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戰機是指戰場上對作戰行動最有利的時機。戰機是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得到的,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去創造和促成,必須在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下,縝密觀察,迅即反應,才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戰機。在這方面,粟裕堪稱大師級,透過他打的很多仗,都能浸透著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的高超藝術。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通過先發制人創造和捕捉戰機

我軍是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面對的戰役戰鬥通常需要以劣勝優,以少打多。這就要求在創造和捕捉戰機過程中,必須注重先發制人,必須注重突然性,攻敵於無備,擊敵於無措。從而把握先機之利,爭取作戰主動。

粟裕通過先發制人創造和捕捉戰機的戰例不勝枚舉。僅七戰七捷戰役中,就有幾個仗是通過這種方式創造和捕捉戰機的。

1947年7月,國民黨以12萬大軍向我蘇中解放區進犯,分四路由泰州、南通、靖江、宣(家堡)泰(興)分進合擊我軍。面對國民黨來勢洶洶的進攻,我是按照傳統的戰法,避其鋒芒、後發制人,還是攻其無備、先發制人?粟裕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戰略初戰角度出發,根據蘇中戰場整體態勢和四路敵軍部署特點,決心乘敵四路分進合擊之敵尚未完全形成之際,主動出擊,先打位於宣泰的這一路,即強敵整編第83師。

由於宣泰之敵處於進攻出發地,根本沒想到粟裕會拿他們動手,並且還是找上門來打。上至綏靖區司令李默庵、83師師長李天霞,下至宣泰守敵的團營長們,都還以為這不可能是華中野戰軍主力。打了三天之後,等明白過來,粟裕已經率主力轉入下一個作戰奔襲如皋去了。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通過聲東擊西創造和捕捉戰機

聲東擊西戰法歷來為兵家所重視。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熱兵器時代的戰爭,偵察情報手段發達,想真正通過這一戰術創造和捕捉戰機並不容易。粟裕在七戰七捷和萊蕪戰役中都曾成功運用這一手法創造和捕捉戰機。七戰七捷的第二仗是“聲西擊東”,萊蕪戰役則是“聲南擊北”,這些都是這種創造和捕捉戰機的範例。

七戰七捷第一仗我初戰即將勝利結束之際,敵人一方面調集兵力增援泰興,企圖拖住我主力與我決戰。另一方面,以一部兵力奔襲如皋城,企圖威脅我軍側背。根據這一敵情變化,粟裕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法,靈活地創造和捕捉新的戰機。

粟裕決定,除留一部兵力繼續圍殲泰興城內殘敵,造成我軍主力仍在泰興的假象,以引誘如皋東南之敵整編第49師放心大膽地向如皋挺進,而我軍主力則“來一個長途奔襲,創造殲敵於運動中之良機,將陷敵於被動混亂的境地”。於是,粟裕迅即轉兵東向,急行軍50公里,遠程奔襲如皋以南地區。這一著非常奏效,敵人根本沒想到我主力是如何突然冒出來的,很快就被我殲滅一個半旅萬餘人。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通過隱真示假創造和捕捉戰機

隱真示假,就是把虛假的作戰意圖暴露給敵人,把真實的作戰意圖隱蔽起來,造成敵人判斷失誤。說起隱真示假,人們特別容易想到古代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是典型的隱真示假戰例。粟裕運用隱真示假也是得心應手、駕輕就熟。這也是他創造和捕捉戰機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

萊蕪戰役中,針對南線敵人重兵密集,戰機難尋,而北線敵人孤軍深入,陳、粟決定改變在南線尋機殲敵的作戰計劃,率軍揮戈北上,求殲李仙洲集團於萊蕪地區。然而,數十萬大軍需要行軍數百公里,變“南征”為北戰,談何容易?

