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pc遊戲為主流,主機遊戲冷淡的原因是什麼呢?

亂像2017


因為國內遊戲玩家從小家裡是不鼓勵玩遊戲的,即使是2000年之前遊戲機沒有封禁的時候,也沒多少家庭願意主動給孩子買遊戲機,這裡面觀念影響很大(消費水平也有限),倒是紅白機成為最火的遊戲機,但是好景時間不長,遊戲機封禁後國內玩家就很少能玩到了,至少買遊戲機的屬於小眾群體。

但是PC電腦性質就不同了,儘管開始價格也很貴,但是這是一個學習和生產力創作的工具,當年PC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全國上下都非常重視,有條件的家庭爭先恐後買電腦,隨著普及度加大,國內電腦遊戲的產能也越來越大,因為電腦保有量實在是太高了。

而國外玩家自始至終都是以玩PS和XBOX這類遊戲主機作為主力遊戲設備,畢竟遊戲機相對便宜,操作方便,手柄更舒適,也不用像PC那樣玩遊戲之前可能還需要安裝一大堆程序和驅動,而對於國內遊戲玩家來說,PC遊戲已經習慣了,所以很多人也不覺的麻煩,更多的還是習慣了鼠標鍵盤的操作方式,要是轉到手柄玩遊戲反而會不習慣。

儘管現在國行遊戲機早就有了,但是購買遊戲機玩遊戲的國內玩家仍然較少,主要還是習慣問題,電腦家家戶戶都有,而且大量的“免費”手遊已經把傳統遊戲機市場佔據,消費者不接受主機遊戲高昂的價格,國內遊戲廠商也絲毫感覺不到商機,所以應該是大環境造成了國內PC+手機為主的遊戲設備。


嘟嘟聊數碼


國內的遊戲業一直都是這樣,個人電腦的普及率要遠遠超過遊戲主機,這個主要還是和我國的國情有關,並不是遊戲主機的問題,下面聊一下這個問題。

經濟條件

這一點可能是最大的因素,目前的主流遊戲主機價格起碼要2000朝上,我國的消費能力實際上問題不大,關鍵是人家不願意去花這個錢,還是因為不夠寬裕吧,而且遊戲主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遊戲資源非常昂貴,花了錢買完遊戲機以後,還得繼續花錢買遊戲,一個遊戲貴的好幾百,雖然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迅速,但普通的工薪玩家對這個價格還是覺得貴了。

遊戲機功能性單一

遊戲機買回來那就是玩遊戲用的,它沒有其餘的什麼附加功能,而遊戲的話,早已不是遊戲機的專利,手機可以玩,電腦也可以玩,而且電腦遊戲資源也非常豐富,畫面什麼的也可以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電腦還可以拿來做很多其他的事情,網絡遊戲的支持方面電腦也更加方便,遊戲機你買回來就只能玩玩有限的遊戲了,電腦可以隨便從網上下載免費的遊戲資源,哪怕是正版遊戲,價格也比主機遊戲便宜的多。

我國沒有遊戲機文化

現在已經好多了,在90年代的時候,遊戲機可是被整個社會所抵制的娛樂工具,直到電腦普及開了以後,對於遊戲方面的政策各方面才越來越寬鬆,社會對於遊戲也是逐漸的接受,儘管如此還是經常看到各種關於遊戲的負面影響,遊戲機這種東西還是學生時代最喜歡也最有時間玩的,而學生買不起,家長也沒有幾個會給孩子買,所以普及率不高,電腦就不同,可以以學習的名義買,家長平時也可以用到,自然就方便多了。


8090遊戲迷


國內遊戲產業產業與國外的遊戲產業相差很多,這裡面有著非常多的因素,下面就來聊聊這個“特色”的市場是如何形成的


  • 小霸王其樂無窮

國內最開始流行的電子遊戲的時期應該是80、90後所經歷的“小霸王”學習機時期。那個時候國內並不是像國外一樣研發遊戲機和遊戲,而是使用了類似破解的方式山寨了任天堂的FC紅白機。盜版的黃色N合1卡帶在國內非常普及,甚至見過正版FC遊戲的玩家也都不是很多。

