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投資,讓生活更美好
今日頭條:@真叫小張哥
都江堰
本篇是小張哥的都江堰旅遊攻略。
都江堰是一個縣級市,距離成都約70公里。得名自然是因為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除此之外,道教名山青城山也位於都江堰。
一堰一山,構成了都江堰旅遊的基礎。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說法。
還可以看熊貓,有熊貓谷和熊貓樂園兩處。前者從事大熊貓野放研究,從救護、人工繁育到野化放歸。網上視頻爬樹的熊貓基本是這裡拍的。後者是出使海外的大熊貓回國後的安置地。
想看熊貓又想避開人群,都江堰是個不錯的選項。小張哥因為去過大熊貓基地,來都江堰就是為了那傳說中的堰和山。
都江堰美食:蔥蔥卷、白果燉雞、青城老臘肉、道家泡菜、牛肉豆花、手掌雞、乾煸泥鰍、渣渣面、火腿雞絲卷
都江堰特產:青城茶、洞天乳酒、都江青石器
交通提示
前往都江堰可先到成都,由成都前往都江堰可選擇大巴、火車或者自駕。
大巴:可以在某程上查詢購買,車次非常多,車程根據始發地不同大約1~2小時。
火車:成都站或者犀浦站,搭乘火車到都江堰站,車程半小時左右。
自駕:開啟導航,跟隨志玲姐姐/小月月/郭德綱的語音指引,車程大約1小時20分。
我的行程
都江堰小張哥是一日遊,不去青城山後山的話,一天的時間也夠了。在某寶上選擇了一家有足夠成交,且價格最貴的產品。此後的事實證明這個選擇不錯。
DAY1
出發-都江堰-青城山-回程
都江堰景區路線:玉壘山-二王廟-安瀾橋-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南橋-灌縣古城。從玉壘山開始,
從上往下走,非常輕鬆。自駕可以選擇此線路,否則只能走大眾路線,從離堆公園門口入,之後要爬山。青城山前山路線:山門-月城湖-步雲廊索道-上清宮-老君閣。走的是最容易登頂的路線,之後原路下山,沒有走天師洞祖師殿那邊。
天府之源
四川這片土地,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自古被稱作天府之國。然而這裡的“自古”並非有史以來。
天府之國這個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說的是關中地區。而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天府變成了益州,也就是後來的蜀國,如今的四川。
四川接替關中成為天府,這一轉變的關鍵就是都江堰。都江堰修建於戰國晚期,此時秦國滅古蜀國佔領蜀地已有60年。
這60年間,蜀地並未對秦做出貢獻,反倒因為多次暴亂成為了秦國的拖油瓶。(古時的暴亂,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老百姓沒飯吃了)
直到秦昭王啟用了李冰任蜀地太守。李冰帶領百姓,修築了這座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水利工程。
滔滔岷江水,終被制服。
昔日不是旱就是澇的成都平原,變成了天府糧倉。甚至兩千兩百多年後的成都市,能夠成為休閒之都,都與此有關。
這都江堰,確實值得一拜。
DAY1上午
玉壘山-二王廟-安瀾橋-魚嘴-飛沙堰-寶瓶口-南橋-灌縣古城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登樓》,杜甫
比起玉壘山,杜甫的這句詩更為出名。玉壘山位於市區的西北,岷江的東岸。都江堰的遊覽從山上開始。前文說過,這個遊覽順序很科學,從上往下就兩個字:省力。
