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被起外號,親媽機智反擊校園霸凌者:寬容就是對惡的默許

莫里哀說過:“惡人也許會死去,但惡意卻永遠不會絕跡。”

每一次受害者對施暴者的寬容,都是對惡行惡意的鼓勵。只有在校園霸凌萌芽的時候就將其扼殺,才能讓孩子真正免遭荼毒。


3歲孩子被起外號,親媽機智反擊校園霸凌者:寬容就是對惡的默許

幼兒園裡的刺耳外號

隨著《少年的你》熱映,“校園霸凌”這一話題終於高調地進入人們的視線。

“校園霸凌”指的是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不單包括肢體暴力,還包含語言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語言攻擊包含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

《少年的你》原著裡說:“嘲笑和排斥從幼兒園開始,誰說人之初性本善呢,誰說“他們只是孩子”呢,孩子的等級劃分、拉幫結派和打壓異己,偏偏是最原始最殘酷的。

他們不像成年人偽善,所以他們看不起誰,討厭誰,就光明正大表現出來,光明正大地欺壓他,嘲笑他,孤立他,打擊他。”

幼兒園是每個孩子對世界正式認知的開始,也相當於一個小社會。孩子在幼兒園的經歷,會對他未來的一生都有著不可逆的重要影響。

我的兒子是個還未滿3歲的小男孩,身高102釐米、體重46斤,看起來很健壯,非常討人喜歡。這學期才開始上幼兒園的兒子,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性格活潑的他特別喜歡跟高年級的孩子玩。

今天,送兒子上學時候,忽然聽到幾個高年級的孩子對著兒子大喊“大肥豬”“死胖子”,跟在那些孩子身後的家長也沒有出言制止熊孩子的不禮貌行為,反而還像沒事人一樣跟著笑。

兒子還不懂得這是別人的嘲笑,笑嘻嘻跟我說“媽媽,哥哥是不是也是我們學校的同學”。

看著一臉純真的兒子,我扭過頭不懷好意地對幾個熊孩子笑著說道:“你們才是又醜又瘦的猴子,這麼沒家教,一定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親媽不要的壞孩子吧”。

然後幾個小孩一臉懵地看著我,再不敢回嘴,身後的家長也只好尷尬地拉回了自己的孩子。


3歲孩子被起外號,親媽機智反擊校園霸凌者:寬容就是對惡的默許

你以為的小事,卻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其實,兒子還不懂那是嘲笑,我大可以當做沒聽到那些童言童語,息事寧人,一個大人跟一群小孩去計較也有失分寸。

但想想,所有的息事寧人,其實都是對壞行為的鼓勵,校園霸凌只會有0次和無數次。那些作惡的壞孩子只會以為我默許了他們對孩子的欺凌,以為我的孩子軟弱可欺,以後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嘲笑欺凌他。

對熊孩子的出言制止,是為了讓我的孩子知道,對引起自己不舒服的言辭是可以明確拒絕的。

孩子現在還不懂什麼是嘲笑,但他總有長大懂得的一天。他會知道,“大肥豬”的意思就是肥胖、醜陋、不受歡迎的。他會回想起,他的家長在他面臨嘲笑時候的做法。

如果家長一直以來的做法都是隱忍和不做回應的,孩子就會有一種順從心理。慢慢的,他自身的性格就會在壞孩子肆無忌憚的語言暴力中改變。

變得越來越自卑和懦弱,直至影響心智健康、體能健康和認知健康,出現創傷後遺症,造成人格分裂、 人格扭曲、 價值觀錯亂等心理障礙。

人類身上許多小時候造成的心理陰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緩解,長大後就極有可能會成為抑鬱或焦慮的來源。許多遭受過校園霸凌的孩子,在中年時會出現抑鬱、焦慮和自殺的風險。

孩子的惡意就像原子彈,看起來只有小小的一點,但破壞力卻大得驚人。

那些嚐到了語言暴力甜頭的熊孩子,就會嘗試不同方法去獲得快樂。他們會隨著身體的發育而解鎖肢體暴力這樣的新方式,從傷害別人的行為中得到更多的快感。

許多熊孩子從小小的語言暴力施暴者變成了校園霸凌的主導者,他們很多人在成年後依然難以擺脫這樣的行為習慣,最終發展為惡性暴力犯罪者。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被同學起外號和嘲笑是小事,也不要以為孩子是霸凌者就不會受到影響。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正在發育中的小樹苗,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改變他的生命軌跡。


3歲孩子被起外號,親媽機智反擊校園霸凌者:寬容就是對惡的默許

如何做出改變,有效阻止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不是個例,也許我們的孩子都會在某一天遭遇到。

據調查,在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份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報告指出,約有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另有6.1%的受訪者表示,在校時“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甘肅隴西的14歲少年,僅僅因為一副耳機,遭同校5名同學圍毆,被活活打死”的事件,令無數當家長的心驚膽寒。

校園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愈演愈烈,想要制止校園霸凌,只能從源頭上消除。

孩童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家長通常是孩童的第一個老師,每個孩子的行為,一開始是對家長行為的模仿。

孩子世界裡的美醜也都是大人觀念灌輸的結果,所以家長對孩童的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有人覺得豬肥胖和醜陋,也有人覺得豬是有福氣、溫和、忠厚老實的代表。家長的言行被孩子學習並模仿,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孩子的行為準則。

  • 惡意是一種無緣無故產生的傷害他人的慾望,目的是從比較中獲得快樂。為避免孩子出現“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美醜,有高低貴賤”的比較意識,家長就要做到不要刻意地教孩子用有色的眼光看世界。
  • 家長要對自己孩子做出的不當行為加以制止和教育,否則他只會認為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得到大人的許可的。

孩子的世界,善惡的概念並不清晰。他們只會認為,家長制止的就是錯的不好的行為,他們就會避免去;而家長不制止的行為,就是得到許可的可以去做的,就會不斷去嘗試。

所以,家長們要靠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影響孩子,讓他們做一個溫暖友愛、充滿正能量的人。


3歲孩子被起外號,親媽機智反擊校園霸凌者:寬容就是對惡的默許

我相信,人性本善,不是每個熊孩子生下來就是這樣一副惹人討厭的模樣。白紙一樣的孩子有著無限的可塑性,所以拒絕校園霸凌,從娃娃抓起。

希望在不遠的未來,我們的孩子面對的會是一個無差別對待、溫和、友好的世界。


作者簡介:小旭和你聊情感——原名:吳小旭,情感領域的碼字愛好者,情商不高但敢愛敢恨。歡迎關注,如有不足,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