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二戰蘇德戰爭,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德軍玩弄欺騙戰術使用突然襲擊手段,在蘇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贏得了戰爭初期的勝利。但圍繞戰爭打響交戰雙方到底有沒有掌握對方情況,蘇軍有沒有制訂防禦計劃,為什麼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斯大林才發佈作戰命令,這裡面到底出現了哪些情況呢?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關係蘇德雙方利益攸關的遮羞布,德軍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緩衝,斯大林卻以此對德軍心存幻想

對於1939年8月23日蘇德倉促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徹頭徹尾做樣子給英法看的障眼法,因為在這之前,英法一直夢想禍水東移,德國與蘇聯早已是水火不相容的對手。由於蘇聯主動提出的四國聯盟遭到英法抵制,致使在利益相關的誘惑下,蘇德迅速走到了一起,這個協議的最大作用就是蘇德同時對波蘭進行了瓜分,而且讓英法欲罷不能。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但是,蘇德友好條約並不能說明蘇德的關係從此步入正常化。條約簽訂不久,德國元首就公開宣稱,這個條約只有對德國有價值時它才有效果,否則就是一文不值。而在1940年6月蘇聯對羅馬尼亞發出警告,並對羅馬尼亞油田另有企圖時,德國就已經顯露出不解決俄國問題就不能稱霸歐洲的野心。

在德國元首眼裡,羅馬尼亞不僅是德國的最忠誠僕從國,也是德軍發動戰爭的最大能源供應地,加上英國丘吉爾上臺後,潛意識裡把蘇聯作為最大的兩線作戰夥伴,迫使德國不得不先解決蘇聯再來解決英國,這也是德軍一直以來對英軍存有僥倖心理的原因。因為在元首心裡,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英國,後背就會受到來自蘇聯的威脅,這也是英法聯軍能僥倖逃脫敦刻爾克的原因之一。

雖然德國表現出了強烈的東進意識,但斯大林卻把友好條約當作了一張王牌,在他心裡,德國自一戰以後還沒有敢發動對蘇軍作戰的能力,尤其是在外交和國際影響上,這個一廂情願的善良心態一直左右著蘇軍的防禦準備工作。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1940年德軍緊鑼密鼓制訂巴巴羅薩計劃,蘇軍也在不動聲色研究防禦方案,不同的是,德軍主要進攻方向是白俄羅斯,蘇軍防禦重點卻是烏克蘭

如果說蘇聯對德國的進攻準備一點不知情,這是不現實的。德軍閃擊波蘭以後,從1939年10月開始一直到1941年戰爭打響前,德軍飛機飛越蘇聯領空對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空中偵察達到了500多次,對這個情況蘇軍統帥部下令邊境蘇軍不得還擊,主要因素就是不想與德軍發生正面衝突。

在暗地裡,蘇軍總參謀部也在制訂防禦德軍可能入侵的方案計劃,在朱可夫任總長之前,這個計劃是由總參謀部的沙波什尼科夫、麥列茨科夫和瓦杜丁三人負責制訂的,期間還經過了幾次大的修正,但無論是1940年重大調整和1941年的最終完善,蘇軍在計劃中都把德軍可能的進攻重點放在烏克蘭,原因就是斯大林認為,德軍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烏克蘭地區的經濟能源和糧食。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防禦方向的錯誤致使德軍進攻後,蘇軍不得不從南方方面軍調集兵力補充到白俄羅斯方向,導致部隊出現混亂,前期損失慘重。

而斯大林之所以對德軍進攻方向判斷上的失誤,源於蘇聯對德國一戰後的重新崛起缺乏足夠的瞭解和情報支援。德國元首上臺後,他採取的寓軍於民策略,包括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重工業項目合作都給德國裝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可以說,德軍的大部分裝備都是這些國家間接提供和直接保障的。

另一方面,在德國閃擊蘇聯之前,就已經基本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德國的工業生產和經濟支撐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些佔領國成了德軍重要的能源補給基地和經濟增長點,這為德國入侵蘇聯提供了經濟支撐和信心。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從紙上談兵到戰場對決,在戰爭初期,德軍贏在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蘇軍輸在對德軍閃擊戰術的毫不知情上

除了對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缺乏瞭解外,蘇軍對德軍的裝甲力量發展和閃擊戰術也缺乏足夠的認識。客觀上講,斯大林把主要防禦方向放在烏克蘭並沒有錯,因為按照常理,德國是個戰爭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如果進攻蘇聯,首先遇到的就是漫長的俄羅斯國土和複雜的地形地貌,對於一個外來者,戰場補給和後勤保障是最大的難題,而烏克蘭作為蘇聯的重工業基地和重要經濟來源地,其戰爭標的不言自明。

根據蘇軍在1940年修訂的作戰計劃,蘇聯一旦遭到軍事威脅時可以發佈如下戰爭動員令:

1、命令全部武裝力量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2、命令全國進入軍隊動員;

3、根據動員計劃按戰時編制擴充軍隊;

4、根據邊境軍區和統帥部計劃,將完成動員的軍隊集中和展開在西部邊境地區。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蘇軍並沒有對掌握德軍的閃電戰術內容和裝甲集團的快速打擊能力作出反應。在蘇軍高級指揮員當中,除了朱可夫等幾個有前瞻意識的將領建議提高蘇軍裝甲打擊能力外,其它的還在研究一戰的作戰樣式和蘇芬戰爭暴露出的不足。僅從這點看,蘇軍在戰爭初期出現的重大損傷一點也不奇怪。

因此,當德軍採取從軍事上用欺騙手段把部隊部署到邊境地區,從外交上迷惑外界和一團和氣,最終發展到三路大軍突然襲擊,直到1941年6月21日晚,斯大林才在開戰前三個小時下令蘇軍進入戰爭狀態,但對於幾百萬的大軍來說,這個命令已經來得太晚了。最終,蘇軍當天就損失1200架飛機,無數坦克和裝備被毀,蘇軍三面受敵,思想準備上的不足帶來的不僅是戰場上的重大損失,還帶來了整個國家從此進入到戰爭災難之中。

明知德軍要進攻,蘇軍也做了防禦計劃,斯大林為何戰爭開始才批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作者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