  • 電子海洛因

2000年5月,《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電腦遊戲 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的報道。這篇獲得中國新聞獎通訊二等獎的報道,詳盡描述了記者“暗訪”電子遊戲機室的故事。文中的電子遊戲令人聞風喪膽:“整天在遊戲室裡的孩子,只有一個結果,男孩子最後變成搶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後變成三陪小姐。”這一報道獲得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中國這片土地上的電子遊戲,從此被徹底打上“電子海洛因”的標籤,被視為“精神鴉片”。同年6月,被稱為“遊戲機禁令”的文件《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頒佈,全面封禁了國內電子遊戲設備的生產與銷售。這一紙禁令,一禁就是十年。

由於“電子遊戲機禁令”的關係,在2000年至2013這十餘年中,國內的電子遊戲產業早已落後於國外幾個世代,在國外早已玩上PS2,XBox等遊戲機時,國內對主機遊戲依舊停留在《馬里奧》、《坦克大戰》、《魂鬥羅》的固有印象上,一口一個“那些都是小孩子玩的”,這種主機文化的缺失,一旦錯過就很難糾正過來。

  • 曲線救國的電腦遊戲

電子遊戲機因“電子遊戲機禁令”被徹底扼殺,但電腦遊戲卻逃過了一劫。正如古語所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方面是由於國內“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計算機普及政策,另一方面由於全國各地流行起來的網吧,電腦遊戲隨著電腦的普及逐漸發展壯大起來。頁遊、網遊、端遊的時代全面到來,《魔獸世界》、《傳奇》、《反恐精英》(CS)等遊戲成為了一些玩家對電子遊戲的“第一印象”。

  • 轉型續命的國內遊戲

看到電子遊戲如此火爆,國內也開始走上了自行研發的遊戲道路。有的人是出於對遊戲的熱愛,有的人是為了為國爭光,有的人僅僅只是看到了電子遊戲背後的利益。國內一時間也曾誕生過諸如《天地劫》、《仙劍奇俠傳》、《劍俠情緣》、《軒轅劍》等經典遊戲,但是最終都敵不過盜版橫行,國內的主機與單機(電腦遊戲)兩條路就全部被堵死了。

在《傳奇》這樣網遊成功之後,遊戲開發商發現了網遊這一塊新大陸。低劣的遊戲開發商靠著各種山寨換皮的遊戲瘋狂賺錢,而且還賺了相當長時間的快錢。由於國內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持續增加,沒有接觸過國外電子遊戲的新玩家無法辨別遊戲品質的高低,即便知道對比,那金光閃閃的大翅膀也要比採蘑菇的大叔好看的多,你說對吧?

直到2008年左右,我國失去了網遊玩家的人口紅利,被坑多年的玩家終於清醒過來,這時候如果國內遊戲開發商再不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方向轉型,那麼等待他們的必將是中國版的“雅達利大崩潰”。

讓所有人都不曾預料的是,一款名叫《神仙道》的遊戲開創了頁遊賺錢的新套路,於是一大批遊戲開發商紛紛轉型頁遊,換皮、移植、山寨繼續想法設法地讓玩家乖乖地打開錢包。好景不長,因為頁遊的氪金模式更加讓玩家無法忍受,加上網頁端上班族人口紅利消失,頁遊逐漸淪為了“渣渣輝”、“XX鯤”、“一刀999”等垃圾廣告的代名詞。

