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劉王氏姿色不如小翠一半,李衛替她翻案後為何說“可惜了了”?

青燈問史


李衛說的可惜,更多是對一個女人遭遇的同情:年紀輕輕就要長伴青燈古佛,的確令人惋惜。這劉王氏,可是不能沾邊的,李衛即便對她有所企圖,也只能是乾瞪眼!



李衛在江南施行攤丁入畝的新政,那是皇帝選的試點地區,要不盡快的打開局面,不但雍正的改革受挫,李衛也會因為辦事不利失去領導的信任。在這種情況下,李衛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儘快拿下最大的阻礙、臬臺黃倫。

李衛是外來戶,黃倫才是坐地虎,而且還有年羹堯撐腰,李衛要扳倒他,勢必要花費一番功夫。李衛雖然沒文化,但腦袋轉的快:臬臺主管司法,以黃倫的德性,必然少不了貪贓枉法冤獄叢生。


他在瞭解了相關案情後,直接到大牢裡找到劉王氏,直來直去說自己要整倒黃倫,希望劉王氏告狀,自己一定給她做主。劉王氏也吃了定心丸,兩人形成了整倒黃倫的臨時CP。

黃倫在劉王氏的案件上做的確實不地道,收了鹽道程森的錢,按下了程森強姦劉王氏的案件,對劉王氏公公和丈夫的死也不聞不問,後來看到劉王氏又色心大起,以翻案為由騙奸了她。這是財色兼收的節奏啊!

可惜有了身體接觸後,劉王氏記住了他關鍵部位的關鍵特徵,這下子他是作到頭了!

李衛為了不和年羹堯撕破臉皮,也給了黃倫臺階,只要他承認了騙奸劉王氏的事,等多罷官而已,可他偏偏選擇了硬抗到底,結果被李衛帶到後堂扒了褲子,證據確鑿了!


劉王氏失去貞潔,最後選擇了出家,為家人和李衛在佛前祈禱。

李衛說劉王氏可惜了,其實僅僅限於對她人生的感嘆而已!他作為雍正的心腹大臣,身負推行新政的重任,全省上下的大小官員都睜大了眼睛看著他,如果他真的把劉王氏收入內室,恐怕他就是第二個黃倫,這樣的蠢事,李衛怎麼能做呢?

得不到才是最好的,乾瞪眼也是難得的感覺啊!


李飛叨


李衛是一個非常講情重義的人。

有人說李衛是個小混混,那是你看串戲了。《李衛當官》那個李衛是個小混混,《雍正王朝》裡的不是。

想當初他和小翠偷情被抓住,他說,“有什麼事我擔著,放了翠兒吧。”年羹堯救了他倆去,他痛哭流涕,“要打要殺都隨您,千萬別不要我。”後來當了官,給孩子起名字叫“李忠四爺”。獨自一個人到坎兒房間裡落淚,等等等等。沒有一次不是發自內心的,是真正有情有意的好漢子。

他沒讀過書,做事情的手法可能跟別人不一樣,膽子大,但他心正,沒有出格的手段,沒有害過任何一個人。

他去找劉王氏翻供,不是讓她誣陷那個臬臺,而是真的要為她鳴冤。雖然他的目的是新政,但是他和那些貪官汙吏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後來跟雍正說要把這些人全換了,沒有因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包庇任何一個。

等案子辦完了,劉王氏替他出了大力,他是真心希望給她一個好的歸宿。這一句“可惜了了”,是因為自己沒能幫她達成更好的結果而歉疚自責。實際上他已經盡了力。

李衛這個人物是整部電視劇我最欣賞的一個,他的能力,他的操守,他的情義,還有他的擔當。

甚至他找的那個相好的,可能是唯一的黑點吧,他也會把握不住自己,讓人信服,很真實很親切。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因為李衛看上劉王氏的美色,但是這個劉王氏卻要出家當尼姑。一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子,後半生卻要與青燈古佛為伴,難道不可惜嗎?