為了達成戰役目的,粟裕決定採取以下幾個隱真示假措施:

第一個動作,擺出主動出擊使敵認定我不會北上的“南征之形”。令第二縱隊先聲奪人,發起討伐郝鵬舉叛軍的戰鬥。此舉不僅給我在政治上造成了有力的影響,而且在軍事上進一步使敵認定我在“南征”之中,進一步隱蔽了“北上”殲敵的戰役企圖。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第二個動作,擺出必保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的決戰之形“。粟裕令華野第二,第三縱隊,偽裝成華野大軍,擺出勢與敵人一決高下的戰鬥決心。敵果然中計,於是傾全力對臨沂發動猛烈進攻,僅“在臨沂足足轟炸了一個星期”。

第三個動作,擺出連續作戰疲憊不堪的“敗軍之形”。敵以為臨沂是我山東解放區首府,必定死守。粟裕則迎合敵人的這一心理,令我軍擺出節節阻擊,最後主力失利於臨沂外圍,不得不放棄臨沂的戰場態勢。果然,蔣介石、陳誠開始陶醉於手下將領頻頻上報的“空前大勝”之中。

第四個動作,擺出準備西渡黃河與劉鄧大軍會合的”避戰之形“。粟裕令地方武裝在運河上架設浮橋,在黃河邊公開籌集渡船,以此來迷惑敵人,給敵造成我不得不撤出山東解放區,西進與劉鄧大軍會合的假象。

粟裕的一系列隱真示假奇招收到了奇效。最終,我達成了最大的戰役突然性,僅三天便消滅了李仙洲集團5.6萬餘人。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通過攻其必救創造和捕捉戰機

古代軍事家孫子說過:“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這種創造和捕捉戰機通常是選敵至關痛癢之要點,同時亦是其較為空虛之處實施突然攻擊,常能收到牽一髮而動全身,擊一點而震撼全局之效。最主要的是敵往往經不起這種戰略要點的丟失,往往派兵必救。這就給我攻其必救創造了很好的戰機。

1948年6月爆發的豫東戰役,粟裕採用“先打開封、後殲援敵”之計,即是攻其必救創造和捕捉戰機的非常經典戰例。開封是中原重鎮,是國民黨河南省省會。蔣介石絕不會坐視省會城市被我攻克。他丟不起這個面子。粟裕很好地利用了敵人的這一心理。

我軍攻佔開封的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蔣介石下死命令要求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馳援開封,尋求與我決戰。這就為我軍提供了在運動中殲敵的良機。粟裕經過綜合分析對比,很快決定先打剛剛組建不久,且與我作戰經驗較少的區壽年兵團。

當我放棄開封后,邱清泉急於進入開封撈功,加快了行軍速度,而區壽年則猶疑不定。於是,邱、區兩路援敵拉開了四十公里的間隙。粟裕見戰機出現,當機立斷,及時下達了圍殲區兵團的命令。最終,豫東戰役取得大勝,我生俘了敵兵團司令區壽年。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通過持重待機創造和捕捉戰機

隨著戰爭的不斷髮展,敵我雙方彼此越來越熟悉,包括指揮特點、戰法特點、部隊作風士氣等彼此越來越瞭解。這樣下來,戰局容易出現一種暫時性的平衡,戰機就很不容易出現和捕捉。這就要求指揮員必須學會持重待機,耐得住性子。對此,粟裕說得好:持重待機就是“ 審慎地觀察戰場形勢的細微變化,分析掌握敵人的行動規律”,“條件具備了就堅決殲滅之,條件不具備,就改變和放棄原定計劃,絕不可輕躁作戰”(《粟裕戰爭回憶錄》第485—486頁)。

國民黨軍經過宿北、魯南、萊蕪戰役打擊後,在與我華東野戰軍作戰時格外小心謹慎。戰機一時非常難尋。為創造新的戰機,我軍時南時北,或東或西,有進有退,用高度機動迴旋的方法來調動迷惑敵人。在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軍曾多次放棄打擊小規模進犯之敵的機會,甚至主動撤除對進犯之敵的包圍。

針對我軍的持重待機,敵人終於沉不住氣了。孟良崮戰役的戰機終於出現了。於是,粟裕牢牢抓住這一戰機,立即改變原來準備殲滅側翼之敵第7軍和整編第48師計劃,決心集中我軍主力,以反突破、反包圍挖殲整編第74師。最終,74師被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擊斃,我打了一個極為經典的大勝仗。

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極為不易:試析粟裕創造和捕捉戰機藝術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傳》《粟裕軍事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