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死前為何要單獨召見梅駙馬?梅駙馬完成囑託了嗎?

王路


在朱元璋的晚年,他的嫡長子、當時的太子朱標不幸去世。



(朱標)

“太子乃國之根本,太子穩則國家穩”,痛苦之餘,朱元璋權衡再三立朱標的兒子,自己的長孫朱允炆為太子,這就意味著,朱元璋百年之後由孫子朱允文接替他的皇位。

這一年朱元璋64歲,朱允炆15歲。

轉眼6年過去了,此時70歲的朱元璋病入膏肓。臨死前把女婿梅駙馬叫到龍床前,斷斷續續叮囑道:“我馬上要歸天了,朱允炆就交給你輔佐了,其他人我不信任,只有你忠厚老實又文武兼備,不要辜負我的希望啊!”

梅駙馬望著面容枯槁的老丈人,強忍淚水忙不迭地答應:“陛下請放心,吾當肝腦塗地輔佐幼主!”朱元璋含笑而逝。

朱元璋為何要單獨召見梅駙馬呢?

原來朱元璋最喜歡這個“三女婿”,平時稱讚他“老成忠信,是值得託付之人”。

梅駙馬本名叫梅殷,今商丘夏邑人(古稱歸德下邑),他是老朱的第三個女兒寧陽公主的丈夫,迎娶公主後,任駙馬都尉,加封榮國公。



(梅駙馬——梅殷)

話說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稱帝,史稱明惠帝。梅殷成了新主的託孤重臣。

就在朱允炆稱帝的當年,由於他不顧實際情況推行削藩政策,這就觸動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的利益,朱棣在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輔佐下發動了“靖難之役”。

所謂的“靖難”就是打著“清君側”的幌子行篡位之實。

朱棣聲稱侄子朱允炆這樣做受到了他的謀士齊泰、黃子澄等人的挑撥離間,要誅殺這些人。其實都是扯淡,朱棣藉此理由奪取侄子的江山。

朱元璋死前所擔心的就是這個第四子,所以囑咐女婿梅殷要好好保護朱允炆,梅殷有沒有辜負老丈人的囑託呢?親們接著往下看。



(朱棣)

朱棣從自己的封地北平(北京)率軍隊往南進發,他要攻佔朱允炆的所居住的首都南京。

朱棣造反早在朱元璋生前預料之中,老朱為了孫子的江山,在晚年曾大肆屠殺功臣,目的就是清除隱患。但他也長了一個心眼,為孫子留下了一員猛將,此人名叫耿炳文。

講真朱元璋留下老將耿炳文和單獨召見梅駙馬就是用來對付朱棣的,老朱的遠見卓識沒人能及,然而千算萬算老朱還是算錯了。為什麼呢?

朱棣造反後,不知為什麼朱允炆沒有啟用老將耿炳文,而是讓“草包將軍”李景隆帶著全部家底——70萬大軍去迎擊朱棣。

誰也不會想到,李景隆率領的70萬大軍竟然打不過朱棣率領的10萬大軍。就這樣朱允炆的全部家底葬送在了李景隆手上。

李景隆的這一行為被後世史學家戲稱“這個草包將軍好像是朱棣的內奸和臥底。”哈哈……



(朱棣和姚廣孝)

朱棣消滅了朱允炆的主力部隊,兵鋒很快攻到了淮安。

此時梅殷奉建文帝率20萬大軍駐守淮安。朱棣是梅殷的大舅哥,於是朱棣想利用這層關係借道進擊南京。

朱棣親自帶著重金去見小舅子梅殷,見到梅殷後說:“我想打此借道進南京為老爺子上香祭祖,能否通融一下”。

梅殷果斷回絕了朱棣:“沒有建文帝的詔書進南京就是不忠不孝,你還是咋來的咋回吧”。

朱棣碰了一鼻子灰無奈走了。

不過朱棣沒有回北京,而是饒過淮安進擊南京。行文至此大家是不是認為梅殷沒有辜負老丈人的囑託呢?

這樣認為就錯了,朱棣如果回北京也就罷了,畢竟都是親戚之間的內訌。



(建文帝——朱允炆)

其實朱棣並沒有回心轉意,他是鐵定心要奪侄子江山。從這點來看,梅殷此時率20萬大軍從後面追擊朱棣,在他和朱允炆前後夾擊下朱棣必定失敗,然而梅殷卻坐視不管。

我不知道梅駙馬心中咋想的,難道這就是朱元璋口中老成忠信嗎?老成卻很老成,甚至有點圓滑,至於“忠信”嗎?我只能冷笑“呵呵”兩聲。

我試著分析一下梅殷的心理活動,興許他認為反正朱棣沒從我管轄的地方通過,我盡到了“忠誠”的義務,至於從其他地方過去和我無關。

也許他想示好朱棣,腳踩兩隻船,不管誰做天下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反正一筆寫不出倆“朱”來。講真這就是典型的左右逢源,在國難來臨之際,出現這樣的人最多。