李衛這一聲“可惜了”,既是嘆息自己沒有豔福,不能得到劉王氏。更是對她悲劇命運的同情。

劉王氏應該是一個漂亮的女子。

要不然也不會慘遭毒手,一再被人誘姦。李衛平素喜歡喝花酒,貪淫好色,見了漂亮的劉王氏,當然喜歡了。電視劇裡,因為劉王氏只是一個不重要的配角,龍套演員不那麼漂亮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說了“家花那有野花香”,小翠就是再漂亮,李衛天天看也有看夠的時候,看到劉王氏想嚐嚐鮮也可以理解。

結果劉王氏屢遭不幸、看破紅塵,要出家當尼姑。李衛難以得手,當然覺得可惜了。

李衛天良未泯

李衛雖是雍正的寵臣,封建大吏,但是這個人出身社會底層,對老百姓還抱有一定的同情心。看到劉王氏悲慘的遭遇,大好的年華卻不得不遁入空門。他的內心同情之心大起,覺得很可惜。

我一直在想,李衛又聰明有機警還挺忠誠,德行也不錯。他為什麼非要去嫖娼呢?難道他就那麼好色嗎?我看未必。他這樣做,恐怕也是在演戲給雍正看。分明是要告訴雍正,自己不想要什麼好名聲,也不想沽名釣譽邀買人心。通過這種“自汙”,換取雍正的信任。


上將噯福斯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可以說是最受雍正帝信賴的手下,沒有之一。他做事的方式看起來荒謬不堪,實際上次次切中要點,且每次都能順利完成雍正帝交代的任務。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好色,在雍親王府就跟翠兒勾勾搭搭,成家之後又跟一個妓女牽扯不清。然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一次,莫過於給劉王氏翻案了。

這個劉王氏看起來姿色一般,難道李衛也被迷惑,不然的話,他為什麼面對她要出家,說了一句“可惜了,可惜了”呢?

這件事還得從雍正帝即位之後說起……

一、

雍正帝從康熙帝手中接過大清朝,實際上已經是千瘡百孔,單是國庫空虛問題,就遲遲難以解決。雍正帝即位後的第一步就是追繳戶部欠款,甚至不惜抄了幾名大員的家,總算勉強支撐西北戰事。

由於西北戰事一直很緊,導致雍正帝第二步要推行的新政遲遲難以全面展開,直到年羹堯打了勝仗回來,雍正帝才緩了一口氣,開始全力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主要依靠三個人,一個是李衛,一個是田文鏡,還有一個本來是年羹堯,後來換成了孫嘉誠。

單說李衛,他接到的任務是在江蘇全力推行“攤丁入畝”新政,之所以要推行這個政策,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

以前的政策是收人頭稅,收人頭稅是有弊端的,那就是每個人的收入不同,但交稅是相同的。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貧富差距拉大。

像我們經常喊的扯了平均工資後腿,就是這個意思,而推行攤丁入畝之後,這個問題可以緩解一下。

畢竟那時候象徵一個人有錢的標準就是地多,地多就得多交稅,地少就得少交稅,這樣,可以緩解貧富差距。

之所以,推行新政這麼難,說到底就是掌握大量資源的階層才有權力改政策,而這會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當然反對了。

哈哈,如果不好理解的話,可以理解成某產稅,如果有產和沒產,甚至幾百產的人交一樣多的稅,那麼可想而知,貧富差距會有多大!

二、

實際上光有“攤丁入畝”還不行,還得配合“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政策一起執行。

不然的話,士紳一族還是不交稅,長此以往,所有的土地豈不是都集中到他們手中了?

李衛分到的活,就是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制度,可想而知這有多難!

當地的官員就跟李衛玩文字遊戲,既然朝廷下令推行,他們必然不敢抗旨啊,但可以愚弄李衛啊。不僅有田的大戶頂著不交稅,連官員也跟他們串通一氣,當面呵呵笑,背後使絆子。最氣人的是讓他們出告示,出的告示全是“之乎者也”,李衛根本聽不懂,弄得李衛苦惱萬分,不得不給雍正帝寫信:

“主子,奴才遇到麻煩了……這幾天奴才正在想法子,不出奇兵,是打不過這些狗孃養的,就是怕事情做的怪,他們又告奴才的狀。”

這就是李衛挖劉王氏冤案的前提,因為常規做法已經無法打開突破口,所以李衛給雍正帝寫了信。而雍正帝也相當的給力,讓劉墨林立馬四百里加急給李衛回信:

“告訴李衛,叫他放開手去幹,狀告上來,朕會替他做主!”

