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集團劃入建設控股集團“上市公司+”國企改革戰略凸顯深圳特色

本報記者 王曉悅

深圳地區國企改革採用的“上市公司+”戰略正在快速推進。

11月4日,天健集團公告宣佈,其控股股東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國資”)擬組建市屬國有全資的深圳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控股集團”),並將持有的天健集團23.47%股權全部轉讓至建設控股集團,建設控股集團將成為天健集團新的控股股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國資將天健集團納入建設控股集團只是第一步,預計未來會將更多資源整合到建設控股集團,使其成為大型綜合性建工集團。其體現的是深圳市國資委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讓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的改革理念。

天健集團納入新國資平臺

劉國宏表示,作為深圳國企改革的一環,天健集團的方案是深圳落實9月24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批覆的《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的一個重要舉措,旨在對國有資產進行資源整合和優化。

具體到行業層面上,方案的總體思路是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要求,落實《深圳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部署安排,旨在提升深圳建築業發展水平,打造涵蓋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築工業化、綜合管養、專業開發、建築科技產業培育等產業鏈條的大型綜合性建工控股集團。

這意味著,將天健集團納入建設控股集團只是第一步,按照深圳國資國企“上市公司+”戰略,預計後續還會有系列動作,以天健集團為核心繼續整合國資建工板塊,建設控股集團目前50億元的註冊資本上也有可能繼續擴大。“當整個集團的規模擴大後,就可以去承接一些以前不能承接的大項目,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和提升市場競爭力。”他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未確權的28項土地(房產)資產的權益,也將劃轉至建設控股集團。這將導致建設控股集團與天健集團間存在同業競爭,但天健集團在公告中表態稱,將在深圳市國資委國企改革的總體部署下,研究制定同業競爭的解決方案,逐步解決整合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劉國宏認為,從目前的深圳國資委的規劃部署來看,建設控股集團很可能將同業競爭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此舉產生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有望令天健集團實力大增。

深圳特色——“上市公司+”戰略

天健集團的改革方案是深圳地區快速推動國企改革的一個側寫,此前,深圳國資委已操刀了深糧集團和巴士集團的國企改革,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新路。

“國家2015年推出‘1+N’的國企改革體系,到目前為止全國地方國資國企改革上落實的力度是差強人意的,這裡面主要阻力就是擔心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但是深圳的國有資產有很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屬於高流動性的資產,是交給市場定價的,那麼在國有資產評估流轉問題上爭議較小,遇到的阻力就沒那麼大。另外,作為上市公司,深圳的國資企業業績都不錯,而且在公司治理、產權劃分乃至薪酬體系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基礎條件,改革起來也更順暢。”劉國宏如此描述深圳區域國企改革的特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深圳國資委目前控股上市公司28家,其中A股25家,H股3個,另有一家新三板公司。A股上市平臺中,不乏耳熟能詳的國信證券、深圳機場等公司。非上市公司方面,包括深圳水務、深圳巴士、創新投等公司,分別涉及金融、地產、建築等多種領域。

《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中,深圳把上市平臺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方案》提出,深圳地區要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即依託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加大市場化併購上市公司力度,推動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

到2022年,深圳每家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原則上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在完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方面,提出開展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綜合性改革試點,到2020年控股10家以上上市公司;在完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方面,提出推動深圳市遠致投資公司成為國有資本存量的資源整合者和價值創造者,到2020年力爭公司總資產突破1000億元,新增2家至3家控股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