頁遊也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這下應該迎來市場大崩潰和重新洗牌了吧?然而並沒有,國內劣質開發商又一次發現了一塊新大陸,那就是——移動互聯網。得益於手機智能機的飛速發展,各大手機軟件商城模式的建立,手機遊戲市場可以說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廣闊土地。這一次那些曾經將端遊搬到頁遊的劣質廠商,如法炮製地再一次將端遊和頁遊搬到了手游上面,繼續享受著手遊帶來的人口紅利。

在國內的手遊市場,渠道商往往把控制著話語權,因為他們手握著流量。只要將大把玩家引進來,只要不是特別爛的遊戲基本都不成問題。開發商與渠道的“五五分”、“四六分”、甚至“一九分”的情況都有,別誤會,渠道商拿的是大頭,開發商為了推廣也不得不忍氣吞聲。放眼世界,Steam平臺抽成30%的政策都已經讓無數開發商咬牙切齒了,他們要是來到國內,簡直無法想像。


AGamer


先糾正一點,其實目前全球遊戲的趨勢是移動遊戲漸漸成為了主流,這一點在國內和國外都是一樣的。下面開始回答樓主的問題。

其實說起主機遊戲,國內玩家並不陌生,在80,90後小時候,大家都是從小霸王,也就是盜版紅白機開始接觸電子遊戲的,超級馬里奧、魂鬥羅是大部分人遊戲經歷的起點。換句話說大家都是被主機遊戲啟蒙的。那麼為什麼後來主機遊戲漸漸的在國內退出主流舞臺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電子遊戲機禁令的實施,造成主機遊戲在國內的斷代。在2000年6月發佈的《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中,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明確規定停止一切關於遊戲機的生產、銷售、經營活動。從那時候開始我國的主機遊戲開始和世界脫軌,以至於很多人對紅白機後面的主機及其遊戲非常陌生,久而久之新出生的年輕人索性壓根就沒接觸過主機遊戲,這個歷史事件是造成主機遊戲在我國現狀的最大原因

二、大型PC網遊的及時出現,滿足了青少年玩家的社交需求。在2002年左右,由於網吧等場所的普及,大批青少年有機會接觸PC遊戲,這成為了他們主要的娛樂活動,而之前那些玩小霸王長大的人,大都步入而立之年,開始工作,已經不滿足於超級馬里奧的他們也開始尋找新的娛樂手段。而以《傳奇》、《奇蹟MU》、《夢幻西遊》、《魔獸世界》等一大批網遊的出現,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還沒有QQ,微信,微博這些社交工具,在遊戲裡交朋友成為了當時最主要的互聯網社交方式,這也從另一面加深了PC網遊對我國玩家的影響,很多人離不開電腦遊戲,實質上是離不開那些遊戲帶給他們的社交記憶,那些青春時光。

三、PC遊戲免費遊玩,道具收費的模式,影響了玩家的思維習慣。熟悉主機遊戲的人都知道,主機遊戲的成本不在於遊戲機,而在於購買遊戲上,一個遊戲的價格平均在200-400元,這讓習慣了免費玩遊戲的我國玩家難以接受,很多人寧願在手遊、網遊中氪金上萬,也不願意花300買斷一款3a主機大作,這是習慣問題,根深蒂固。需要很長的時間改變

綜上所述,可以說主機遊戲在我國不敵PC遊戲,受眾較小的現狀,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到了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全球玩家都在向移動遊戲靠攏,無論是PC還是主機遊戲,都已經不在是大部分玩家的首要選擇了。當然這並不代表兩者沒有存在的意義,玩遊戲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開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好。