有了尚方寶劍,李衛就開始玩玄的了,既然你們都不想交錢,那麼我也不跟你們談錢。跟你們談怎麼“洗手”,怎麼把手洗乾淨,就不信你們每個人的雙手都是乾乾淨淨的。

可以說,李衛這個方法非常靠譜,萬事就怕上綱上線,一旦先入為主定了你有罪,那就總能找出點罪過來。

三、

李衛先是大街上找了一群會寫字的,寫了一白話文告示,最有威脅的一句話莫過於:

“你們有田,老子有權,你們有銀,老子有兵!”

惹得一群大戶紛紛賣田,仍然是抗交,而且官員這裡,黃倫公然對抗李衛,不拔掉他,新政必然無法推行。

於是李衛開始給他上綱上線,找他的毛病,這一找,就找出個劉王氏冤案來。

劉王氏的冤案大體是這麼個情況:

估計劉王氏長得還行,鹽道程森加租租金,她去請求少交,結果被強~奸,隨後公公和丈夫也被害死,房子也被燒了。劉王氏去告狀,黃倫也是見色起意,劉王氏為了伸冤,又被黃倫霸佔,結果那個黃倫收了程森的錢,反過來把劉王氏關入死牢。

整個案件就是這樣,而李衛審案很簡單,一下子就抓到了重點:

因為黃倫不承認,而劉王氏一下子就指出了黃倫一處特徵,這處特徵比較隱秘,紅毛黑痣,一般人看不到。

就這樣,這個案子被翻案,黃倫被李衛拿下,其他官員一看,連黃倫都被拿下了,生怕李衛再翻翻自己的舊賬,於是一個個開始全力推行新政了。

而劉王氏也過來感謝李衛,按她的說法是,伸冤結束她本應去死了,但是愧對死去的家人,所以打算出家。

面對她要出家,李衛面色沉重,最後望著離去的背影說了句:

“可惜了,可惜了!”

四、

結果旁邊一個下人討好般的跟李衛講:

“大人,如果您不想讓她出家的話,小的那就去把她叫回來?”

李衛回了一句:

“把她叫回來幹嘛,扯他媽的淡。”

隨後,李衛讓下人給他更衣,下人很隨意的說了一句,還是去老地方?

李衛嘿嘿一笑,知道了,你還問……

由此,推出李衛那句“可惜了”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就是單純的字面意思,劉王氏必然樣貌不錯,(不過導演找的這個演員……咳)這麼一個漂亮女子,本來可以跟家人好好生活。結果牽扯到這麼一樁案子裡,還傻啦吧唧的幾次被騙,最後不得不出家,實在是可惜。

其次,李衛是感慨世道不公,自己通過另類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心裡清楚。在過去的那個年代,不管是冤案也罷,翻案也罷,劉王氏必然已經無法再正常生活。而這一切不是依靠她頑強奮鬥就能實現的,而劇中這種女人比比皆是。

再次,李衛有點內疚,自己能替她沉冤昭雪,卻不能解救她。甚至還利用了人家的隱私,比如指出黃倫那裡的秘密,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實在難以想象劉王氏得有多大的勇氣,才會指認。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翻案,更是為了達到李衛的目的,所以,他還是相當內疚的。

最後,不要忘了李衛也是好色之徒,前腳送走了劉王氏,後腳他就去了妓女家。這句可惜了,更是透露自己的無奈,如果自己不是官員,如果劉王氏不是這個案子的女主,是不是自己就能解救她呢?

哈哈,我們不要把李衛想得多麼高大上,他也不過是個男人而已!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裡面的李衛是雍正在江南賑災的時候收留的流浪兒,卻運勢滔天,做到了江蘇巡撫的位置上,推行雍正的攤丁入畝新政。然而,新政因為動搖了大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受到來自各方的阻礙。李衛絞盡腦汁,決定抓住底下官員的小辮子,逼迫他們協力推行攤丁入畝。其中,劉王氏的案件成為李衛手中的利器。

李衛抓住臬司衙門頭頭黃倫利用職權強搶民女劉王氏並強暴劉王氏的辮子,為劉王氏翻案,使得黃倫等一干人等不得不執行新政。

臨了,劉王氏因為黃倫等侮辱後失了貞潔,遁入空門。走時,李衛道了聲:“可惜了了。”

看到此處,或許大家都以為是李衛也起了色心,對劉王氏有所垂涎。但是觀劉王氏的姿色,實在難以恭維,竟然不如自己的老婆小翠一半,導演就算是要安排一個民婦,也不至於那般姿色,還讓一個巡鹽道程森和黃倫雙雙倒臺。這就奇怪了,是演員有意為之還是有其他寓意,李衛的那句“可惜了了”就更讓人不得不琢磨了。

