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關羽單靠荊州兵力就能壓制曹操,而孫權以全吳之力卻對曹魏形不成威脅?

魏濟文史小站


但是,這個形勢並不是僅僅依靠關羽一支軍隊的力量就達成的。這裡有著各種各樣的因素在裡面。在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和曹操保持著南郡的前線,而淮南一線則是由孫權來承擔的。孫權幾次攻打合肥,使得曹操被迫在淮南留下大批軍隊,以防萬一。

而關羽的當面,只有曹仁和徐晃的軍隊。徐晃的軍隊都是新兵,佈置在宛城的二線。這樣一來,關羽在襄樊一線,和曹軍的數量大體相當。但是,關羽的軍隊是水陸軍混編的軍隊,在江漢一帶,在作戰效能上要遠高於曹軍。因此,就總體實力上來說,關羽的軍隊要比當面曹軍要高一籌。

而關羽出兵襄樊之時,恰恰是曹操在漢中失敗撤軍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曹軍在關中將歸未歸,孫權又揚聲進攻合肥。這使得襄樊曹軍一時孤立無援,相對薄弱。關羽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發動了襄樊戰役,並利用天時地利,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不過,如果說關羽就此壓制了曹軍,有點言過其實。當時曹操考慮遷都,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身體病重,而手下沒有能夠抵擋關羽的大將。夏侯淵已死,曹仁被圍,夏侯惇身體也不好。沒有人能夠帶領大軍。

但是,在曹操來到襄樊前線,將關中主力帶到前線,形勢就對關羽不利了。各個地方的叛亂被次第削平。關羽在陸上也被曹操的援軍打敗。即便是東吳不偷襲荊州,關羽也沒有了勝利的希望。

因此,關羽能夠取得一時的勝利,主要是由於天時地利。說要壓制曹操是不現實的。

而孫權對曹操形不成威脅,是因為他的個人才能和軍隊特點造成的。在陸戰上,東吳的軍隊不是曹軍的對手。而水軍方面,曹軍不是東吳的對手。所以,東吳作戰,一般要揚長避短,比遠離水域,這就制約了東吳的作戰範圍。

在將領上,孫權的作戰指揮能力有限。他的兄長孫策評價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被張遼幾千人馬打敗,以後畏張遼如虎。根本不敢再在合肥方向上用兵。

而魯肅死後,孫權和呂蒙計議以保守江東為宗旨,偷襲荊州,殺了關羽。雖然得了荊州大部,可是接下來的夷陵之戰,和劉備兩敗俱傷。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本來就不足的兵力,既要防守峽口,抵擋蜀漢。又要防禦加長一倍的長江防線對抗曹魏,已經有力不從心之感。

只是因為東吳的水軍優秀,才使得曹魏雖有鐵騎千群,也只得望洋興嘆。於是以保守為主,遷民遷城,遠離東吳能夠發揮水軍優勢的地域。因此,東吳已經對曹魏構不成大的威脅。

因此,主要是東吳君主沒有進取精神,以保守江東為主。手下的將領和軍隊在離開水域就無法和曹魏抗衡。再加上錯誤的戰略,破壞和劉備的盟約,這一切都造成了即便孫權舉全吳之力,也無法對曹魏構成威脅。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首先,這個命題是個假命題。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開始,就形成了劉備集團和孫吳集團的聯盟,兩家聯合抗衡曹操。這是三足鼎立的基石,正是在這個聯盟的基礎上,才有後面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劉備帶兵進軍西川,取成都,奪漢中的時候,荊州方面都是關羽在對抗曹操。那麼,當時的局勢怎樣呢?

荊州當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方瓜分了荊州。孫權佔領了江夏、南郡的江陵周邊。劉備佔領了荊州江南地區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大本營駐紮在南郡的公安。曹操佔領了南陽和南郡的襄陽地區。荊州成了三股勢力交匯和角力的地方。

正是因為曹操內部要平衡漢獻帝、漢臣和曹魏勢力的關係。西部要拿漢中、取四川,還要保住西涼的勢力。東部,由張遼、樂進守合肥一帶,對抗孫權的東吳勢力。荊襄方面,以曹仁為帥,帶于禁、龐德等將領鎮守,對抗蜀漢勢力。總體勢力上,還是以曹魏最為強盛,而且荊襄距離曹魏的大本營比較近,而且襄陽和樊城互為犄角,鉗制著蜀漢勢力。

為何關羽單靠荊州兵力就能壓制曹操,而孫權以全吳之力卻對曹魏形不成威脅?

