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双 11 之前 阿里巴巴又发了份底气十足的财报

赶在第11个双11到来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2020财年第二财季)的季度业绩。

阿里巴巴集团本财季营收为人民币1190.2亿元,高出市场预期的1168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25.40亿元,同比增长262%。

这主要是因为阿里巴巴收到了自蚂蚁金服692亿元股权收益。不计这项损益,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7.50亿元,同比增长39.6%。

第二季度调整后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为371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估344.9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将本财季营收增长归因为中国商业零售业务和阿里云的收入增长的拉动。

传统业务增长平平新零售扛起大旗

阿里巴巴的业务板块在财报上体现为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与娱乐和创新业务及其他四个部分。核心商业收入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

本财季,阿里巴巴核心商业收入为1012.2亿元,占总营收的85.04%,与往季基本持平。核心电商收入同比增幅为39.7%,较上一财季有所下降,且增幅首次跌到40%以下。

来自于中国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75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

具体来看,核心商业收入又分为客户管理费用、佣金和“其他”三项。前两者是阿里的老牌营收支柱,最能反映天猫、淘宝平台的活力,合计为总营收贡献49%。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占比合并的数据处于两年来的低位,仅高于2019财年Q4的48%。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为413.01亿元,同比增加25%。财报显示,客户管理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每次点击的平均单价增加。但本财季较上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

与交易水平息息相关的佣金收入为162.75亿元,同比增加24%,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这表明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与货币化水平基本维持稳定。财报显示佣金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天猫实体商品GMV(不包括未付订单)26%的同比增长。也就是说,这个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规模及单人消费的贡献。

相比表现平平的传统业务,新零售扛起了核心零售业务的增长大旗。

“其他”类目包含了天猫超市、银泰、天猫直营和盒马等新零售业务,本财季营收达182.10亿元,同比增长125%,尽管比上个财季增速下降了9个百分点,但在整体总营收的占比由上个财季的14%进一步提高到15%。阿里巴巴在财报中将增长归因于天猫超市和盒马等直营业务的贡献推动,以及2019年9月20亿美金收购而来的考拉。

从今年1月开始,天猫从“代销”为主转变为“代销”和直接向品牌方采购的“采销”并行,这直接导致了天猫超市的营收部分从佣金归入直销业务收入。

2019年9月,阿里巴巴又收购了网易考拉。后者和天猫国际合并后,市占率达到了行业第一,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业务进一步增强。由于两个平台消费者重叠度并不高,两者将继续独立运营。

财报披露,盒马现在共有170家自营商店。盒马在2019年经历了关店、投入锐减等大大小小的“填坑之战”。截至2019年9月的季度,盒马已运营超过12个月的自营店面的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正,说明盒马近提升运营效率、由大门店转向更多元的小业态初入佳境,也证明了该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

此外,接入淘鲜达的线下商超达800多家,覆盖全国278个城市。

在整个阿里巴巴经济体里,“其他”类目的增速拿下了所有业务里的第一名,扛起增长大旗。

用户红利的果实还待采摘

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85亿,较上一季末增30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1900万至6.93亿,同比增长15.3%,并且每个活跃用户平均每年给阿里贡献的营收上升至419.7元。

上个财年,阿里巴巴新增用户中有70%来自低线城市。本财季这个比例并未披露,但阿里巴巴集团CFO武卫称这部分用户所占的比例“其实是下降的”。她透露年消费在1万元以上的用户数量今年达到了1300万,他们留存比例高达98%。

显然,阿里巴巴的用户红利还没吃尽,但它面临着拼多多的强势竞争。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的活跃买家为4.83亿人。根据拼多多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拼多多年GMV已经超过7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1%。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在回答关于竞争的问题时,表示:“面对新的消费者时,我们的心来自于:第一,我们提供非常全的商品种类;第二,我们的价格非常具有优势;第三,我们提供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使用时间不到一年的新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表现非常强劲,这也证明了阿里巴巴平台的力量。”

张勇称,在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为消费者和客户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一直简单采用补贴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补贴新客户能带来很好的用户增长,但更重要的是留存用户,所以科技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增加用户粘性。

张勇在财报中称,阿里的目标是在2024财年结束前为超过10亿的活跃消费者提供服务,并帮助商家实现年商品销售总额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

首次操盘双11的天猫淘宝总裁蒋凡曾放话,预计11月11日当天,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将增长1亿。电商巨头们似乎又回到了密集竞争的上半场。京东和拼多多的战报如何,日后再看。

亏损“铁三角”

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和创新事业群仍旧是雷打不动的亏损“铁三角”。

阿里云不仅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1.65亿元扩大到本财季的19.28亿元,同比64%的增速更是创下史上新低。调整后的EBITA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4%增至如今的6%。阿里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于在人才和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好消息是,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同期营收增长分别为35%和59%。尽管同比表现不佳,但阿里云的增速仍然跑在了亚马逊和微的前面。

和上个财季相比,文娱板块所在的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成绩好看了一点。本财季营收同比增长23%,达到人民币72.96亿元。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3月起阿里影业的并表。

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的亏损率由上个财季的35%,缩减到了30%。财报称这主要是由于优酷对内容的支出进行了衡量,在确保成本效率和投资回报的同时保持原创内容的生产能力,从而在本季度缩小了EBITA亏损。

在上一季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武卫称阿里未来仍将严控内容成本,重内容自制、用户体验和付费增长。本财季的表现说明阿里对这部分业务的一系列人事和组织调整终于奏效了。

创新及其他业务方面,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19.1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41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54.47%。阿里在财报中称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投资以及对其他业务计划的投资。

新业务拖累利润率

受新业务拖累,阿里巴巴利润率仍在下降。本财季阿里巴巴整体运营利润率17%,比上个财季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阿里巴巴在财报中称:“我们预计核心商业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将继续受到对新业务投资速度和收入结构向自营新零售和直销业务转移的影响。”

武卫在电话会上表示,阿里关注三个核心领域,首先是用户体验;其次是继续投资具有竞争力的领域;第三是支出战略和经营效率——张勇称仅靠提供补贴无法获得可持续的价值,所以阿里要聪明地花钱。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解释称,提高经营效率、优化支出策略和增加某些领域的投资之间看似矛盾,但支出策略是协同效应的结果,协同效应又提高了经营效率。阿里巴巴集团在低线城市获得的消费者,比如淘宝用户,也可以使用阿里提供的其他本地服务。阿里巴巴只需要出一份营销支出,再通过经济体内交叉销售,让他们使用本地服务。

武卫透露,后半年阿里将即系在本地消费服务、全球化、物流等领域投资。“如果我们说对支出秉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就有人担心我们会被大力投资的竞争对手超越;如果我们说要大力投资,又有人担心对毛利率产生影响。首先,我们的利润率保证了我们的弹药;第二,过去几个季度我们一直在控制支出,维持不同水平的ROI。”

“我们本季度的EBITA(税息及摊销前利润)有450亿,我们说大力投资,其实只拿出了15%。”蔡崇信补充道。

管理层在面对这些提问时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阿里巴巴真正的大考在一周后。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