先說李衛,這人對雍正是絕對的忠誠和擁護,因為他時刻銘記三個字:不忘本。加上機靈鬼巧,因此也深的康熙的重用,此番推行攤丁入畝,如果落實不了,他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所以無論怎樣,他都要將攤丁入畝的新政落實下去的。作為出身低微的流浪兒,他知道攤丁入畝新政的好處,如果從個人情感上而言,他也希望新政能順利推行。朝廷有無數雙眼鏡盯著新政的執行,有許多人在等著看雍正的笑話,他李衛要是掉了鏈子,丟的就是雍正的老臉。國家政策不能推行,朝廷和皇帝的威望何在,所以,李衛身系重任,他這裡是試點,要是試點都失敗了,那就不用多說了,結果就是一敗塗地,敗的將是整個朝廷和雍正。<strong>

朝廷的阻力是巨大的,不知道各位看清沒有,黃倫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搬出了年羹堯,說他是年羹堯保舉的官員。誰人都知道,年羹堯當時是皇帝身邊最得寵的人,是剛剛取得西北平叛的大將軍,是雍正的恩人,誰敢得罪?都是雍王府中出來的奴才,黃倫程森等人想利用這層關係矇混過關,其心實際上是對準的雍正的新政,對雍正新政的阻礙,來自於四面八方,甚至包括年羹堯。

我之前曾說,年羹堯之死,死於他交橫跋扈,但是更多的原因則是死於他對雍正新政的阻礙,他一個人阻礙也就罷了,但是結黨織網,建立聯盟勢力來阻礙新政,那就不為雍正所容忍了,不殺他殺誰?

本來,李衛和年羹堯關係很好,但是在這裡,方向發生了變化,一個偏要向東,另一個偏要向西。對方向的選擇,最終就是對人生的選擇。李衛很聰明,他知道程森黃倫背後站的僅僅是個年羹堯,而自己身後站的則是雍正皇帝,孰輕孰重,立見高低。然而,就是這一點,連年羹堯自己都沒有看清楚,就更別說程森黃倫等人了。

有時候看人看勢,不在乎學問大小,自古都是一樣,看的遠看的透才是本事。

佟國維說:有人星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其中的寓意真不是一般人多能理解的。

到了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李衛這裡,說不出佟國維這樣高深的話,便只有一句:“可惜了了”,便起到了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李衛的“可惜了了”,也許有對劉王氏的憐惜,更多的感慨他通過執行新政所看見的官場和朝廷複雜背景下個人人生選擇時候的無奈。

正可謂:一句可惜了了話,眾官小辮被他拿。

若非忠君體國者,不過河底一皮蝦。

我是青燈問史,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李衛通過替“劉王氏”翻案,從而抓住臬司衙門黃倫的小辮子。從而徹底翻盤了整個不利局面,使得整個江南官場都開始對李衛俯首帖耳,認真執行“攤丁入畝”的新政。

面對這個村姑,不僅黃倫沉淪了,就連李衛也說可惜了了。

李衛可惜的是這個“美女”為了替公公和丈夫報仇,最終不得已犧牲名節,最後去做尼姑了。

“劉王氏”本身被強姦,受了不公正待遇;結果告官,竟然又遇到黃倫這種“收錢不辦事,佔便宜不認賬”的無恥之徒。“劉王氏”為了替自己的公公和丈夫報仇,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自己身體的代價,還有一輩子名聲在道德中被譴責的代價。而像黃倫這樣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控制著“道德”定義權,乾的卻是踐踏“道德”、糟蹋真正“道德”的人的事情。

而出身“小乞丐”的李衛以江蘇巡撫的身份初入江南官場,同樣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處處被動,開展工作極為艱難,推廣新政,這輩子都是沒有希望的,而且處處受他們算計,排擠,若不是自己後臺硬,早就身陷囹圄了。

正是因為李衛沒文化,搞不定那些官場陽奉陰違的套路,所以他乾脆就不按你們的套路來,而按照自己混社會時“小流氓”的套路來。

李衛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文化,所以沒有條條框框。才能夠辦事不受固有的框架和套路束縛,才能夠直戳要害。他擁有雍正對他的“絕對信任”,所以做起事情來,更是天馬行空。

