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馬太效應: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例子:在街上,小孩子看到櫥窗裡的禮物,覺得很喜歡,就向媽媽討要,如果媽媽不同意,這時候孩子往往會哭鬧,有時候實在止不住孩子吵鬧,有的媽媽會嚴厲地對孩子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話語在孩子哭鬧的那一刻通常是有效的,孩子一般都會立即聽媽媽的話,畢竟再吵下去,媽媽可能會丟下他。但是,這對孩子們的心理方面是非常有害的,甚至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具有滲透性的不好影響。

這時候,就需要使用“馬太效應”來協助家長教育孩子。這一效應指的是:強者越強,而弱者越弱,它被廣泛用於教育的領域,通常指的是極端的兩極分化。最開始,它來源於社會心理現象:“專業科學家通常比不知名的研究人員享有更高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在項目中,聲譽通常會授予那些已經很有名的人。”有學者總結:個體在某些方面,比如說金錢,聲譽,地位等方面取得成功和進步,將具有累積的優勢,將會有更多的取得更大成功和進步的機會。

“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馬太效應: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此外,事實上,我們還需要了解平時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使用威脅教育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點。

第一,父母“操之過急”和希望得到快速教育效果的焦慮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作為父母,為了方便起見,讓孩子儘快達到自己希望的目的,就往往會使用到“威脅”這種強迫孩子的手段。這種手段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最為方便快捷的手段,在短時間內對孩子的威懾力也很大,因此家長也會經常使用。

第二,孩子太調皮了,普通講道理沒有效果

很多時候,父母利用這種言語威脅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也並非出自為人父母的本心。實際上,這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因為有些孩子的性格真的太頑皮了,即使父母給予批評,這部分孩子也常常是聽不進去,或者過耳既忘,從不執行。這時候,即使父母耐心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也不會聽。所以,此路不通,許多父母會開始轉變方法,比如開始威脅。

第三,樹立父母在孩子內心的權威形象

很多時候,父母喜歡用威脅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並非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恐懼。在有這樣想法的父母看來,這可以增強平時對孩子的威嚴感,因此如果對孩子有什麼要求,孩子們才可以做到。因為有穩固的威嚴感,各種各樣的要求,比如不要吵鬧,安靜做作業等等在孩子的心中會更加重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慾望和控制慾而已。

“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馬太效應: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著名的情感作家亦舒曾在文章中發表觀點:父母只是為了滿足作為領導者的願望,如果孩子們沒有按照他們的命令去做到前進或後退,那就是“不孝”。由此可見,作為父母的我們,說出具有威脅性的教訓話語,似乎鞏固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但實際上,反而造成了親子關係一個很難看到的裂痕,使孩子不知不覺地對父母產生疏離感,那以後有什麼心事也不願意向父母吐露。


因此,父母的威脅教育對孩子的危害是深刻的。

第一,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損害

尤其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長期的恐嚇很容易導致孩子喪失自信心,這些負面的言語通常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加深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久而久之,從長遠來看,孩子將逐漸失去其自我成長的學習能力,並且也將逐漸喪失現有的自信心。

第二,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父母的“威脅教育”通常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一些孩子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自閉症和抑鬱症。由於父母的長期“威脅”,孩子的內心時刻充滿恐懼成分。隨著父母的語氣更強勢,孩子的“恐懼”也會增強,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有心理陰影。

第三,扼殺孩子的興趣和想法

“現在去學習”,“如果你學習不好,我就不會……”等等,諸如此類的這些話,有時在父母的嘴裡可能是無意間被說出來。在父母看來,這可能只是無意識脫口而出的要求罷了。但是,這種話常常會扼殺孩子們發現自己興趣的機會。孩子剛剛開始對某事感到良好,但由於能力有限,不足以使父母滿意,暫時可能無法取得良好的結果,不過孩子們的興趣和感情正在增加。然而,由於父母得“威脅”,使孩子失去了追逐興趣的心情。

第四,有些孩子甚至可能變得緊張和不耐煩

這種性格的發展通常是由父母的“威脅教育”引起的。孩子有時會感到恐懼和恐懼,甚至反抗他們的父母的行為,但他們不敢表達,時間久了,情緒堆積,性格也很有可能出現問題。

最後,恐懼對孩子們的人體健康極為有害。當父母侮辱自己的孩子時,孩子的情感創傷就相當於身體受到的傷害,如果父母長時間使用這種方法教育子女,最終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並對孩子們生理上,也就是大腦的健康發育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將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具有強烈的負面影響。

“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馬太效應: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在“馬太效應”下,“壞的越壞”如果孩子長時間接受父母的威脅教育,他會被這種不必要的恐懼所淹沒,並將對精神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這種傷害甚至會延伸到孩子的成年期。許多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膽怯,無能,缺乏獨立性和其他人格缺陷,嚴重影響未來發展。經常受到父母威脅和威脅的孩子往往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剋制,從而擴大了惡性鴻溝。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來看以下幾點。

第一,瞭解孩子的個性並保持良好的溝通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不應該忙於生氣,而應該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時候首先考慮孩子的性格,並及時與孩子溝通。只有通過更多地瞭解孩子的性格,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父母要尋求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

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不必選擇極端的方式,相反,他們應該糾正自己的教育觀念,並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採取更多合理的方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用一些更明智的方法來代替對孩子的威脅教育,這取決於父母的選擇。

第三,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無論父母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使用這一方法來教育和告誡子女,通過習慣和行為教育孩子。使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說服或者,而且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同時也可以增強父母對孩子的耐心。父母只需要改變自身的態度和行為,往往也會給孩子們帶來言傳身教的良好效果。

“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馬太效應:教你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總而言之,父母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時,父母應利用自己的愛心與理智,引導孩子正確、健康地發展,“好的更好”,幫助他們積累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只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負面的心理影響,並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因此,正確使用威脅教育,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育兒問題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熊爸育兒經,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