遊戲小蝦米TY


其實有很多原因,有國家制度原因遊戲機被禁了好多年。雖然也有渠道可以買到但是不方便只針對核心玩家罷了。還有現在家裡很少很少給孩子買遊戲機因為擔心學習成績變差。電腦手機家家都有必備的。孩子用來查資料和學校群聯絡所以不會管的太緊接觸也就多。孩子從小就玩平板或手機有的也是家長有意為之,怕孩子出去玩受傷給個平板就自己玩省心。所以中國遊戲機比較少。


zjh158013037


糾正一點,其實目前全球遊戲的趨勢是移動遊戲漸漸成為了主流,這一點在國內和國外都是一樣的。下面開始回答樓主的問題。

其實說起主機遊戲,國內玩家並不陌生,在80,90後小時候,大家都是從小霸王,也就是盜版紅白機開始接觸電子遊戲的,超級馬里奧、魂鬥羅是大部分人遊戲經歷的起點。換句話說大家都是被主機遊戲啟蒙的。那麼為什麼後來主機遊戲漸漸的在國內退出主流舞臺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電子遊戲機禁令的實施,造成主機遊戲在國內的斷代。在2000年6月發佈的《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中,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明確規定停止一切關於遊戲機的生產、銷售、經營活動。從那時候開始我國的主機遊戲開始和世界脫軌,以至於很多人對紅白機後面的主機及其遊戲非常陌生,久而久之新出生的年輕人索性壓根就沒接觸過主機遊戲,這個歷史事件是造成主機遊戲在我國現狀的最大原因

二、大型PC網遊的及時出現,滿足了青少年玩家的社交需求。在2002年左右,由於網吧等場所的普及,大批青少年有機會接觸PC遊戲,這成為了他們主要的娛樂活動,而之前那些玩小霸王長大的人,大都步入而立之年,開始工作,已經不滿足於超級馬里奧的他們也開始尋找新的娛樂手段。而以《傳奇》、《奇蹟MU》、《夢幻西遊》、《魔獸世界》等一大批網遊的出現,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還沒有QQ,微信,微博這些社交工具,在遊戲裡交朋友成為了當時最主要的互聯網社交方式,這也從另一面加深了PC網遊對我國玩家的影響,很多人離不開電腦遊戲,實質上是離不開那些遊戲帶給他們的社交記憶,那些青春時光。

三、PC遊戲免費遊玩,道具收費的模式,影響了玩家的思維習慣。熟悉主機遊戲的人都知道,主機遊戲的成本不在於遊戲機,而在於購買遊戲上,一個遊戲的價格平均在200-400元,這讓習慣了免費玩遊戲的我國玩家難以接受,很多人寧願在手遊、網遊中氪金上萬,也不願意花300買斷一款3a主機大作,這是習慣問題,根深蒂固。需要很長的時間改變

綜上所述,可以說主機遊戲在我國不敵PC遊戲,受眾較小的現狀,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到了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全球玩家都在向移動遊戲靠攏,無論是PC還是主機遊戲,


me心憂


為什麼國內主機遊戲並不受眾其實是有很大一個原因的。

首先,中國人人口基數大,主機遊戲很多大部分都適合一個人玩,而中國人更快偏向群居,那種和兄弟們幾個在網吧開黑的那種感覺最讓人回味。

第二,主機遊戲的在國內的推廣並不是充足,國內pc遊戲的推廣力度遠遠大於主機遊戲,也導致很多人先入為主的主管概念,更加偏向pc遊戲。

最後,主機遊戲是買斷製為主,而先入為主的概念價格比較昂貴,雖然pc端的遊戲氪金點更貴,卻也會導致很多不瞭解的人會優先放棄主機遊戲。


朗月心


就一個字,窮。

pc遊戲多是因為pc遊戲破解版多。幾乎相當於免費玩。主機現在也有破解的。但需要你額外買個主機。比如四公主,破解版加2t硬盤大概2500。很多人捨不得花這個錢。


西木楓瀾


當年生活節奏沒現在這麼快的時候大多數人很難買到主機甚至根本不瞭解主機,如今經濟開放了,卻又沒精力去玩主機遊戲了,多少人買了主機回去最終都是吃灰的結局


那些年行吧行吧


因為大部分遊戲pc都有了,又便宜。pc功能又多。主機遊戲消費太高了,功能單一所以沒必要再買主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