李衛抓問題抓本質,“打蛇打七寸”。抓住“劉王氏”的冤案,從而抓住黃倫的“七寸”。解決了極力反對新政臬臺黃倫,對整個江南官場形成震懾,打破了他們的聯盟,達到了讓官員主動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

但是李衛替“劉王氏”翻案,並非是同情劉王氏。如果沒有他要解決黃倫這個問題,劉王氏可能永遠無法報仇,永遠沉冤深獄。

李衛是個“實用主義”者,或許他因為出身底層,他比其他人更有意願去兼顧“公平”,幫助受到傷害的底層人。但是他是一個“效率優先”的幹吏。

李衛不是沒有毛病的人,不但有,而且毛病很多。比如好色,好賭。李衛在《雍正王朝》中,不止一次翻過“好色”的錯誤。在他和高福還在雍王府當奴才的時候,兩人就都開始對翠兒心生歡喜,但是相對而言,他的“色膽”更大,手段更雷霆。高福喜歡翠兒,但是放在心裡,因為對於高福而言,條條框框實在太多,高福不敢“犯錯”,那是因為高福沒有善後“犯錯”的能力。但是李衛則不一樣,他敢於將“生米煮成熟飯”。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是在賭,賭的是“前途”。果然,他最終不但抱得美人歸,還被外放,逐漸被培養,做了一方封疆大吏。

“好色”在別人身上可能是致命的缺點。但是在李衛身上,則是他的“護身符”。

如果李衛單純好賭,胤禛是不會放心的。胤禛不會知道李衛什麼時候把自己當賭注拿去賭。但是因為李衛“好色”,這就使得胤禛對他非常放心了。首先因為這個毛病,翠兒會時刻盯緊李衛,不會讓他過份出格。

當雍正和劉墨林微服私訪到了南京後,在門房等了李衛一個時辰,結果李衛去找小媚仙去了,結果李衛竟然要雍正替他瞞著這事。在這個事情的處理過程當中,雍正一直都恨愉快,還讓翠兒看著李衛。實際上,李衛正是因為有缺點,有把柄,才深得雍正的信任。而同樣的姓李的李紱,就是因為太乾淨了,結果如何呢?



炒米視角


李衛是真的覺得“可惜了”!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那個李衛,的確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在電視劇當中,李衛原名“狗兒”,當初是揚州的一個“小叫花子”,為了搭救為了一副棺材板就賣了自己的小姑娘小翠,李衛(狗兒)和高福(坎兒)和人販子當街大鬧,引起了正在揚州籌款賑災的四阿哥胤禛的注意,收留了這三個苦命的孩子,狗兒成了李衛,坎兒成了高福,都當上了四阿哥胤禛的貼身奴才,而翠兒則是成了四阿哥胤禛的福晉(老婆)的貼身丫鬟。

李衛這個人,算是大字不識一個,生活在為了不至於餓死而掙扎的底層,小小年紀就飽嘗了人間的冷暖和坎坷。儘管是這樣,李衛卻是一個比同齡的孩子更加聰明更加知道如何自保,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他聰明伶俐,反應機敏,果敢幹練。這些在他為四阿哥胤禛辦差的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也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賞識。

最重要的一點,這位四阿哥胤禛的貼身奴才,對他的主子“四爺”的忠心應該是無人能比,他是真的把他的四爺當成自己唯一的主子,這個態度在他的夥伴高福因為被判被胤禛殺人滅口之後,李衛就更加的死心踏地的忠於他的主子四爺了。

聰明伶俐又忠心耿耿的李衛,在出色的完成了包括“設局騙取《百官行述》”這樣的秘密差事之後,又被胤禛安排到年羹堯的身邊充當雍正的眼線。被外派當差的李衛,依然是眼中和心裡只有他的四爺胤禛。這位忠實的奴才甚至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李忠四爺”——這個沒什麼文化的文盲李衛,看人看事其實要比那些自詡為“滿腹經綸”的奴才們強很多。他這是在用給孩子起名字的方式向胤禛傳達一個信息:我李衛只忠於甚至是世世代代忠於“四爺”而不是“皇上”。

李衛的能力和忠心讓登基之後的雍正開始對他委以重任,很快他就從陝西布政使被提升為江蘇巡撫,這相當於李衛這個文盲成了大清朝的“封疆大吏”——登基之初的雍正手頭能用的和信得過的人太少。

李衛當這個江蘇巡撫是帶著特殊的使命的,雍正指望李衛在江蘇為他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呢!

