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扶貧車間巧脫貧 助力鄉鄰解困境

隆回:扶貧車間巧脫貧 助力鄉鄰解困境

扶貧車間。

紅網時刻11月4日訊(通訊員 陳晶)提起廖國娟和肖細紅兩夫婦,住在隆回縣易地搬遷思源安置小區的鄉親們紛紛伸出大拇指,“他們是我們鄉的能人,承包的“扶貧車間”為我們提供了就業場所,託他們的福,現在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真是太好了。”貧困戶羅佩蘭高興的告訴筆者。近日,走進隆回縣思源小區,筆者問起脫貧致富典型廖國娟夫婦,問起姐弟製衣廠,鄉親們都知道。今年42歲的廖國娟,是大水田鄉龍騰村人,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趁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送暖,他和妻子開起製衣廠,起早貪黑任勞任怨,開啟勤勞致富的人生路。難能可貴的是,廖國娟兩夫妻脫貧致富後,不忘帶動貧困鄉親一齊奔走在脫貧致富道路上。

微笑起來 病魔並不可怕

“噠噠噠……噠噠噠……”7月13日,在思源小區“扶貧車間”內,縫紉機踏板聲此起彼伏。200餘平方米的製衣車間內,38臺縫紉機整齊排列,工人們個個忙的不亦樂乎,人人臉上都掛滿喜悅,廖國娟的妻子肖細紅穿梭在車間中,彷彿就是這個“戰場”上的指揮官。別看她這麼的精神抖擻,現在的她還是一名癌症病人。

廖國娟從小家境貧寒,自己也沒讀什麼書。成家後兒女雙全,兩夫妻一直在廣東打工,日子也算過得去。可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妻子在回家途中遭遇車禍,全身大面積被瀝青燙傷,在醫院住了將近兩個月花了三十多萬的醫藥費才出院;厄運並未就此罷手,2014年肖細紅體檢時檢查出患有糖尿病,每年都得定期複查,2016年複查的時候竟被查出患了甲狀腺癌,原本幸福的家,從查出癌症的那天起籠罩著凝重,看著日漸消瘦的妻子,想著後續治療的高額費用,廖國娟欲哭無淚。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廖國娟的家庭情況,得到了鄉,村兩級的高度重視,於2014年及時將他家識別為貧困戶,健康扶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解決了妻子後續的醫療保障,精準幫扶工作開展以後,廖國娟在縣、鄉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成功轉移就業,和親朋好友一起做起了廢料回收的小本生意,並於2016年在該村率先脫貧,全家人的生活開始有了奔頭,妻子在經過治療後,精神面貌也得到改善,往日的笑容又回來了。經過三年奮鬥後,廖國娟已小有積蓄,心繫家鄉的他總會萌生返鄉創業的念頭。

易地搬遷挪窮窩 製衣手藝穩增收

隆回縣響應國家政策,自2016年起對一些乾旱死角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災害頻發,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等問題突出的貧困戶,實行易地扶貧搬遷。3年來,全縣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422戶,其中大水田鄉搬遷貧困戶192戶778人,易地搬遷人口占大水田鄉貧困人口四分之一,廖國娟家就是其中一戶,這次,他覺得回鄉創業的時機來了!

2019年6月20日,是他們正式搬入思源小區的日子,考慮到搬遷戶後續就業問題,在得知他們有多年的縫紉製衣經驗,新置小區又會有很多閒散勞動力的情況下,政府鼓勵他們利用手藝大膽開辦製衣廠。在扶貧政策的指引支持下,廖國娟夫婦租下了小區的兩個大通鋪門面,兩百多平米的扶貧車間應運而生。目前,扶貧車間裡共有員工35人,其中25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經營得當,廖國娟的製衣廠運作得有模有樣,產品貨物往來不斷,實現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扶貧車間”,將“窮帽子”拋得遠遠的。

“不外出務工的話沒有多餘的收入,出去的話孩子上學接送又是問題。”這個矛盾此前一直困擾著易地搬遷貧困戶王興豔。現在她通過培訓到廖國娟的“扶貧車間”上班,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再到這裡來上班,時間靈活,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細紅他們不但自己脫貧了,還開了廠子給我們提供工作,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工作,實現脫貧致富!”王興豔入如是說。

廖國娟告訴筆者,因為有黨委、政府的關懷他才能脫貧致富,脫貧不能忘本,正因為深知貧困家庭的艱難,深知貧困鄉親的不易,希望他的製衣廠能夠幫助大家就業增收,能夠幫助周邊的貧困鄉親掙點錢,他感到無比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