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在農村深山老林裡的天麻,全株長得像鋤頭,不長一片葉子,但地下塊莖卻可以入藥,長得像扁扁的土豆,即壓秤價格又高,一斤能賣到將近100元。在過去,農民全靠挖掘野生天麻賣錢,現在已經成功地將野生天麻轉為家種,全國各地都有引種栽培,只不過因其技術要求較高,產量低而不穩,生產發展較慢。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野生天麻環境條件

我國自然分佈區的野生天麻的主產區,其環境條件大致如下。四川峨眉山的野生天麻集中分佈在海拔1300~2280米處;黔西北山區多分佈在海拔900~2400米地帶;湖北恩施自治州多分佈在1300~1900米處;陝西漢中地區多分佈在海拔1000~1300米處;東北地區分佈在海拔200~700米的低山或丘陵地區。大體上從南到北,人工栽培天麻地區的海拔可逐漸降低。

野生天麻的自然分佈區,年平均溫度一般10~13℃,最熱的7月,平均溫度24℃左右,最冷的元月,平均溫度- 4℃左右,無霜期180~220天左右。當冬季土壤溫度低於12℃以下,天麻停止生長,進入休眠。野生天麻的分佈區,年降雨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一般1700毫米左右;空氣相對溼度70%~90%;土壤含水量經常保持溼潤狀態,但如果水分過多,土壤中空氣不足,不僅影響蜜環菌和天麻的生長,甚至會造成天麻腐爛。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天麻從栽種到收穫,整個無性繁殖和生長過程都在地下,有無陽光對其生長髮育沒有影響。正因為這種特性,人工栽培天麻,在野外、室內、地道,有光、無光的地方都可進行。但在有性繁殖過程中,箭麻萌芽出土,抽薹生長,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低山栽種天麻,強光直射,會提高地溫,不利天麻生長,所以需要搭棚遮蔭或在室內進行。

野生天麻一般生長在雜木林或針闊葉混交林、森林砍伐後的次生林及竹根、灌叢中,以殼鬥科的樹種如花櫟、尖慄、板栗、青岡為最好,除樟科外的其他闊葉樹種、竹類以及白茅、黃芪等草本植物都可以生長蜜環菌,成為天麻生長的營養來源。特別是花櫟樹,營養豐富,適應性強,發茬率高,高、低山都宜於栽植,是人工栽培天麻的好營養源。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天麻的生長髮育

天麻生長過程是非常神奇的,種子發芽後形成的原球莖,分生出營養繁殖莖。接菌早的原球莖和營養繁殖莖,到當年冬天可長出20多個米麻和小白麻。一般情況下,幼麻的發生和生長從4~5月份開始,初期生長緩慢,到7月份開始迅速生長,8~9月份生長最快,但若7、8月份高溫超過30℃時,生長又會受到抑制。11月份以後,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進入休眠期。

翌年4月份,米麻和小白麻開始萌動,消化和吸收蜜環菌的營養繼續生長膨大。並可繼續從頂芽生長錐分化形成子麻;節上的側芽也可相繼萌發、分化、生長,形成各級米麻和白麻。因此,天麻具有多芽萌發的分枝特性,一年中的生長非常快,常可發生大、小米麻和白麻數百個。大的白麻在第三年可以長成箭麻。

在自然情況下,白麻會成為“母子”,進行無性繁殖。頂端生長點生長出子麻,側面也可發出數個不定芽,也就是第二代的子麻。原來的白麻母子漸漸腐爛。第二代子麻到次年又可繼續生長,產生箭麻和第三代子麻,如此不斷地產生第四代、第五代……,代代繁殖下去,延續不絕。人工栽培天麻的無性繁殖法,就是利用天麻的這一特性。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天麻長成箭麻後,如不起挖,到第三年春天,頂芽萌動,當氣溫達到14℃左右時,地上莖開始出土,氣溫達到20℃左右時,莖稈迅速生長,抽苔開花。開花順序自下而上。直至頂端的花開放後,株高停止生長。天麻開花授粉後,花逐漸凋謝,果實逐漸長大,大約12~13天,果實停止增大,18~19天后,果實開裂,種子成熟。箭麻抽苔後,母麻中空腐爛,只剩下一堆腐爛的薄皮,地上莖也隨之倒苗。

