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山東活力:攻克“最大短板”,做好“有效制度供給”

11月1日,《人民日報》以《培植疊加戰略優勢最大限度釋放活力》為題刊發對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專訪,劉家義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提升政府效能、深化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的重大機遇。當前制約山東發展最大的障礙是體制機制性矛盾突出,最大的短板是有效制度供給不足。”

“制約山東發展最大的障礙是體制機制性矛盾突出,最大的短板是有效制度供給不足”,這句話直指山東發展要害,既站高遠望,又提綱挈領,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018年7月5日至8日,山東省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學習。學習歸來後,接續召開為期兩天的學習交流會。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交流會議上指出,蘇浙粵三省的成功經驗,關鍵在創新,核心就是制度創新。沒有有效的制度體系作保障,山東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就無從談起。

作為國家戰略,自貿試驗區建設給了山東前所未有的機遇,但當前山東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給嚴重不足,全省上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創新這個最根本、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儘快補齊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創新推動改革發展。

充分釋放山東發展活力,必須集中火力攻克“最大短板”,做好“有效制度供給”。

释放山东活力:攻克“最大短板”,做好“有效制度供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常所說的“自貿區”,是國與國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的地方,國際上自貿區的特點就是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完全自由貿易,讓貿易便利化,這就大大減少進出口的成本,化解了種種貿易壁壘。而我國的“自貿區”,屬於國境之內自行設立的“自貿區”,它是創新的產物,可以借鑑國際上“自貿區”的一些好做法,也可以確立一些更適宜國內實際的做法,包括國內一些“先行自貿區”的先進做法,我們都可嘗試。

比如,2013年上海自貿區建立後,在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方面實施多項改革措施,大力推動了上海市轉口、離岸業務的發展。其中,上海國際貿易的“單一窗口”改革最具典型意義,企業申報數據項在船舶申報環節縮減65%,在貨物申報環節縮減24%。先入區、後申報,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十檢十放”等監管制度創新落地實施,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口岸監管服務模式。上海自貿試驗區還開展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先照後證”、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自由貿易賬戶、宏觀審慎的金融綜合監管制度、“證照分離”、分類綜合執法等一系列重大基礎性改革,其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這些做法,都可以借鑑。

自創者強,要倡導有“山東特點”的首創。

制度創新,學習別人是必要的,但有些做法具有地方特點,不能照抄照搬,生搬硬套。

最好的創新是因地制宜,照顧到山東實際,創造出具有“山東特點”的制度。自貿試驗區要敢闖“無人區”,敢搞“壓力測試”,形成自己獨創性成果。

要支持鼓勵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片區充分發揮試點試驗主體作用,大膽自主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制度創新鏈,以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逐步形成集成性創新成果。10月3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相關扶持政策系列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實行規範化會員管理的自貿區平臺企業暫可由平臺企業彙總代開前端自由職業者提供服務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對自由職業者可以實行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水利建設基金。

這就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制度創新。濟南市稅務局副巡視員徐文科介紹說,實行規範化會員管理的自貿區平臺企業是指自由職業者提供的服務應有GPS軌跡信息;平臺負責記錄並存儲自由職業者的軌跡信息,並隨時接受稅務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平臺負責歸集每一名自由職業者的收入信息,超過10萬元的要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平臺支付給自由職業者的費用,應通過銀行或採用支付寶、微信的方式進行支付。

據悉,自貿區內的平臺企業,對其自然人會員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彙總代開增值稅發票,自由職業者可享受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免徵增值稅政策。這項政策,減輕了平臺企業的稅費負擔,這樣的創新值得鼓勵。

抓住“流程再造”這個牛鼻子,實現重點突破。

7月25日下午,山東省黨政代表團結束4天半在北京、上海、雄安新區的學習返回濟南。代表團一下高鐵,馬不停蹄,就在濟南西站會議室召開總結會議。“總結北京、上海、雄安新區的成功經驗,核心在制度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流程再造。”省委書記劉家義的一番話,指明瞭學習的收穫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流程再造”,這是山東自貿區未來能夠確立自己發展優勢的關鍵。只有流程再造,減少冗雜的程序,以機制流程系統優化,實現便利化,才能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流程再造是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是方便企業和廣大群眾辦事的重要舉措,具體改起來,涉及觀念、能力、作風、規矩等方方面面

目前,青島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主動對標先進,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正在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最佳營商環境。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出臺了42項重點政策,其中眾多涉及流程再造。比如,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實行“一次辦好”服務模式,其創新點是:推進容錯受理機制,解決行政相對人因攜帶資料不全而“多次跑”影響“一次辦好”質效的問題。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創新點是:分類制定審批流程、每個審批階段實行“一家牽頭、並聯辦理、限時辦結”、統一數據信息平臺、“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窗口”綜合受理材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

在中日韓貿易上,加強中日、中韓海關間“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構建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以及檢驗檢疫、標準計量等方面高效順暢的合作機制。海關方面的創新點或突破點是: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這將提高AEO企業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提升AEO企業國際競爭力。與日本、韓國合作確定鮮活農副產品目錄清單,加快開通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創新自由貿易協定締約方之間班輪衛生檢疫“電訊中報、無疫通行”監管模式。形成“一次評估,半年有效”、快速通關等效果。

發揮“1+1>2”的疊加優勢,形成各有特色的區域引領。

山東自貿區分為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個片區,這三個片區都屬於“國家戰略疊加區塊”,要充分發揮疊加優勢,形成各有特色的區塊引領。

2018年1月初,國務院以國函1號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

今年8月,自貿區總體方案提到,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的實施範圍119.98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濟南片區37.99平方公里,青島片區52平方公里(含青島前灣保稅港區9.12平方公里、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2.01平方公里),煙臺片區29.99平方公里(含煙臺保稅港區區塊二2.26平方公里)。

所以,三地都是“自貿區”和“新舊動能轉換區”兩重戰略要素疊加,而三地中的青島更是“三重戰略要素”疊加。今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落戶青島。10月8日,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總體方案。批覆強調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方經貿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戰略要素疊加”,給山東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我們要充分利用戰略機遇,加快山東發展,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地要逐步形成發展分工,各有側重,發揮好引領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膠東半島煙威區塊的發展。比如,青島因海港而興,可以重點發展海洋經濟和國際貿易與航運物流,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當前,山東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要以自貿試驗區建設引領全省改革開放,“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攻克“最大短板”,做好“有效制度供給”,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事流程,讓營商環境更優更高效,吸引和催生高端資源要素、頂尖科技人才向山東聚集,努力把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進而引領山東整體發展。(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