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接受德國《外交雜誌》封面專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阮佳聞):當地時間11月1日,德國《外交雜誌》發佈2019年第11期,推出嵌入式“中國專刊”,並圍繞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主題對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進行了封面專訪。

吳懇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近8億中國人成功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達70%,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中國還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資國,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員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出資國。同時,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歐盟的1/4,仍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戰。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我們願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始終作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面對記者有關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當下進展以及德國能否從中獲益的提問,吳懇闡述道,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目前,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近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共商共建共享”等有關合作理念和主張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根據世界銀行報告,“一帶一路”合作將使沿線國家物流時間減少12%,貿易增長2.8%至9.7%,760萬人將因此擺脫極端貧困。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合作非但不是個別人所構陷的“債務陷阱”,反而幫助很多國家走出了“不發展的陷阱”。

他告訴記者,中德“一帶一路”合作起步早、合作實、前景好。德國是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和最大的域外出資國;“中歐班列”至今共開行1.5萬多列,其中近四成往來於中德之間,已成為中德共建“一帶一路”最有成效的項目;德意志銀行、西門子、福伊特、寶馬、DHL等大批德國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並受益於“一帶一路”合作和物流建設;中德在沿線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廣闊。今年上半年默克爾總理訪問漢堡港時表示,中國對漢堡港的發展起到顯著作用,可以漢堡為例,討論如何更好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相信“一帶一路”合作將成為中德互利合作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吳懇在採訪中指出,中德關係自建交以來不斷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習近平主席2014年訪德、兩國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以來,中德關係在高水平上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國元首和總理保持了高密度互訪,各領域、各層級對話磋商機制達到70多個。前不久,默克爾總理對中國成功進行了第12次訪問。雖然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去年中德貿易再創歷史新高,據中方統計高達1800多億美元。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德國連續43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德國企業去年對華投資項目新增近500個,充分說明雙方互利合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表示,展望未來,雙方一是要繼續堅持雙向開放,秉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為兩國經貿合作擴容升級。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打造數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等雙方創新合作的新亮點。二是堅持全球視野,秉持平等、開放、合作的原則,為中德關係注入更多戰略內涵。面對國際形勢中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中德兩國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個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均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德合作意義已遠超雙邊範疇,併為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作出貢獻。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秉持“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的精神,激勵中德兩國人民相遇相知,全面加強文化、教育、體育、旅遊、青少年等各個領域的人文交流,不斷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

除此之外,吳懇還就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這將如何助力中德未來合作;中國在年初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加強多邊合作、建立新型國際關係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中方將採取哪些措施,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有哪些具體措施;中德教育領域合作情況和中德文化交流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