但是,到任後的李衛卻在江蘇遭到了類似於“冷暴力”式的不合作。李衛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阻力非常之大,就連出一張告示都會被人為搞得“看不懂”或者根本沒打算讓老百姓看懂——一個連《告示》都讓老百姓看都看不懂的“新政”如何讓這個新政得到推行呢?

李衛的確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傢伙,在正常渠道得不到他理想的告示的情況下,李衛召集了街邊的那些代人寫信的,算卦猜字的三教九流給他些“通俗易懂”的告示,然後讓街頭的乞丐沿街唱“蓮花落”宣傳“攤丁入畝”。

對於那些抵制新政的官員們,李衛幹了一件事,那就是重審以前的積案,李衛的目的是想通過重審積案抓個那個帶頭反對推行新政的臬臺黃倫,劉王氏的案子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翻了出來。

當年劉王氏被大戶人家老爺強姦,在她告狀的過程中臬臺黃倫和大戶人家的老爺勾結一氣,不但沒有為劉王氏做主,反而誘姦了劉王氏,並把劉王氏誣陷進牢房。這個案子被李衛知道了,他決定為劉王氏“翻案”。李衛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因為知道了劉王氏的冤屈而為她“伸張正義”,李衛此舉的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給劉王氏翻案來徹底打擊以臬臺黃倫為首的新政的“反對派”,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跟著自己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不得不說李衛這個沒文化的“小混混”真有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膽量。但是,利用劉王氏這麼個可憐人,不惜拿作為女人的最後一點隱私作為籌碼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李衛的所作所為還真的有點“離經叛道”。

劉王氏的冤情得到了“翻案”,黃倫也被李衛彈劾罷官,其他的官員們都被李衛的這種“翻舊賬,挖老根”的做法所震懾,李衛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看起來劉王氏也得以昭雪,但這個苦命的女人卻已經無法在世俗社會生存,“不貞潔”這個沉重的負擔讓她無法面對。劉王氏選擇了出家。

李衛感慨的,其實是他的無奈,劉王氏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對於這樣一個無辜善良的女人的“利用”,李衛應該是感到了“內疚”。沉冤昭雪並沒有給劉王氏的生活帶來希望,當然,為家人報了仇雪了恨,劉王氏還是很感激李衛的。

客觀的講,李衛還算是“好色之徒”,並且算是仗著雍正的寵信屬於“色膽”比較大的那一種,自己去和妓女廝混讓雍正在他的府衙等一個時辰還敢讓雍正為自己在翠兒面前打掩護就略見一斑。而雍正居然就沒有大發雷霆,只是像教訓兒子一樣教訓了幾句,李衛的“聖眷”很是了得。

但儘管如此,李衛絕對不會對這個劉王氏有任何非分之想,李衛是一個聰明人,這樣的事如果他都看不清的話,他不可能活的比他的夥伴高福的時間長。

李衛的一句“可惜了”,應該是對自己對劉王氏的這種利用感到內疚而產生的“感慨”!


步武堂


《雍正王朝》李衛發現劉王氏純屬意外,是為了政治那些阻礙他實行改革政策的官員。當徹底幫劉王氏平反洗刷冤屈後,李衛也知道了事情的整個經過,明白了劉王氏的遭遇,“可惜了了”是李衛發自內心的佩服劉王氏的堅韌及品格,在遇到重重困難下,為了伸張正義,手無縛雞之力,不得不屈身於無良官員,最後卻發現是被玩弄於鼓掌之中。

劉王氏作為普通的婦女,本應在家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卻因為別人的慾望及利益燻心,一步步淪落為階下囚。李衛作為從底層要飯的,一步步奮鬥上來的官員,深知小人物生存的困難與無奈,所以心中難免惺惺相惜,產生憐憫之情。

至於說姿色,我覺得劉王氏同時被幾個人看上,應是有個人的過人之處,或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新村歹念的人都是相似的。李衛應該對劉王氏無男女之間的感情,談不上看上看不上,只是出於對其遭遇的憐憫。


