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天花板“是浮雲

2019年11月1日,阿里(NYSE:BABA)發佈的2019年Q3季報顯示,期間營收1190億,同比增長40%,經營利潤203.6億、同比增長51%。因確認螞蟻金服投資收益的影響,淨利潤達707.5億。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非GAAP淨利潤327.5億、同比增長40%。

“天花板”是浮雲

2019年Q3,阿里集團營收1190億,季度營收超過2016全年而且增速還高7個百分點,可謂增長奇蹟。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在阿里20週年慶祝活動上,CEO張勇宣佈2024年財年目標——服務10億用戶、交易總金額10萬億。在已經過去的2019財年,阿里年度活躍買和和交易總金額分別為6.54億和5.73萬億(阿里的2019財年從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2019年Q3,核心電商營收連續第二個季度超過1000億,同比增長39.7%。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非電商業務中,雲計算是冉冉升起的明星。2018年Q4收入66億,首次超過數字娛樂版塊。2019年Q3,雲計算、數字娛樂、創新業務營收分別為93億、73億和12億,合計178億,佔總營收的15%,但較2018年Q2僅提高0.2個百分點,因為電商這隻“老象”一直“跳舞”。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2017年,非電商業務中對營收增長貢獻最大的是數字娛樂版塊,為19%,非電商業務總貢獻率高達27%。2018年形勢急轉直下,數字娛樂版塊貢獻率僅為5%,非電商業務總貢獻率13%。

2019年Q3,雲計算、數字娛樂業務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和4%,雲計算成為僅次於電商業務的增長引擎。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研究頭部公司的關鍵是未來增長空間。假如總的市場規模是1000億,排名第一的已拿下300億,其餘份額不容易搶,總規模又不是一家企業可以推動的。該企業的營收增長就會受限,往往需要另起爐灶,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例如騰訊近些年增長主要來自“其它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雲計算等,投資收益也比較可觀。百度大搜業務幾乎停滯,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愛奇藝廣告及付費會員業務。根本原因是遊戲、線上廣告“天花板”不夠高。到2024年,這兩個行業總營收合計不過1萬億(2018年,兩個行業總收入合計約6000億),由於競爭激烈,頭部公司份額頂多30%~40%。

阿里當年選擇的電商業務充滿活力,天花板高得象天上的浮雲,因而張勇有底氣預計2024財年交易總金額可以達到10萬億。

分部收益

1)核心電商

核心電商業務EBITA(息稅前利潤)呈明顯的季節性,Q4為全年峰值。2018年Q3達到創紀錄的461億,平均每天5億。2019年Q3,息稅前利潤386億,同比增長30.4%,但利潤率降了3個百分點。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核心電商業務利潤率徘徊下降,有向賣家讓利的因素,另一個是重要因素是龐大的新零售生態建設還在投入期。

阿里核心電商業務不僅涵蓋境內電商業務,還包含跨境及海外業務(如Lazada)、菜鳥網絡(2018年雙十一處理10億包裹)、本地生活服務(年度活躍用戶6.4億)及新零售業務(盒馬鮮生等),這些業務的利潤率無法和傳統的電商業務相比,拖累了整個版塊的利潤率。

2)雲計算

2016年Q3,雲計算息稅前虧損率為3.8%;此後除2018年Q2,虧損率從未超過10%;2019年Q3,雲計算業務息稅前虧損5.2億,虧損率5.6%。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2019年Q3,阿里雲營收92.9億,同比增長64%,增速較2018年Q2下降26個百分點,也還不算低。

與盈虧相比,雲計算營收增速更令人關注。但阿里雲卻展現“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姿態,力圖在保持增速的同時控制虧損幅度。互聯網公司的新興業務,虧損率動輒超過50%,甚至100%。以阿里雲的戰略地位,虧損率只有幾個百分點實在不算什麼。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過往12個月,阿里雲總收入314億,掌握著進可攻退可守的主動權:進則以幾個點的虧損率保持50%以上的增速,鞏固國內雲計算龍頭地位;退則適當降低增速,換取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為登陸資本市場創造條件。

3)數字娛樂

數字娛樂版塊主要包括優酷及UCWeb,營收和虧損的主要來源都是優酷,大家知道視頻網站內容成本“重如泰山”,好消息是娛樂版塊虧損率有收窄跡象。2019年Q3,數字娛樂版塊息稅前虧損22.1億,虧損率30%,為“史上最低”。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2018年Q3,營收增速24%,虧損率64%;2019年Q3,營收增速23%,虧損率收窄至30%。看樣子數字娛樂版塊找到“剋制”虧損並維持一定增速的門徑。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由於沒有單獨披露,粗略推算優酷的營收、息稅前虧損及虧損率與愛奇藝相差無幾。做視頻網站是“燒錢持久戰”,優酷的靠山無疑比愛奇藝強大。

4)總體效益

將電商業務息稅前利潤與其它業務息稅前虧損放在一起,可以看到阿里為何能從容應對。2019年Q3,核心電商息稅前利潤388億,雲計算、數字娛樂、創新業務息稅前虧損合計46億,僅佔電商息稅前利潤的12%。

阿里的”天花板“是浮云

有意思的是核心電商賺錢多的季度,其它業務息稅前虧損也“水漲船高”。例如2018年Q4核心電商息稅前利潤達461億,雲計算、數字娛樂、創新業務息稅前總虧損“跟風”增至382億。

向未知前行

19世紀最後一天,傑出的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開爾文男爵)發表新年祝詞時說“物理學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只有兩朵烏雲”。

言下之意是已經掌握宇宙奧秘的98%,清除兩朵烏雲之後將“萬里無雲”。100多年來,人類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絕對稱得上亙古爍今。物理學家卻越發謙虛,最新的說法是“人類能夠發現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從98%降至5%#

為啥給謙虛二字加引號?因為物理學家的話好比井底之蛙對同伴說“天空很大,我們看到的只佔5%。”其實那口井所在的小菜園兒上方的天空,就比井口大千百倍。

普通人沒有物理學家的謙虛謹慎。由於科學的“高度發達”,他們誤以為萬事萬物都已被研究透了。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動輒說“這不科學、那不科學”,似乎當下科學還不能解釋的現象宇宙中就不該存在。

上面的題外話是想說明,未知遠遠大於已知。

引領我們摸索未知的不僅有科學家還有極個別的企業家。他們在全然不知未來之路在哪裡的時候,帶領企業勇敢前行並被事實證明方向選擇正確。在蘋果之後做智能手機、谷歌之後做搜索,做得再好都不在此列。

淘寶起步時,沒人知道未來中國電商平臺會成什麼樣子,如果不收取費用怎麼活下去;沒人知道支付寶是不是Work;更沒人知道未來會有天貓、“雙十一”;中國互聯網圈比馬雲懂技術的不少,但阿里卻率先致力於雲計算;今天搞的“新零售”又是前無古人的探索。

阿里良將如雲,所有用人類現有知識、技術、邏輯可以解決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馬雲不必為這些事操心,他的任務是讓阿里保持面向浩瀚未知前行的勇氣和智慧。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