綜上所述,天麻從種子萌發到種子成熟的生活過程,是先後與兩種真菌共生來完成其生活史的特殊植物。整個生育週期至少需2年時間,即第一年5~6月份播種,由種子萌發到產生白麻,到次年11月份可收穫箭麻,需一年半時間,兩個生長季。未收穫的箭麻(或重新栽種的箭麻),到第三年的5~6月份開花結果、種子成熟整整2年時間。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天麻的品種

天麻在我國有5個品種,即天麻、原天麻、細天麻、南天麻和疣天麻。藥用的商品天麻都為天麻種,包括4個變型和4個變型之間的雜交天麻。

紅天麻。植株高1.5米左右,花及花葶橙紅色,果實橢圓形,肉紅色;成體塊莖(箭麻)常呈長橢圓形,淡黃色,最長可達20釐米,粗5~6釐米,一般單個重300~500克,最大可達1000克。塊莖含水量78%~88%,一般4.5~5.5千克鮮品可加工1千克幹品。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耐旱力也較強,主要分佈在海拔800~1500米的山林中。是馴化後人工栽培的優良品種。

烏天麻。植株高1.5米左右,最高可達2米;花藍綠色,花葶灰烏色帶白色縱條紋;果實為上粗下細的倒錐形。成體塊莖橢圓形、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節較密,最長15釐米,粗5~6釐米,一般單個重300~700克,最大可達800克。塊莖含水量60%~70%,一般3.5~4.0千克鮮品可加工1千克幹品,折幹率高,商品堅實,質量較好,但耐旱力較差。主要分佈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是馴化後人工栽培的優良品種。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黃天麻植株高1.2米左右,花黃綠色,花葶淡黃色。成體塊莖卵狀長橢圓形,單個塊莖最大者500克左右,含水量80%左右,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一個主要品種。

綠天麻。莖稈草綠色至藍綠色,果卵圓形;塊莖倒圓錐形,節較密,鱗片發達,繁殖率及產量也較高,一般4千克鮮品加工1千克幹品。分佈在西南及東北諸省,數量較少。

此外,由這4個天麻變型培育了一些雜交天麻,目前推廣的雜交天麻主要有:①紅×紅雜交天麻。是紅天麻與紅天麻雜交繁殖的後代,主要在陝西漢中地區推廣種植,適於海拔500~1800米的山區引種,適種範圍廣。②紅×烏雜交天麻。宜昌紅天麻自交系為母本,雲南小草壩烏天麻自交系為父本,雜交繁育的無性系後代。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比紅天麻高1倍以上,比小草壩的烏天麻高60.2%。適於海拔1300米以下山區栽培。③烏×紅雜交天麻。雲南小草壩烏天麻自交系為母本,宜昌紅天麻自交系為父本,雜交繁育的無性系後代。適於海拔1300米以上高山栽培,若引種到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則生長不良。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天麻病害

目前發現危害天麻的雜菌主要有綠僵菌和白霧菌,發生嚴重時,能抑制蜜環菌的萌發和生長,也侵染天麻塊莖,造成腐爛;其次是黑斑病,主要侵害麻體的芽眼,初為暗灰色,後逐漸變黑。防治方法: ①選用無雜菌感染的菌材,在培養菌材時,所用樹棒、樹枝要新鮮;②播種時加大接菌量,菌種和菌枝要放得多,蜜環菌長得快,可抑制其他雜菌生長;③菌材間隙要用闊葉樹葉或沙填實,土壤和填充物要乾淨無汙染,最好能用石灰水、多菌靈、高錳酸鉀等消毒後再用;④室內栽培的,栽培室和床架在使用前都要清洗消毒;⑤排水防漬,加強通風換氣,也可在床(箱)底拌入0.06%的過氧化鈣,以人工增氧,抑制雜菌生長。

最後,採挖天麻時,揭去覆蓋物,輕輕刨去表土,從一頭翻窩,揭開菌材,將天麻取出放在筐內,要細收、收淨、輕取輕放,有的天麻生長在較深的土層中,在向窖的四周挖掘時,更要小心,防止挖傷。收穫時,選取麻體完好、健壯的少量箭麻留作有性繁殖用,小白麻、米麻留作無性繁殖用種,其餘箭麻與大白麻均加工入藥。挖收時破傷的塊莖,也可加工藥用。我是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野生天麻轉為家種,產量低而不穩,種前須知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