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腦梗死的可能性大是什麼意思?

用戶SAL阿藝


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但較為常見,是怎麼形成的呢?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小梗死灶,腦組織缺血、壞死、液化並由吞噬細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病變範圍一般為2-20mm,因此而得名。

由於有時腔隙病灶很小,常規頭顱CT檢查對腔梗診斷存在許多不足,容易造成誤診,通常出報告時會打上不確定的診斷。而利用高分辨率 CT(HRCT)或者磁共振檢查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因此臨床懷疑腔隙性腦梗死患者,必要時可進行HRCT或共振檢查。


大腦深部的微小動脈就猶如大樹的樹枝,越來越細小,出現了血管堵塞就像是小樹枝的枯萎,一般並無大礙。

腔隙性腦梗死好發於4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男性居多,常伴有高血壓,發作時表現多樣:頭暈,一側面部麻木,嘴歪,口齒不清,一側肢體乏力,短暫意識不清等等一系列症狀,但通常症狀較輕,或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是在體檢時發現,一般預後較好。

腔隙性腦梗死的治療基本上等同於腦梗死,急性期以儘早改善腦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因為腔梗的病變範圍小,症狀輕,一般給予抗血小板、活血、營養神經治療就可以了,治療主要的目的是要控制它的進展,延緩腦梗死的進一步加重。

預防很重要:

  • 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正常範圍;

  • 合理膳食: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多食蔬菜水果;

  • 戒菸、限酒,改變不良嗜好;

  • 適當鍛鍊,控制體重,增強體質;


關注健康,關注香草小醫生,感謝點贊,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