這是個錯誤的。孫權的東吳集團,同曹魏勢力交錯的範圍很大,幾乎是沿著長江一直交錯的,對曹魏的威脅也是最大的。當時,張遼等人太厲害了,逍遙津之戰,就讓孫權吃盡了苦頭。這條戰線長,牽制著雙方的勢力。

關羽的荊州方面,只有襄樊這個角是同曹魏對抗的,兵力也相對集中,對曹魏的威脅也是最明顯的。相反,如果沒有東吳的全力對抗曹魏,關羽的荊州軍團根本立不穩腳。

相當於孫權守了一座城,關羽守了一個門。

關羽後來的北伐失敗,荊襄戰役的失敗,就是因為關羽沒有大局觀,忽略了孫劉聯盟這個基石的重要性,最終造成聯盟破裂,荊州丟失,北伐失敗。關公身首異處,導致後來的一系列惡果和慘敗。

總得來說,正是因為孫權對曹魏勢力的牽制和對抗,才保證了關羽的荊州勢力對抗曹魏。這兩者缺一不可。


阿呆夢話


關羽壓制曹操是說曹操要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其實,關羽攻打襄樊之戰,起因是曹操先要曹仁南下進攻關羽,關羽不得不先發制敵,率先對襄陽發起進攻。關羽這個做法,表明了他自己沒有底氣,不知道曹仁會以什麼樣的規模攻打江陵、公安、南郡,倒不如他先挑起戰爭,壓制曹仁的士氣,最壞也能夠拖住曹仁,防止他進攻江陵,這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基本原因。

戰場的形勢卻是瞬息萬變的,曹仁沒有準備,關羽更沒有準備。起初,襄陽的章陵太守呂常一生屢建功勳,為官清正儉樸,深得民心,”會蜀將關羽猖獗為寇,常御之,羽不能克。”😄,不行,關羽打不過呂常!襄陽城固若金湯。正當關羽一籌莫展之際,曹仁接連犯下了天大的錯誤!直接導致曹操”欲徙都”。

襄陽不好打,就打樊城,關羽沒有撤襄陽之圍,說是沒有撤,哪來的兵去打樊城呢?一定是撤出了一部分部隊,去進攻樊城,曹仁的援軍先頭部隊龐德已經到了樊城,於是就在樊城與關羽打了起來!”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龐德白馬部隊差點沒把關羽打死😄,因此,關羽的襄樊之戰兩仗全敗!!!這也符合關羽的歷史定位,常敗將軍!關羽從來就沒打過任何一場勝仗!我為我說的話負責。

《三國志·龐德傳》: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資治通鑑》: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我這可不是故意詆譭曹仁,必須先聲明。《三國志·武帝紀》: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極有必要進一步說明一下:《魏書》: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水災暴至,怎麼沒淹了關羽?關羽怎麼就能避開水災!曹仁是幹什麼的!曹仁也是經年混戰場的名將,這麼大的一支援軍,你能讓他處在低窪地駐軍?可見曹仁此刻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水災!你說他沒料到吧,情有可原,但是他還給了于禁、龐德一些小船,還是料到了吧?!哈哈哈哈哈哈😄,都沒有辦法替曹仁圓場!幾萬人,那麼幾條小破船能幹什麼呢!於是, 《三國志·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還用打嗎???

關羽為人還是不錯的,沒有繼續打,而是救人,拯救被淹了的士兵👍!救出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于禁,龐德也是關羽救的,雖然隨即就斬殺了。一傳十十傳百等傳到曹操耳朵👂裡,就成了“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了!

其實,直到此時關羽才圍了樊城,因為他兵力不夠包圍樊城的,但是,樊城被大水一淹,城防馬上就縮小了,夠了!雖然勉強是夠了,還是捉襟見肘,不得不求兵於劉封、孟達,劉孟沒有搭理他!他這面陷入困境,曹操那邊卻脫離了困境,司馬宣王說:“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

關羽如何壓制曹操了呢?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司馬懿的話是符合事實的,隨後徐晃擊敗關羽就說明了一切,關羽沒有能力壓制曹操,就連曹仁都沒有壓制住,如果壓制住曹仁了,直接進兵宛城吧?滿寵說得好,“慮我軍襲其後也”!還是怕曹仁南下攻打江陵。誰壓制誰呀!


公明淏


地理位置,荊州是漢朝十三刺史部之一,三國時期範圍逐步擴大,大體相當於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及河南南部部分地區。

荊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是漢文典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 之南地域。是漢族原居地區之一。文藝作品中所反映的大致也是這樣的,如同當時蜀漢政權的益州一樣,範圍很大的,囊括了整個四川、重慶和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三國時期,由於荊州地區在某個階段分屬不同的政治集團,襄陽屬於曹魏,東吳和蜀漢雙方以湘江為界,各領三郡瓜分荊州,故而在說法上區分開來。

襄陽在漢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復原名,仍屬荊州南郡。漢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陽郡,郡治在襄陽城內,但當時整個荊州不屬於曹魏。




成武暢通


這麼說吧,曹魏分兵2/5頂住了北方遊牧民族及割據勢力對中原的襲擾,分兵1/5頂住了東吳的戰線,分兵1/5馳援及守業,分兵1/5頂住關二爺的半蜀之兵(沒怎麼守住)。看看諸葛去世後停止北伐的三年,曹魏解決了北方的問題,再過來解決吳蜀真的不要太簡單。


tuzix88


東吳兵偷雞摸狗計算小利能成什麼大器,雖偷襲荊州成功,於大局著眼明顯在削弱盟友實力,製造仇恨,加速吳蜀早點滅亡,被曹魏乘機,應乘關羽北伐之機出兵攻曹魏弱處,三分鼎立才能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