在玉壘山上可以俯瞰都江堰全景。
山上建有玉壘閣,是一座仿古建築。此外,還有一條非常壯觀的手扶電梯,連接玉壘閣和二王廟。下到二王廟不費吹灰之力。
▲後面通往山頂的長廊下就是手扶電梯
▲電梯內部
二王廟,是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績而蓋。廟內牆上寫著治水的口訣“深淘灘,低作堰”和治水三字經。
李冰一生治水。在都江堰完工之後,他還主持修建了諸多水利工程。因積勞成疾,最終他倒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這是一個焦裕祿式的人物。如今灌區百姓已將李冰父子當做神靈祭拜。
出於尊敬,在二王廟我沒有拍照。
出了二王廟,來到江邊就可以看到安瀾索橋。安瀾橋也叫夫妻橋,是在明朝一對何姓夫婦倡議下修建。起初這橋沒有護欄,有人過橋不慎跌落致死,罪責落到了何先生頭上。他被當地官員判處死刑,之後妻子為雪冤,設法為橋修了扶手。
也許與愛情有關的地方,情侶們都喜歡許願、橋頭有一面牆,掛滿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過橋時橋身搖晃的很厲害,不過兩側都有護欄,不至於掉下去。
過了安瀾索橋,前往魚嘴。魚嘴是都江堰三大主體工程之一,全稱是魚嘴分水堤。站在魚嘴的護欄前,觀望岷江感覺水流大且急。
魚嘴將滾滾而來的岷江水一分為二。外江寬用於洩洪,內江窄用於灌溉。分水只是它基本功能,實際上魚嘴還可以起到水量調節和排沙的作用,被稱作“四六分水,二八排沙”。
如下圖,洪水期水面位置高,外江截面大於內江,大量的水從外江流走。到了枯水期,水面位置下降,內江截面大於外江,大部分水可以引來用於灌溉。這就是水量調節作用。
▲魚嘴所在岷江剖面示意圖
此外,枯水期水量小,水中幾乎不帶泥沙。洪水期,因為外江流量大於內江,泥沙大部分從外江流走,加上凹岸沖刷凸岸淤積,大部分淤積的泥沙都在外江。這就是排沙作用。
從魚嘴沿著金剛堤走到飛沙堰,距離不到一公里,步行只需要十幾分鍾。這一段河道逐漸下沉,水流更加湍急。
飛沙堰,是整個都江堰工程最大的黑科技。
它的作用是“洩洪排沙”。雖然經過魚嘴的調節,80%的泥沙都被排到了外江,但內江還剩20%,這在洪水期依舊是個威脅。
內江的河道到了這有一個彎,由於離心力作用,凹岸水位較高。由於凹岸水位高,凸岸水位低,形成了一個橫向環流。
又因為江水錶層較清,泥沙石塊主要在底層,通過橫向環流,砂石就會被拋入外江。通過飛沙堰,可以再過濾掉15%的泥沙,最終只有5%的泥沙留在內江。如下圖所示:
▲飛沙堰所在岷江剖面示意圖
上面是洪水期,在枯水期飛沙堰會露出水面。我們大部分時候看到的飛沙堰,是一片充滿碎石的灘塗。
這個時候就不需要洩洪了,江水全部留在內江用於下游灌溉。所以飛沙堰的高度需要建設的很巧妙。
寶瓶口,就在飛沙堰旁邊,是在玉壘山山體上開鑿出來的一條狹窄通道。這是整個工程中最艱難的部分。
古時開山可是沒有炸藥的。面對石質山體,人力開鑿幾乎不可能完成。辦法是用火燒,然後用水迅速冷卻,這樣岩石就會炸裂。
即使如此,開鑿也耗費了8年時間。從原山體分離出來的這一塊被稱作離堆,舊山體和離堆中間的水流入口就是寶瓶口。
寶瓶口主要用來控制水量,使下游有穩定的水流可用。當初開鑿的寬度是經過計算的。同時,它還有“引清排渾”的作用。如下圖:
表層流是清水,底層流是渾水。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清水進入寶瓶口,渾水從一旁回到外江。由於入口收窄,旁邊形成了迴流,會把泥沙淘到飛沙堰。
經過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關卡,從岷山攜大量泥沙奔騰而下的岷江,化作了滋潤成都平原的涓涓細流。
都江堰,天府之源。
李冰,造福萬代!