果然如梅殷所料,他暗暗慶幸沒有追擊朱棣,朱棣最終擊敗了侄子朱允文,朱允文在北京失守當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他跑到雲南當了和尚,各種傳說都有,莫衷一是。



(明成祖——朱棣)

隨後朱棣稱帝,史稱明成祖。

注意此時的梅殷不但沒有為朱允炆盡忠徇國,反而被朱棣招降進宮了。但朱棣對這種人並沒有好感,欲除之而後快。

梅殷進宮不久,在一次上朝過橋時,被錦衣衛指揮史趙曦派人擠入水中溺死。這就是梅殷最後的下場。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臨死前單獨召見梅駙馬,留下來九字密詔: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幼主當然就是朱允炆,這份沉甸甸的囑託單憑一個駙馬的身份實在完成不了。

首先,我想朱元璋在決定由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時,已經想到了各地藩王的反應。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多出生在他與陳友諒、張士誠等敵人們爭奪天下的期間,舞刀弄槍,帶兵打仗,為大明朝的開創立下過汗馬功勞。覬覦皇位的兒子們也不僅僅是朱棣一人,誰知朱元璋硬是憑著對朱允炆的溺愛,就把皇位傳給了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

其次,朱元璋在臨死前之所以單獨召見梅駙馬,可見梅駙馬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很重,印象很好。梅駙馬曾被朱元璋放了外任,在地方擔任學政的職務,這起點還真不是一般的高。不光外派,朱元璋還經常找他回來給自己彙報思想工作、地方見聞。而這梅駙馬也從不恃寵而驕,從不在那些大臣面前顯擺,這更讓朱元璋對他另眼相看了,還專門派他到地方上去巡視各位藩王的軍隊。

最後,說說這九個字的密詔。眾所周知,單憑梅駙馬的實力,是無論如何也抵抗不過燕王朱棣的,所以他收到的那份囑託也實難完成。


歷史雜貨店


朱元璋臨死前單獨召見梅駙馬,並對他說:“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復出遺詔授之道:“敢有違天者,汝討之。”意思很明顯,朱元璋臨死前單獨召見他就是讓他好好輔佐未來的新皇帝朱允炆。


梅駙馬是何許人也,竟然受到朱元璋如此信任?

梅駙馬就是梅殷,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從子,也是中國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他天性恭謹,能騎馬射箭,洪武十一年(1378年)娶朱元璋的次女寧國公主,封榮國公,任山東學政。

朱元璋共有16位駙馬都尉,他最喜愛的,卻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後的朱元璋,非常重視文治,嘗以梅殷為山東學政,還嘉獎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可見朱元璋對他如此看重。



儘管如此,但梅駙馬並沒有完成太祖皇帝的囑託。

靖難之役時,梅殷受命領兵抗燕,駐守 淮安,募兵四十萬,朱棣攻入南京城,以寧國公主及其家人的性命相威脅,梅殷不得已而歸降,但他始終對朱棣愛答不理。而幼主朱允炆卻不知所蹤,反而是朱棣登上了皇位,永樂三年,梅殷與錦衣衛並排走在橋上,結果擠入河中溺水而亡,很顯然這是朱棣指使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知古鑑今


當初朱元璋臨死前單獨召見梅駙馬,是想要起到保衛皇太孫的作用。但是他並沒有起到保護皇太孫的任何作用。

梅殷,字伯殷,歸德下邑人,明朝初年外戚、將領,汝南侯梅思祖之侄。洪武十一年,梅殷18歲時,娶了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大女兒寧國公主,成為大明朝的駙馬,任駙馬都尉,加封榮國公。

梅殷可不是一般的人。當時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任上公,主管國學,而梅殷任山東學政,朱元璋專門賜詔讚美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當時可見梅駙馬至少在學識上是高人一等的。由於梅殷的不一般,朱元璋對這個女婿是喜愛有加。要知道,朱元璋和馬皇后親生女兒只有兩個,也就是女婿只有兩個。可見梅殷在朱元璋的心中佔的地位。

梅殷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彌留之際,皇太孫朱允炆和女婿梅殷在一旁服侍。朱元璋顫顫巍巍的手,一隻輕輕搭在了22歲的孫子朱允炆手上,一隻輕輕搭在了38歲的女婿梅殷手上,先對朱允炆說:“對於燕王,你可不要放鬆警惕!”然後轉過頭來,對梅殷囑咐道:“愛婿啊,你老成忠信,朕將幼主託付給你了……”。又叫來一旁戰戰兢兢的小太監,擬旨寫道:“有人敢違背誓書、遺詔,你可代我討伐殺之”,然後讓女婿梅殷接過聖旨。

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不久,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從北京帶兵南下,直奔南京而來,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先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後又改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朱棣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了南軍主力。1401年12月,建文帝朱允炆讓姑父梅殷披上戰袍,率領40萬人鎮守淮安。在這個護衛南京的戰略要地,梅姑丈對防禦之事倒也很上心,發佈號令都很嚴明,他所面對的是朱棣北來15萬兵馬。

