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8月28日,馬雲在2019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

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婚姻的決定權在於女性,不在於男性。

我們希望這個世界男性和女性能夠平衡,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所以姑娘們,我認為你們代表著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代表這個世界的和平。你們給世界帶來最美好的東西,就是堅持做自己,你們是最獨特的,男人不管多厲害,離開了你們,他們啥都不是。”

頻頻迸出的金句,將女性熱烈讚頌了一番,不少女性都表示馬爸爸的話非常暖心。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著諸多的無奈,大多數女性還在身心疲憊地平衡著家庭和事業,而全職在家的女性,如果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只能獨自承受著那份無法言說的孤立無援,更加艱難。

《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就揭開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傳統男尊女卑的社會大環境下,女性的生存艱難指數,比男性高太多。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01

故事是從倒敘開始的,34歲的金智英是一個幼稚園小朋友的媽媽,也是一個全職主婦。丈夫發現她突然變得怪異,像是被什麼東西附身了,間歇性扮演她人說話,清醒後卻又什麼都不知道。

在心理醫生治療過程中,韓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問題,也透過這個平凡女孩的人生呈現了出來。

從金智英出生的那一刻起,社會似乎就對她不太友善。她成長於一個普通的家庭裡,有一個姐姐和弟弟,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在長輩的思想裡,導致弟弟總是能享受比姐姐們更好的照顧和生活待遇。

這種不平等伴隨著她進入學校,同桌的男孩總是用各種方式欺負她,忍無可忍的金智英哭著向老師提出換座位,老師卻不以為意:“難道你都還沒看出來嗎?他是因為喜歡你啊。”

這種對女性的偏見,不僅僅來自外界,它甚至來自最親的家人。高中時,被意圖不軌的男同學尾隨,嚇壞的她沒有得到安慰,反而被父親責怪為什麼補習班這麼遠、為什麼回家這麼晚、為什麼裙子這麼短?彷彿一切都是她的錯,是因為她不懂得避免危險才會招來男孩。

走上社會後的金智英,找工作時屢屢碰壁,這時金智英才第一次意識到性別會對她的職業生涯產生多大的影響。當她在工作中展現出勤奮能幹的一面時,領導調整崗位時看中的卻是能力不如她的男同事。

如果說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應酬中的性騷擾,她還能勉強接受的話,那麼因為懷孕生子,被迫放棄已經做了十多年的事業,迴歸家庭成為全職主婦,才是最令她難過的,彷彿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了極為重要的東西。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最艱難的時光是在女兒出生以後。每天被頻繁的哺乳育兒和繁瑣的家務纏身,讓金智英累得喘不過氣來。

雖然丈夫還算體貼,也能認真聽取她的煩惱並給予安慰。但金智英始終不覺得對方真正理解,她為家庭所作出的一切犧牲。她沒有得到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導致了滿心的抑鬱之情無法傾訴,這個時候的金智英其實已經病了。

所以,當她買了一杯許久沒喝過的咖啡,卻遭到幾個上班族指責羞辱:“我也好想用先生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去閒逛……媽蟲還真好命……”

終於,金智英崩潰了。

一句“媽蟲”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金智英開始頻繁發病了。她扮演成別人的身份,並做出一些與平時完全不同的大膽發言,甚至會在事後徹底忘卻這些記憶。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02

這就是金智英的前半生,平淡得毫無波瀾,但從出生到上學、就業、戀愛、結婚、生子、離職,她一生的每個關鍵選擇裡都體現出韓國女性在家庭、職場中受到的區別對待,這就是所謂的“身為女性的人生”。

金智英也曾試圖反抗過,也曾對奶奶和老師的做法表達不滿,甚至衝丈夫怒吼過:“可以不要再說‘幫’我了嗎?幫我做家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只是,當發現一切都改變不了時,她選擇了接受現實的無奈,但她的內心從未停止過掙扎與吶喊,“她想活出自己的樣子,卻擺脫不了社會給予女性的定義,她註定得要犧牲,得要放棄工作、夢想、人際、生活,一心一意為了家庭奉獻,踏上了和母親相同的路,成為丈夫成功背後的功臣,卻不被言說,因為那都是父權社會底下的理所當然。”