都江堰給人的感覺是渾然天成。如今的水利工程,多是攔河修大壩,我曾經以為都江堰也是如此。據說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曾派飛機想炸燬都江堰,但飛機到這一看,沒發現想象中的大壩,於是作罷。
之後,從離堆公園大門離開都江堰風景區。一路上還有一些小景點:伏龍觀、張松樹之類,還有沉在江底,當做清淤標尺的鐵柱仿品。景區正門出來就是南橋。
南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多次遭遇戰火毀壞,後又被洪水沖毀。如今的南橋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修繕,廊頂的花紋精美。
廊橋夜景,是都江堰的標誌美景之一。由於小張哥沒有在這裡待到晚上,自然是無緣得見,給大家一張網圖參考。
灌縣古城,都江堰古稱灌縣,其實這裡就是古時都江堰的城區了。路旁都是商鋪,很商業化了,不知為何我挺喜歡這個古城的感覺,說不清。
中午被拉到一家餐廳,用餐同時還可以觀賞精彩的表演。這是當天行程的一大亮點,可惜沒記住名字和地點。
飯後,乘車前往十幾公里外的青城山。
青城之青
青城山,道教名山。東漢時期,張道陵(張天師)在此創立天師道,尊春秋時期的老子為道祖,道教由此誕生。
青城山的得名有2種說法。其一:原名清城山,因傳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唐玄宗信道,下詔書時誤將“清”寫成“青”,此後就這樣流傳下來。其二:青城山上林木茂盛,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上有青城四絕,別誤會,這不是武功招式。一絕洞天貢茶,二絕白果燒雞,三絕道家泡菜,四絕洞天乳酒。全是吃喝啊,張道陵的徒子徒孫們日子過得不錯。
除了張道陵,青城山下還有一位名人。哦不,是名蛇——白素貞。有歌為證: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啊~~~啊~~~(能唱出來的舉手)
哈哈,山門到了,咱還是上山吧。
DAY1下午
山門-月城湖-步雲廊索道-上清宮-老君閣
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面積相對較小,宮觀寺院建築居多,半天時間就可游完。後山以擁抱自然為主,面積較大,走完需要一天時間。小張哥遊覽的是前山。
青城之青,在山門附近就已感受到了。路兩旁高高筆直的水杉不必說了,連樹幹和石頭上都長了厚厚的一層青苔。
上山的道路是鋪設好的棧道,走上去發出咔吱咔吱的響聲。路旁的樹只能用遮天蔽日來形容,整個光線都暗了下來。
很快就到了月城湖。沒想到在山上還有這樣一片湖泊,湖泊不大卻也是活水,流入湖泊的小溪發源於老霄頂。
渡湖的遊船沒有動力,採取鋼索牽引。坐上船2分鐘就可以到對岸,只是上船需要排隊等待一陣。
過了月城湖,就是索道下站。買好往返票,搭乘索道上山。索道是一個小廂,半開放式上面有個頂棚。
從索道上站出來,拾階而上。不久到達上清宮。大門上方的牌匾,落款是蔣中正。可以想見,這塊牌匾能保留到今天背後一定有不少故事。
上清宮內有一進院子,四周分佈著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堂、文武殿、玉皇殿。內裡供奉著道教諸神。
旁邊的一間房子,就是當年張大千隱居青城的寓所。如今裡面掛著他的一些畫作,估計是樣品,沒做任何防護。
問道青城山。既來之,則煉之。
之後,就是登頂。青城山前山的頂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
由上清宮前往老霄頂的這段路是上青城山以後最難走的一段。很多臺階已經歪七扭八碎成幾塊,需要注意腳下。
路上多次遇到山民挑著籃子在賣一種沒見過的果子。問了下,他們稱之為雪蓮。這肯定不是天山上那個雪蓮。
本不想買,奈何大媽推銷實在熱情。小仙女被說動了,買了一個。汁水豐富,微甜。沒帶水的話可用來解渴,還不錯。
半小時後到達山頂。
山頂有一座老君閣。內裡原有高36米的太上老君騎牛造像,可惜2008年汶川地震時損毀。如今的老君閣是新修的,不能上去。
山頂下著雨,老君閣上方在雲霧中若隱若現。走了幾步雨開始變大,也沒帶傘,只好迅速原路返回下山。
下山比上山更快,不到5點已經到達山腳的停車場。乘車離開時,腦海中回味著青城山,印象最深的還是青城之青。
青葉
青草
青苔
好一座青色的世界
~~~本篇完~~~
閱讀更多 真叫小張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