朱棣派遣使者以進香為藉口,想借道淮安向南京進攻,梅殷說:"進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朱棣聽聞大怒,寫信給梅殷說:"如今我興兵清君側,是順應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擋的。"梅殷毫不客氣,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後,將其放歸朱棣,並對他說:"留下你的嘴巴,好讓你對朱棣說什麼叫做君臣大義。"朱棣氣得不行,,但又不想與梅的40萬軍隊開仗,只得從揚州進軍南京。

建文四年,朱棣攻下帝都應天 。 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又稱永樂皇帝。

野史記載,朱棣不得已而治譚、趙之罪,這倆人當時在法庭上不平地說:“此上命也,奈何殺臣?”朱棣為了滅口,令力士打掉兩人牙齒,並斬首示眾。而梅殷有個老僕人叫做瓦剌灰,他證實是譚深、趙曦故意殺了梅殷,請求朱棣將二人手足砍斷,剖出二人腸子以祭奠梅殷。朱棣同意後,這位老僕人上吊自殺。

當初朱元璋臨死前單獨召見梅駙馬,沒有起到保衛皇太孫的任何作用。


歷史傳播者張小飛


梅殷到底是何許人也 為何朱元璋死前要單獨召見他呢?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躺在龍床上的朱元璋,自知大限將至,但宮中的御醫還在忙碌著,希望能通過高超的醫術,讓皇帝多活一段時間。奄奄一息的朱元璋揮了揮手,御醫看出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都識趣的離開了。隨後,朱元璋幾乎用盡全身力氣,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意思是要單獨召見此人,他就是駙馬梅殷。

  梅殷出身比較顯赫,叔叔梅思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很早就跟著朱元璋征戰四方,憑藉著出色的戰功獲封汝南侯。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為了防止外戚干預朝政,朱元璋曾立下規矩,公主只能嫁給平民,或者官職非常低微之人,卻把愛女寧國公主許配給梅殷,這一點不同尋常。

  當上駙馬之後,梅殷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更重要的是,在那麼多駙馬當中,其他人都不怎麼受待見,唯獨梅殷深得老丈人朱元璋和丈母孃馬皇后的喜愛。既然得到了老丈人的認可,梅殷的前途自然一片光明,直接被派到山東擔任學政,主要負責教育、科舉方面的工作。

  每隔一段時間,朱元璋就會讓女婿梅殷入朝彙報工作,並留他小住幾日。梅殷沒有因官職的提升而驕橫,反而比以前更加低調,除了工作所需,基本不與大臣太過來往,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研讀經史、兵法,這或許正是朱元璋格外器重他的原因,若是他與所有大臣關係都很好,估計早就受到猜忌了。

  梅殷並非是紙上談兵的書生,他能夠學以致用,多次被派到各地賑災,取得的成果讓老丈人朱元璋非常滿意。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把梅殷調入京城,並讓他巡視藩王的軍隊,由此可看出,朱元璋對梅殷的信任,同時也擔心藩王鬧出什麼么蛾子。

  經過多年的治理,大明江山相當穩固,雖然北方還有元朝的殘餘勢力,卻掀不起大的風浪,唯一讓朱元璋放心擔憂的是孫子朱允炆。畢竟朱允炆當時太年輕,是否能鎮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的確是未知數,這也是朱元璋死前單獨召見梅殷的原因。

  梅殷跪在朱元璋的窗前,眼淚止不住的流出,朱元璋拿出寫好的密詔遞給他,梅殷打開密詔,上面只寫了9個字:“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意思很明顯,朱元璋讓他好好輔佐未來的新皇帝朱允炆。於公,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於私,他又是臣子,定當竭盡全力。

  只可惜,朱允炆並沒有重用梅殷,還將他調離京城,在靖難之役期間,把幾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慫包李景隆。朱棣攻入南京城,以寧國公主及其家人的性命相威脅,梅殷不得已而歸降,但他始終對朱棣愛答不理。永樂三年,梅殷與錦衣衛並排走在橋上,結果被擠入河中溺水而亡,難道只是錦衣衛不小心做的嗎?十有八九是朱棣安排的,你覺得呢?







馬克李吖


寧國公主夫婿即梅駙馬之死,怎麼看都感覺不值,這是因為朱元璋讓梅駙馬輔佐允炆的意思是鞏固允炆地位,乃至壯大朱家力量,鞏固朱家江山,但梅駙馬腦子不拐彎,朱棣上位後,雖然江山移了主,但仍然是朱家江山,不管是允炆坐天下還是朱棣據龍盤,都是人家朱家的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該死腦筋不開竅,更不該整天嘟嘟囔囔口出怨言了,很可惜,幸運的人生結局只有了一個華麗的開頭,結局有點淒涼和滑稽。命好,有福消受得了才是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