀劃和建設性佈局,著力構建多元參與的合作型文化生產關係,著力完善文旅融合等“文化+”大格局,著力提升文化產品供給的能力、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提高文化惠民水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文化,就能構建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治理體系,相應就會形成和發展什麼樣的文化。時與勢如此有利,我們因時而動、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不斷譜寫文化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守正創新的新境界,為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更加強勁的文化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