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大力推進油氣管網建設,除參與整合的石化企業外,18家煉油企業年底可用上管線輸送原油

本報記者 張園園

油氣管網是油氣上下游銜接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東營市煉油企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7200萬噸/年,是全國原油加工能力最大的地市,油品管道輸送需求旺盛。記者從東營市發改委瞭解到,東營市結合實際,大力加強油氣管道規劃建設,促進公路運輸轉向管道運輸,今年1-9月,全市實現管輸原油2350萬噸,預計全年可達到3300萬噸左右,到年底,除參與整合的石化企業外,18家煉油企業可用上管線輸送原油,實現原油管線輸送“廠廠通”。

構建“四橫、二縱、十支線”油品輸配網絡

“二橫、二縱、六環網”天然氣輸配網絡

油氣管網是油氣上下游銜接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東營市煉油企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7200萬噸/年,是全國原油加工能力最大的地市,油品管道輸送需求旺盛。

據介紹,為爭取儘早實現油品由公路運輸向管道運輸的轉變,加快構建東營市“來源多源、外通內暢、互聯互通、區域成網”的油氣管網體系建設目標,東營在全省率先編制《全市油氣管網規劃》,結合《規劃》實施和魯北高端化工基地及地煉企業整合需要,及時修編調整。《規劃》出臺後,圍繞規劃落地實施,制定項目推進方案,加快重點項目推進。

在油品管道規劃建設方面,以滿足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原料和產品運輸需求為目標,加快市域原油成品油(石腦油)管道規劃佈局,努力構建“四橫、二縱、十支線”油品輸配網絡。其中,原油輸送,構建以“東青煙日四港共保”為主,鐵路運輸為補充的供應體系,滿足全市現有煉廠原油輸送需求,同時保障後期新上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需要。成品油輸送,按管道運輸佔60%,構建以“東煙濰日四港齊送”為主,配套鐵路運輸,保障全市煉化企業成品油運輸需求。石腦油輸送,以滿足PX項目需求為牽引,構建管道集疏運通道。規劃新建原油管道1560餘公里、成品油管道1450餘公里,石腦油管道380餘公里(含原油、成品油共用管道320餘公里)。

在天然氣管道規劃建設方面,滿足東營市天然氣消費需求為目標,多方拓展管道天然氣進入東營的氣源,規劃中石油、中石化(一線、二線)、中海油、煙臺港LNG、東營港LNG、勝利油田自產氣、與濱州高壓管網互聯互通等多個氣源接入點進入東營市,多方保障東營市天然氣供應,構建“二橫、二縱、六環網”天然氣輸配網絡,助推“氣化東營”建設。規劃新建天然氣管道950餘公里。

預計全年管輸原油3300萬噸左右

可減少公路運輸100萬輛次以上

目前,青島港投資建設的廣饒縣5條煉油企業支線及配套設施,均實現當年審批、當年建成、當年投用;青島港投資的自廣饒縣至東營區、墾利區、利津縣4家煉油企業的2條管線,也實現當年審批、當年開工,正在加快建設,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年底將建成投用。日照港至東營市的原油和成品油輸送管線、東營港至中海化工的原油成品油管線,均已開工建設。

據悉,去年,全市新增原油管道513公里、成品油管道約190公里、天然氣管道180公里。“目前,東營港、青島港、煙臺港均已實現‘港口+管道’為東營市煉化企業管輸原油。”東營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原油、成品油管線分別連通全市煉化企業15家、7家,20家煉化企業中12家已實現管道運輸原油,5家企業實現成品油管輸。今年1-9月,全市實現管輸原油2350萬噸,預計全年可達到3300萬噸左右,可減少公路運輸100萬輛次以上;到年底,除參與整合的石化企業外,18家煉油企業可用上管線輸送原油,實現原油管線輸送“廠廠通”。

“按照管道比公路平均節省40元/噸測算,每年可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18億元以上。”上述工作人員介紹,管道建設之前,煉油企業多通過公路運輸原油等大宗物料到廠區,東營市交通部門曾統計,在東營市註冊的危險品運輸車輛就有11464臺,而企業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管輸帶來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2018年管線輸送原油2022萬噸,減少公路車輛運輸61萬輛次,為煉油企業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減少了大氣汙染排放和路面安全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