Shirley西蘭花


突然想起了張養浩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劉王氏一介女流,本來是一名普通的民婦,卻因為收租的事情,被丁憂在家的程森看上,自己被姦汙不說,公公,丈夫,兒子都被毒死,一時兩世。她最初的目的不過是想借著去程家做女工的機會和姨太太求求情,不要加租子而已,遭遇如此厄運,李衛一句“可惜了”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雍正讓李衛擔任江蘇巡撫在江蘇境內推行攤丁入畝,遭到了當地官員和士紳的阻礙。從上到下李衛的攤丁入畝政策寸步難行,尤其以臬臺黃倫為代表,幾乎形成了黨派一同來和李衛對著幹。李衛為了順利的完成雍正交給他的任務,決定殺雞儆猴,拿黃倫下手。於是李衛在江蘇的命案卷宗中找到了劉王氏的冤案,並且決定通過翻案的方式來整倒黃倫,這樣給其他的官員看看,你們身上或多或少可是都有把柄的,我給皇上上了摺子,你們可得看著辦了。這些下官們自然明白李衛的意思,主動就去安排攤丁入畝的事兒了。


劉王氏是可憐的,首先她出生貧苦又嫁給了一個貧苦人家,膝下有兒也算家庭美滿。但是作為平頭百姓在那個封建的時代沒有地就要受著地主的壓迫,面對地主漲地租的無情,水深火熱的家,自然難以應對。高額的地租,貧困的生活,這樣的重擔壓著這個女人的身上。在那個婦女不輕易拋頭露面的年代,流氓是面對家庭的壓力,不得不親自上陣,答應了別人做女工的要求,並且還想著借這樣的機會能和姨太太們求求情,緩解緩解壓力。

但是這個女工的機會卻將本來貧苦的命運,推向了地獄的深淵。丁憂在家的程森為父守孝,本來就應該戒葷,戒酒,戒色,但是他卻姦汙了劉王氏。程森作為江西鹽道,知道自己是朝廷命官,在朝堂上不用下跪,也懂得孔孟之道的禮數,但是他卻在丁憂期間不安禮法,作出道德淪喪的事情,還通過金錢,四處打通關係。可以說是虛偽,偽善的代名詞。從劉王氏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件事發生在兩年前,這樣推算可以說就是程森丁憂的第一年,這樣的人真的是禽獸不如。

但是劉王氏在經歷了程森的事情以後,他她的悲劇命運並沒有就此結束,他遇到了可惡的黃倫。黃蓉不僅收了程森的錢,替程森作假案,將劉王氏打入了大牢。他還在藉助密審劉王氏的時候,誘騙劉王氏說自己不慕錢財,只要春風一度,他就幫劉王氏申冤。報仇心切的這個民間婦女,被黃倫的甜言蜜語衝昏了頭腦從了黃倫。但是等待她的結果確是二次傷害,獻出了自己的身體,卻又被打入了大牢。一個生活在封建底層的婦女,有冤無處申,只能在大牢裡暗無天日。

終於李衛幫助劉王氏翻案了,但是劉王氏並沒有迎來所謂的幸福生活,她民告官你是帶罪之身。案件結束,死成了劉王氏最好的歸宿,因為封建禮法已經不允許他生活在人們中間,就連看管婦女的女牢頭都看不起她,即使翻案了,知道她是被冤枉的,女牢頭也對他絲毫不客氣,可以看得出對他的鄙夷。劉王氏想要自殺,但是他卻沒有顏面去見泉下的公公和兒子。迫不得已,所以她只能選擇出家,她出家是為了贖清自己的罪孽。這讓我想起了《祝福》裡邊的祥林嫂,那個辛苦攢錢向寺廟裡捐門檻的女人,最後依然沒有得到周圍人的諒解,最後在死在了風雪交加的夜晚。



所以說“可惜了”,這裡有太多的惋惜。


紅雨說歷史


“可惜了了”是肺腑之言,李衛看似沒文化卻能吐真言,他是在佩服和惋惜她。

試問這樣一位女子為了家人的復仇可以犧牲一切本應是烈女,但是在那個時代女人沒有了貞潔就如垃圾一般,說實話如果李衛沒這個“官”而是個富紳的話會收留這位女子。連這個民女都覺得自己髒,但她真的髒嗎,是一個時代的強姦了她的幸福?而李衛的一句話“可惜了了”,這是一種超越了封建理念的愛慕,大膽的說出來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真性君子而不是背地裡意淫的偽君子,只是因為他沒文化所以就認為他的想法很齷齪我覺得不公平。

試問就算是放到現在會有幾個男人會收留有過這種經歷的女子呢?

所以非要說李衛有非分只想的話,那就是他憐憫、喜愛這種有情有義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