一位作家曾說過:“異性戀家庭裡,女性似乎有天然照顧丈夫和子女的行為,這可以通過原始的性別無意識來解釋,但從根本上,這體現了社會和文化的無意識。”

這種無意識,在金智英與丈夫商量兩人中誰需要放棄工作,回家照顧孩子和家務時,金智英心中已經知道答案了:丈夫收入更高、工作較穩定,要做出犧牲的必然是她。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張泉靈因採訪上熱搜,當她又一次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時,張泉靈直懟:我是在平衡,但我很討厭這個問題。為什麼男性企業家就從來不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這些年,社會看起來好像有了很大的改變,女性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但社會觀念好像從來沒有變過,即使是事業有成的女性,也不能倖免被差別對待。


03

不過,在金智英的周圍,也有一些勇於挑戰現實的女性,令人忍不住想要為她們的勇敢點贊。比如,小學時站出來告訴老師室內鞋並不是金智英踢出去的女同學;

提議定期更改吃午飯順序的女同學柳娜;

因男女制服規範嚴格度不一而向教官提出抗議的女同學;

靠自己的力量抓到暴露狂的初中女同學;

幫助金智英脫離危險的上班族姐姐;

靠著不懈努力通過了極高難度司法考試的學姐;

教導她凡事要努力爭取的金恩實組長......

她們的存在就像星星點點的亮光,灑在金智英灰暗的人生中,支撐著她走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人生節點。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然而,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金智英的母親。母親身上濃縮了太多韓國女性的身影,為了供家裡的兄弟們讀書,早早輟學,步入社會工作。婚後為了減輕丈夫養家的壓力,有什麼副業就做什麼,咬緊牙關想辦法籌錢,拉扯孩子長大,用自己的能幹撐起整個家庭。

在女兒小時候,母親指著世界地圖告訴她們姐妹倆世界很大,她最大的願望是女兒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但在她無力改變的大環境下,女兒還是複製了她的人生,只是金智英缺了母親那份勇敢。

面對得意於自己成功人生的丈夫時,母親也會據理力爭:“明明粥品店是我說要開的,這間公寓也是我買的,孩子們是自己讀書長大的,你的人生走到現在的確已經算成功,但這絕對不是你的功勞,所以以後要對我和孩子們更好,聽見沒有?看你這渾身酒氣,今天你就睡客廳吧。” “是,當然!一半都是你的功勞!小的聽命!吳美淑女士!” “什麼一半,少說也是七比三好嗎?我七,你三。”

比起出生於80後的金智英,母親的人生更為艱難,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也敢於向丈夫提出一個個不合理的抗議。這樣的氣魄,是金智英所缺乏的,也許,這也是她陷入抑鬱的原因之一吧。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04

而這樣的金智英,不止一個,我們身邊還有千千萬萬個金智英在過著同樣的生活,也許我們就是其中之一,但更可怕的是,大家或許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問題。

正如有韓國讀者所說“看著金智英的人生,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因為知道自己一定也難逃這樣的命運,所以讀著讀著默默流下了心有不甘的眼淚,這個世界一直在不停改變,但是要等到身為女人的我能徹底立足的世界的到來,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金智英的病會好嗎?

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我想她會好的。

《82年生的金智英》就像一根火炬,點燃了許多女性埋藏在心底,不敢發出的聲音。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幾千年父系社會歧視女性的影響力,雖然根深蒂固,但它正在慢慢地消失。即便我們身上還存有過去的印記,但是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可能。

馬雲不是說了麼,未來阿里女性員工比例不能低於33%,“就算到了機器人的世界,決定美、決定好的標準依然是女人。”

社會偏見、產後抑鬱,一個女孩的成長,究竟要經歷多少磕磕絆絆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寫過這樣的話:女性要先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希望92年、02年、12年以及以後的金智英們都能戰勝自己,勇敢活出自我。

正如作者趙南柱在小說的卷後語中寫道:“女兒說她長大以後想要當太空人和科學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想辦法讓女兒的成長背景可以比我過去的成長環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